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波被证实,爱因斯坦的诺奖能不能追授?

用户62491815219


由于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的贡献实在太大,一部分人始终认为爱因斯坦应该拿下不止一个诺贝尔奖。但是从诺贝尔奖的一些不成文的规定来看,显然诺贝尔奖是不可能追授的。

爱因斯坦最重要的成就

1905年,爱因斯坦连续发表了四篇具有跨时代意义的论文,这四篇论文分别描述了光电效应,布朗运动,狭义相对论,质能等价。科学史上称这一年为爱因斯坦奇迹年,这四篇研究可是每一篇都是诺贝尔奖级别的成就。

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广义相对论,同时爱因斯坦基于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存在,但是引力波并没有实际观测到。

基于上面的科学成就,爱因斯坦应该会很快拿到诺贝尔奖,可是爱因斯坦在其后的若干年并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爱因斯坦为什么没有短时间内获得诺贝尔奖呢?

爱因斯坦为什么没有短时间内被授予诺贝尔奖呢?主要原因是爱因斯坦的的理论非常超前,尤其是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相对论的提出是对以牛顿为首的经典力学的有力挑战,当时的科学家们并不是有很大的比例支持爱因斯坦。当然,诺贝尔奖的评选标准非常看中这一点。

举个例子吧,杨振宁与李政道1956年发表了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就被授予了诺贝尔奖,获奖的速到可谓非常之快,提出理论到获奖仅仅只使用一年时间。其实,杨李的获奖要感谢一个人,她就是华裔女性科学家吴健雄,她在1957年1月领导的一个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最早验证了这一设想。

1922年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而被授予诺贝尔奖,而不是最著名的相对论。

引力波被证实

在物理学中,引力波是指时空弯曲中的涟漪,通过波的形式从辐射源向外传播,这种波以引力辐射的形式传输能量。在1916年 ,爱因斯坦基于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引力波的存在是广义相对论洛伦兹不变性的结果,因为它引入了相互作用的传播速度有限的概念。相比之下,引力波不能够存在于牛顿的经典引力理论当中,因为牛顿的经典理论假设物质的相互作用传播是速度无限的。

2017年10月16日,全球多国科学家同步宣布,人类监控到来自宇宙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信号。从爱因斯坦预言引力波到引力波的证实已过百年。

爱因斯坦会被追授诺贝尔奖吗?

前面已经明确的提到了,诺贝尔奖不会因为引力波被证实而追加授予爱因斯坦获奖。而原因很简单,因为爱因斯坦已经去世了,所以诺奖没有追授一词。还有的人说诺奖不会被授予拿过一次的,其实不然,曾经有科学家拿过两次诺奖。爱因斯坦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比历史上大多数的得奖成果更要重要,如果没有这些不成文的规定,爱因斯坦可以拿下很多次诺贝尔奖。


科学认识论


不能了,从1974年开始,诺贝尔奖就决定不给去世的人追授了。不过首次探测到引力波的泰勒与赫尔斯却获得了199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爱因斯坦一生的贡献巨大,在人类科学史上除牛顿外,无出其右者。他1905年的狭义相对论、光量子光电效应,1915年的广义相对论、质能方程E=mc²、引力场方程及宇宙常数,1916年的引力波,1929年的《统一场论》…我数都数不过来了。

这也是大部分科学家认可的,正像那些科学家所说的:“我们现在都生活在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庇荫之下,而爱因斯坦尤其伟大。”

而爱因斯坦这么多的科学贡献却只有光电效应获得了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个发现也在电子行业、工程、天文、军事、农业等领域得到了重要应用。

为什么爱因斯坦的两大相对论没有获奖?引力波也没获奖?这些不都被证明了么?

爱因斯坦的狭义与广义相对论分别在1905年及1915年提出,当时并未引起大众注意,在美国科学家泰勒的大力推广下,几年后才得到广泛重视,于是开始研究他的两大相对论。

1916年,爱因斯坦由广义相对论框架下发布论文,论证了引力可以使周围时空产生时空涟漪,也就是时空曲率,这种引力作用以波动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就是引力波。但这只是爱因斯坦在当时由广义相对论及引力力方程推导而来,并没有在宇宙中真正观测到,并且这种波很微弱,难以发现它。因此当时谁也没有观测到引力波的存在,而当时除了爱因斯坦本人与其它几个人知道,没有人知道宇宙中还有引力波这回事。


在1974年,美国物理学家泰勒与赫尔斯在射电望远镜的帮助下,发现了两颗与太阳质量相近的互相旋转的中子星PSR1913+16。它们当然也观测到了两颗中子星巨大质量引起的时空涟漪——引力波,跟广义相对论描述的引力波完全一样。于是他们就顺理成章的荣获1993年的诺贝物理学奖了。

当然爱因斯坦如果在有生之年有人能证明他的引力波,他理所当然会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而诺贝尔基金会在1974年就已取消了去世人的获得权限,爱因斯坦在1955年4月18日就早早去世,诺贝尔奖只能颁发给发现引力波的两位科学家了。

如果要问为什么,那就只能说他活得不够久了,如果他能活到发现引力波才去世,他就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了。如果这样,也是人类的一大幸运!


弄潮科学


2015年9月14日人类探测到了首个引力波信号,该信号是由两颗黑洞融合的时爆发的


然而此次发现的引力波虽然算是物理学的一个重大进展,但它也不过是又一次证明了一个世纪前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正确性罢了,不过如果爱因斯坦现在还在世的话一定会因为此次新发现的引力波而再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但可惜斯人已逝快半个世纪了。

虽然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一个炸药商人诺贝尔所设立的奖项,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了代表人类科学最高水平的奖项,但我们却可以熟悉一下诺奖的规则。

首先诺贝尔奖是可以多次获得的,这一点在居里夫人身上就得到了验证,其次诺贝尔奖是可以在同一领域多次获得同一奖项的,比如约翰.巴丁就获得过1956年和197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但诺奖还有一个规定就是“永不追授”,这也是爱因斯坦为什么没能获得的原因之一。

除了上面的规则外,科学类的诺贝尔奖还只能授予已经被证明了的科学理论,比如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宇称不守恒就是在被吴健雄用实验证明后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

广义相对论作为一个十分强大的理论,其内预测的很多现象都是当时的实验水平无法达到的,可以说是时代限制了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历史上的爱因斯坦只因为解释光电效应获得过一次诺贝尔物理学奖,但凭心而论光电效应只是爱因斯坦理论生涯中的“二流”。


宇宙观察记录


牛顿的万有引力是伪宇宙天体力学,宇宙天体力是圆运动和向心力和离心力的二力力学,比如说,我们往水面扔一块石头子,发现水波纹放大,这是吸引力和排斥力的证明,如果在水表中心用一根木棍作圆运动,发现木棍在快速旋转运动速度时,中心发现轴心空洞,地球转速463.8米/秒速度,使地球向心力产生地球核心占地球总体积四分之一的是地核空洞,就是因为地核是地球向心力终点站,地球向心力转化为离心力必须通过地球核心空洞壁亚金圆珠子,向地球地幔发射离心力,地球核心空洞壁亚金珠子直径大概100公里,体积虽然很小,因高比重物质组成,物质质量重是很大的,亚金珠子对地球旋转发挥超估量作用,亚金珠子扮演了宇宙天体侧中心日的身份,当然,中心日,星球,宇宙天体,太阳,太阳系中宇宙,任何空间中心和实体圆中心,都是有空洞和空洞壁亚金珠子存在,太阳是太阳系亚金珠子,宇宙天体侧中心日是天总宇宙亚金珠子,在中心日个体和太阳个体,星球个体,地球个体的中心都有空洞,都有亚金珠子作逆向运动,因为,实体圆和空间圆旋转,都有代表曲轴主轴轴心和连接连杆的侧轴中心,中心日并不在宇宙天体中心,太阳不在太阳系正中心点上,星地球亚金珠子同样不在星地球核心的正中心点上,人的心❤房不在心脏正中心位置,人心分左右,大脑分左右,因为,实体圆体积中心和重力重心平分秋色,两个主宰者没有哪个谁是第一,体积因大占第一,重力因重占第一,亚金超高比重物质实体圆在星地球空洞具有配重铁作用,具有我们常见秤杆使用秤砣作用,具有地球体上第一轨道圆作用,具有发射地球离心力的作用,具有推动地球和星球圆运动的正能量作用,地球核心所以是空洞,和宇宙天体中心的空心,都是向心力最集中待转化为离心力的缓冲区,天工刘丕斌科研,宇宙起源和地球演变!


天工天基科研大解密


按照诺贝尔奖的获奖标准来看,是不可能被追授的,即使爱因斯坦一直活到今天,也是不可能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诺贝尔奖只颁给在世的人,这点相信大家都知道!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在1915年发表的,当时对物理学界的颠覆性非常大,刚开始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之后被证明了,科学家对广义相对论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如今相对论已经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基石!

但很遗憾,爱因斯坦已经去世了,无论相对论有多伟大,想获得诺贝尔奖是不可能的!

二,即使爱因斯坦一直活到今天,引力波的证实也不会让他获得诺贝尔奖。因为爱因斯坦已经因为光电效应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而一个科学家在一个领域只能拿一次诺贝尔奖,而引力波也属于物理学领域!

有人经常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牛顿在世,他能获得多少诺贝尔奖呢?很抱歉,顶多两个诺贝尔奖,一个物理学,另一个或许是经济学。牛顿的所有经典力学的研究都属于物理学,牛顿对数学(微积分)有突出贡献,但诺贝尔奖没有数学领域!

伟大的居里夫人获得过量子诺贝尔奖,因为她在物理学和化学都有突出贡献!

但对于爱因斯坦和牛顿这样伟大的物理学家来说,他们的伟大早已经不能用任何奖项来衡量!说点不好听的,诺贝尔奖也“配不上”爱因斯坦和牛顿的伟大!


宇宙探索


引力波被证实之说荒谬至极!因为连引力是如何产生的还没搞清楚,就妄称发现了引力波,这是多么幼稚可笑的大笑话啊?发现引力波之说谁给证实了?只不过是一出自编自导自演的骗局罢了!


常青久


引力波是有质量的物体加速运动引起的时空波动。根据广义相对论,质量会导致时空弯曲,表现出来的就是万有引力。当有质量的物体做加速运动时,就会导致空间曲率的改变,这种改变会以光速向周围传递开去。就像石头投入水塘一样。



引力波的推导还有过程中还有一个小故事,1916年,在发表广义相对论后的一年,爱因斯坦就根据广义相对论给出了推导引力波的方法,而且还给出了三种不同的波:纵纵波、纵横波与横横波。由于推导的过程使用了一些假设和近似的计算,导致了许多科学家对此提出了批评。这也使得爱因斯坦对引力波的存在心存疑虑。

图:亚瑟·爱丁顿(1882–1944)

在1922年时,爱丁顿通过理论计算发现,纵纵波、纵横波可以任何速度传播,包括超越光速。也就是说,这两种波都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他得出了无论采用任意坐标系横横波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在1936年,对引力波心存疑虑的爱因斯坦与纳森·罗森写了一篇名为《引力波存在吗?》的论文。因为他们在计算中产生了奇点,所以否定了引力波的存在。他们准备把论文发表在《物理评论》上。杂志主编将论文交给了物理学家霍华德·罗伯逊进行匿名审稿。罗伯逊认为这个论文有问题,计算所产生的奇点是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无害的坐标奇点。

编辑将这个审稿意见通知了爱因斯坦。爱因斯坦非常生气,认为没有得到他的授权,编辑是无权将稿子给别人看的。他收回了稿件,并决定不再在《物理评论》上发表文章。后来,爱因斯坦的新助理利奥波得·英费尔德与罗伯特认识后,他们共同确认了论文中的问题。英费尔德与爱因斯坦交流后,爱因斯坦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将论文重新修改后,以《论引力波》发表在另一份学术期刊上(爱因斯坦也是一个倔脾气啊)。

图:建立在两个不同地点的探测器(为了排除干扰)

图:LIGO原理图



由于引力波传递到地球时太过微弱,所以一直不能够被探测到,所以一直不能够被证实。直到2015年9月,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发现了远在约13亿光年处的两个质量分别为36和29个太阳质量的黑洞并合所产生的引力波。在2016年,LIGO团队发表了这一发现,并在次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由于诺贝尔奖的目的是资助有才能到学者,使他在余生不再受到经济上的困扰,可以专心于自己想干的工作。所以,不会颁发给已经去世的人和已经获得过该奖项的人(个别人获得过两次)。所以,爱因斯坦不会因为引力波被发现再次获得诺贝尔奖,即使他复活也不能。


讲科学堂


如果诺奖可以追受,那么很多死去的科学家估计都会再次获奖。可惜的是,诺奖只颁给活着的人,死了的科学家即便被后世发现其理论再正确、再伟大,也不可能因此而获得诺贝尔奖。为什么如此?还得从诺奖来源说起:


诺贝尔奖是大科学家诺贝尔通过遗嘱设立的,诺贝尔就像是超级电影中的男主角托尼史塔克一样,是一位拥有无与伦比智慧和财富的人。诺贝尔一生发明无数,光专利就有300多个,既是化学家,又是军工商,完全就是现实版本的托尼史塔克,有钱有技术!据统计,诺贝尔在全世界20多个国家,开办了约100个公司和工厂,可谓世界基尼斯记录保持着!所以,诺贝尔的钱多的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


不过,诺贝尔虽然有钱,但却并不看重钱,他希望自己的钱取自人类用至于人类,于是,他的遗嘱就是把自己的绝大多数财产设立一个基金会,将每年赚的钱分为5份(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后来被加为6个,如下图),奖励那些在5个领域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诺奖由此诞生。而且,每个领域的评奖机构都不一样,所以也造成五个领域的获奖质量也不一样。我们都知道,和平奖最水,有挪威议会掌控。


当然,获奖的人必须是活着的人,因为活着的人才能够领奖,才能够给其发奖帮助其改善生活,以便更好的科研。只不过后来,诺奖的学术意义已经大于了其金钱奖励,因为谁获得了诺奖,就意味着说的学术做到了极致,人们反倒不关心给的钱多少了。其实,诺贝尔最初只是想把巨额的奖金发给大家,没想到现在诺奖反倒成了一种荣誉,一种学术至高荣誉,金钱奖励反倒可有可无了。

所以,正是由于诺奖的立奖初衷,导致了死去的科学家无法获得诺奖。如果死去的可以获得,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获得多少次都可以。基本上凡事相对论预言成功的,都可以获得诺贝奖。比如引力波,黑洞、时间变慢等等。对了,还有量子纠缠也是爱因斯坦最先提出来的。所以说,爱因斯坦如果活到现在,绝对会是诺奖霸主。


科学探秘频道


不能,诺贝尔奖不能追授去世的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即使到了后期,很多实验都证明了相对论的正确性,爱因斯坦也依然没有得到过第二次诺贝尔奖。

迄今为止,获得过两次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也就只有一位,那就是约翰·巴丁,第一次是在晶体管的发现过程中在理论和实验方面发挥的不同作用;第二次解释常规超导体的超导电性的微观理论。两次获奖的成果其实差异性比较大。一项在现代社会被广泛应用,可以说是整个现代工业社会不可或缺的,而另外一项又是超导体领域非常重要的理论。

爱因斯坦第一次诺贝尔奖也是被追授的,虽然是1921年的诺贝尔奖,但是是1922年追授的。

这些年来,去世后获得诺贝尔奖的只有三位,还都是在活着的时候获得提名,然后在宣布获奖之前去世。近十年的就只有斯坦曼一位,2011年凭借“发现树突状细胞及其在后天免疫系统中的作用”而与朱尔·A·奥夫曼和布鲁斯·博伊特勒分享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诺贝尔委员会公布得奖名单前,他已于2011年9月30日因胰脏癌病逝,诺贝尔委员会维持授奖的决定,他仍然获得诺贝尔奖。

爱因斯坦的地位其实已经不需要诺贝尔奖来证明了,他的相对论已经成为了现代物理学体系的双子星之一。(另外一个是量子力学)。


胖福的小木屋


《宇宙物理体系》做广告:

人类刚刚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物理学体系,它的名字叫《宇宙物理体系》。

它抽取物质基本性质,通解宇宙大自然万象运行机理,逻辑完全自洽。

它的正确性坚如磐石。

它是宇宙大自然终极理论。

它是人类一本一劳永逸的书。

《宇宙物理体系》28个短视频目录:

1《宇宙物理体系》

2物质和能量

3质量重量

4磁和电

5时空

6光

7浮力

8饱和原理

9信息传播

10火箭发射

11苹果下落

12磁铁相吸

13地球绕太阳转

14飞机上升

15太阳能量方式

16月球重力

17力分析

18力传播

19力与速度

20传播力

21受力分析

22宇宙机理

23望远镜

24物理用词

25性质和量

26生命

27力分析举例

28摩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