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风暴》收官之问:冠军,为什么是胡沈员,不是李响?

一曲终了,台下女生们尖叫起来。2分40秒,这是胡沈员最后一支舞蹈的长度,也是他在《舞蹈风暴》里能达到的关注高度。

湖南卫视《舞蹈风暴》总决赛昨晚结束,豆瓣评分定格在9.1分。它以超高口碑力压《这就是街舞》,在国内娱乐综艺中排名第一。第二季已经官宣筹备中。

《舞蹈风暴》收官之问:冠军,为什么是胡沈员,不是李响?

杀入决赛的4组舞者经过角逐,孔雀王子刘迦遗憾退场,辽芭首席敖定雯和王占峰,本就与世无争。剩下全能舞者李响和“无骨鸡柳”胡沈员,两人的现场呼声最高。

最终,胡沈员大比分领先李响,爆冷高票,获得《舞蹈风暴》总冠军。

为什么改变潮水方向的,是名不见经传的胡沈员,不是李响?

《舞蹈风暴》收官之问:冠军,为什么是胡沈员,不是李响?

胡沈员和李响,两者的比拼,是两种舞蹈人生的较量。

胡沈员在决赛中的两支作品都很有风格。

第一支现代舞是与菅原小春合作的。菅原小春是个90后,日本世界级编舞大师。

很巧的是,两人气质都偏向中性,男舞者胡沈员偏柔韧,女舞者小春偏帅气,两者居然在肢体碰撞中,形成一种微妙的层次感。再加上编舞的有收有放,所以整支舞既纯粹又不觉单调。

《舞蹈风暴》收官之问:冠军,为什么是胡沈员,不是李响?

第二支《遇见》,非常完整成熟的一个作品。据说现场比电视上震撼10倍不止。胡沈员赤裸上身一段独舞铺垫之后,沙子瀑布伴随一道光束从天而降,胡在悲怆音乐和升腾的金沙中曼曼起舞,舞台焕发出宗教般圣洁的光芒。现场瞬间燃爆,所有人都沸腾了。

《舞蹈风暴》收官之问:冠军,为什么是胡沈员,不是李响?

年轻的胡沈员,像他的现代舞前辈们一样,前赴后继,用执着打通了舞蹈和装置艺术,让一支并不算出众的现代舞,在短短2分40秒里呈现如此光耀夺目的效果。

相比之下,李响的作品虽然表现不俗,但选舞、编舞乏力,最终功亏一篑。

第一支帮帮跳,李响和当代芭蕾舞团的4位实力舞者合作完成,因为空间偏小,群舞中的他并不突出。

《舞蹈风暴》收官之问:冠军,为什么是胡沈员,不是李响?

第二支是他最擅长的古典舞,也是李响在《舞蹈风暴》里最后一支舞,所有人都期待他放大招。

遗憾的是,经过前几期极致美学的感官轰炸,观众的舞蹈审美底线已经被拔高。这支舞看起来,情绪技巧都过于平均,更像是舞剧里截取出的一部分,完整度不足。对一个需要情绪宣泄的比赛来说,又缺少必要的高光时刻。

《舞蹈风暴》收官之问:冠军,为什么是胡沈员,不是李响?

李响跳出来后,颇为欣赏他的沈培艺,说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完美可遇不可求”。刘宪华也意味深长问李响:

“你想——拿到冠军吗?”

虽然李响认真回答说:“我想。”

最终,5位评委中的4位,和大部分观礼舞者,还是把票投给了胡沈员。

《舞蹈风暴》收官之问:冠军,为什么是胡沈员,不是李响?

像评委沈伟强调的,好舞者必须情感和技巧兼备。技巧会到头,情感不会,生命的体验不会。

李响无疑极其优秀,和刘迦一样,他是学院派舞蹈圈能奉献出的最好舞者了。他的将来,一定象令人肃然起敬的陈爱莲老师一样,一面视舞蹈为生命,一面以“文艺工作者”自谦。

而“文艺工作者”这个词,在中国当代社会,其实多少显得有点魔幻。

它像个温暖的牢笼,用程式化的帮传带,滋养呵护着体制内培养出来的艺术人才,一面自动屏蔽外面真实世界的残酷和挣扎,一面隔绝了现代艺术中的激荡个性和鲜活生命力。

即使李响反复强调,自己想“突破”舒适圈,“纯粹追求艺术”。但,突破技术套路容易,突破情感套路,难。找到舒适圈外生命的真实体验,世界才会开阔。

说句玩笑话,“文艺工作者”,也许是李响们跳不出的宿命。

《舞蹈风暴》收官之问:冠军,为什么是胡沈员,不是李响?

胡沈员,代表另外一种舞蹈势力。

作为一个自由舞者,胡沈员不像刘迦那么单纯——刘迦从小学一毕业就进了军艺,基本没离开过部队。也不像李响那么骄傲——李响少年得志,舞蹈界大满贯到今天。

28岁的他自有一份历经挣扎后的成熟和冷静,这让他的作品有共情有思考。

《舞蹈风暴》收官之问:冠军,为什么是胡沈员,不是李响?

对熟悉现代舞的人来说,胡沈员《遇见》的舞台沙瀑视觉奇观,并非罕见。

早在2012年,著名的KCDC舞团就利用沙瀑创作了同样惊艳的作品,台湾林怀民时代的云门舞集,更是把类似的视觉呈现运用到极致。

《舞蹈风暴》收官之问:冠军,为什么是胡沈员,不是李响?

KCDC舞团的作品

但胡沈员将之重新演绎,并把沙瀑解读为,每个舞者都需经过的一场洗礼,并感谢幕后工作人员,致敬舞蹈风暴舞台。

这种对周遭环境的观察力和强大的情商共鸣能力,是一个年轻舞者经过重重生命历练学会思考的结果。

《舞蹈风暴》收官之问:冠军,为什么是胡沈员,不是李响?

其实,在电视综艺性让质的比赛里,没有最好的舞者,只有最合适的舞蹈。

离普通观众最近的,从来不是舞蹈,更不是炫目的技巧,而是每个人都读得懂的生命体验。

胡沈员的胜出,是普通人的胜出。

舞者胡沈员也许只做对了一件事,像他自己所说,把生活带入排练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