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垂堪稱大燕不敗戰神 一生戰無不勝

燕成武帝慕容垂是十六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後燕開國皇帝,他一生之中經歷大小數百戰,但沒有一場是戰敗的,堪稱十六國時期的第一名將!隨著慕容垂的死,後燕政權很快衰亡。

慕容垂堪稱大燕不敗戰神 一生戰無不勝

慕容垂,字道明,是燕文明帝慕容皝的第五個兒子。他從十三歲起,就隨軍出征,功勳無數。在枋頭大敗桓溫,名震一時;在淝水保全自身,以圖大業;滅翟魏,並西燕,建後燕。他攻陷北魏都城平城後,於回程途中病死,結束了征伐的一生。

據《晉書》和《十六國春秋》記載,慕容垂"少有器度,身長七尺七寸,手垂過膝"。別的不提,單是最後四個字,就足以引人矚目了。在歷史上,被這樣形容過的,前有劉備、司馬炎,後有陳叔寶的母親柳敬言,無一不是大人物。大約是由於這個緣故,儘管是庶出,他依然得到了父親的寵愛,還被賜名為慕容霸。

慕容皝還曾經指著他對自己的兄弟說:"此兒闊達好奇,終能破人家,或能成人家。"過度的寵愛,引來的是嫡兄慕容俊日漸加深的不滿。父親在時,他是得天眷顧的少年,屢立戰功,勇冠三軍。而當父親去世,嫡兄即位,他就成了眼中釘肉中刺,連自己的名字也保不住。

慕容霸小時候喜歡騎馬打獵。有一次,他不小心從馬上摔下來,還磕到了牙齒。等到嫡兄慕容俊即位後,為報復奚落他,就讓他改名為慕容[垂夬]。對外公佈的理由是希望他可以效仿先賢郤[垂夬],實際上是不喜歡父親給他起的名字。不久,因為[垂夬]與讖緯之書重合,又改名為慕容垂。此後,這個名字一直陪伴著他,直到老去。

從十三歲起,慕容垂就跟隨父親和兄長們南征北戰。之後的三十年裡,他就是大燕的一塊磚,哪裡有戰爭,哪裡就有他的身影。攻打高句麗,殲滅宇文部,威懾後趙,大敗敕勒……369年,東晉桓溫率軍伐燕,枋頭之戰爆發。在這場戰爭中,晉軍遭到了燕軍的伏擊,損失慘重。慕容垂因此名聲大振。

由於他的父親和嫡兄相繼去世,目前在位的是侄兒慕容暐,攝政的是慕容評。功高震主就是此時慕容垂的真實寫照。及敗桓溫於枋頭,威名大振。慕容評深忌惡之,乃謀誅垂。垂懼禍及己,與世子全奔於苻堅。堅甚重之,拜冠軍將軍,封賓都侯。

慕容垂到了前秦之後,受到了苻堅的禮遇,被封為冠軍將軍,賜爵賓都侯。此後的十四年裡,"垂在堅朝,歷位京兆尹,進封泉州侯,所在征伐,皆在大功"。這時的慕容垂已經五十多歲了,如果他是一個甘於現狀的人,那麼前秦就是他人生的最後歸宿了。但他不是。

慕容垂堪稱大燕不敗戰神 一生戰無不勝

兩強相爭,兵戎相見

公元383年,前秦在淝水之戰中敗給了東晉王朝,其對中國北方的控制力大幅削弱。這讓依附於前秦之主苻堅的慕容垂,看到了絕佳機會。作為前燕的皇族,慕容垂一直在臥薪嚐膽。此番,他藉口回故土祭祖,趁機舉兵復國,自立為帝,於384年建立後燕。

在慕容垂指揮下,後燕鐵騎所向披靡,圍鄴城、破丁零、掃西燕。該國也逐漸成為當時北方最強大的政權。後燕崛起之際,塞外的北魏也悄然壯大起來。這個由鮮卑人拓跋氏族建立的政權,與後燕頗有淵源。慕容氏和拓跋氏同為鮮卑族,且世代為姻親。

早年,拓跋氏建立的“代國”被前秦所滅,他們也因此與慕容氏同病相憐。北魏創立之初一度依附於後燕,並稱藩納貢。後燕也多次出兵,協助北魏降服塞外各部勢力。然隨著實力對比的變化以及矛盾的激化,兩家的良好關係逐漸變為敵對關係。

公元391年,北魏在塞外取得大勝,派秦王拓跋觚出使後燕報捷。後燕趁機向北魏索要良馬,將拓跋觚扣押。兩國關係隨之破裂。394年,慕容垂出兵掃滅西燕,北魏竟派兵救援西燕。雙方雖未交戰卻大仇已結。

395年4月,慕容垂得知北魏進犯臣服於後燕的各部落,當即決定起兵討伐。5月,他命太子慕容寶為主帥,遼西王慕容農、趙王慕容麟為副帥,率8萬大軍伐魏;又派范陽王慕容德、陳留王慕容紹率18萬人策應。此次伐魏,後燕精銳盡出,集中了全國大部分軍力,領兵的各親王也都是長年征戰。顯然,慕容垂想一戰定乾坤。

慕容垂軍事才能出眾,是十六國時期的傑出統帥。他對伐魏信心十足,散騎常侍高湖曾力勸他罷兵,當即被罷官。後燕大軍屢戰屢勝,很大程度上是靠他的指揮。然此次關鍵作戰,卻並非由慕容垂親自指揮。一來他當時病情嚴重,不便出戰。二來派太子壓陣,也可以讓未來的皇帝積累戰功。可惜,慕容寶才能平庸,既不善用兵又不能團結部屬,這留下了隱患。

慕容垂堪稱大燕不敗戰神 一生戰無不勝

慕容內鬥,拓跋誘敵

說起慕容家族,倒是一直被人事問題困擾。作為鮮卑人的大貴族,慕容家族的男子幾乎個個相貌偉岸、儀表堂堂,而且多是人傑。就拿慕容垂一輩來說,其二哥慕容儒是前燕的景昭皇帝,四哥慕容恪被後世稱為“十六國第一名將”,幼弟慕容德也能獨當一面,後來成為南燕的開國皇帝。

可是慕容家族卻一直內鬥不休。當年,慕容垂的侄子便幾次對叔叔們下殺手,還害死了慕容垂鍾愛的段夫人,逼得慕容垂等幾兄弟不得不叛逃到前秦。現在,同樣的命運也落到了慕容垂的下一輩頭上。

在慕容寶指揮下,燕軍從都城中山北上,在幽州附近向西機動,計劃集中優勢兵力,拿下北魏都城盛樂。後燕傾國來犯,足智多謀的北魏統帥拓跋硅立刻召集群臣商議。長史張袞認為,慕容垂派太子統兵顯然是輕敵,魏軍應當避敵鋒芒,誘敵深入,待機而動。

拓跋硅採納了此建議。北魏各部分三路遷徙避敵:拓跋硅率盛樂附近民眾西渡黃河,遷至河套地區;陰山以北諸部由九原公拓跋儀率領,向西北方向轉移;略陽公拓跋遵則率陰山以東諸部向東北方向轉移。由於河套地區緊鄰後秦,拓跋硅派出右司馬許謙出使該國,向其統治者姚興求援。此舉既可探聽姚興的態度,也可設法爭取外部支持,保證後方安全。

另一邊,燕軍正不緊不慢地進發,於7月中旬抵達已是空城的盛樂。這在慕容寶看來,是北魏的畏懼之舉。他試圖找到魏軍主力並進行決戰,便率大軍繼續西進,於7月底進佔五原,俘獲了北魏未及撤退的3萬餘戶民眾,還收割了當地一百多萬斛雜糧,並將之囤積在黑城。

初戰告捷讓慕容寶誌得意滿。他很快以守衛軍糧為由,令負責斷後和疏通糧道的慕容隆部入駐黑城。燕軍後方的廣大地域因此無兵防守,完全暴露在魏軍面前。接著,慕容寶打探到拓跋硅已率部渡過黃河,進入河套地區。他立刻率軍南下至黃河北岸,一面訓練,一面伐木造船,準備渡河決戰。這自然瞞不過拓跋硅。

魏軍隨即抵達黃河南岸,與燕軍隔河對峙。為迷惑敵人,魏軍於沿河岸遍插軍旗,虛張聲勢。這招唬住了慕容寶。三年前,他老爹慕容垂面對同樣據守黃河的丁零人,輕鬆渡河,一戰就攻下敵據點滑臺。如今,這位太子爺卻拿不出任何有效措施。反觀拓跋硅,則下令在各渡口築起高臺,時刻觀察敵軍動態。兩軍剛開始對壘,燕軍已處於下風。

慕容垂堪稱大燕不敗戰神 一生戰無不勝

戰況相持,自亂陣腳

後秦方面,姚興派大將楊佛嵩率部支援魏軍。有了後秦的支持,拓跋硅再無後顧之憂。他主動出擊,令拓跋虔率軍5萬東渡黃河,威脅馬邑;令拓跋遵率軍7萬回師南下,切斷燕軍與中山的聯繫;令拓跋儀率軍10萬南下,威脅燕軍側翼。

由於燕軍負責斷後的慕容隆部早被調走,北魏的合圍之勢隨即形成。不過,上述史料值得商榷。三路魏軍的數量遠超燕軍,並不符合當時“燕強魏弱”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這要麼是史書誇大或誤記,要麼是北魏全民皆兵,軍隊中包含不少武裝的民眾。

退路被斷乃兵家大忌,而此時慕容寶卻並未採取任何方法去打通退路。他琢磨什麼呢?早在發兵之時,父親慕容垂便已患病。出兵幾個月來,慕容寶的心裡並不輕鬆。他和中山失去了聯繫,對都城情況一概不知。領兵在外的兒子不擔心打仗,反而擔心父親的病情,聽上去讓人感動。

其實,這根本不是慕容寶的孝心。慕容垂是“大燕不敗的戰神”,他的名字不僅意味著皇權,更象徵著後燕的靈魂。慕容寶自然也把父親視為精神支柱。更重要的是,慕容寶能成為太子,全仗著父親的寵愛。他擔心父親,其實是擔心太子地位。

況且,慕容寶在軍中乃至慕容家族中很不得人心。因此,面對昏招連連的慕容寶,他身邊那些能征慣戰的親戚們毫無反應。這讓近十萬燕軍成為孤軍苦旅。

老謀深算的拓跋硅自然看出了端倪,他抓住機會,玩起了心理戰。9月的一天,燕軍造好船隻正準備渡河一戰,突然一陣北風將幾十艘船吹向對岸,三百名士兵被俘。

拓跋硅故意向俘虜們透露“慕容垂已死”的假消息,然後故作寬大將他們放回。他還派人在通往中山的道路上抓捕後燕使者押往大營,然後逼迫他們向對岸的慕容寶大喊:“若父已死,何不早歸。”

謠言四起,燕軍人心動盪,士氣受挫。擔心太子位的慕容寶深感憂慮。此時,燕軍術士靳安覺得情況不對,勸慕容寶退兵,被正在煩悶的他拒絕。靳安從大帳出來後心灰意冷,逢人便說:“吾輩皆當棄屍草野,不得歸矣!”這更助長了燕軍的失敗情緒。

慕容垂堪稱大燕不敗戰神 一生戰無不勝

內亂不止,倉促撤軍

燕軍不退兵,也可以按原計劃渡河進攻。可此時慕容寶早已不知所措,燕軍便繼續和魏軍隔河相持。禍不單行,慕容麟手下將領慕輿嵩等人以為慕容垂已死,便計劃趁機殺掉慕容寶,擁立慕容麟為帝。他們尚未起事便東窗事發,被慕容寶搶先誅殺。此事讓他和未參與密謀的慕容麟,產生了嚴重隔閡。

將帥不和,士氣低落,天氣漸寒,慕容寶不得不考慮撤軍。10月25日,他命令大軍燒燬戰船,連夜撤向東南方。此時,黃河剛出現浮冰。慕容寶自認為魏軍無法渡河追擊,竟然在撤退途中不設後衛,甚至不派斥候。這是他第二次違反軍事常識不顧後方,最終徹底斷送了他統率的大軍。

燕軍撤退8天后,一股冷空氣襲來,黃河一夜之間冰封如磐石。拓跋硅立即率2萬精騎渡河追擊。燕軍仍渾然不知,大軍到了參合陂,天氣突變,西北襲來一股沙塵暴,滾滾黑煙覆蓋燕軍。《資治通鑑》對此描寫得極為精練傳神:“黑氣如堤。”為避風沙,燕軍不得不在參合陂靠東的緩坡紮營,周圍地勢較高。

—個叫支曇猛的隨軍和尚感覺不對,認為變天是敵軍襲來的前兆,告誡慕容寶應派軍斷後。慕容寶一笑了之。支曇猛再三請求,卻激怒了旁邊的慕容麟。他認為魏軍畏懼燕軍不敢追來,支曇猛擾亂軍心當斬。支曇猛則不為所動,依然苦苦相勸。此時,老成持重的慕容德也認為應安排後衛。一見叔叔發了話,慕容寶只好採納。

然而,他有自己的小算盤。慕容麟的部下已有擁立之舉,對太子地位產生了威脅。若父皇真的已死,把慕容麟留在軍中自然易生變故,不如趁機將他打發出去,自己率主力先回國將繼位大事佈置妥當。到時候,慕容麟即使想搗鬼,也掀不起風浪了。更重要的是,他自信北魏軍不會追擊。於是,他命慕容麟率3萬人,作為全軍後衛。

慕容麟也確實不讓人放心。燕魏關係較好時,這位親王曾多次支援北魏,與拓跋硅並肩作戰,深知此人難以對付,曾建議將拓跋硅騙往中山扣押。此次他卻一反常態,不斷大肆宣揚拓跋硅懼怕燕軍。他率領後衛部隊不但未採取任何手段護衛,反而整天縱騎遊獵,毫不戒備。這不得不讓人懷疑其真實想法。親王的責任心,還不如一個和尚。燕軍的命運,可想而知。

慕容垂堪稱大燕不敗戰神 一生戰無不勝

參合喪師,英雄悲歌

再說魏軍,拓跋硅率部星夜兼程,於11月9日趕到參合陂附近。他從小在這一帶生活,對當地環境相當熟悉,很快查明燕軍的宿營處。於是,他連夜部署作戰方案,同時命拓跋遵部趕來參戰。魏軍趁著夜色,悄悄爬上參合陂附近的蟠羊山,只等天亮時發起致命一擊。

燕軍則毫不知情。10日清晨,天氣放晴,他們開始收拾行裝準備繼續行軍,卻突然發現四周山上都是如神兵天降的魏軍,頓時大亂。山上的拓跋硅見狀立即下令進攻。魏軍騎兵居高臨下,衝入燕軍陣中。燕軍毫無準備,人馬相互踐踏,立刻潰散。戰場變成魏軍單方面的屠殺。

混亂中,燕軍企圖渡過參合陂邊上的河流,結果不少人被淹死。好不容易遊過河的士兵,又恰好被趕來參戰的魏軍拓跋遵部截殺。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燕軍徹底崩潰,紛紛投降。

參合陂一戰,魏軍取得決定性勝利。燕軍主力1萬多人戰死,近5萬人被俘,只有數千人逃出戰場。慕容家族的數十名貴族被殺或被俘,慕容寶則單騎逃走。魏軍繳獲糧草、鎧甲、輜重等物資數以萬計。值得一提的是,燕軍負責斷後的慕容麟部則根本未遭到攻擊,得以全身而退,可見他們是怎麼當後衛的。

一戰盡殲燕軍主力,令拓跋硅格外高興。他留用了一些有才能的官員,並打算釋放俘虜以收買人心。這時,北魏的中部大人王建提出一個歪主意。他認為此戰獲勝純屬偶然,若把這些生力軍放回後燕,等於放虎歸山,不如全部除掉。拓跋硅起初反對,但部將大多支持此舉,便下令將俘虜全部活埋。

參合陂一戰,燕軍幾乎全軍覆滅,燕魏兩國的實力對比也發生變化。後燕元氣大傷並開始衰落,北魏則逐漸成為中國北方的最強國。不過,事情沒那麼簡單。參合陂戰後第二年,後燕再次伐魏,皇帝慕容垂抱病御駕親征。

在老英雄面前,拓跋硅難以招架。燕軍翻越青嶺,進至獵嶺,直指北魏雲中地區。其先鋒慕容農和慕容隆突襲平城,一舉擒殺北魏大將拓跋虔,收服其部眾3萬餘人。然報了一箭之仇的燕軍,卻徹底失去了希望。

年逾七旬的慕容垂經過參合陂,看到燕軍去年留下的屍骸堆積如山。便設壇祭拜。戰場景象慘不忍睹,燕軍中哭聲震天。白髮飄飄的慕容垂觸景生情,回想自己的一生。他年少成名,13歲隨父兄征戰四方,為前燕開疆拓土。

43歲時,他不得已叛國投奔前秦,忍辱負重,親手滅亡了故國。58歲時,他趁風雲際會之時建立後燕,68歲時吞併西燕,到達霸業的頂峰。然僅過了兩年,他就看到所寵愛的太子,一戰葬送了他奮鬥一生所培養的精兵強將。後輩無能讓老英雄悲恨交加,當場病發吐血,再也沒有站起來。當年4月,慕容垂在回師途中病逝。慕容家族的精神支柱轟然倒下。

太子慕容寶如願繼承皇位,但他不得人心,以致朝綱混亂,戰亂不止,後燕逐漸支離破碎,在北魏和周邊勢力的輪番打擊下,於407年覆滅。慕容垂幼弟慕容德在398年建立的南燕政權,也在410年壽終正寢。自此,慕容家族再未寫下顯赫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