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帆:中小企業融資難不僅是金融企業的問題,企業基本面也是原因

黃奇帆:中小企業融資難不僅是金融企業的問題,企業基本面也是原因

圖為黃奇帆在發表演講。

很高興來參加新華社主辦的第四屆中國新金融高峰論壇,我今天圍繞中小企業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談四點看法。

第一,前不久國家統計局公佈了10月份CPI同比增長3.8%,PPI同比負增長1.6%。長期這樣的話,相對而言,相當於老百姓的存款利率下降了、企業貸款利率上升了。為了吸引老百姓更好地保持穩定的儲蓄增加點存款利息,降低企業的貸款利息,明年為了穩經濟、穩增長、穩金融各個方面發展,按照央行推動的市場化的利率形成、傳導和調控機制,推動貸款利息降得更多一些,是一個現實的考慮。

考慮到要降低利息的時候,一般我們會提出來這麼幾種憂慮:

(一)如果現在把利息降個百分之零點幾或者1%,是不是會助長房地產炒作?基準利息的下調面對的是實體經濟,是整體的國民經濟,在這個意義上,房地產的調控只是其中一小個環節,要穩住房地產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有各種經濟措施,不是光靠貨幣政策一條來控制的。

(二)現在發達經濟體都在降息,中國降息是不是在跟他們走?其實,這是兩碼事。發達經濟體特別是像美國等發達國家原本實際利率已經到了1%左右,再降已經變零利息、負利息,他們這種搞競爭性的零利率、量化寬鬆政策,無底線的寬鬆貨幣,長遠看是有害的,我們絕不能走他們的路子。但是,這和我們講的當前實際貸款利率適當降低是兩碼事。他們是在1%往0%、往負利率降,而我們基準利率4-5%,中小企業的利率在6-7%甚至10%以上,影子銀行出去的15%、20%都有。在這個情況下,我們適當再降一點,跟美國人降到零利息、寬鬆貨幣兩碼事,不應該混在一起。

(三)圍繞有可能發生的經濟困難或者國際金融負面的衝擊,我們要多留一些貨幣政策工具空間,這個思考居安思危、留有餘地,很重要,也很正確。目前,很多中小企業已經比較困難了,這個政策空間是可以及時用起來的了。事實上,我們中國的金融存款貸款利差是很高的。我們的金融GDP佔全部GDP的5%可能是比較合理的,多出來的2-3個點,相當於2-3萬億,如果返還給實體經濟,那實體經濟會更好。政府在財政政策上每年1萬億、2萬億,應該說把這個工具用的比較足夠了。下一步,如果金融業降一個點,國民經濟中各類企業就減少1萬多億元的成本。這是可以做到的。

第二,中國金融的問題,中小企業實體經濟的問題不僅是總量性、週期性的問題,更多還是結構性的、體制機制性的,貨幣政策是總量性政策,對週期性問題有效,對結構性問題效果不太大。凡是結構性問題、體制機制性問題主要還要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靠中央提出的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解決。要把中央這方面的政策、措施、戰略性的要求落實好。供給側的問題往往是基本面的問題,結構性的、制度性的問題,涉及到貨幣政策的制度體制供給、資本市場的制度體制供給、金融企業的體制機制供給等方方面面。如果結構性的問題、基礎性的問題不從根子上改革解決,靠週期性的、總量性的貨幣政策調節也是很難的,所以要加大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從基礎性制度上解決好。

第三,過去兩年在資管業務調整上“一行兩會”按照中央的要求制定了非常好的、全面的、健康的方案,推動實施取得了階段性效果。目前問題不在資管政策、金融監管政策方案本身上,方案本身都是非常周到、完整的,但在操作節奏上要有針對性,在實施的過程中,避免落實的環節簡單化一刀切傾向、層層傳遞加碼傾向、不同部門方案同時疊加共振現象。

第四,中小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不僅是金融企業的問題,還有部分原因是中小企業實體經濟信用不到位的問題。信用不到位,金融機構貸款天然的、本能的就要回避,所以關鍵在企業基本面,在企業本身的高負債。許多實體企業負債率不是50%、60%,而是80%、90%,甚至資不抵債。許多企業在順週期的時候、效益好的時候,四面開花,到處布點,一遇上困難,資金鍊斷了就破產、關閉或者各種問題都出現。所以,要做好政策引導,告誡企業必須避免高負債現象,避免產能過剩、庫存爆滿、市場週轉不靈的現象,避免四面出擊、到處開弓、到處伸手的現象,避免上馬項目環節過多、串聯運行的現象,避免好高騖遠、幹不熟悉的事情的現象。

總之,如果我們在這四個方面,特別是第四方面做好工作,那麼我們整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就能夠比較好地化解。(來源:瞭望智庫)

黄奇帆:中小企业融资难不仅是金融企业的问题,企业基本面也是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