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期」清六家之一,清初被视为“正统”的画家——吴历

吴历(1632年—1718年),清代著名画家。本名启历,号渔山、桃溪居士。因所居有言子墨井,又号墨井道人。江苏常熟人。为“清初六家”之一。幼学画,稍长学琴。早年多与西人牧师、神父往来。1681年,吴历决意随柏应理神父赴罗马觐见教皇,原欲经澳门乘荷兰船赴欧洲,已至澳门,却未能成行,遂留居澳门约5个多月。1682年在澳门加入耶稣会,受洗名为西满·沙勿略,并遵习俗取葡式名雅古纳。常居圣保禄教堂,吟诗作画,有《渔山袖珍册》、《白传湓江图卷》、《秋山红叶图》等作品面世。此时他的绘画,明显有吸收西方绘画艺术之处。同时还著有《三巴集》,“三巴”即以其居地澳门圣保禄教堂之译音为名,其《澳门杂咏》30首,均与澳门有关,实为早期澳门重要的文学史料。1682年离澳,在江浙一带传教。卒于上海。

吴历《 云白山青图卷》▼

「第八十八期」清六家之一,清初被视为“正统”的画家——吴历

吴历清六家之一。清六家为清初山水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恽寿平六人的合称。亦称“四王、吴、恽”。他们继明代董其昌之后享有盛名,领导画坛,左右时风,当时被视为“正统”,深受皇帝为中心的贵族士大夫阶层的喜爱。“正统”多少与“体制内”有关,而清六家中的吴历和恽寿平却是一生布衣,说他们也是“正统”估计与他们的画法“正统”有关。吴历早年曾跟王鉴学画,同时做过王时敏的学生,学的东西自然是“正统”。

吴历《 陶圃松菊图》▼

「第八十八期」清六家之一,清初被视为“正统”的画家——吴历

吴历早期作品很似王鉴作风,皴染工细,清润秀丽。中年时期,在遍临宋元诸家基础上,着重吸取王蒙和吴镇之长,形成自己风格。作品布局取景比较真实,安置得宜,还富有远近感,用笔沉着谨严,善用重墨,积墨,山石富有立体感,风格浑朴厚润。他摹古而不拘囿古人,能融汇诸家之长,自创新意,还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西法,如布局、明暗等方面,故史传论其:“作画每用西洋法,云气绵渺凌云,迥异平时。” 他的山水注意取法自然,使作品富有一定真实感。如其自述:“不将粉本为规矩,造化随他笔底来。”这些都是迥异“四王”之处的。更加不同于“四王”之处的就是吴氏能画人物,非同凡格。

吴历《 槐荣堂图》▼

「第八十八期」清六家之一,清初被视为“正统”的画家——吴历

吴历流传下来的作品较多。仅上海博物馆收藏书画就达32幅,含五、六个大幅精品佳作,如《雨歇遥天图》、《葑溪会琴图》、《槐策堂图》等。北京故宫博物院更是收藏丰厚,如43岁时作的《松壑鸣琴图轴》取法王蒙,景色郁茂,布局深远,皴法细密,积墨厚重,阴面多用重墨,受光部分作“阳面皴”,增强了山石的立体感,反映了画家成熟后的典型风格。75岁作的《黄山晴蔼图卷》,仿王蒙,更具沉郁之气,山石用干笔织墨层层加皴,并用焦墨点擦,阴阳阴晴分明,苍郁滋润。75岁作的《泉声松色图轴》,是仿黄公望,皴法繁密,笔力雄浑。这些仿名家的晚年之笔,均具浑厚凝重之特色。

吴历《 湖天春色图》▼

「第八十八期」清六家之一,清初被视为“正统”的画家——吴历

经常听到当代的艺术评论家和画家对“四王”和吴、恽有不少微词,听得最多的,当然是认为清六家“因循守旧”。辩证客观地看,这与他们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多少有点关系,总体来说,他们“摹古”还不够深入不够到家,而个人风格又不够突出,在特定的时间段内他们又是最突出,但在历史长河中他们又只能算是“普通”。学习历史自然是为了提高认知,相信“高手”们可以从中汲取“营养”,找准方向,努力成就“未来”。

渊庐作品欣赏

「第八十八期」清六家之一,清初被视为“正统”的画家——吴历

《白蕉先生笔意》


渊庐话画

汪渊,字渊之,号小庐、渊庐,藏家,书画评论家

「第八十八期」清六家之一,清初被视为“正统”的画家——吴历

往期回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