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行業長期發展潛力是一個發財的機會

1.

醫藥行業長期發展潛力是一個發財的機會

醫藥行業的長期發展潛力比科技行業更大。縱觀近幾十年的科技發展趨勢,其背後的基礎是集成電路的發展,芯片製程遵循摩爾定律,越來越精細,科技產品才從IBM大型機發展到智能手機。現在芯片製程已經到3nm,再往下就進入量子世界,半導體基於的宏觀物理理論可能不再適用。我認為,現有科技水平下的應用挖掘基本到了極限,在基礎科學沒有大突破的情況下,新的創新基本都是商業模式創新,競爭是存量爭奪(如拼多多對阿里京東,頭條對騰訊),對普通投資者來說太難把握了。而生物醫藥的創新大部分在分子層面,受基礎理論的天花板壓制相對較小,行業本身在不斷髮展,競爭壓力會小很多,被技術顛覆的壓力也小。

2. 中國老人支付能力上升。中國的老齡化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老齡化,產生的需求不言而喻。但有觀點認為年輕人減少會導致醫保支付能力減弱,需求並不真的有效。這個觀點比較片面。一是未來10年後的老人大部分享受了改革開放紅利,教育水平相對更高,並積累了一定資產,支付能力和意願會比現在的老人更強。二是年輕人減少可能降低勞動人口,但勞動密集型產業被AI與自動化替代的概率很高,整個社會的勞動效率未必會下降。所以,中國老齡化社會老人的醫療支付能力將長期存在。

3. 商業保險比例逐年提高,補充了醫保的不足。因為醫保的侷限性,近年以重疾險、醫療險為主的健康險普及度越來越高。這些保險金額可以覆蓋醫保沒有覆蓋的藥品,大幅提高患者支付能力。在互聯網巨頭無處不在的營銷攻勢之下,現在年輕人為自己和父母投保的比例越來越高,家庭疾病風險抵抗能力顯著提升。

關於近期醫藥股調整的一些想法

​4. 醫保採購導致的藥物單價下跌影響沒想象那麼大。高價創新藥一般都有贈藥政策,但進了醫保後,贈藥部分都由醫保買單,實際藥價下跌遠低於預期。以“靈魂砍價”的達格列淨為例,如果算上贈藥部分,實際降價只有22%。其他許多藥都類似,以這點降價換進入醫保,是一個實際上很划算的買賣。

關於近期醫藥股調整的一些想法

綜上所述,我認為醫藥是人類的長期需求,是一切消費的最終歸宿,值得長期投資。創新都停留在創新藥是醫藥的明珠,對於即將到來人類史上規模最大的老齡化,只要公司能開發出滿足市場需求的新藥,不愁賣不出去,最後無非是個人買單、醫保買單還是商業保險買單的區別。

在這個大邏輯下,只要公司基本面不發生大的變化,每次市場調整都是上車機會。

我個人的計劃是,未來30年(直到退休),醫藥股只增倉和調倉,不減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