湖南車田劉氏先人緣何為自己的姑姑立祠堂?不得不敬佩女性的偉大

在中國五千年的社會發展中,一般來說只有宗族姓氏的祠堂和紀念很有功勳名望的人物廟宇,女性則因遵守“三綱五常”“三從四德”貞節的人,最佳褒獎無非是建造一“貞節坊”類的紀念牌坊而已。至於專為女性興建供人敬奉的祠堂,據有關歷史資料記載,所見不多,全國僅僅只有兩處,而國車田大劉家劉淑嫻的姑婆祠為其中一處,另一處則位於福建省。一位普通的民女被當地族人申報官府而批予興建供人敬奉的祠堂,這在重男輕女十分濃重的中國封建社會中,不能不說是一個罕見的文化奇蹟。


湖南車田劉氏先人緣何為自己的姑姑立祠堂?不得不敬佩女性的偉大

車田村全景圖 方舟攝

據車田劉氏族譜記載及族人言傳的史實:在明朝宣德至弘治年間,三世祖劉方富之女劉淑嫻,幼時初識字,知書達理,知“三綱五常”,遵“三從四德”,銘記祖訓“…教族誼,崇孝悌,慎奉終,修德行……正禮教……,”而貫之付諸於實。劉淑嫻16歲時,一場瘟疫來臨,她和兩個侄兒得到父母兄嫂的精心防治而倖免於難,父母兄嫂則自顧不及,先後過世,他們過世之時,囑託淑嫻一定要帶好帶大兩個侄兒。之後,村中族人從關愛角度考慮,叫淑嫻自己選一戶好人家出嫁,兩個侄兒送人撫養。而淑嫻考慮再三,放心不下兩個侄兒,她對族人長輩的心意領了,決定自己暫不嫁人,以遵循父母兄嫂教誨,決心按“未嫁從父,嫁後從夫,夫亡從子”的“三從四德”禮教轉而“未嫁從侄”了。從此以後,淑嫻守著父母兄嫂留下的幾畝薄田,年紀輕輕便挑起了父母之責的生活重擔,撫養照料兩個年幼的侄兒。她還送之私塾唸書識文,督導侄兒潛心苦學,並言教其侄兒誠實待人,終使兩個侄兒長大成人,並考取了鄉村中的庠生功名。而淑嫻因專心致志撫教侄兒,不覺30歲有餘,青春年華已過,便立志不再嫁人,直至80 餘歲無疾而終。


湖南車田劉氏先人緣何為自己的姑姑立祠堂?不得不敬佩女性的偉大

湖南車田劉氏先人緣何為自己的姑姑立祠堂?不得不敬佩女性的偉大

淑嫻侄兒這一支(車田劉氏二房)子孫後代人口特別昌盛,其後裔追本溯源,追思姑婆淑嫻功德,決定擇地為其建祠供奉在天之靈在報經地方官府允許之後,便建起這座姑婆祠,以彰顯其恩惠。姑婆祠坐北朝南,正祠門前一小坪地,登六級臺階後進祠門。門後一小天井,天井並左右各一廂房,過天井是正祠廳堂,供奉淑嫻姑婆金身塑像。塑像前一香爐桌案以擺其祭品、香燭,每逢初一、十五或重大節曰,侄兒後裔都焚香朝拜,幾百年不斷,直至民國時期。期間在清朝時,時任清翰檢討兼浙江典試提督大學士劉校之,為祠堂題寫了匾額“節孝完人”,併為其作《車田貞姑劉孝女序》。文中寫道:“……郴之為州,當中州淸淑之氣,…磅礴而鬱積,其水土之所生,靈氣之所在,意必有魁奇忠信才德之人生其間,……由今觀之……巾幗中往往有之…子宗貞姑非其人歟,別鶴孤駕,永作斷腸之女,其節烈又有足紀者。顧孰足以貞為慈,以慈為孝,如太姑其人者呼?爰贅數語,備述贅末,以為楚南風,且以見中州清淑之氣,其鍾於郴者獨多”。文中稱讚車田劉氏淑嫻太姑,是郴州水土之所生,靈氣之所感。


湖南車田劉氏先人緣何為自己的姑姑立祠堂?不得不敬佩女性的偉大

湖南車田劉氏先人緣何為自己的姑姑立祠堂?不得不敬佩女性的偉大

可惜的是,文化大革命期間,由於“左”的思潮氾濫,劉氏姑婆祠被冠以“封、資、修”的“四舊”而被拆除,現僅存祠堂的基腳遺址。但在宜章車田劉家的後人中,卻世代流傳著劉淑嫻的清淑美德,銘記著這位德孝兼備的巾幗節女。劉淑嫻及其姑婆祠還被載入了舊時的《宜章縣誌》


湖南車田劉氏先人緣何為自己的姑姑立祠堂?不得不敬佩女性的偉大



本文作者:劉勝洪,一位著名的本土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