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體系概述(2)-中國神話

很多人都對中國神話離不清楚,這期就來講講中國神話。

看過(1)的朋友應該知道,我是將中國神話和道教神話分開的,所以本篇不會出現玉皇大帝,也不會出現元始天尊之類的神靈。

開始依然從世界觀開始講起。

中國神話中認為宇宙最初是混沌一片,怎麼形容呢?就好像四周都是一片伸手不見五指的濃霧,沒人任何其他物體。

縱觀所有的神話,中國神話和現在科學解釋的宇宙最為相似。

現代科學研究認為宇宙最初是一個密度無限大,體積無限小的奇點。

在一次大爆炸中急速擴張,形成現在的宇宙,我們現在的宇宙依然在以超光速的速度急速擴張著。

而當成沒有爆炸前以及宇宙外是什麼,應該就是中國神話中所說的混沌狀態。

中國神話也是由一個點開始的,不過神話中將它擬人化,說是一個蛋。

這顆類似奇點的蛋破開,從中出現一個人(也可能是其他形狀的物體),我們稱之為盤古。

神話體系概述(2)-中國神話


盤古是宇宙中第一個生物,在四周一片混沌的狀態下,盤古作為一個有智慧的生命,他開始感覺到了寂寞。

這時盤古決定破開這片迷霧,探索嶄新的世界。

也不知道是隨同他一同從“蛋”中出生的,還是盤古無聊時候用“蛋殼”製作的,盤古手上有了一把斧子。

我們一般稱呼他為“盤古斧”或者“開天斧”。

盤古用盡全力劈向眼前的迷霧,混沌被一分為二。

就在此時破開的地方卻再次慢慢癒合了,盤古好不容易破開,怎麼會讓他輕易恢復。

於是他用雙手雙腳將裂口抵住。

就好像宇宙在大爆炸後急速擴張一樣,盤古的身軀也一天比一天大。

這時混沌之氣開始發生變化,輕氣上浮,濁氣下降,於是就有了廣闊無邊的大地與清明透亮的天空。

等到盤古發現天地已經定型,不會在融合之後,他也已經油盡燈枯了。

還沒有來得及好好看看自己創造的世界,盤古就去世了。

他死後雙眼化作了日月,身體變成了山嶽,血管變成了河流。

在盤古所化的山川之中開始慢慢出現草木,生命。

在這些生命之中有一對兄妹,他們都是人首蛇身,名叫伏羲和女媧。

神話體系概述(2)-中國神話


女媧有次在河邊玩泥巴,就按照自己和哥哥的樣子做泥偶。

可能是覺得下半身蛇不好移動,也可能是將其他動物的下半身接了過來,於是這些泥偶有了四肢。

女媧運用自己的神力讓這些泥偶活動起來,她感覺很開心。於是又做了更多的泥偶,為了更好的保存這些泥偶,她運用法力讓他們有了血肉之軀,這就是中國神話中人類的誕生。

起初女媧還和這些人玩耍,後來可能覺得無趣了,就讓人類自己生活。

而人類的繁衍速度也非常快,很快就有了許多部落。

這些人起初只能像動物那樣活著,風餐露宿,吃生肉。

直到人類中出現了一個會鑽木取火的人。

這人發現了鑽木取火,讓人類擺脫了茹毛飲血的生活,開始凌駕於其他動物之上,於是他被稱為“燧人氏”。

神話體系概述(2)-中國神話


還有一人覺得人類要麼只能居住在山洞中,要麼就要露宿野外,非常不利於狩獵或者躲避危險。

於是他用茅草建造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棟房子,讓人們擺脫山洞中的生活。這人就被稱為“有巢氏”。

神話體系概述(2)-中國神話


不知道是記載錯誤,還是什麼原因(有人說是轉世,也有人說是同名),燧人氏有個兒子叫做伏羲氏。

神話體系概述(2)-中國神話


這個伏羲不是女媧那種人首蛇神,而是正常的人類。

那時候人們只能通過狩獵獲得食物,這樣必然導致食物非常不足。

伏羲在發明八卦之餘他還發明瞭“網”。

不是互聯網,也不是其他什麼奇特的東西,就是普通的網,而且是草繩做的網。

但是有了網以後,不但極大的提高了打獵效果,同時也能下河捕魚了。

那時候的人們都是靠水而生,能捕魚之後,食物的問題就得到了極大的緩解。

為了銘記這三位的巨大貢獻,古人將他們稱為三皇。

可能因為秦始皇創造的這個皇帝的稱呼,很多人因為皇和帝一樣,都是最高統治者的意思。

其實皇在那時候並不代表地位,他應該算是一種榮譽,只有做出巨大貢獻的人才有資格稱皇。

當然後來就被用爛了,像屈原父親這樣沒有什麼存在感的人,屈原在《離騷》也稱自己的父親為皇考。

神話體系概述(2)-中國神話


在秦始皇設立皇帝這個名號後,皇就變成了皇室專用,連同第一人稱“朕”這個稱呼,秦始皇之前朕就是指我,並非王室專用。

扯遠了,繼續剛剛的話題,按照時間線,盤古開天到女媧造人這段時間,我們可以稱它為遠古

人類出現一直到三皇時代,我們可以稱它為太古。

而三皇之後的五帝時代,我們可以稱它為上古。

上古時期的開端應該是從炎帝開始。

神話體系概述(2)-中國神話


炎帝就是神農氏,神農嘗百草,不但發現了許多可以治療疾病的藥物,同時也發現可以種植用來填飽肚子的穀物。

也因為如此,他才有了神農氏的稱號。

在神農氏前,人們還過著類似遊牧民族的生活,不斷以部落為單位遷徙著。

但是自從穀物出現,人們就開始從遊牧轉為農耕,部落的領地開始穩定下來。

也因為這樣,這些部落之間不時就會爆發戰爭,這時人們急需一個所有部落都認同的統治者從中協調,類似部落聯盟的首領。

因為是神農發現的穀物,所以大家就共推神農氏為首領,這時神農氏才可以稱為炎帝。

帝就是最高統治者的意思。

我們都說自己是炎黃子孫,但是大家更多的關注力都放在了黃帝的身上,其實炎帝才是中華民族的第一任帝王。

隨後炎帝年老,掌控力度不斷減小,各地的部落首領(也可以說稱為諸侯)開始不管炎帝,自己相互征伐。

其中有兩個部落鬥得最厲害。

他們分別是祝融氏和共公氏。

神話體系概述(2)-中國神話


兩個部落打得天昏地暗,最終還是祝融取勝。

不甘失敗的共工抱著同歸於盡的想法一頭撞向了支持天地的最後一根屏障,也就是不周山。

按理說盤古開天闢地後又支撐天地這麼久,天地應該不需要其他支撐了,所以我認為這不周山應該不是天地的支柱,而是天地之間的最後一道溝通的橋樑。

不周山被撞斷,深入天空的山體不斷掉落,與不周山連接處的天也出現了一個破洞。

可能因為如此天地即將再次融合,頓時大地各處山洪地震爆發。

就在此時女媧再次出現,他取五色石修補了破損的天空。

神話體系概述(2)-中國神話


但是即使如此,天地依然在不斷的接近中,眼看盤古的努力就要毀於一旦。

這時深海中一隻大鰲出現,他讓女媧用他的四肢支撐天地。

這大鰲可能也是大神通者,他的四肢也能無限伸長,最後變成四根擎天柱,支撐住了天地。

這場人類浩劫這才平息下來。

在各地部落不斷爭戰的期間,一個名叫蚩尤的人離開了炎帝部落,他聯合其他七十二個小部落組成了一個名叫“九黎”的部落聯盟。

神話體系概述(2)-中國神話


與此同時,一個名叫鴻的人也在不斷髮展自己部落,降服其他部落。

炎帝年老,無力約束其他部落,最終這個叫鴻的人擁有比炎帝更強的勢力。

鴻與炎帝大戰了數次,最終炎帝選擇投降,鴻成為新帝。

“帝鴻”就是後來的軒轅黃帝。

神話體系概述(2)-中國神話


炎帝雖然為了天下蒼生免遭戰爭而投降,但是在他的麾下有個部落首領卻不願意投降。

這人名叫刑天,刑天不顧炎帝勸阻,毅然帶領自己的部落攻打黃帝。

最終刑天被黃帝看下了頭顱,但是他的戰心卻沒有被砍掉。

失去頭顱的刑天以雙乳為眼,肚臍為口,繼續揮舞手中干鏚,可惜卻再也找不到黃帝了。

神話體系概述(2)-中國神話


在滅了刑天之後,天下已經大半歸黃帝所有,唯有蚩尤卻不服黃帝命令。

最後兩人在涿鹿大戰。

因為黃帝是炎帝祭拜上天傳位給他的,所以天帝派出自己的女兒“旱魃”與“應龍”前來相助。

西方的西王母也派出了“九天玄女”相助。

這裡要說明一下,天帝是指住在天上的天帝“昊天上帝”(當然這裡不是玉帝),他不是人類,應該是和女媧一類遠古時代的生物、也可能是天道的化身。

而西王母是一位住在西方崑崙山上的生物(或者說是神靈),同樣不是人類,按照《山海經》的描述,她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異獸。

最主要的是西王母和昊天上帝之間沒有夫妻關係,更沒有母子關係。

昊天是天界的統治者,西王母可以說是人世間的一個勢力的首領。

最終黃帝在九天玄女的建議下,殺東海異獸“夔牛”,取其皮;殺雷澤“雷獸”,取其骨,做出一面大鼓。

大鼓一響,威力無窮,加上旱魃、應龍等的幫助,黃帝擊敗了蚩尤,將九黎融合進自己的勢力範圍,成為真正的天下統治者,同時也開啟了五帝的時代。

之後的神話就沒必要過多說了。

唯一值得一說的是后羿射日的故事。

說天上本來有十個太陽,本來應該一個個出現,但是他們卻調皮同時出去了,結果就導致地上差點被烤乾,百姓顆粒無收。

然後后羿射下九個太陽,拯救百姓的故事。

這其實不能算神話,就好像《左傳》裡面將上古帝王那些不成器兒子比喻成四大凶獸一樣,這裡也進行了一些文學加工。

事實上是夏朝第一任帝王啟有幾個不成器的兒子,為禍百姓,其中又以太康為最。

最關鍵的是這個太康後來還接任了王位,成為夏朝第二位帝王。

帝太康根本不能治理好天下,於是就有一個叫“羿”的大臣將太康給流放了,由太康的一個弟弟中康即位,也就是夏朝第三位帝王“帝中康”。

后羿射日的故事就是從這裡變化而來,至於後面后羿的妻子嫦娥奔月這些神話,都是從后羿射日這裡再延伸出來的。

至於“精衛填海”、在雷澤踩到一個巨人腳印懷孕這些,都只能算杜撰的小故事,不算神話。

後梁皇帝朱溫在正史的記載裡還說他出生的時候院子裡紅光滿天呢,睡午覺的時候被人看到變成一條黃龍在瞌睡,這些根本算不上神話。

以上就是全部內容。

縱觀全文,不像是在說中國神話,反倒是像半真半假的在敘述中國歷史,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