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家长的1095天!献给所有辛苦付出的学生家长

初中生家长的1095天!献给所有辛苦付出的学生家长

孩子上了初中,家长是什么感受,被孩子成绩的起伏牵绊,被青春叛逆的风暴裹挟,金钱和精力的付出尚且不提,对孩子未来的担心和筹划更花费心思。何况,这样的日子不是一天两天,而是3年,1095个日夜

今天咱就说说初中家长的不容易。

大部分家长的陪读历程:

上初中以后,就会发现学生的成绩开始下降,(其实是名次下降),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不够,和家长冲突开始增加。

进入初中后,会有一个摸底测试,半期考试后,会有一个家长会。在这样的家长会上,老师会举出一些好学生的例子,大部分家长开始郁闷。

初一下学期开始,学生的成绩还会滑落,家长会要求家长配合,督促学生学习。比较严重的还会训斥,责备家长。大概初一下学期,大部分家长会进入临战状态,开始全力配合学生学习。

初中生这个时候,表现出来几种情况,学习很好的,会经常关起门来,不让家长参与,学习差的就有点破罐子破摔的劲头,总而言之家长和学生的关系就是一个“僵”字而已。

初中生的家长开始感觉不像小学那样,对子女的功课有辅导的把握,很多题目已经不会做了,这个时候,会去找资料来学。老师会要求家长和学生练习背诵了,英语口语了,听写了等等。

到了初二以后,学生的成绩名次基本就保持不变了。那些感觉名次不理想的,就会心中忧虑,言语之间会流露出来,引起学生更大的反感。有的家长会把家里的电脑收了,不让子女用。好一点的,会只把网络断掉,引发更大的对立。家长会花更多的时间陪伴,有钱的家长会把子女送到老师那里补习。

到了初三,大部分子女就和家长形成对阵的架势,关系相当紧张,家长形同任劳任怨的奴隶。这个时候,家长对于子女的学习已经起不到任何实质的作用,但是老师仍然会喋喋不休地要求学生家长做这做那。直到中考结束,噩梦终于告一段落。

来具体看看初中家长的1095天!

01 还没睡醒就起床做早饭

我知道,中学上早读(早自习)的时间一般是7:00(也有仁慈一些的校长,定为7:10或7:20的),为了按时到校不被扣分,孩子需6:30(最晚6:40)就得出发,而在这之前,得吃早饭,得洗漱,得起床,每一个环节,都得需要时间。

而作为中学生的家长,责无旁贷要在孩子起床以前起床,她们要催促孩子起床,要做早饭,甚至要开车或者骑车送孩子到校。

我说:那你们6:00就得起床吧?答曰:那就晚了,我是5:30就起来。另一个说:我也是。

冬天的5:30,整个城市还都在沉睡,我不止一次透过窗户向外望去:小区里黑黝黝的,对面楼上几个窗子也亮着,我知道,那定是上中学的家长在给孩子做早饭。

在几束微弱的橘黄色的灯光的照射下,勉强可以看到停在小区的汽车车顶反射着同样微弱的光。站在黑暗里的柳树枯枝,朦朦胧胧几近不见。街道上清晰地传来汽车驶过的声音,那声音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渐渐消失。

此时,除去清洁工、赶早读的孩子和老师以及少数偶尔有事早起的人,另一个几乎被忘记的群体,就是家有中学生的家长。

她们比孩子们起得早,她们变着法儿做早餐,她们当中的许多人,要全副武装送孩子上学,保证他们在规定的时间走进校门,一直看着孩子的背影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才恋恋匆匆赶回来,准备其他家人的早饭,匆匆收拾家务,心急麻慌赶去上班——人在单位,心系学校,生怕老师来电话,说孩子犯事了,你马上来一趟。

02 随时随地响应老师的召唤

(中学生)家长有三怕:老公(老婆)花心,孩子生病,老师来电话——这话一定会引起许多家长同志们的共鸣。

我做了许多年班主任,也曾经不得已叫过家长,我见过的家长都毕恭毕敬客客气气,在对老师提点要求时,也是小心而委婉,生怕说错了话。

让我刻骨铭心的,不是我叫家长,而是作为家长被老师叫的那次经历。

我正在上课,忽然接到了孩子班主任的电话,说请我马上去一趟,孩子被停课了。马上请假,急急出门,自行车骑得飞快,就在中兴大街上,我居然迷路,分不清东西南北,那么熟悉的地方找不到了,个中焦急、茫然可想而知。

由此我想到,每一个接到老师“孩子犯事了,请马上来学校一趟”的电话的家长,都应该程度与我的心情一样,马上放下哪怕很重要的手头工作,急急忙忙请假,慌慌张张出门,匆匆赶往孩子的学校,有的,开车迷了路;有的,闯红灯被扣了分——俨然孩子掉到了水里,晚去一会儿就没命了。

到了学校,先摁下满肚子气,陪着笑脸一直给老师说对不起,孩子让你费心了,就好像自己犯了错误——自己犯了错误,也没有如此的不堪啊!

赔够了不是,气大了肚子,出得门来,好似打了败仗的士兵,身心俱疲,灰溜溜地回来;同时,心里不止一次地念叨:小兔崽子,看回家怎么收拾你!

唉!这家长当的。

03 硬着头皮参加家长会

一个家喻户晓的名词叫“家长会”,是学校过一段时间,就召集家长,主要向家长汇报他们的孩子成绩的家校集体活动。

对于此项活动,不但许多孩子谈之变色,就是家长,也很在乎,而对于那些排名靠后的孩子的家长来说,参加家长会无疑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

被安排上台作为家长代表发言的,往往是成绩优秀的家长,但更多的,是来接受刺激和批评的,谁让自己的孩子分数那么可怜呢!

他们做在尽量靠后的位置上(有许多学校,是让家长坐在孩子的位子上),好像自己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一样,愧疚而不愿见人。这样的负面情绪在不断聚集,聚集,等不到回家,就想拉过那不争气的孩子揍一顿。

有时,家长会结束,老师点名,下面几位家长留一下。如果,不幸你是其中之一,那又想得听老师向你汇报,你的孩子如何如何不到位,上课不听讲啦,作业不完成啦,因违纪被领导批评啦等等如此而已不一而足。

即使你在单位呼风唤雨,此刻,也只有点头称是,回去好好教育,谢谢老师之类的话,哪里还能分辨呢。

回家少不了一顿教育,在学校形成的负面情绪,一定忍不住在孩子身上发泄出来——那一刻,作为中学生生的家长,你一定体会到了当家长的不易。



04 孩子的成绩决定家庭幸福

不管是单位,还是在其他场合,妈妈们聚在一起,一个首先提及的话题,就是孩子的成绩。

  • 哎,月考你们家孩子多少分啊?
  • 班级排名第几?
  • 你们家孩子在实验班(小班,或曰快班),还是在普通班?

津津有味者仅仅限于那些学习成绩较好,排名靠前,以及那些名次大有进步的孩子的家长,为数众多的成绩排在中下,或者后十名的孩子的家长,或者假装低头忙于自己的工作,或者干脆借口离开,在以“孩子的学习”为剧名的那台戏里,那们是作为配角来出现的。

真的,孩子的成绩,已经成了决定家庭幸福指数高低的主要因素,对于妈妈来说,孩子拿回的成绩单,要远远重要于老公拿回的工资单。

亲友聚会,每个人定会问到孩子的成绩,爸爸还好,借与人聊别的话题搪塞过去,但妈妈是必须要作答的。

排名较高自然好说,“这次考得不好,班级第五”,嘴里谦虚着,脸上洋洋自得;考得不好的,此时的妈妈好不尴尬呢:说吧,没得说;不说,不合适,没奈何或许会借用孩子搪塞之语:一般般,就那样,占中游吧。心里的难受,只有自己明白——怎么做父母这么难?

05 青春期的孩子太难

许多家长都认可一个不争的事实:打从上了初中,特别是进入初二以后,孩子不像小学时候那么听话了,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主意,也有了自己的秘密,一不高兴,就把门“嘭”地一关,躲到自己的屋子里不出来了。

我们想不通,我花费了十几年的心血养大的孩子,怎么越大越不听话了呢?

他考试分数不理想,我说你看看从小跟你一起长大的欣欣(化名),你怎么就不能像她那样,考一个理想的成绩回来,她看我的眼神陌生而愤怒,那一刻,我既想揍她,又感到特别失败——我不去工作,在家专门带的孩子,怎么成了这样?

这就是青春期,就像成人到了一定的岁数,要遭遇更年期一样,是每一个家长,必须面对的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特殊时期。

我曾经断言:一家子加起来,也干不过一个青春期的孩子!而这个过程,必然给家有中学生的家长们程度不同地带来了一定的烦恼。

理智的做法是蹲下来,平等地与孩子进行交流,理解、鼓励、相信,是治愈青春期综合症的良方,否则,你的烦恼会成倍地增长。

唉!生孩子时,全家皆大欢喜,这养孩子,作为中学生的父母真的不易。

谨以此文向所有在背后默默照顾和支持我们的父母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