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日记:凤凰古城,一座城,一个故事


旅游日记:凤凰古城,一座城,一个故事

很多人说凤凰古镇很美,也有人说凤凰古城很差,商业化严重、酒吧餐饮可谓是琳琅满目,可纵观全国古镇,又有哪些没有商业化呢?多多少少都会有,只是有时候这些表面的东西蒙蔽了本身的美。

凤凰古城对于我,终究与他人不一样,它承载了我六年的校园时光,也承载了我六年的青春年华,它是外地游客争相拍照的古镇,也是我的故乡。

第一天

2019年的11月中旬我回了一趟家,虽说只是待了几天,但也会去古城看看,看它不断变化的面貌,听着亲切又熟悉的家乡话......

回到家第二天我便去古城走走,我首先来到是南华桥(也叫凤凰一桥),南华桥也有些年代了,二十多年过去,却一点没变。站在桥上,可以眺望整个古城和沱江的景色。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雪桥了,凤凰古城沱江上有四座桥,分别是风、雨、雪、雾,四座桥都是画家黄永玉捐款并亲自设计的,2012年全部完工。四个观景桥也是许多游客拍照摄影的好处。

旅游日记:凤凰古城,一座城,一个故事

那天天气是阴森的,灰色的云层一点也没有散去的意思。沱江两边有许多的房子,一个紧挨一个,高低不齐;在些许屋檐下还挂着一串串的灯笼,看上去也是挺美的;河水缓缓流淌,里外之间泛着深绿,河里的水草也隐约可见,随着秋天的到来,水量小了些,但是却清澈不少;桥下右下角的两个水车还在咯吱咯吱的转着,远处的南华山静静立在那里,点点发黄的树叶微微点缀,而与之对望的是八角楼,相像个巨人,守护着这片土地。

旅游日记:凤凰古城,一座城,一个故事

走下桥,此处的沱江有一条弯弯的小跳台,河水从上面流下,在跳台下发出哗啦啦的响声,没有瀑布那般壮观,却也动听;流下的水与水面接触、撞击,不断冒着洁白的气泡,散开、消失,如此重复着;在跳台的水面处,变得十分光滑圆润,透着溜溜的光泽;而跳台的边缘,水流形成了薄薄的水片,略有弧度,片片相连,延伸到沱江的对岸,像一条白色腰带,穿戴在江面之上。水流淙淙,天气微凉,要是出个太阳想必又是另一番模样了。

旅游日记:凤凰古城,一座城,一个故事

凤凰古城

凤凰古城其实很小,本身县城就小,除了在北门码头沈从文故居一带,其他的基本都是沿着沱江两边观赏。江边的小路也是很窄,宽约一米左右,在旅游旺季和节假日时,可以说是人挤人,寸步难行,有种乡下赶集买年货的气氛。而11月份的凤凰,是冷清的,天气也渐渐变冷,人也少得可怜,除了本地人,几乎很难看到外地游客。

旅游日记:凤凰古城,一座城,一个故事

自始至终好像都只有我自己,连小路也变得安静许多。墙角被雨的侵蚀已经发绿,还有一层泥土;青石板也露出了裂缝,为了防滑,原本表面有一些刻痕,现在也大多被磨平,人来人往,有些东西被带走,有些却留下了;上方挂着许多的灯笼和红色的油纸伞,在略暗的小路中应该算是最耀眼的色彩了吧。

旅游日记:凤凰古城,一座城,一个故事

幽静的小道时而涌过一阵风,挂着的油纸伞和灯笼,由远到近地晃动着,此刻也能感受到风的方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红色的灯笼总能让我想家,在南浔如此,在绍兴亦是如此,可我已经身在家乡,心中却仍残留着对家乡的思念。

走着走着就到了虹桥了,而此刻,阳光也渐渐露了出来。

旅游日记:凤凰古城,一座城,一个故事

路线

穿过虹桥,沿着沱江右侧小路走,那便是回龙阁路了。看上去有些冷清,低矮的老房子顺着路一直到尽头,高高翘起的马头墙也是显得有些孤立;一些小商铺已经关门了,只留下几个灯笼挂在屋檐下,随风晃动;左边商铺的门板看上去有些陈旧,贴了又撕、撕了又贴的门联也是显眼。门前两个本地人在说话,看见我在拍照,竞双双望向我,面带微笑,目光却流露出莫然,估计他们以为我是外地游客吧......

旅游日记:凤凰古城,一座城,一个故事

面对他们的目光,我也微笑着回应。一时间心中思绪复杂了起来,明明是归人,却像是过客,这种感受,怕很多人也不懂吧。越是熟悉的家乡,以前只是匆匆而过,从没有去真正看看它的模样。

旅游日记:凤凰古城,一座城,一个故事

老房子一些墙面上黑迹斑斑,连屋顶上的电线也有些错乱不堪;青石板也滑溜许多,有些不太稳,踩上去哐哐的,心中难免觉得亲切万分。回龙阁小路很长,一直延伸到下游的沱江大桥,路边都是琳琅满目的小商铺,卖酒的、卖姜糖的、卖木锤酥的、猕猴桃干的,倘若你逛腻了,也可找个小道穿过,便又可以来到江边透透气。

回龙阁路可能对于外地游客只是一条普通的小路,但对于我,是有不一样的情感的。以前在沱江下游有一所中学,那时候还没有公交车,古镇也没那么繁华,每次放学回家都要经过这条路,和同学嬉戏打闹,时而沿着江边,时而又回到小路,走到虹桥,再走到新城区。可以说这条路,也见证我了年少的光阴岁月。

第二天

因为爸妈白天都是去服务区上班,和他们相聚的机会也只有晚上,白天我也只能出去溜达。想想再去看看吧,有些画面纵使能用手机拍下来,但有些感受手机是留不住的。

第二下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气温降了好几度,天空也是阴暗得吓人,顿时觉得有些寒冷。在南华桥上游一侧,几乎看不到人影,湿漉漉的过道死寂一般,对岸商铺已经纷纷关门,一个女的撑着伞走过,气氛却更加冷清了。

旅游日记:凤凰古城,一座城,一个故事

而在北门码头跳岩处,几个游客仍享受着在跳岩上的欢乐,这种欢乐在旺季更加明显。跳岩是两排单独的石块,一排只能单人逐个通过,人多时候都是一个接着一个,肩膀擦着肩膀。有时候第一个人停留拍照,后面就会堵上一堆,“谁啊”、“别拍了,赶紧走呀”.....各种叫声,现在想想倒也有趣。

旅游日记:凤凰古城,一座城,一个故事

我一直沿着江边往下游走,过了虹桥不远就看到了四桥之一的雾桥,远远望去,已经蒙上了雾气,雾桥后面的山只留下淡淡的轮廓,桥后的树木也戴上了淡淡的面纱,桥头两三株水杉已经染上秋色,一只小船划过,像是一幅流动的山水画。秋意渐浓,此刻的凤凰古城是安静的,就像它最初在大山里的模样——任凭世界喧嚣,唯我独静。

旅游日记:凤凰古城,一座城,一个故事

华灯初上,万籁寂静。沱江也是安静得没有丝毫涟漪,群山环绕之下,灯光就是它的盛装。站在虹桥桥头望去,灯光照亮了一切,这里的河段也是每年端午节划龙舟的地方,相信来过的都会知道。众人吆喝、山歌、抢鸭子,无疑是端午那天最热闹的场景。

河水蜿蜒而下,万名塔依然伫立在河边,而旁边的吊脚楼却已经换了模样。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这种变化,我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

旅游日记:凤凰古城,一座城,一个故事

尽管天气灰蒙蒙的,但是在南华桥上,依稀能看到天边丝丝残红,桥下的江面过道寥寥数人,如此璀璨的灯光之下,却无比冷清,这股冷清,宛如秋天的寒意一般。

旅游日记:凤凰古城,一座城,一个故事

再次离开

之后几天我都没有再去古城,都是在家看看亲戚朋友。一个人无论你走了多久,看过多少风景,让你怀念的,始终都是家乡。当我离开凤凰的那天,恍惚之间,似乎读懂了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诗句了: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旅游日记:凤凰古城,一座城,一个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