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工匠與“三線建設”連載(4)


1966年,中央軍委為062基地、064基地分別選點在四川省達縣以北萬源山區和達縣以南及宣漢山區。同年,兩個基地的施工準備工作正式啟動。航天一院、七院、建工部一局、二局、五局、重慶建工、中航建工等單位先後參加了兩個基地的設計與施工。時年7月,以華西集團前身的建工部一局一公司(時在德陽二重、東電執行施工任務)為主,同時抽調在西北從事國防工程建設的建工部五局五公司、建工部二局再抽調部分人員共1.7萬餘人組建的長江工程指揮部,先後調遷前往進駐了062、064工程的施工。駐地在四川達縣(今達州市)。8月26日,建工部一局機械化施工公司一隊又劃歸長江指揮部。

大國工匠與“三線建設”連載(4)

三線建設,大國工匠們在山高水遠的地方建造了工廠,繁榮了鄉鎮

1969年2月7日,建工部(69)建管生字1號文,決定將長江工程指揮部改名為建工部103工程指揮部。後103工程指揮部正式與建工部一局正式脫鉤。1972年11月,國家建委調103工程指揮部二公司(二團)到河南洛陽承擔豫西山區三大動力廠的施工。結果103二公司自達縣063、064工程基本竣工時調遷洛陽後,國家計劃有變,二公司在洛陽轉向承建了一大批工業與民用建築及市政公用建築,在鄭州等地有一定知名度。在唐山大地震後恢復新唐山的災後重建中,發揮了主力軍作用。直至1974年國家建委決定103工程指揮部與101工程指揮部合併,組建國家建委第二工程局,後再改為中建二局,二公司也即在洛陽建立了永久基地。

大國工匠與“三線建設”連載(4)

062、064基地,大國工匠曾經在這裡奉獻了最美好的青春年華

1973年10月 ,國家建委110號文決定,103指揮部三公司(三團)從德陽工業區(工農村)全部遷往盤錦承擔遼河化肥廠土建施工任務,後103工程指揮部撤銷,三公司即改為國家建委二局五公司,與土石方兩個公司合併後又改為二局四公司,並在盤錦建立永久基地。該公司從德陽遷走後,德陽地區施工任務移交給四川省建三公司繼續施工,所有房產、土地全部移交給省建三公司。省建工局川建函188號文通知,省建三公司及所屬企業由廣元遷往德陽,公司機關設在原103指揮部醫院大樓。

大國工匠與“三線建設”連載(4)

三線建設,大國工匠們在這偏僻的地方建造了座座工廠,現在已成為遺址

1974年國家建委決定103工程指揮部與101工程指揮部合併,組建國家建委第二工程局,演變為至今總部在北京的中國建築第二工程局。

大國工匠與“三線建設”連載(4)

三線建設,大國工匠們在這偏僻的地方建造了座座工廠

1968年建工部將長江工程指揮部改名為103工程指揮部後正式與建工部一局脫鉤。1972年基本完成了062、064國防工程一期工程主要項目的建設任務。1972年11月,國家建委調103工程指揮部到河南洛陽承擔豫西山區三大動力廠的施工。1974年國家建委決定103工程指揮部與101工程指揮部合併,組建國家建委第二工程局,演變為至今總部在北京的中國建築第二工程局。

大國工匠與“三線建設”連載(4)

三線建設,大國工匠們在這偏僻的大山溝建造了座座工廠、科研院所

附記:遼河化肥廠地址在盤錦(因避免與盤錦地方化肥廠同名故命名為遼河化肥廠),其總圖和土建工程設計任務由化工部第一設計院承擔,土建工程施工任務由國家建委103指揮部三工程公司承擔(原駐四川德陽),(遼河化肥廠後改名為遼寧華錦化工集團,是上世紀70年代我國首批引進的13套大化肥裝置之一,1976年竣工建成投產)。設備安裝任務由化工部第九化學工業建設公司承擔(駐貴州貴陽),家屬宿舍及附屬工程,其設計和施工由地方建委(建設局)統一安排。

大國工匠與“三線建設”連載(4)

遼河化肥廠地址在盤錦是上世紀70年代我國首批引進的13套大化肥裝置之一,1976年竣工建成投產


建設者築跡 專稿 大國工匠與“三線建設”連載(4) 文/楊得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