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需要經常量血壓?給你6個常量血壓的理由


為什麼需要經常量血壓?給你6個常量血壓的理由

根據衛生署的統計,國內四十歲以上的人口中,約五分之一的人有高血壓的毛病。

沒有經常量血壓的習慣?看看以下這些理由:


1.血壓是重要的健康指標

牽一髮而動全身,身體狀況發生變化,血壓最清楚。

如果說全身上下的血管,是各路彙集而成的運輸網,血壓就像一個路況報導,忠實的紀錄、呈現了身體各部位的狀況。

11歲的小男生,在國小體檢時,赫然發現,收縮壓(高血壓)竟然高達220毫米汞柱,舒張壓(低血壓)120毫米汞柱。

經過詳細的檢查,才發現小男生的腎臟長了一個腫瘤,血管受到壓迫,導致血壓上升,國泰醫院內湖分院內科主任陳逸忠說,幸好實時發現,腫瘤切除之後,小男生已經恢復健康。是血壓救了他的命。養成經常量血壓的習慣,及早發現疾病所在,才可以搶得治療先機。


2.及早發現高血壓,避免遺憾。

將近九成的高血壓,至今原因不明,而且平時毫無症狀,素有隱形殺手之稱。

血壓持續偏高,會危害到腦、心血管、眼睛、腎臟等,造成腦中風、心室衰竭、血管硬化、失明等各種疾病。

而且,高血壓並非老年人的專利,《潛水鐘與蝴蝶》的作者,法國《ELLE》雜誌前總編輯鮑比,44歲,風趣開朗,有一天下班後準備偕兒子度週末時,突然中風昏迷,醒來後從頭到腳全身癱瘓,無法言語,只能靠眨左眼皮與人溝通,他在書中提到:「救生醫療技術的進步,使得病人所受的刑罰更加精巧。」

臺北醫學院副教授陳保羅搖頭嘆息地說,很多人是中風之後被送到醫院,才發現自己有高血壓。命是救回來了,但是傷害也已造成。

經常量血壓,或許可以減少這些悲劇。


3.白袍性高血壓,並非真正高血壓

為什麼在家裡量的血壓值很正常,到醫院量的血壓卻特別高?你的血壓,有可能是被「嚇」高的。

這種到診所、醫院就會特別緊張的「白袍性高血壓」現象,已經收錄在醫學教科書內,一般約有三成的人會產生,且容易造成臨床上診斷高血壓的困難。「請在家裡多量幾次血壓,」陳保羅教授說,有時在醫院血壓量起來較高,不用太擔心,試試換個地方量量看。象是附近的小藥局或是家裡,然後記錄下來做比較,才可以確定血壓是否異常。


4.血壓不停在變化,多量幾次做參考。一次的血壓升高,並不代表就是高血壓,通常必須連續測量血壓兩星期到一個月,才可下定論。

另外,最近有一種新式24小時的攜帶型血壓計,可以測定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平均血壓值及變動的情形,對於高血壓的診斷及評估高血壓患者的藥物使用情形,有相當大的幫助。


5.輕度高血壓,可以非藥物治療。只要發現的早,高血壓也可以不吃藥。

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定義,收縮壓在140∼159毫米汞柱或舒張壓在90∼99毫米汞柱,為輕度高血壓。

陳保羅教授表示,在這個階段,通常會以非藥物治療為主,象是減肥、適度運動、低鹽、戒菸、戒酒等,來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一般說來,效果不錯。


6.作為高血壓給藥的參考及控制

經常量血壓,血壓控制情形較佳,罹患中風、心血管疾病的比例機會減少。

全民健保實施之後,高血壓屬於慢性病處方箋一類,降血壓藥一拿就是1∼3個月。

最好養成經常量血壓的習慣。因為每日測量的數值,比去醫院單次測量的血壓要有意義。

除了可以提供給醫師增減降血壓藥物的參考,也可以評估藥的療效到底持續多久。

萬芳醫院社區護理室護理長張淑卿建議高血壓患者,每天至少量一次血壓,且最好將是否服用特定藥物及身體情況記錄下來,可以協助醫師瞭解血壓變化。

陳逸忠主任特別提醒民眾,不可擅自停藥,或增減藥量,容易產生反彈性高血壓(血壓變得比第一次治療前更高)。

高血壓在1997年國人十大死因中排名第九,但與其相關連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和腎臟病,加起來總和為24.9%,超過排名第一的癌症24.3%。高血壓的影響力不容忽視。

陳逸忠主任提到,有些人在面對血壓變化時,會有過度焦慮的情形,「只是給醫師做一個參考值罷了,不用太緊張,」他說,固定時間、同一臺血壓計、相同測量部位、持續做紀錄,才是最重要的。

「應該推廣全民量血壓運動,」陳保羅教授說,量血壓是日常生活保健之一,不是隻有頭痛不舒服時才量。

「也許每個公司行號都應該準備一臺電子血壓計,」他認為,讓員工可以隨時關心注意自己的健康,也是一種福利。


測量心跳速率很重要

美國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高血壓患者心跳數如果每分鐘大於85下,罹患心肌梗塞機率較高。

因為降血壓藥物的副作用是會改變心跳速率,所以服藥後必須測量心跳速率,作為給藥的參考。陳保羅醫師說,一般心跳速率在每分鐘45下以上,都沒有問題。


何謂血壓

血壓,就是指血管壁的壓力。人體內的血液,得藉助心臟這個強力幫浦施以壓力推出,才能循環全身。

心臟收縮,送出血液時所得的血管膨脹壓力值,稱為收縮壓;當血液流回心臟,血管恢復原狀時,所測得的壓力即為舒張壓。一般以收縮壓╱舒張壓方式呈現,例:120╱80

根據1997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高血壓治療準則,理想血壓應為收縮壓在12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在80毫米汞柱以下。

收縮壓14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在90毫米汞柱以下,稱為正常血壓。

收縮壓在16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在95毫米汞柱以上,稱為高血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