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名奧斯卡,拿下票房冠軍,這部限制級好萊塢大片,看完意猶未盡

​為什麼我們喜歡《變形金剛》?

為什麼我們享受《速度與激情》?

為什麼我們偏愛《頭文字D》?

可能在旁人的眼中,你們男人不就是喜歡跑車.........

還不是為了炫耀,為了追妹子,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提名奧斯卡,拿下票房冠軍,這部限制級好萊塢大片,看完意猶未盡

對於這樣的解釋,我總是一笑而過。

不能怪他們不理解,只能說他們根本不懂「夢想」

從誕生的那一刻,在絕大多數男人的身體裡,註定流淌的不是血液,而是汽油

提名奧斯卡,拿下票房冠軍,這部限制級好萊塢大片,看完意猶未盡

你聽過發動機真正的聲音嗎?

“開車有一個臨界點,當發動機轉速達到每分鐘7000轉,周圍一切事物的存在感都會消失。”

到那時,你唯一需要重視的問題只剩下一個:你到底是誰?

這般速度只屬於福特GT40,這段神話只屬於卡羅爾·謝爾比和肯·邁爾斯。

而這個故事,也只有一個屬於它的名字:

提名奧斯卡,拿下票房冠軍,這部限制級好萊塢大片,看完意猶未盡

《極速車王》丨Ford v Ferrari

請大家仔細看英文片名!

Ford v Ferrari(福特VS法拉利),為什麼翻譯成中文卻是《極速車王》?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這部電影根據真實故事改編。

雖然整個故事看起來有些誇張,但其中很多情節都是真實發生過。

提名奧斯卡,拿下票房冠軍,這部限制級好萊塢大片,看完意猶未盡

上世紀60年代,是美國汽車製造業的黃金時期。

雖然福特汽車在本土的銷量一直名列前茅,但是也暴露出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問題。

設計保守,創始人離世,生產線老舊,內部權力鬥爭......

改變,勢在必行!

提名奧斯卡,拿下票房冠軍,這部限制級好萊塢大片,看完意猶未盡

於是福特高層靈機一動,決定將一部分重心轉向歐洲“戰場”。

然而,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知名度

雖然福特在美國已經是家喻戶曉的汽車品牌,但是在歐洲人的眼裡,它遠遠沒有法拉利、保時捷出名。

這時,亨利·福特二世靈機一動,想到了勒芒24小時耐力賽

提名奧斯卡,拿下票房冠軍,這部限制級好萊塢大片,看完意猶未盡

勒芒24小時耐力賽與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F1)、世界汽車拉力錦標賽(WRC),並稱為世界最著名和最艱苦的三大汽車賽事。

那麼半路出家的福特,憑什麼在這塊新大陸上立足?

很顯然,收購遠比自己造車來得更加簡單粗暴。

提名奧斯卡,拿下票房冠軍,這部限制級好萊塢大片,看完意猶未盡

於是,福特盯上了在勒芒賽場上叱吒風雲的法拉利。

當時,勒芒賽成為了紅魔的主場,領獎臺幾乎都被意大利人給壟斷。

然而風光無限的外表下,卻隱藏著巨大的經濟危機。

要知道,法拉利一直講究的就是工匠精神,每個零部件,都是純手工打造,而且只做跑車。

外加上,法拉利創始人恩佐·法拉利,是個狂熱的賽車迷。

由於連年征戰賽場,已經讓法拉利瀕臨破產。

提名奧斯卡,拿下票房冠軍,這部限制級好萊塢大片,看完意猶未盡

亨利·福特正式看準這個時機,派出了最豪華的遊說團隊,打算以1600萬收購法拉利。

起初,恩佐·法拉利對此並無意義,也同意被福特收購。

直到雙方交易達成的最後階段,福特突然提出了一個在恩佐看來無法接受的條件:

“福特公司要徹底掌控法拉利的車隊!”

也就說是,福特說不能參加比賽,法拉利的賽車就不能出現在賽場上。

提名奧斯卡,拿下票房冠軍,這部限制級好萊塢大片,看完意猶未盡

於是恩佐·法拉利憤怒地用意大利語問候了福特高層的全家,並大筆一揮寫下了:“NO,that's not ok!”

這一結果,福特完全不能接受。

先不是說,這次的交易是否合理。在福特的眼裡,你法拉利是一家即將倒閉的公司,而我是全美第二大的汽車製造商。你拒絕我,不僅是對我的侮辱,還是對品牌的侮辱。

交易失敗後,心高氣傲的福特在公司下達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價造一臺賽車。

要比法拉利更快,要在勒芒賽上奪冠,要狠狠地出一口氣!

於是一場關於品牌、制度、個人的對決,在兩大傳奇汽車巨頭之間拉開了序幕。

1.品牌間的對決

提名奧斯卡,拿下票房冠軍,這部限制級好萊塢大片,看完意猶未盡

俗話說得好:臨陣磨槍,不快也光!

但是這個富二代,終究還是太小看勒芒24小時耐力賽了。

這場比賽,考驗的不只是賽車的性能,還有車手的能力,以及設計團隊的協作。

而福特自以為有錢就能為所欲為,直接砸下了1000萬美元,找來了很多家一流的供應商。

於是才幾個月不到的時間,便創造了這臺福特 GT40 Mark I

這臺車簡直就是怪物,車身中部採用了高強度鋼質骨架,前後覆蓋以玻璃鋼板件,中置全鋁4.2升V8發動機配備Colotti四速變速器。

提名奧斯卡,拿下票房冠軍,這部限制級好萊塢大片,看完意猶未盡

當時一經推出就引起了巨大轟動,但卻是福特的噩夢開始。

在1964年的勒芒賽上,法拉利輕鬆包攬了前三名,而福特甚至連比賽都沒完成。

事後,福特二世才真正的明白,錢不是萬能的,只有天才才是萬能的。

提名奧斯卡,拿下票房冠軍,這部限制級好萊塢大片,看完意猶未盡

於是在重金的懸賞下,一位天才出現了!

他叫卡羅爾·謝爾比,是個德州的養雞戶,業餘愛好就是改裝車。

大家可別小看他,人家年輕的時候是職業賽車手,拿過F1、勒芒等大賽的各項大獎,還刷新了16項美國和世界速度記錄。

後來,由於患有心臟病,不得不退隱江湖,當起了賽車設計師,繼續自己熱愛的事業。

提名奧斯卡,拿下票房冠軍,這部限制級好萊塢大片,看完意猶未盡

當謝爾比接管福特的車隊後,所有人從他的身上看到了希望。

於是經過一年的整修和調整,一臺全新的福特GT40 Mark II再度問世。

然而謝爾比比誰都清楚,要想馴服這臺“野獸”,必須要有一位英雄。

於是他找到了肯·邁爾斯,兩人合作拿下了1966年的勒芒賽冠軍,而且福特還包攬了前三名。

只可惜,這場酣暢淋漓勝利的背後,卻隱藏了人性的腐敗。

2.制度間的對決

提名奧斯卡,拿下票房冠軍,這部限制級好萊塢大片,看完意猶未盡

勝利只屬於車隊,遺憾留給了車手!

時間再次回到1966年,其實一直以來,福特最大的敵人不是法拉利,而是自己。

在福特公司的內部,每個人都居功自傲,他們的眼裡只有利益。

於是“討好上級,欺壓下級”的腐敗文化,在公司內部惡性循環。

提名奧斯卡,拿下票房冠軍,這部限制級好萊塢大片,看完意猶未盡

而傳奇賽車手肯·邁爾斯,恰好就是那個不會拍馬屁,我行我素的人。

面對福特公司高層的欺壓,他總是以牙還牙的懟回去。

事實證明,高層反覆干涉車隊的計劃,才導致1965年的勒芒賽失利。

謝爾比也多次強調,沒有肯·邁爾斯,福特是不可能贏得比賽。

提名奧斯卡,拿下票房冠軍,這部限制級好萊塢大片,看完意猶未盡

然而高層就是不聽勸告,在賽前要求肯不能超過6000轉,這條禁令嚴重影響了肯的發揮。

所以在比賽的初始階段,福特車隊一直落於下風。

幸虧謝爾比擅自違背了命令,允許肯踩到7000轉,才讓他發揮出真正的實力。

提名奧斯卡,拿下票房冠軍,這部限制級好萊塢大片,看完意猶未盡

但是高層卻不開心了,認為這不在計劃內。

眼看著肯要奪得冠軍,高層們突然要求肯放慢速度,等待後面的車一起衝過終點。

“如果肯不聽話,將取消他接下來所有比賽的參賽資格。”

高層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強調贏得比賽的是福特公司,而不是車手。

提名奧斯卡,拿下票房冠軍,這部限制級好萊塢大片,看完意猶未盡

最終,肯·邁爾斯選擇了妥協。

然而,1966年勒芒賽的冠軍,卻是邁凱倫和Chris Amon。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邁凱倫的全名叫做布魯斯·邁凱倫,就是如今著名超跑邁凱倫的創始人。

假如不是福特高層的私心,肯·邁爾斯絕對是史上第一個連續獲得Sebring、Daytona、勒芒的大滿貫得主。

要知道,這一殊榮至今,依然沒有人能夠達成。

提名奧斯卡,拿下票房冠軍,這部限制級好萊塢大片,看完意猶未盡

賽後,從肯·邁爾斯的眼神中,看出了他心有不甘。

但他在乎的不是榮耀,而是不能盡情享受速度帶來的激情。

只可惜,肯沒有等來證明他的那一天。

在一次練習賽中,肯駕駛的車不幸發生了意外,離開了人世。

3.個人間的對決

提名奧斯卡,拿下票房冠軍,這部限制級好萊塢大片,看完意猶未盡

當所有人跑到領獎臺為冠軍喝彩時,只有恩佐·法拉利站在遠處向肯脫帽致敬。

肯沒能奪冠確實是一種遺憾,但正是這種不完美才造就了這段傳奇佳話。

或許真正的勝利,不僅僅是奪得冠軍,更是贏得對手的尊重。

提名奧斯卡,拿下票房冠軍,這部限制級好萊塢大片,看完意猶未盡

在我看來,其實這場比賽可以看作是法拉利和福特的私人恩怨。

只不過是用一段傳奇的故事,來展現一個時代。

或許,現在大家應該明白,為什麼恩佐會突然拒絕福特的收購?

其實,那項條款違背恩佐·法拉利的初衷

提名奧斯卡,拿下票房冠軍,這部限制級好萊塢大片,看完意猶未盡

提名奧斯卡,拿下票房冠軍,這部限制級好萊塢大片,看完意猶未盡

恩佐·法拉利是個賽車手,而亨利·福特是個商人。

一個追求完美,一個只懂賣車;一個打心裡享受比賽,一個只關心自身的利益。

已經步入花甲的恩佐·法拉利,幾乎每場勒芒賽都會到場,而且是看完整場比賽。

而只有40多歲的亨利·福特,來現場只不過是為了走個過場,博取媒體的關注。

提名奧斯卡,拿下票房冠軍,這部限制級好萊塢大片,看完意猶未盡

然而《極速車王》並沒有刻意貶低福特來捧法拉利,而是通過人情世故,來傳達一種正確的價值觀:雖然人們記不住第二的名字,但是冠軍並不能代表一切!

說到這裡,我的腦海不禁有一個疑問:

如果福特真的成功收購了法拉利,那麼還會有法拉利今天的輝煌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