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杜甫千古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的寫作技巧和藝術表現


我是蘇州誠簡,專注於詩詞賞析及詩詞創作藝術講解。歡迎關注或轉發,感謝閱讀.

解析杜甫千古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的寫作技巧和藝術表現


唐朝是古代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期間誕生了不少著名的詩人。詩仙李白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而詩聖杜甫,則是唐朝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杜甫作詩數以千計,其中膾炙人口的詩句同樣不在少數。在“安史之亂”爆發之後,杜甫從成都避難於梓州,然後在第二年初春動亂被平定之後,杜甫便又從梓州返回了成都的草堂。看到動亂平定之後萬物復甦的春天,杜甫心血來潮,寫下了一首千古絕唱,名曰《絕句》:

《絕句》

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藝術表現上,這首詩採用了擬人、對偶和暗喻、誇張四種修辭手法,描繪了一幅成都草堂浣花溪旁的初春景象圖。這幅景象圖寧靜而悠遠、清新而自然、生機勃勃而氣勢恢宏,同時也表達了作者當時的喜悅和感嘆之情!

解析杜甫千古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的寫作技巧和藝術表現


詩中前兩句“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首先形成對偶。對偶能夠給人以耳目一新的美好的感覺:“兩隻”對“一行”,“黃鸝”對“白鷺”,“鳴”對“上”,“翠柳”對“青天”,這是非常標準的對仗工藝。

前句“兩隻黃鸝鳴翠柳”中,詩人借用黃鸝鳥和翠綠的柳樹來寫景:兩隻黃鸝鳥比翼成雙,站立在翠綠的柳樹枝頭歌唱鳴叫,彷彿是在與柳樹竊竊私語,而此時河畔的柳樹才剛剛萌發出翠綠的嫩枝和新芽。詩人採用擬人手法以一“鳴”字將黃鸝鳥以“人化”,好似翠綠的柳樹新枝是被黃鸝鳥“鳴翠”而來,在此句中,詩人賦予了黃鸝鳥以“主動”的形象,以“春天使者”的形象,結合翠綠的柳樹,詩人把一派生機盎然的早春影響描繪得入聲入畫。同時,詩人將“黃鸝鳥”暗喻成“黎明百姓”,將“黃鸝鳥在枝頭歌唱”暗喻成“動亂過後,百姓的生活秩序得到重新恢復的社會安定局面”。

詩人從梓州返回成都草堂,看到如此美麗而祥和的畫面,內心輕快和歡樂的感情也油然而生。

解析杜甫千古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的寫作技巧和藝術表現


第二句“一行白鷺上青天”,

“白鷺”象徵著純潔和正直,在這裡也暗語喻成“能人賢士”,即有政治抱負的人;“上”則寓意著勵精圖治、奮發向上的精神和行動;“青天”則預示天氣晴朗而晴空萬里,同時也象徵著清正廉明的官場和朝廷。這一句給我們描繪了一幅一行白鷺飛向青天的唯美圖畫,同時也暗喻著當時“叛亂終被浩然正氣所平定”後的社會新局面。這句詩暗自抒發了詩人憂國憂民,並希望進入官場為國效力,為社會百姓謀福的政治情懷。這句詩中,景物的描寫結合了暗喻的手法,起到了“一石二鳥”的藝術效果:即描繪了一幅積極向上的“白鷺飛天圖”,也抒發了詩人內心沉抑已久和浩然剛正的政治情懷。

解析杜甫千古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的寫作技巧和藝術表現


詩中後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同樣形成標準化對偶句式:“窗”對“門”,“含”對“泊”,“西嶺”對“東吳”,“千秋”對“萬里”,“雪”對“船”。同時,這兩句也分別採用了擬人和誇張的修辭手法,將意境描繪得恢宏大氣和氣勢磅礴。

“窗”和“門”本質上只是一個小小“方框”,如何“含”得了“西嶺的雪”或是“泊”得了“東吳的船”呢?而且,“西嶺”的“雪”和“東吳”的“船”並不是“一般”的“雪”和“船”:西嶺的雪是沉積了一千年的積雪,而東吳的船則是萬里之外航駛而來的船隊。詩人採用誇張手法,並通過“千秋”和“萬里”兩詞,將“雪”和“船”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賦予了“雪”和“船”更加大氣磅礴的藝術內涵。

試問,普通的窗和門,何德何能有得了如此輝宏的氣勢和偌大的格局呢?何德何能“含”得了“千秋的雪”和“泊”得了“萬里的船”呢?

在此,詩人將“窗”和“門”通過了“含”和“泊”兩字進行了巧妙的擬人化。俗語說:宰相肚裡能撐船。無論是“窗”或“門”,詩人都賦予了其“宰相”一般的“格局”和“容量”,因而“窗”才“含”得了“西嶺千秋雪”,“門”才“泊”得了“東吳萬里船”。

解析杜甫千古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的寫作技巧和藝術表現


解析杜甫千古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的寫作技巧和藝術表現


哲學常說:我們所看到外面的世界,其實就是我們心靈深處的呈現。詩人杜甫之所以能看到如此生機盎然的畫面,得益於杜甫當時的“豁然開朗”的心境:“安史之亂”後,杜甫為避難從成都遷居梓州,在戰亂的情形下,杜甫憂國憂民,內心也被蒙上了一層憂愁的陰影。如今,戰亂以平定,社會恢復了秩序,杜甫和百姓重新獲得了自由,蒙在心靈上的陰影也隨之消散。耳清目明之時,杜甫便看到了“黃鸝鳴翠柳”和“白鷺上青天”如此般美麗的早春景象,而結合杜甫此時“豁然開朗”的心境,便也使得杜甫眼前的“窗”“含”下了“整個西嶺和千年的雪”,也使得杜甫眼前的“門”“泊”得了“東吳而來的萬里的船”。

前兩句看,詩人由近及遠進行了寫景;後兩句看,詩人由高到低進行了寫景。一近一遠,一高一低,通過巧妙而細緻的空間順序組合,詩人將詩中的意境描繪得寬廣遼闊,這樣更加有利於表達詩人內心輕鬆而遼闊心理和胸懷!這便是詩人在結構上的別有用心的藝術體現。

綜上所述,在這首詩的創作過程中,詩人通過擬人、暗喻、對偶、誇張四種修辭手法,靈活巧妙地進行了詩藝呈現:寫景上採用了以物擬人手法,形象具體而生動;抒情上採用了以情暗喻手法,情意真切而別具匠心;句式上採用了前後對偶手法,錯落有序而清新雅緻;氣勢上採用了豪放誇張手法,使得意境遼闊而詩藝奔騰。

詩人通過通過四種藝術手法的靈活妙用,結合四副看似單獨的寫景圖畫,勾勒出一幅浣花溪旁整體的早春生機圖。藉此詩人也將歡快的情感寄託於此,抒發著心中沉鬱已久而又宏曠遼遠的志向。

解析杜甫千古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的寫作技巧和藝術表現


結束語:

杜甫的此首詩為五言絕句,但不知算是自由詩還是格律詩?理論上講,絕句當然屬於格律詩,但是格律詩不僅講究平仄,還講究押韻。但是杜甫的此詩同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一樣,並沒有押韻,而不押韻的詩也符合自由詩的特點。由此可見,自由詩和格律詩的區別,並沒有絕對的判定界限。在我看來,有些詩適合押韻,而有些詩如果強行押韻,則會適得其反,就如同一個女子強顏歡笑一般好不自然,甚至會影響畫風和詩意。至於一首詩是押韻好,還是不押韻好,這取決於寫詩的靈感和詩詞意像元素以及相關辭藻的多寡而定,能押則押,但切莫強押。很多好的詩詞並非一定需要押韻進行修飾。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