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二十年内最有可能成为中国十强城市的有哪些?

槟榔峡谷


首先要知道,目前我国十强城市有哪些?从经济总量上看,确实,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以及重庆、天津、苏州、成都、武汉和杭州是国内GDP排名前十的城市,但这就是我国的十强城市吗?

在笔者看来,一座城市强不强,不能以GDP论英雄,而是要综合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交通、人口、国际地位等众多因素。比如以下是根据经济活动、人力资本、信息交流、文化影响、政务参与五大指标评估的2017年全球城市综合实力排行,由此看来北京GDP虽然低于上海,但是北京的综合实力比上海要强。而香港GDP虽然低于北京和上海,但在我国城市中,其在全球城市综合实力排名是最强的。

所以在笔者看来,一座城市强不强,不能只看GDP一个指标。目前我国有四大直辖市、15个副省级城市,这些城市的综合实力都很强,在笔者看来,它们都是我国十强城市的有力竞争力。当然,像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城市进入十强城市是毫无疑问的。

未来二十年,时间有点长,很难预测哪些城市会进入我国十强城市,在这里,笔者就不排名了。但在笔者看来,未来二十年,我国城市之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而且未来二十年我国可能不止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很有可能会出现更多的一线城市。未来经济发展好的城市,其在科技、教育、创新等方面会有强大的优势,未来谁抓住了科技、人才,那么这座城市的综合实力必然会变得更加强大,就更有实力进入我国十强城市之列。


锦绣中源


回答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目前:

中国“最有钱”的城市有哪些?有多有钱?

有媒体统计了下,发现截止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超过5000亿的城市有35个,甚至有12个城市突破了万亿元大关。

根据报道,猫哥发现一些有趣的地方。

● 首先,要说到GDP,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大直辖市就不用说了,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口规模都实力碾压其他城市。

● 说到各省。5000亿俱乐部里,江苏的城市最多,有6个,分别是:苏州、无锡、常州、南京、南通、徐州。苏南的“苏锡常”全部上榜。

● 广东有4个城市:广州、深圳、东莞、佛山,都是珠三角地区城市,又都在粤港澳大湾区里。这个粤港澳大湾区11城的GDP总和为9.35万亿元。大湾区的其他城市的GDP总量也相当高,2016年珠海GDP总量达到2215亿,江门2406亿元,中山32012亿,等等等。可见,这个大湾区依旧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

● 山东有4个城市:青岛、烟台、济南、潍坊。

● 浙江有3座城市:杭州、宁波和温州。刚好是浙江三大中心城市,其中杭州和宁波均是副省级城市,宁波又是计划单列市。

● 此外,还有福建福州和泉州、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陕西西安、辽宁大连和沈阳、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河北石家庄和唐山、安徽合肥、四川成都。

以上几个城市里,仅有泉州、大连、唐山不是省会城市。在广阔的中西部地区,没有一个省会城市、直辖市以外的城市进入5000亿俱乐部。

以上统计得出,东部沿海四个经济大省粤苏鲁浙进入到5000亿俱乐部的城市共有17个,加上上海、天津、北京四个“沿海”城市和大连,就占了5000亿俱乐部GDP总量的69.45%。

那么,沿海城市为什么富,这背后有什么规律?你的家乡在榜单里吗?

如果未来要找个城市发展,首先哪些城市呢?

大家都知道,省会城市是全省政治、经济、教育、医疗资源最集中的地方,除此之外,5000亿俱乐部还有什么秘密呢?

猫哥发现,以上这些城市,全都在高铁沿线上。

而这意味着什么呢?猫哥找来中泰证券的分析报告:根据百城房价的历史数据,将过去5年(2011年11月至2016年11月)涨幅超过30%的城市(除去一线城市)对应在全国高铁线路图上,发现涨幅较高的城市一般属于:

位于轨交枢纽的二线热点城市,如太原、石家庄、郑州、济南、武汉、南昌、合肥等;

位于轨交枢纽的三线城市,典型代表如徐州、连云港等;

位于核心城市周边的三四线城市,如环京的廊坊、保定,环沪的昆山、无锡,广深周边的惠州、东莞等。

基本上,与上述5000亿俱乐部的名单高度重合。

高铁对中国城市群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正在逐渐显现。当年前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力推高铁时,大概很少有意识到高铁将改变中国的经济版图。

截止2016年末,全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达2.2万公里,较08年翻了近32倍,预计2020年达到3.8万公里的运营里程。随着高铁密度的提升,高铁也逐步成为人们跨城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到2015年末,高铁占铁路客运比重达到38%。

为什么?让我们回顾历史,明清时代的扬州之所以是江南最富庶的城市,是因为它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枢纽。当时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城市都是彼时中国GDP总量最高的城市。

但随着海运和铁路的发展,运河逐渐被放弃,这些城市也就逐渐衰落了。现在高铁网络的建设也相当于当年的运河,开通有助于加速区域要素流动,枢纽城市的中心地位大幅强化,使得区域的人口、资金等要素不断向其集聚。郑州、徐州、石家庄、武汉、合肥这些年的快速发展就是例子。

珠三角地区以前河网密集,水路运输发达。现在珠三角地区的城铁网络也是极为发达。以广佛江珠城轨项目为例,这条线路建成后江门市区到广州市区仅需30分钟,且可与广州地铁及穗莞深线实现直接换乘。根据《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实施方案》,珠三角地区共规划15条城际轨道交通线路,合计里程约1430公里,将在2020年前全部建成通车。

未来,中国的GDP强市都将是在轨道附近的城市,而这些城市的经济更有活力,相应的房价也将更高。

造中心,抢人口

去过苏南、浙江的人们都会发现,这些地方的城市,主城区并不是很大,但周边区县的经济实力都很强。比如苏州的吴江区、昆山区等。广东的也是,比如佛山市的顺德区就历来是经济强区,它下面的镇也是经济强镇,东莞的乡镇村子就更不用说了。

这就有一个弊端,那就是这些地区长期以来缺少一个真正的经济中心区,所以,近几年东莞、佛山、苏州、无锡等地都提出要做大中心城市战略,准备做大做强主城区。

尤其是浙江的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则提出,要顺应城市经济特别是都市区经济成为区域发展与竞争主要形态的新趋势,坚持做强市域经济与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并重,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都市区经济转型。

前两年大家都在大谈“县域经济”,但在又都强调要打造中心区,这背后的逻辑是城市经济日益激烈,如果一个中心区将很难吸引到高层次人才,带动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让我们从年轻“移民”来分析。不出所料,北京、上海、天津三大直辖市,外来移民占比很高,且大多是20岁以上的劳动力年龄,因此三市的20岁以下人口比重很低,并且“质量最高; 广东、浙江、江苏,分别是外来人口占比4、5、6位的省份,其中广东的比例较高,这得益于广东本地人,特别是非珠地区的高生育传统,成为珠三角地区劳动力的来源地,并且广东还是南方各省人士首选的“移民目的地”。

但值得注意的是江苏、浙江20岁以下人口比重很低,这是因为这些地区严格执行了计划生育计划。

所以,“年轻人口”将成为全国所有城市争夺的重要“资源”。从全球经验来看,年轻劳动力更多的会趋向于大都市圈,因此人口争夺战,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地区的核心城市、都市带的发展程度。

这也是浙江“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都市区经济转型”的重要原因。我们回头看看浙江5000亿俱乐部的杭州、宁波和温州,也是浙江三大中心城市,其他的绍兴等城市正加紧在整合。

成都、重庆、武汉、长沙分别是四个省的区域中心城市,是当地年轻人首选的城市,也是它们发展迅速的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资源是有限的,在中心城市几乎无限度的“吸取”下,省里的其他城市的发展难度会更大。


大猫财经


现在而言,北上深广属于一线特大城市,而新一线城市也逐渐崛起,但这似乎成为了拉升房价,打造本地GDP的有效手段。对于未来二十年,时间跨度很长,具有不少不确定性,而十强城市的排行可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不过,从目前大城市的发展趋势来看,北上深广的地位应该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而对于新一线城市,可能会有一些大城市逐渐晋升成为特大城市,例如成都、杭州、天津、南京等,这些都有可能成为特大城市,甚至晋升至更高的发展梯队。对于未来的城市发展,可能存在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格局。不过,随着城市化的深入推进,排名靠前的城市名单可能会比较牢固,但其余中小城市的排名可能会有所变动。


郭施亮


在今后十到二十年,中国一线城市可能会大幅度增加。一带一路布局,海陆两个方向并重,沿海城市和内陆中心城市之间竞争将更加激烈,具有重要区域功能及综合交通枢纽功能的省会城市和大港湾航运中心城市将快速发展。

  • 哪些城市将更有可能成为今后重要的核心城市,下面列举20个城市,看大家意见。谁更能抓住机遇,奋力向上成为将来中国城市十强,成为区域重要支撑。
  • 江山如此多娇,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龙腾盛世,谁将笑傲苍穹。
  • 今后二十年是祖国建设发展的重要转型期,发展速度慢就会被追赶、被超越。

一、北京市。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 2016年建成区面积:1401.01平方公里;

  • 2017年1-9月GDP 19569.80 ; 人均 90063 元;

  • 2016年末常住人口 2172.90 万;

  • 市区面积:16410.54平方公里;

  • 主要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

二、上海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首批沿海开放城市,长江三角洲核心城市。

  • 2016年建成区面积:1380 平方公里;

  • 2017年1-9月GDP 21617.52 ; 人均 89340 元;

  • 2016年末常住人口 2419.70 万;

  • 市区面积:6340平方公里;

  • 主要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

三、广州市。广东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南部战区司令部驻地。国务院定位的国际大都市、国际商贸中心、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综合性门户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

广州市、佛山市将合并成新的广州市。

  • 2016年建成区面积:1237.25 +158.05平方公里;

  • 2017年1-9月GDP 15509.06 +6870.74; 人均 110436元;

  • 2016年末常住人口 1404.35 +746.27 万;

  • 市区面积:7434.4+3875平方公里;

  • 主要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等


四、重庆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政治、文化、科技、教育、艺术等中心,国务院定位的国际大都市。中西部水、陆、空型综合交通枢纽。

  • 2016年建成区面积:1329.45 平方公里;

  • 2017年1-9月GDP 14309.18 ; 人均 46940 元;

  • 2016年末常住人口 3048.43 万;

  • 市区面积:82402.95平方公里;

  • 主要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

五、天津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中国中医药研发中心、亚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天津也是当前六座超大城市之一。

  • 2016年建成区面积:885.43 平方公里;

  • 2017年1-9月GDP 13449.50 ; 人均 86098 元;

  • 2016年末常住人口 1562.12 万。

  • 市区面积:11946.88平方公里;

  • 主要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

六、香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HKSAR)。香港地处中国华南,珠江口以东,南海沿岸,北接广东省深圳市、西接珠江,与澳门特别行政区隔着珠江口相望。

香港是国际和亚太地区重要的航运枢纽和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连续21年经济自由度指数位居世界首位。 香港素以优良治安、自由经济、和健全的法律制度等而闻名于世,素有“东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等美誉,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

  • 2909亿美元(2014年,国际汇率); 人均40170美元(2014年,国际汇率);

  • 2014年末常住人口 726.4万。

  • 市区面积:1104.43平方公里;

  • 主要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

七、深圳市、广东省副省级城市,中国改革开放经济特区,粤港澳、珠三角核心城市,广东省辖市,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岸,与香港一水之隔,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隔深圳河与香港相连,北部与东莞、惠州接壤。

  • 2016年建成区面积:900 平方公里;

  • 2017年1-9月GDP 15408.62 ; 人均 129393 元;

  • 2016年末常住人口 1190.84 万;

  • 市区面积:1996.85平方公里;

  • 主要大学: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

八、成都市。四川省省会,成渝城市群、西部大开发中心城市,四川人口大省的支持,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是设立外国领事馆数量最多、开通国际航线数量最多的中西部城市 。2015年由国务院批复并升格为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

  • 2016年建成区面积:615.71 平方公里;

  • 2017年1-9月GDP 9725.40 ; 人均 61098 元;

  • 2016年末常住人口 1591.76 万。

  • 市区面积:12390平方公里;
  • 主要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大、西南交通大学等

九、武汉市。湖北省省会,长江中下游城市群核心城市。中国中部地区最大都市及唯一的副省级城市,中国内陆地区最繁华都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中心城市。

武汉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是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国家地理中心,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截至2014年,在汉高等院校98所;其中普通高校和本科院校数仅次于北京居中国第二,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数量居全国第三, 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总数107.26万人 ,居世界第一。

  • 2016年建成区面积:566.13 平方公里;

  • 2017年1-9月GDP 9397.17 ; 人均 87284 元;

  • 2016年末常住人口 1076.62 万。

  • 市区面积:8494平方公里;
  • 主要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

十、南京市。江苏省会、副省级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南京地处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濒江近海,是中国东部战区司令部驻地,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门户城市,也是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的重要节点城市。

南京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的美誉。截至2016年,南京各类高等院校74所,其中111计划高校9所及学科25个,仅次于北京;两院院士81人、千人计划特聘专家87人,均居中国第三。

  • 2016年建成区面积:755.27 平方公里;

  • 2017年1-9月GDP 8703.48; 人均 105242 元;

  • 2016年末常住人口 827 万。

  • 市区面积:6597平方公里;
  • 主要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师大等

十一、杭州市。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长三角宁杭生态经济带节点城市、中国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之一。

  • 2016年建成区面积:506.09 平方公里;

  • 2017年1-9月GDP 9018.40 ; 人均 98154 元;

  • 2016年末常住人口 918.8 万;

  • 市区面积:16596平方公里;
  • 主要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美院、浙工大等

十二、苏州市。江苏省地级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中部,是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东临上海,南接嘉兴,西抱太湖,北依长江。

  • 2016年建成区面积:458.29 平方公里;

  • 2017年1-9月GDP 12387.9; 人均 116347 元;

  • 2016年末常住人口 1064.74 万。

  • 市区面积:8488.42平方公里;
  • 主要大学: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等

十三、郑州市。河南省会,地处华北平原南部,河南省中部偏北,黄河下游。 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河南人口大省的支持,全国交通枢纽,郑州地处中国经济版图地理中心,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电力、邮政电信主枢纽城市,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目前有汽车、装备制造、煤电铝、食品、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六大优势产业。

  • 2016年建成区面积:437.6 平方公里;

  • 2017年1-9月GDP 6535.69; 人均 67213 元;
  • 2016年末常住人口 972.39 万;

  • 市区面积:7446.2平方公里;
  • 主要大学:郑州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等

十四、青岛市。山东副省级港口城市、国家计划单列市。青岛是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沿海开放城市、新一线城市、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是国际性港口城市、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幸福宜居城市, 被誉为“东方瑞士”。具有山东人口大省的支持,北方重要港口。

  • 2016年建成区面积:566.37 平方公里;

  • 2017年1-9月GDP 7983.80; 人均 86743 元;
  • 2016年末常住人口 920.40 万;

  • 市区面积:11282平方公里;
  • 主要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中国海洋大学等。

十五、西安市。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西北),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 。西安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81年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美媒评选的世界十大古都之一。

西安市、咸阳市一体化进程加速。咸阳市,陕西省地级市,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

  • 2016年建成区面积:500.59 +90.12平方公里;

  • 2017年1-9月GDP 5049.7; 人均 57174元;
  • 2016年末常住人口 883.21 +498.66 万。

  • 市区面积:11282+10246平方公里;
  • 主要大学:西交大、西北工大、西电、西大等

十六、沈阳。辽宁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中国北部战区司令部驻地和直属中央军委沈阳联勤保障中心驻地,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沈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通往关东地区的综合枢纽城市。

中国最重要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有着“共和国长子”和“东方鲁尔”的美誉。

  • 2016年建成区面积:465 平方公里;

  • 2017年1-9月GDP 4079.70; 人均 49200元;
  • 2016年末常住人口 829.20 万;

  • 市区面积:12948平方公里;
  • 主要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等。


十七、大连、辽宁省副省级城市,位于辽东半岛南端,地处黄渤海之滨,背依中国东北腹地,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贸易、港口、工业、旅游城市。

大连环境绝佳,有"东北之窗"" 北方明珠 ""浪漫之都"之称,是中国东北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最大的港口城市;先后获得国际花园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

  • 2016年建成区面积:395.5 平方公里;

  • 2017年1-9月GDP 5378.80; 人均 76977元;
  • 2016年末常住人口 698.70 万;

  • 市区面积:12574平方公里;
  • 主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

十八、长沙、湖南省省会,地处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和湘浏盆地西缘,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核心城市,国家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点开发区域,湖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商贸中心。

长株潭一体化建成将大幅度提升长沙市综合实力。

  • 2016年建成区面积:312.3 平方公里;

  • 2017年1-9月GDP 7478.72; 人均 97822元;
  • 2016年末常住人口 764.52 万;

  • 市区面积:11819.5平方公里;
  • 主要大学:国防科大、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


十九、合肥、安徽省省会,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是国务院批准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合肥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是全国首座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中日韩围棋三国赛的永久举办地。截至2015年,合肥有高等院校59所,国家实验室3所,国家重大科学装置4座,是仅次于北京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布局重点城市。

  • 2016年建成区面积:438.2 平方公里;

  • 2017年1-9月GDP 5024.69; 人均 63854元;
  • 2016年末常住人口 786.90 万;

  • 市区面积:11445.1平方公里;
  • 主要大学:中国科大、合工大、安徽大学等。

二十、东莞、广东省地级市,粤港澳、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位于珠江口东岸,"广东四小虎"之首 ,号称"世界工厂",国际花园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 ,全国篮球城市 ,广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是全国4个不设县的地级市之一。

东莞有港澳同胞约120万人,海外华侨约30万人,是著名的华侨之乡,有"音乐之城" 、"科技之城"、"博物馆之城" 、国家森林城市等美誉。

  • 2016年建成区面积:932.05 平方公里;

  • 2017年1-9月GDP 5484.72; 人均 66390元;
  • 2016年末常住人口 826.14 万;

  • 市区面积:2512平方公里。

考虑沈阳、大连二选一,香港的特殊性,看看,其他重要城市情况

  • 宁波市。浙江省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有制订地方性法规权限的较大的市,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国海滨城市,中国大陆综合竞争力前15强城市,长三角五大区域中心之一,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浙江省经济中心,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连续四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中国著名的院士之乡。

  • 宁波人文积淀丰厚,历史文化悠久,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兼海港城市,是中国大运河南端出海口、“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始发港,其中最具宁波代表性的宁波港被国际港航界权威杂志——英国《集装箱国际》评为“世界五佳港口”。


  • 2016年建成区面积:321.91 平方公里;

  • 2017年1-9月GDP 7075.20; 人均 89844元;
  • 2016年末常住人口 787.50 万;

  • 市区面积:9816平方公里;
  • 主要大学:宁波大学、诺丁汉大学中国校区,宁波工程学院。

  • 无锡市。无锡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江苏南部,太湖流域的交通中枢,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无锡北倚长江,南濒太湖,东接苏州,西连常州,构成苏锡常都市圈。
  • 按照苏锡常都市圈整体看综合能力,进苏州市范围。

  • 2016年建成区面积:329.43 平方公里;

  • 2017年1-9月GDP 7531.21; 人均 115350元;
  • 2016年末常住人口 652.90 万;

  • 市区面积:4628平方公里;
  • 主要大学: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太湖学院。


当前处于城市群、城市、城镇建设的关键时期,各城市处于关键成长期,很难对一个城市精确定位。

  • 一带一路布局,海陆并重。近40年沿海城市的高速发展可能会逐步放缓,中西部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省会城市迎来快速发展期。

1、中国-新加坡,中新通道+欧亚大陆桥,形成新的海陆联运大通道。

2、欧亚大陆桥通道建设,中欧班列、多式联运不断丰富一带一路贸易通道。

  • 通过春运铁路出行看全国人口迁徙情况。

  • 铁路运输成为最重要的交通方式,高速客运铁路改变人们生活。

1、客货两运干线铁路继续承担最重要的交通功能

2、高速客运为出行提供快捷高效的交通,同时,为货运干线释放运能。

  • 信息化工业时代,电子商务等影响,看看QQ在线情况。

十年时间,变化就很大,二十年就很难说,那个城市发展更好。在你心中那些城市才是中国十强城市,在评论区写下自己看法。

璀璨星空,英雄各领风骚,那片星宇将更加耀眼?!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城市群的发展。


天佑中华紫气东来


要想成为中国十强城市,我觉得单从GDP来看过于局限。我们应该看遮盖城市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是否同时具备,同时也要看国家对这个城市到底是什么态度。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可能每个城市的发展契机也不不同,但是只有有机会发展,就一定要抓住机会。

20年的时间太长,我们可以看看未来5~8年的各个城市发展状况。

以下十大城市是我自己觉得会成为十强的城市。

北京,国家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上海,国家经济中心,科学中心,金融中心。

香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纽约、伦敦、香港)

深圳,科技创新中心,金融中心,国家中心城市。

广州,副省级省会城市,第三世界的首都,华南的经济商贸中心

天津,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

武汉,九省通衢,副省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


西安,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一带一路"核心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工业基地。

郑州,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

南京: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20年的时间太长,我们看5~8年以后的发展吧,如果十年以后这个回答还在,大伙还在,我们还可以接着谈!

这是大猫的一些看法,欢迎大家在文章下面留言评论!

大猫聊三农,我是王大猫。喜欢大猫的可以关注一下啦!

大猫聊三农


未来二十年内最有可能成为中国十强城市的有哪些?所谓中国十强城市,应是以经济、科技、产业等领域为主的大比拼,与传统形式的“中国十大城市”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不在以比较城市建成区规模的大小了,这是一种“升华式”的城市发展成绩单。
我们先来看看2018年一季度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中国十强城市”有哪些,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天津、广州、重庆、苏州
、成都、武汉、杭州。

通常情况下,经济发展好的城市在科技、产业等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未来是属于高科技、产业链高速发展的时期,谁有技术谁就有可能是NO.1!!!

模拟推算至2037年,中国城市十强分别是深圳、上海、广州、北京、重庆、杭州、天津、成都、苏州、武汉。

模拟推算至2037年,我国GDP四十强分别是南京、佛山、青岛、长沙、无锡、东莞、宁波、郑州、西安、合肥、大连、济南、石家庄、烟台、徐州、沈阳、昆明、南通、常州、绍兴、金华、南昌、洛阳、扬州、临沂、泰州、唐山、襄阳、保定、岳阳。


民间查访专员


前十大城市中,

第一、北上广深很难出现变化。

第二,苏州在不知不觉中基本完成了升级转型,重要研发成果越来越多,只是低调没宣传,符合未来发展方向,发展会很稳定,其经济总量与下面的的总量相差太远,基本追赶无望。

第三,重庆人口基数太大,人均收入又很低,发展弹性好,是西南地区经济中心,具有未来高速发展的要素,人家是一个省的人口,你以一个市去追赶一个省,基本无望。

第四,成都武汉因为两省都处于未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区域,甚至比沿海地区更高,且两省又集全省之力发展一个市,要赶超他们基本上不可能。

第五,杭州处于经济最活跃的浙江,新经济和服务业蓬勃发展,名次只会越来越高。

第六,前十中唯一有可能被取代的只有天津一个市。天津本不行,在温时期得到照顾,凭借房地产一跃而起,连超数名取得现有名次,但房地产经济时代已过,天津近争不过北京雄安,远争不过南方诸雄,已是板上钉钉的了,退出前十只是时间问题。

第七,能取代天津的只有南京和长沙两个地区,没有之三。南京是经济大省江苏省会,其产业结构特别是服务业符合未来发展方向,超越天津只是时间问题。长沙是未来经济蓬勃发展的中部地区湖南省会,也是集全省之力发展的一个地方,其文化产业、航空、高铁产业发展十分强劲,超越天津是极可能的。

第八,其他经济强的如宁波、东莞、佛山、青岛、烟台、大连等仅存在理论上的可能,基本上可以划归不可能。因为他们都不是省会和区域中心,未来发展占重要筹码的服务业是其相对短板。


尼金温


1、北京

这个不用多说了吧,不论过去多少年,作为首都,北京都是中国十强城市之一,毫无争议性。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GDP为19569.80亿元,在主要城市GDP排行榜上仅次于上海。

2、上海

上海已经不能说是中国十强了,称之为世界十强都不为过,我国的金融之都,无论是金融实力还是经济实力始终都会佼佼者,接下来这二十年在金融方面想要出现超过上海的城市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此外,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主要城市GDP排名中,上海超过北京以21617亿元高居榜首。

3、深圳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城市,也是港口枢纽中心,同时也是科技行业的发展中心,腾讯等多家科技行业巨头都落座于深圳市。

2017年前三季度GDP为15408.62亿元,位居第4位。

4、广州

广州这座城市我们先不看它的GDP怎么样,就看房价。

在2016年地王盛行的上半年,全国四个一线城市就只有广州的房价控制的最好,基本上没怎么涨,很明显这样一来广州就成为了一线城市中的房价洼地,对于想要买房的年轻一代而言,选择在广州生活无疑为自己降低了很大的生活负担,这是广州的一个很大的优势。此外,和深圳一样,广州也有这较为完善的人才引进计划,对于现在的大学生而言,综合各大城市的发展前景,广州也就成为了比较好的选择,预计未来广州将会聚集大量的高等教育人才。人才有了,还怕城市发展不起来吗?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广州的GDP总量为15509.06亿元,位居第3位。

5、杭州

如果说深圳的长处是科技,上海的优势是金融,北京的优势是首都,广州的优势是房价的话,那么,杭州的优势就是新兴产业和传统人文的完美结合。杭州的风景人文之类的就不用多说了,俗语有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浙地区自古便是人杰地灵,加上杭州有阿里等多家行业巨头,之后的发展也是不容小觑。

6、苏州

提起来杭州就不得不提一下苏州了。苏州拥有着绝佳的地理位置,承接了上海的产业溢出,市内各大交通枢纽设施相当完善,而且建立和上海直通的轨交枢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GDP为10434.65亿元,位列城市GDP排名第7位。

7、重庆

重庆是一个总能给人惊喜的城市,从市长黄奇帆对房价惊人的控制上,再到这座城市的人文风景上。重庆市是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GDP为14309.18亿元,位列城市GDP排名第5位。

8、天津

天津的发展和苏州倒是很相似,一个是承接上海的部分功能,另一个是承接了北京的产业溢出。此外,天津也算得上是华北地区的港口枢纽,天津港的吞吐量也是全国数一数二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GDP为13449.50亿元,位列城市GDP排名第6位。

9、武汉

武汉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是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国家地理中心,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在国家的铁路建设中占有着重要的一环,随着全国铁路建设的推进,经济有望得到带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GDP尚未统计,但是武汉市2016年前三季度的GDP为8314.76亿元,排名为第9位。

10、西安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GDP为5049.70亿元,位列城市GDP排名第24位。

别看西安的经济目前比上面的9个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但是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以及阿里等行业巨头总部的设立,西安作为西北地区的门户未来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小丫小疯子


看到这个题目,很激动,因为在2013年我就预测了二十年后中国城市十强,恰恰在最近公布的中国城市GDP榜单深圳又前进一位,排在全国第三位,完全吻合我我2013年的预测:

二十年后中国经济十强排名依次是:

深圳、上海、重庆、北京、广州、天津、成都、武汉、苏州、长沙

以上这份预测是我2013年发表的,当时有很多网友不解,为什么深圳会排第二、为什么广州会退步到第五、北京会退至第四,长沙会进入全国十强,下面我一一为大家做出分析:

深圳

通过对2017年中国经济前十三名的城市经济增速预测,二十年后深圳的GDP是15.13万亿,北京是13.12万亿,上海是14.84万亿。

20年前,谁都不敢想象,深圳1535亿的GDP,上海是3801亿元,深圳仅为上海的40%;2018年深圳GDP为22483亿元,上海GDP为30133亿元,深圳为上海GDP的74%,短短二十年,差距从60%缩小到26%。再过二十年,是深圳全面反超北上两城的时代。

理由:深圳占据未来的优势,深圳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是全国最健康的城市,反过来看北京和上海,一个是国企的都市,一个是外企的都市,深圳是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恰好是1:1:1,这是最佳的经济结构模式。

深圳的高新产业经济体量占比GDP比例为42%,未来这个比例还在持续上升,深圳未来的想象空间太大了。

重庆

优势很明显,经济增速和人口红利,使得未来20年,重庆经济能够排在中国第三名的位置,20年后重庆的GDP为14.29万亿。仅次于深圳和上海。

长沙

这是一座被低估的城市,长沙GDP的增速近十年都是非常快的,通过数据分析在2023年,长沙GDP超过青岛,2027年超过南京,2031年超过杭州,跻身全国城市经济十强。二十年后长沙的GDP为8.53万亿。

综上所述:二十年后中国经济十强城市是:深圳、上海、重庆、北京、广州、天津、成都、武汉、苏州、长沙


深圳观察


不吹不黑,聊点干货。未来20年十强城市十有八九还是现在的十强城市。

别谈这些一二线强市谁有什么国家级规划,符合什么国家战略,仔细看看这个级别干部谁都不缺那些,不能光看自己家怎么瞅怎么有前途,你是丝绸之路起点,我就不是海上丝路起点和重要节点?哪个城市不是高铁好几条?在这些城市里面谈国家级新区,很稀有吗?谁又不是自身城市群的核心?

发展的好不好主要还得看自己,你以为你是雄安吗?

标尺先统一,十强城市的强指什么?人口,经济,文化,历史,科技,影响力中的哪个?经济吧!具备最广泛的说服力。

先看看6年来的变化

1. 前20大城市经济增速中枢由12%下滑至8%,目前平均8%的增速仍明显高于全国的6.8%水平。

2. 唐山和东莞退出前20序列,长沙和郑州补位,尤其是长沙跃升至第13位。唐山代表了重工业的衰落,东莞见证了外贸增速从双位数增长到负增长。

3. 前七名稳如磐石,除重庆苏州调换位置,整体gdp水平仍大幅甩开其他城市。

4. 整体经济由成长期逐渐步入壮年期,弹性越来越小,各城市间增速差异趋向平缓,东北经济塌方影响的沈阳大连除外。年中对东北经济数据挤水分后没有公布,重点看2017年数据吧。



先把十强圈出来再排序,目前第二十名的烟台2016年gdp是7000亿,第十名杭州11000亿,烟台如果要在20年后追上杭州,需要20年平均比杭州经济增速高40%,即如果杭州5%,烟台平均要到达到7%。

仔细看一下,2010年和2016年后十名一组与前十名一组平均增速差异怎么样,没差别!甚至前十名平均速度略快,后十名并没有因为基数小而体现出丝毫速度优势。所以烟台20年后追上杭州的难度天大,那么第二十名往后的城市直接被pass掉,极小概率情况不予考虑。

第七名苏州2016年gdp15400亿,比杭州高40%。武汉成都杭州三个城市中未来出现超越苏州的黑马可能发生,但是都超过苏州科学吗?再退一步都超过苏州,苏州也在前十之列,除非苏州自己衰落到让第11的南京超过,苏州可是比南京gdp高50%。个人认为苏州不会出现这样情况,后文会有各城市的详细对比分析。前六个城市是四大直辖市加基数超大的广深,谁会掉出前十?

目前前七名默认为未来十大城市,焦点是杭州成都武汉谁会被超越?

长文有毒,后面持续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