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三個和談條件很簡單,為何崇禎寧願自殺殉國也不答應呢?

在明朝,崇禎皇帝絕對是一個悲劇的存在,他所領導的明朝風雨飄搖,內有李自成起義軍,外有滿清鐵騎,而且還連年的天災,這都趕到一塊去了,王朝也就此覆滅。

李自成三個和談條件很簡單,為何崇禎寧願自殺殉國也不答應呢?

1644年,李自成率領起義軍一路高歌猛進,直接打到北京城,離推翻明朝只有一步之遙,根據史料記載,在攻破北京城之前,李自成曾派投降的太監杜勳和崇禎皇帝進行了一次秘密的談判,提出了三個條件,如果崇禎答應 ,立馬退兵,並組織人馬出關抗擊滿清。

李自成三個和談條件很簡單,為何崇禎寧願自殺殉國也不答應呢?

在形式完全被動的情況下,崇禎做出了讓人不能理解的行為,拒絕了李自成的和談條件,最終李自成率兵攻進北京,崇禎被迫殺死妻女之後,自殺殉國,至此,明朝徹底亡國,那麼究竟這三個是什麼條件,讓崇禎皇帝自殺也不答應呢,讓我們來看看李自成提出的條件。

李自成三個和談條件很簡單,為何崇禎寧願自殺殉國也不答應呢?

第一、李自成要求崇禎對他進行封地,朝廷把寧夏、陝西、甘肅等地給李自成,封他為西北王,第二、崇禎帝需要給李自成100萬白銀,來犒勞手下的眾將士,第三、可以出兵為國而戰,但是不奉旨覲見。這個結果在平常看來還可以,但是崇禎一腳把龍椅踢翻,雙方就此談判失敗,紫禁城被攻破,最終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有許多人不太理解當時崇禎的行為,但是從明朝的一些歷史上可以看出崇禎為什麼要這麼做了。

李自成三個和談條件很簡單,為何崇禎寧願自殺殉國也不答應呢?

首先,是割地求和在大明是沒有先例的,當初土木堡事件也是大軍兵臨天下,滿朝文武拒絕求和,抵抗到底,打敗了瓦剌,所以崇禎對當時的情形還是抱有希望的。其次,李自成要百萬銀兩,崇禎是真的拿不出來,國庫早已空虛,士兵已無心作戰,滿城的官員沒人願意拿出家產,最終城破之際李自成搜出7000萬白銀,這著實可悲。最後一點更不可能了,李自成雖然答應幫助朝廷平叛戰亂,但是他的軍隊不會聽從明朝指揮的,可能以後會成為一個獨立的王國。

李自成三個和談條件很簡單,為何崇禎寧願自殺殉國也不答應呢?

​所以杜勳沒說完這三個字條件,崇禎就讓他滾了,後來的時候形式急轉直下,崇禎沒有了辦法,由於非常愛好面子,這些話不能由他說出,史書記載,崇禎曾經對於李自成提出的這3個條件諮詢過大臣們的意見,但是大臣們一句話都不說,畢竟誰也不願意站出來承擔責任,在這種尷尬的局面下,崇禎只好選擇退朝,成全了自己作為君王最後的尊嚴——自殺殉國。

李自成三個和談條件很簡單,為何崇禎寧願自殺殉國也不答應呢?

“文臣皆可殺”,這是崇禎在遺書中留下最後的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