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司马迁对霍去病的评价不高?

铁锤历史


司马迁是个有傲骨的人,作为一个史官,他从来不会谄媚谁。你看看他身为汉武帝朝的史官,写起人家先祖来,尤其是写起开国皇帝刘邦来,那时毫不留情面。

他从来没害怕过杀人魔头汉武帝会把他给杀掉,他依旧我行我素,该怎么写就怎么写。可是,司马迁的一生,终究逃脱不了被杀的这一天,因为司马迁承口舌之能,图一时痛快,为了给李陵求情,激怒了汉武帝,汉武帝又是阎王的脾气,他这一怒,就把司马迁给判了一个死刑。

其实死对于司马迁来说没什么,但是,他的史记还没有完成,他的人生使命还在继续召唤着他,他必须还要活下去。

最终司马迁选择了接受宫刑留下来,把史记给完成。

因为接受过宫刑,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看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意识到人的一生都应该是有尊严的,不管你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

司马迁是同情社会底层人物的,因为他们活的很悲催,就是因为他们在社会上没有地位,所以,他们不得不草草地过完自己带有缺憾的一生。

你看司马迁比较同情李广,偏爱李陵,可以说司马迁的一生就是毁在李广李陵爷孙两代人身上的。

司马迁为什么这么偏爱李广和李陵呢?

大概是因为他们也有都是受过委屈的人吧,就像司马迁自己一样。

李广身经百战,战功赫赫。但是,他因为某些原因始终没有被封侯,到死也就是一个将军之职。

你看李广和李陵在对比起新贵霍去病来,那简直是不可容日耳语的。

虽说霍去病是私生子,搁在现在都不能落户的人,可是,因为裙带关系,汉武帝宠幸卫子夫,卫子夫家的亲戚就都被汉武帝重用了,更何况霍去病从小就是在宫中长大的,他的聪明与机智,深受汉武帝的喜爱。

汉武帝还一度想亲自教他兵法,但是,打仗这种事靠的是随机应变,霍去病并没有怎么认真去学。

等到霍去病十七岁的时候,汉武帝决定让他去战场上杀匈奴,谁曾想霍去病竟然一炮而走红了。

霍去病因为这一战大获全胜,还被汉武帝封了侯。

似乎司马迁并没有为他大书特书,写他如何英勇杀敌。这也可能是司马迁对霍去病不屑一顾的吧。

毕竟再怎么说霍去病和卫青一样是靠姻亲关系上位的,靠女人来掘得人生的第一桶金,司马迁对他们是有看法的。

更何况司马迁的最爱,李广的死和卫青有直接的原因,李广的儿子李敢更是霍去病给射杀死的。

李家两代人都是直接或者间接的被卫青霍去病害死的,作为史官的司马迁是知道这些事情的,到了李广的孙子李陵打了败仗,司马迁想保住李家的第三代不被处罚,可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连他自己都给陷入进去了。

这就加深了司马迁对汉武帝的恨,汉武帝不是喜欢卫青,喜欢霍去病吗?

汉武帝喜欢的人司马迁就讨厌,反正就是膈应汉武帝,这就是所谓的和汉武帝唱反调吧。

这大致应该也就是司马迁对霍去病评价不高的原因吧。

不过话又说回来,汉武帝要杀司马迁会不会有私心呢?

毕竟他把汉武帝的祖宗刘邦描写的太过于流氓了。

刘邦在今天为什么会给大家留下流氓的印象呢?

就是因为司马迁的描写导致的,刘邦在做泗水亭长时和寡妇搞破鞋,拉帮结派总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在一起鬼混。

到了刘邦和项羽打仗的时候,刘邦的贪婪,狡猾以及自私,每一件事都指明刘邦是地地道道的小混混。

你看看他在鸿门宴前后中的表演,在逃命是为了自己活命,不惜把儿女扔下马。在和项羽对峙的时候,允许项羽杀了自己的老父亲,还想在项羽那里讨一杯羹汤......。

太多关于刘邦的黑料了,所以,司马迁最后还是被切掉了鸡鸡,做了一个不完整的男人,但是就是这个不完整的男人,却写出了史上最伟大的著作《史记》。


史学达人



先说一下霍去病与卫青的关系:霍去病是卫青同母异父姐姐的儿子。是卫青的外甥。也是皇后卫子夫、汉武帝刘彻的外甥。


在《史记-卫将军骠骑将军列传》中,司马迁对霍去病的评价,可分为两个层面:

一方面,霍去病战功赫赫——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霍去病十八岁时,受到汉武帝的宠爱当上了侍中。之后两次跟随卫青征战。

霍去病率八百骑,奔袭数百里。杀敌二千,活捉单于叔父罗姑比。被封为冠军侯。”

元狩二年春,霍去病率领一万骑兵。出陇西击匈奴,杀死折兰王、卢胡王,歼敌八千,加封二千户。

同年夏,霍去病直奔祁连山,俘虏涂王,获二千五百人,斩首三万,加封五千户。

同年秋,浑邪王和休屠王想投降汉朝。霍去病诛杀前来投降而又企图逃亡的匈奴八千多人。匈奴王及十万匈奴大军全部投降。霍去病加封一千七百户。

元狩四年春,霍去病领五万骑兵出征,捕获匈奴屯头王、韩王,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斩获七万。又在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山祭地。汉武帝再封他五千八百户。


另一方面,霍去病为人刻薄,心胸狭隘。

《史记》记载:霍去病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事多此类。

霍去病从小就在皇帝身边长大,娇生惯养,不懂得体恤下级。把多余食物都丢掉,也不分还饿肚子的士兵。

李广自杀后,儿子李敢打伤了大将军卫青,卫青自觉愧对李广,没有处置李敢。霍去病趁李敢打猎时,偷袭暗杀李敢。汉武帝和霍去病却说,李敢打猎时,被鹿撞死。(万夫莫当的李敢,会被鹿撞死,连霍去病自己都不信。)

正因如此,司马迁对霍去病的态度是,战功赫赫,但年少轻狂、为人刻薄,心胸狭隘、骄奢淫逸、目空一切。

也正如此,霍去病才莫名的早逝,其子霍嬗也被汉武帝毒杀。

司马迁并未埋没霍去病的战绩,他对霍去病的评价没有偏颇,是公允的。

【昨天我有一个回答,解析霍去病父子之死。大家可以关注我,点击我的问答查看】


杨朱学派


在看司马迁写的《卫将军骠骑列传》时,总有一种“诡异”的感觉,因为但凡司马迁写的列传或者合传,最后总有一段司马迁对这些人的主观点评,无论篇幅长短,表达却很丰富。唯有卫青,霍去病的点评感觉有些简单和敷衍,《卫将军骠骑列传》最后一段的太史公曰,采用的是苏建的话,大意是苏建让卫青养贤纳士,增加声誉。卫青却认为,为臣子奉公守法,做好本份就好,何必招士,霍去病也是这么认为的。太史公说,这是他们为将之道。所以,《史记》司马贞的索隐都看不下了,于是补了一段卫青,霍去病的赞。



个人认为司马迁是对卫青和霍去病有些不待见的,卫青为人谦和还好一点,霍去病就不一样了,毕竟以司马迁对李家的好感,李敢死于霍去病之手,司马迁心中无偏见,是不可能的。关于司马迁对卫,霍集团的态度,个人在问答中《卫青和霍去病为什么出现在里》一文,已经分析过了。总之,司马迁不待见卫,霍,主要的根源是司马迁对汉武帝的不满,再加上李广,李敢之死,李陵失去归国的机会,都和卫,霍集团有一定关系。



(深入大漠的霍去病汉军)

至于,司马迁在《霍去病传》里说,霍去病不体恤下属,班师回朝时,宁愿扔掉许多米食,也要让士兵捱饿,而且饿得站不起来了,霍去病还要和他们踢球游戏。个人认为,这段司马迁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了。霍去病这种领导,属于雷厉风行,赏罚分明的类型,和卫青的“仁爱”是两种带兵路子。霍去病的战术又喜欢长驱直入,长途奔袭。而大漠里资源缺乏,容易迷路,作战的期限不是将领能控制的,这就很讲究军队的体力和忍耐力,霍去病让士兵忍饿踢球,也可能是激发士兵潜力的训练。再者,如果平日让士兵吃得太好太饱,粮水供应充足,那遇到绝境时,怎么会有战斗力?又如何会磨练出一支有能力,深入敌后的劲旅呢?


退一步说,霍去病不体恤下属,士兵们怎么会为霍去病卖命?如果士兵们真的饿得受不了,早就在大漠里杀了霍去病投敌了,又怎么会有日后大大小小的将校跟着霍去病封侯领赏呢?另外,著名的“酒泉郡”(现酒泉市),传说就是汉武帝送来美酒给霍去病军庆功,由于酒少人多,于是霍去病倒酒入泉,和将士共饮,因此取名“酒泉”。

所以,综合以上这些,个人认为司马迁对霍去病是有偏见的,这种偏见主要还是对汉武帝对待李家待遇和穷兵黩武的不满有着连带的关系。


大飞熊ヽ骑士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杆秤”。跟个人所站的位置角度不同,对同一个人或相同一个物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有时候你所认可的,别人可能有别的看法。

霍去病也不能例外。根据《史记》记载:然(霍去病)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事多此类。

意思是说:霍去病从小就在皇帝身边长大,娇生惯养,不懂得体恤下人。到领兵打仗时,汉武帝很宠爱他,每次都派专人带几十车的需求品供他享用。打完仗回来,有很多食物都浪费的丢掉也不分给下面士兵。而当时在外面打仗还有很多士兵都吃不饱饭,他却只图自己玩乐。

司马迁这段话说霍去病的一个缺点是,从不体恤下人,恃才傲物。其实这个很好理解,你不想想这么多年在皇帝身边得到宠爱,在这种环境下,所有人对他都是点头哈腰的,他何时弯过腰?他和他舅卫青还不一样。卫青从小贫困,养马的奴才出身,他深知下层人的疾苦,所以为人谦虚、谨慎。而霍去病从小就富贵,在深宫长大,娇生惯养。并由“尚武”的汉武帝亲身调教,他身上有汉武帝的影子。汉武帝对他更是百般溺爱:在李广牺牲后,他儿子李敢愤怒之下击伤了大将军卫青,卫青并没有处置李敢。可霍去病不愿意找个理由就射杀了李敢。汉武帝没有怪罪霍去病反而说李敢是被一头鹿用角顶死了。

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汉武帝有多溺爱霍去病。当然,也有人说通过此事可以看出霍去病意气用事,心胸狭隘。

第二个原因,司马迁是个史官,以记录历史为己任。

汉武帝时代,虽然是自建国以来以武力征服匈奴的第一个皇帝,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作为史官的司马迁虽然肯定了战争对国家的意义。同时也看到了战争对黎民百姓,对国家经济带来的毁灭性打击。一个从“文景之治”的繁荣时代进入到“穷兵黩武”的衰败时代。汉朝多次对匈奴打击付出的代价据记载从汉武帝后期一直到汉宣帝时期农业经济才恢复正常。司马迁如实描述历史却引起了汉武帝的不满。终于在司马迁为李陵求情时得到爆发,汉武帝一怒之下阉割了他,让身为男人的司马迁受尽屈辱。所以在晚年编撰的《史记》里面多多少少的有“迁怒”成分。对李广家族等得不到重视有同情的心理。毕竟是“同是天涯沦落人”。对有大功的卫青霍去病有些许的“妒忌”。

就如汉武帝那样“功过自有后人评说”。不能一概而论。

欢迎大家关注,有问题一起留言讨论




孤独玖贱


司马迁是汉朝的公知,反对战争,他哪会管霍去病的军功有什么历史意义?对匈奴战争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他只关心个人道德问题和政治伦理问题,司马迁完美解释了一个没有蛋只剩嘴的男人。----历史是由坏人推动前进的,这些伟大坏人的私德都有缺,政治伦理上都经不起公知的嘴。。。


soros2


司马迁还是有些道德洁癖。霍去病不恤士卒,与教科书上的名将标准差异较大。

我也觉得霍去病与后唐庄宗李存勖是类似的人物,在大争的乱世是不会如此辉煌的,他的个人魅力还不如李存勖。

时势造英雄,霍去病与汉武帝是绝配。


北方人211654638


司马迁被武帝阉了,卫霍是武帝的裙带,李广家族与司马迁是姻亲。历史会证明一些东西。李广是一个战斗能力高超,但战术战略执行能力都没什么突出之处的武人,而卫霍是战斗能力战术素养战略布局能力都顶尖的将领。即使太史公再有态度,也没好意思拔高李广贬低卫霍。李广的高度更多是李唐时期提上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