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華"二月二″與築城

五華(古長樂),每年農曆二月初二(簡稱"二月二″)為傳統鄉俗"伯公生日″,家家殺雞、踏粄慶節日。

經傳說加考究其由來,與古長樂縣城築城動工有關。

五華


查考長樂史料: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農曆二月初二日為動土興工建長樂城先祭拜土地伯公紀念日;又載:明孝宗宏治九年(1496年)農曆二月初二日,為始設關隘之喜慶日子。當時受傳統習俗敬拜土地伯公所至,索性稱"二月二"伯公生日,一代代人而沿俗至今。當然也有人傳說"開耕節"、"龍抬頭″等等,各據有理,都要允許人家辯論。但興寧築城六月初六,鄰縣的伯公生日為"六月六"便可參巧。

"二月二"既然與築長樂城有關,那麼,哪裡開始興工動土呢?

據說當時最先動工的是現在的華城西門街城門(如圖)下中央。何以見得?上世紀七十年代平整溝渠(原護城河)時,挖出了一個生鑄的"小鐵塔″可證。

五華


為什麼在古城西門先動土呢?因為在東晉咸和六年,當時縣治設長樂鎮以西的雷公墩,現在的西門,便是最早縣治的"東門"。五代乾亨元年(公元917年),南漢國廢興寧縣置齊昌府,府治長樂鎮,至宋天禧二年(1018年)徙興寧還故。宋熙寧四年(1071年),置長樂縣,縣治設長樂鎮。其中紹興六年縣治又遷九龍崗下,元至元廿九年才復治長樂鎮(今華城)。

明洪武廿年的知縣陳堅,始築城牆,並守禦千戶所,然後改"東門″為變西門,城牆向東移築,老縣署又從雷公墩遷至五華山下(地名:豬兜下),即現在的華城中山公園體育場右側。而明末時,縣署再改遷為紫金山下的"金山書院"(長樂學宮右側)。

五華


因為本人於1987年主筆編寫《華城方誌》(初稿),手頭掌握的歷史資料,藉此拋磚引玉,與前輩、後人共同探討,毋忘歷史滄桑,還其本來面目,起碼可以領略一下千年古鎮(城)的前世今生。

作者;卓尚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