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不是守護自尊,而是拋開自尊,死要面子活受罪,都是吃飽撐的

強大不是守護自尊,而是拋開自尊,死要面子活受罪,都是吃飽撐的這人一但步入中年,不知不覺聽的俗語多了,忽然有些佩服老祖宗們的大智慧,他們在生活中總結經驗,用樂觀積極的態度過完一生,還給我們留下了這麼多膾炙人口的話語,簡單短小的俗語教會了我們很多人生哲理。

中國人特別愛面子,甚至有人認為面子比命還重要。面子不僅影響著人們的消費方式,還影響著人們的社會交往,甚至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什麼是臉面?一個幹大事的人我想他們從來不要臉,他們可以把臉皮可以撕下來扔到地上,踹幾腳,揚長而去,不屑一顧。

華為任正說,只有不要臉的人,才會成為成功的人,為了面子堅持錯誤是最沒有面子的事情。

在中國為了面子而丟掉性命的也大有人在,其中最典型的,莫過於在烏江邊自刎而死的項羽。兵敗之後,他覺得“無顏見江東父老”,於是自刎而死。

當然也有不那麼“愛”面子,甚至“不在乎”面子的。大家都知道,史玉柱、俞敏洪、嚴介和、陳天橋他們是超級富豪,但沒有誰知道這些創業者們是怎樣成為超級富豪的,沒有誰知道他們在成為超級富豪的道路上,付出了怎樣的代價,付出了怎樣的努力,忍受了多少別人不能夠忍受的屈辱和痛苦。

新東方的校長俞敏洪就吃盡了面子的苦,《中國青年報》記者盧躍剛在其著作《東方馬車——從北大到新東方的傳奇》一書中,詳細記錄了俞敏洪的創業經歷,其中有許多關於俞敏洪創業經歷的故事,至今讀來,仍令人落淚。

書中記述了俞敏洪的一次醉酒,事情緣起於新東方的一位員工被競爭對手用刀子捅傷的事件。為了處理這件事,俞敏洪請一個剛剛認識的警察朋友,託他請刑警大隊的一個政委出來“坐一坐”。

因為俞敏洪不會說話,只會喝酒;也因為內心不從容,光喝酒不吃菜,喝著喝著,俞敏洪就失去了知覺,鑽到桌子底下去了。

老師和警察把他送到醫院搶救了兩個半小時才活過來。醫生說,換一般人,喝成這樣,就回不來了。那天,俞敏洪喝了一瓶半的高度五糧液,差點喝死。

他醒過來喊的第一句話是:“我不幹了!”學校的人揹他回家的路上,一個多小時,他一邊哭,一邊撕心裂肺地喊著:“我不幹了!——再也不幹了!——把學校關了!——把學校關了!——我不幹了!”

他不停地喊,喊得周圍的人發憷,哭夠了,喊累了,睡著了,睡醒了,酒醒了。下午7點還有課,他又像往常一樣,背上書包上課去了。

眼角的淚痕猶在,該乾的事卻不能不幹,按俞敏洪自己的話說,不辦學校,幹嗎去?

俞敏洪還有一件下跪的事,在新東方學校也是人盡皆知。他的母親不顧眾人反對將俞敏洪的姐夫招來新東方做事,先管食堂財務,後管發行部。

因為某些原因,有人將俞敏洪姐夫的辦公設備搬走了,俞母大怒,在學校破口大罵。這位新東方學校的校長,萬人景仰的中國留學“教父”,當著大夥兒的面兒,“撲通”給母親跪下了。

見證此事的王強事後回憶說:“我們期待著俞敏洪能堂堂正正從母親面前走過去,可是他跪下了,頓時讓我崩潰了!人性崩潰了,尊嚴崩潰了,非常痛苦。”

一個外人看見這樣的場景尚且覺得“崩潰”,覺得“非常痛苦”,那麼,作為當事人和下跪者的俞敏洪內心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呢?

俞敏洪還有許多傳奇般的經歷,真要說起來,用他的話說,能說上好幾年。

實際上,面子是人生中的第一道障礙,聰明的人決不做“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過分愛面子,就會失去機遇,把自己看得太重的人,很難做成大事。

要幹大事就不能把面子看得太重。那些改革開放初期致富成功的人,就是因為摘掉了虛榮面具,才走上了成功之路。

有一大部分富豪都是從“破爛王”和“臭皮匠”幹起而發家致富的,敢做“破爛王”、敢做“臭皮匠”的人,本身就具有與常人不一般的人生觀、價值觀。

肉體上的折磨不算什麼,精神上的折磨才是致命的。如果有心自己創業,一定要先在心裡問一問自己,面對從肉體到精神上的全面折磨,你有沒有那樣一種寵辱不驚的“定力”與“精神力”。

有些時候,顧及臉面最後可能會導致諸事無成。很多海歸人士、政府官員和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員,在創業時成功的概率很低,原因則在於他們太要臉,太好面子。

我們要做一個務實的實踐者,要拿出幹大事不要臉、不怕丟臉的勇氣來。

所謂的不要臉,就是不要把自己當回事,這個社會不是要你的臉,這個社會是要你的智慧和能力,要看你的實際成就的。闖出來了,成功了,才有臉,否則沒有誰會在乎你的面子、你的臉。

面子是什麼?面子是人們為了逃避某種責任的藉口。面子靠什麼支撐?如果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有面子又有什麼用?只要不違法,發家致富任何時候都不丟人。

說到底,面子的問題其實都是人們觀念的問題,只要自己勤奮努力,正規經營,沒有什麼值得多慮的,面子在創業理想面前顯得是如此渺小,因此不必大驚小怪。

俗話說:“死要面子活受罪”。你若是不想活受罪,就要放下思想包袱,全力以赴來做事,只要你有目標,立場堅定,就能走向創業的成功大道。

事業做不好,再華麗的面子也都是虛的,事實最有發言權。因此,創業者要放下顧慮,放下面子,大膽朝前走。

盛世難逢,市場殘酷,創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提高自己的素質,撇開面子拿出勇氣來幹出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是每一個創業者必須認真考慮的一個問題。

行動是最好的見證,放下面子,挫而愈堅,輝煌就在你前頭。

說句實話,一個人如果你不挑一下擔子就不知道自己要承擔多少責任,不試著做一件事就不知道這條路有多難走,確實是這樣的。

前半句,事實上它有兩層意思:一來是說沒有身兼其職,不知道得承擔多大的風險,只是一味地說說而已,要學會換位思考,體諒別人的辛勞。有句這樣的話“不明白任何事就勸你大度點的人,要離他遠點,雷劈會連累你!”就是在說那些不問發生了什麼事就讓你寬容大度的人,他們站著說話不腰疼,記得遠離。

二來是在說一個家庭。為人子女的時候往往體會不到父母的辛酸苦辣,只是覺得他們愛操心愛囉嗦,可一旦我們做了父母就能體會到以前父母的內心了,孩子不聽話嫌你煩的時候,該是多麼得心痛,尤其是對待家庭的這份責任是十分重大的。

再看看下半句“不走長路不知遠”,如今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大家賺錢的方式越來越多,不乏有人是一夜暴富或者中了大獎,人人都想要“天上掉餡餅”砸到自己,但現實是大家只看到了表面的光鮮卻不知背後的苦楚。若是你真正走上那條路,說不定你就會埋怨這條路又累又苦了!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生子,不知父母恩。不挑擔子不知重,不走長路不知遠。做事情你不親自體驗一下,就不知道有多難,不擔起責任就不知責任有多重,不實踐就沒有發言權。

過去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就是說窮是前進的動力,於是窮人的孩子應該很懂事,從小目睹父母的辛勞、體驗生活的困苦,得知"熱愛生活"的道理,有著奮鬥與吃苦的自覺。

從小就在艱難的生活中成長,能更多的理解生活的不容易,會懂得努力的承擔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更早鍛鍊了獨立生活的能力,成為棟樑之才,才能致遠任重。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嚮往著走一條直坦、通暢的人生路,一帆風順,萬事如意。但人生具有不確定性,未來不可預測,並非我們想怎麼樣就能怎麼樣的,這種想法只不過是人們的一廂情願罷了。

現在好多人都貪圖安逸、不思進取,沒有一點責任感。人只有有了責任感,才能具有驅動自己一生都勇往直前的不竭動力,才能感到許許多多有意義的事需要自己去做,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才能真正得到人們的信賴和尊重。

人生道路上的坎坷與挫折是難免的,但他們是暫時的,只要我們勇敢堅持。生命追求的是一種高的境界,只有經歷了人生的“彎道”,我們距離成功才會更近,才會走向別有洞天的世界。

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們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那條大道,不能一味地羨慕別人。老祖宗通過這句俗語就是告誡我們要懂得換位思考,腳踏實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總有一天會成功的。

說句心裡話,一個人真正的變強大,不是因為守護著自尊心,而是拋開自尊心的時候。

莫言作為我國的第一位獲得

諾貝文學獎的文學家,

其小說具有十分鮮明的語言特色,這些極具個人特色的語言,體現在他作品中的方方面面,例如:

運用多種多樣的修辭手法

,以詼諧幽默的語言,感官化、變異化的語言以及自然的抒情技巧,等等,

輔以多種特色的融入,

使得莫言小說的語言形成了別具一格的特色,再加上其作品中融入了本土的口語,

極具現實主義,

這也為他的小說起到

畫龍點睛

的作用,

同時還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審美風格。

莫言寫作的個性特徵體現在他的寫作手法奇譎多變,富有藝術令人驚異的

藝術魅力

。與此同時,莫言的所有作品都是以口語化,本土化,現實化的語言和肆意不羈的文字寫出了他筆下的複雜的

社會狀態

,寫的是

紛繁迷亂、眾生之象,

同時也是抨擊、是諷刺,藉以引起人們的深思,也正是莫言小說中這種語言文字的出現,

逐漸形成了莫言作品中獨特的審美風格。

莫言用對話的方式以對抗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權威語言的一元真理性,同時描繪了民間的生機盎然,以這種形式,他批判了僵化頑固的

語言觀念

,還原了民間鄉野被遮蔽的現實。也正是因為這樣,莫言才憑藉著他獨具一格的寫作風格在萬千小說家中脫穎而出,

備受人們的追捧。

莫言曾在他的一篇文章中這樣說道:

“所謂自尊,面子,都是吃飽了之後的事情。”

眾所周知,我國自古都有

“不為五斗米折腰”

的說法,寧死不屈的道德底線,朱自清直至餓死也沒有接受美國的救濟糧,而莫言作為一代文學大家,

又為何會說出如此與我國長久以來的道德相左的語言呢?

莫言在文章中調侃了自己

因為吃人嘴短

忍辱負重半輩子的事情。

在文中,

正逢著酒酣胸膽尚開張時,

氣氛尚好,莫言吃得有些忘形,兇相畢露,絲毫不顧形象。但接下來在飯桌上的一句話讓莫言剛被食物溫暖的肚子給涼透了,他為此後悔莫及。懊悔自己為什麼不去幹脆的下館子,

想吃啥吃啥,想咋吃就咋吃,

吃得個什麼兇惡相都沒得人會來管。回到家後,他把自己

受到的委屈

講給了他的母親,莫母聽後安慰他說:

“命中該受什麼,總得受著的。”

接著又講了自己在

60年代

因為偷馬糧被打得爬回家的經歷,還說著:

“你受這點委屈算得上什麼委屈?娘分明地看到你一天比一天胖起來了,不享福,如何胖?”

莫言聽了這席話仔細思考了一番後,漸漸心平氣和,

“是啊,所謂的自尊、面子,都是吃飽了之後的事情,對於一個餓得將死的人來說,一碗麻風病人吃剩的麵條,是世間最寶貴的東西。”

事實也確實如此,並非所有人都是那偉人聖賢,因著氣節和堅持,直至餓死不吃嗟來之食,這就是用自尊為難自己,

這難道不是極為奢侈的嗎?

現如今能養活自己,本身就已經是一件自尊而體面的事情。沒有自尊心固然不可取,但最為可怕的不是沒有自尊心,而是將自尊心看的過為重要,從而失去方向。自尊心太重,其實就是內心過於敏感且

意志薄弱

的表現,一般而言是經不得一點挫折,同時性子又太過高傲,難道這種狀態就是人們所想追求得自尊嗎?顯然,這並不是。畢竟,一個人高傲的資本,並不單單是他的自尊,更重要的是他能夠創造的價值。

《了不起的蓋茨比》

中說到:“

世界不會在意你的自尊,人們看的只是你的成就。在你沒有成就以前,切勿過分強調自尊。畢竟沒有實力的尊嚴一文不值,更不會讓你變得強大。”

社會的生存法則十分的簡潔明瞭,不過是適者生存罷了,因此,我們要做的不是保持那高傲的自尊,而是有隨時放下自尊的決心。中國有句老話:

“死要面子活受罪”。

在必要的時候還死端著那點可憐的自尊心,從而機會一點一滴從指縫間溜走,木已成舟後再來後悔,已然是太遲。人生的確需要自尊,在生活中自尊心也是必不可少的存在,但千萬別讓過度的自尊害了自己。

《哈佛大學公開課:幸福課》

提到過:“

在大多數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一種依賴性自尊。這種自尊由他人決定,能力感來自於與其他人的比較,需要通過外界的認同和讚美從而來找到獲得感。同樣的,一旦讚美變少,就馬上陷入自卑的漩渦,否定自己。”

也正是因為如此,這種過度的自尊心很明顯已經成了一種過度自卑或是自負的表現。那麼,

人們不論何時都應該拋棄自尊心嗎?

顯然,這是對

“拿自尊為難自己”

的一種曲解。自尊心存在於每個人的身上,程度或深或淺,這對每個人而言都是極其重要的。

若是自尊心過於強烈,

會使得自身活在他人的評論中,很顯然這很容易讓人崩潰,當自尊心受到傷害時,

會讓人更容易感到挫折的痛苦

。相反的,若是一個人隨時隨地都沒有

“自尊心”

的概念,甚至是到了隨時能拋棄自尊心的地步時,如此狀態下的人更容易做出些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更有甚者會去

做出違反法律道德的事情

。莫言所說的

“拿自尊為難自己”,

指的是在必要的時候,

放下那高高在上的自尊心,在特殊的時候,自尊心不過是給了別人羞辱的理由。

如果在總是放不下自尊心,那麼不論是在什麼時候,總是會受到來自他人的無情踐踏。自尊的存在,

不應該將其高置雲上,

也不該將其棄之如敝履,而是審時度勢,順勢而為。歷史上也並不缺少為了守護自己高傲的自尊,從而將辛苦創立的事業拋棄的例子,譬如一方霸主的項羽,為了自己的自尊,兵敗垓下之後,不肯東渡烏江,嘴裡說是:

“無顏見江東父老”,

更多的卻是因為放不下自尊,無法接受自己的失敗,受了挫折,沒了東山再起的決心和毅力,最終被劉邦率的兵馬追上,

落了個烏江自刎的下場,

聽著著實是可歌可泣,

然而卻又帶著點荒謬可笑。

劉邦

懂得放下自尊、放低身段,

他的忍常人之所不能忍,使得他成就了偉業,最後成為了漢高祖。

一生一死,一成一敗,

充分說明了對自尊心的定位,或許就能決定一人的成敗生死。而在現如今的快速發展的社會之中,

我們要做的不是掩飾差距,

而是承認人與人之間所存在的差距。

人與人之間是生來便存在著差距的,

這是無法否認的。譬如說,在城市的學生所能擁有更好的教學資源的概率是比教育落後地區的學生大的。正因如此,我們所需要做的是認識到

差距的存在、承認差距、進而不斷縮小差距,

讓自己不斷增值,而不是嘴邊永遠掛著

“人人平等”

來安慰自己,期待著所有人用著相同的態度來對待你。人生在世幾十年甚至百年,

“誰人背後無人說,誰人背後不說人”

呢?人無完人,就算存在著完美的人,也避免不了背後有著冷嘲熱諷的語言。

不論己身“吃相”好看也罷,愚蠢也罷,

他人總是會有著褒貶不一的看法,這會伴隨在每一個人的身側,直至死亡,甚至是死亡之後,所以,在必要的時候這些自尊丟了也就罷了,沒必要太過在乎他人的看法,

不然就總覺得世間沒有“正確”二字,也找不見答案了。

自走自的獨木橋,他過他的陽關道,哪去管那些風言風語強加的

“自尊”,別是到了最後自己用那“自尊”來為難了自己。

為人處世,首先應當提倡豁達大度的胸懷。氣量和容人,猶如器之容水,器量大則融水多,器量小則融水少,器漏則上注而下逝,無器者則有水而不容。我們在處理人際關係時要氣量寬宏,能夠容人。

對付奸邪小人,給他改過自新,改邪歸正的道路,也是豁達大度、寬厚待人的方式。如果把小人逼得毫無退路,他們就會破釜沉舟,狗急跳牆,反戈一擊,這樣往往是極為致命的。

俗話說:“人怕破臉,樹怕扒皮。”人做了壞事,如果被戳穿了,被逼到了絕路,就可能會幹出更多意想不到的壞事,甚至危及自身,所以處理事情,懂得給對方留有餘地,“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用寬恕來感化他。

南北朝時有位著名的隱士叫範元琰,他住在吳郡錢塘(今天浙江杭州),他家中生活貧困,只能以種植園藝和賣蔬菜為生,有次外出散步,突然看見有人在偷他家蔬菜,範元琰馬上調頭,轉身跑回家。母親問他出了什麼事,範元琰如實回答,母親問小偷是誰?範元琰回答說:“剛才我之所以跑回家,就是因為擔心小偷看見我而感到羞恥,日後沒臉見人,現在我說出小偷的姓名,希望你不要洩露出去。”於是,母子倆從來都沒有把這個小偷的姓名說出去,還有一次有人遊過河來,偷他家園中的竹筍,範元琰不僅不抓小偷,反而伐木架橋,讓小偷順利過河。從此以後,小偷們都感到非常羞愧,一鄉之中再也沒有偷竊之事發生。

人人都有可能會犯錯誤,倘若犯了錯誤之後,不給人改過自新的機會,就會激化矛盾,如果我們能不計較他人的過失,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或許在寬容的背後,還能收斂一顆頑劣的心。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幾個好人和小人,這是不可避免的。要想剷除杜絕那些邪惡奸詐的小人,就要給他們一條改過自新,重新做人的路徑。如果使他們投無路,無立錐之地的話,就好像堵塞老鼠洞一樣,一切進出的道路都堵死了,那麼一切好的東西也都被咬壞了。寬待奸邪小人並不會讓自己損失很多,最重要的是超越自己,化解劍拔弩張的矛盾衝突,將暴風驟雨化作春風細雨。

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靠近你,但他不一定能走進你的心;誰都可以看見你肌膚表面的傷,但他卻無法感受你心底深處的痛。

任你是心如刀絞、痛不欲生,那也僅僅是你自己個人的事。面對你愁眉苦臉的痛苦表情,也許會有人對你表示同情,或許會有人說你就是矯情。但你永遠都不要去指望別人能夠感同身受,更不要幻想別人可以分擔你的痛苦,這只是異想天開,完全的毫無可能。

要知道,人生就是一個逐漸變強大的過程,只要自己變強大了,那任何人和事都將無法阻止自己前行的腳步。

一個人真正的強大,不是指你通過各種艱苦訓練後已經擁有了九牛二虎之力,即使你能夠力拔山兮氣蓋世,這也只能說明你力大。真正的強大,指的是一個人的內心的強大:富貴不淫,威武不屈,貧賤不移,自強不息,臨危不亂,寵辱不驚,堅韌不拔,堅持不懈。

一個真正內心強大的人,他總是能瀟灑自若的活著自己的世界裡,而不是活在別人的眼中或嘴上。因為內心強大,所以他永遠都是做自己心態的主人,而從來都不會淪落成負面情緒的奴隸。

內心強大的人,他也食人間煙火,也吃五穀雜糧,也有七情六慾,也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悲歡,只不過他會把心酸與悲傷掩藏在心底,而把快樂和笑顏展現給全世界。

內心強大的人,當他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當他無力挽狂瀾,則選擇順其自然;當他遭遇到挫敗,會堅強從頭再來。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很多事情,有時我們無法阻止它發生,有時又無力改變其結果,此時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的修煉好自己的這顆心,內心強大了,自己才能在面對人生的種種際遇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榮辱泰然,得失淡然。

一個人只有完成了從脆弱到堅強的蛻變,其生命才會顯得更有價值。永遠都要記住,強大自己,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源!

作者;青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