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業現狀是什麼,解決農業困境為什麼不直接複製美國農業模式

在1974年於羅馬召開的第一次世界糧食會議上,有人直言:中國僅憑一己之力絕對無法養活十億人口。

而我國不留餘力的進行農業改革,促進農業發展,完成了用全球百分之七的農業用地,養活約為全球百分之二十的人口的壯舉,人民從「吃得飽」向「吃得更好、吃得更安全、吃得種類更多」邁進。

我國農業現狀是什麼,解決農業困境為什麼不直接複製美國農業模式

如今,00後的孩子已經不懂「捱餓」是什麼滋味,「掉進蜜罐裡」成了長輩最多說的話,人民安居樂業之下,人們對農業的熱乎勁也逐漸淡去,而殊不知我們的農業已經深陷泥沼。

一位偉人曾說過,「百業農為先,農興百業興」。隨著我國的快速發展,我們城鎮化率也逐年提高,截止到2019年底我國城鎮化率已經達到了60.60%,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可以說過去數十年間,我國能夠保證持續的經濟增長,城鎮化功不可沒。然而我們都知道,城鎮化會吸引眾多農村人口流向城市尋找機會,而從事農業的力量勢必會遭到削弱。看如今,農業現代化經營已經出現了與我們的社會建設主體的發展出現失衡的現象。

我國農業現狀是什麼,解決農業困境為什麼不直接複製美國農業模式

當然事物總是會存在兩面性,倘若還有數億的人口生活在農村一定會存在人多地少的情況,城鎮化不斷擠壓「農業無效人口」對於未來農業的發展一定是積極的正向作用。當農村的人口降低到一定程度,必然是農業蓬勃發展的時刻,也將會是我國下一次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我國農業面臨的困境

  • 優質的土地資源缺乏

我國國土面積遼闊,但是可耕種土地面積少,而且我國土地資源質量整體偏低,肥力不足、地薄肥少,很多名義上的耕地其實並不適合進行耕種。如今我國的土地資源除東北地區的黑土尚為肥沃之外,其他地區的耕地資源都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肥力一年不如一年,農民朋友們只能在叫苦連天的同時繼續加大化肥的使用,以確保土地畝產可以維持在較為穩定的狀態。但是抽刀斷水水更流,過量、連年不間斷的使用化肥讓土地質量更加糟糕,農業生產彷彿陷入了死局一般讓農民朋友無計可施。

我國農業現狀是什麼,解決農業困境為什麼不直接複製美國農業模式


  • 亟需解決的小農經濟

過去,家庭聯產承包制的提出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解決了人民溫飽的問題,促進了農業、經濟多方面的發展,維護了社會的穩定。隨著社會的發展,市場經濟形式愈來愈成熟,面對變化莫測的市場,誕生於市場形成之前的小農經濟有些力不從心,不能夠很好地適應當下的發展需要。分散、市場敏感度低、抵抗風險能力弱、科技成果轉化難等問題不斷浮現,給農民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降低農民種地的積極性。所以我們急需一種適應當下市場經濟的新型農業發展模型和方法。

  • 參與農業的積極性及潛在人口為少數

如今社會意願參與、從事到農業中的人數在減少,90後基本不懂種糧,00後更是沒有下過地。現如今從事農業的人被貼上「低端」、「書都白讀了」、「沒啥用」的印象標籤,使得社會人員進入農業的人口數量少,許多讀了農業專業的大學生畢業以後,從事農業的意願也不強,所以解決我國農業問題不僅僅需要政策的支持,還需要社會對於農業認識的改變,來重新認識農業,才能更好的利於中國農業發展。

我國農業現狀是什麼,解決農業困境為什麼不直接複製美國農業模式

  • 歷歷在目的糧食安全事故

古人云,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農業以安全的農業供給為使命,是人類發展之始,是社會文明之基。田地因歷史原因到我們手裡的大小我們無法決定,但是土地承載著供給安全糧食的使命是一樣的。08年我國奶業面臨的信任危機,使得我國奶業甚至農業的信譽都受到了打擊,08年第四季度,進口奶粉輕輕鬆鬆拿下我國50%的市場份額,數百元的奶粉暢銷無阻。而丟失的這部分信任,在十幾年內都沒有再拿回來。

為什麼不能照搬美國農業模式

  • 全球獨一無二的地理條件
我國農業現狀是什麼,解決農業困境為什麼不直接複製美國農業模式

美國的地理條件可以說是地球上最好的,要山有山、要地有地、要礦有礦。美國平原地形面積佔到國土面積的40%,中央大平原面積遼闊且集中,153.6萬平方千米的面積超過了我國所有平原面積之和,且不說我國平原分散的問題。

另外,在我們印象裡,美國依靠人少地多的國情發展出了成熟的大農場模式,但實際上,美國的大農場模式要比我們想象中的更加誇張

。幾乎每個農場都可以被稱作一個工廠,且每個工廠附近幾乎全部覆蓋了公路,一定範圍內就配備有高速。這些四通八達的交通構建了整個美國大農業的基礎。

我國農業現狀是什麼,解決農業困境為什麼不直接複製美國農業模式

與此對比之下,我國國土面積雖然遼闊但多山地、丘陵、高原農業開發難度大,另外,東部平原地帶也聚集著大量人類的活動,這些都成為了我國農業規模化的形成的阻礙。

  • 人少地多國情推動農業科技的巨幅進步

在美國獨立之前,美國國土面積僅僅有80萬平方千米,獨立之後,美國從法國手裡購買了路易斯安那、從西班牙手裡購買了佛羅里達、從俄國手裡購買了阿拉斯加等地,國土面積迅速擴大到962.9萬平方千米,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之一。但是人口的增長並沒有跟上國土的擴張,人口密度只有每平方千米的6.5個人,最大程度的開發單人的生產量成為了首要任務。

我國農業現狀是什麼,解決農業困境為什麼不直接複製美國農業模式

截止到19世紀末,耕種收割各個環節都被機械所替代,大草原迅速被征服,勞動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而同期我國正在處於甲午戰爭時期,經濟的基本特徵依然保持著個體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然經濟,農業生產也僅僅依靠著人力驅動。

孫中山先生曾對比過我國農業與西方農業生產力上的差距:一臺耕田機可抵數百頭牛馬的耕田量,一臺收割機能當數百人的收穫量。幾千年來,中國的農業生產都是靠人工勞動,沒有用過機器,如果用機器來生產,收穫可大增,而費用則大大減少。過去中國用人工生產,可以養活4億人,如果改用機器生產,則可以養活8億人 。

我國農業現狀是什麼,解決農業困境為什麼不直接複製美國農業模式

如今,農業機械已經逐漸替代了人力,然而想要達到美國大農業階段我們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另一方面,倘若我們能將區域的農民聯合起來,購置一些大型設備的支出也不是平常人能夠擔得起的。市場上,一套大型農業設備至少需要數十萬的購置費,面對越來越多的進口農作物的競爭壓力,農戶購買農機之後多久能回本都是一個未知數,這些都是我們實施大農業的阻礙。

  • 農民教育的普及

美國堅持科技輔助農業生產,出臺相關政策法規要求地方大學與公司企業必須為地方農業生產提供教育助力或生產支持。因此美國的農民可以在家門口就接受正規的器具使用培訓和專業的生產技術指導,也可以通過貸款政策買到需要的設備,使得科技進步能夠迅速的抵達田間地壟。

我國農業現狀是什麼,解決農業困境為什麼不直接複製美國農業模式

而我國的情況,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問題,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越來越多有知識的年輕人離開農村,到城市中尋找發展機遇,農村剩餘勞動力逐漸老齡化,且在運用新知識、新科技的接受能力上比較薄弱。我們需要改變「從事農業就是低端的思想」,吸引更多有能力、有夢想的年輕人進入農業中,才能為我國新階段的農業發展鋪好道路。

從目前來看,我國與美國生產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國對於未來農業發展的道路依然處於積極的探索階段,照搬美國農業勢必不可行,汲取歐美農業、東亞農業的發展經驗,結合我國現狀發展出適合我們的農業模式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中國農業未來可期,中國農民前途坦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