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良與鳴矣河地方誌

王保良與鳴矣河地方誌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楊國義龍志雲 王瀅編纂《珍泉志稿》

王保良與鳴矣河地方誌

王保良主編《鳴矣河鄉志》

安寧縣鳴矣河鄉。地靈人傑。民國時期曾經稱六甲、珍泉鎮。唐河東州遺址在其境內,武趣河(今稱八街河)川流不息。養育了唐河東州刺史王仁求、雲麾將軍王善寶父子。清未進士,貴州大定府知府王仲瑜。民國時期,雙鳳村(今大雙村)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丙班、任滇黔綏靖公暑諮議的呂維周將軍及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第十期步科的弟弟呂繼周。陸軍第三軍少將副軍長,1944年5月24日病故之後,1944年9月8日追贈中將銜。具有著書立說的五。王玉麟,字仲瑜。外號靜華居士。生於昆明。清光緒辛卯科舉進士。著巜悠然樓詩稿》。與陳榮昌同科進士。徐淮,字月軒,下河東村人,歲貢生。徐嘉禾,字彥寔,下河東村人;恩貢生。黃埔軍校第六期學生、上校大隊長、瑞麗設治局長陸文明。雲南武備學校畢業生、辛亥革命時上校參軍、華坪縣長孫毅。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呂維周、陸文明發起,楊國義、龍志雲、王瀅編纂巜珍泉志稿》。是目前,安寧市境內早期唯一的一部地方誌。是一部研究珍泉鎮歷史的重要地方文獻。體例符合橫排縱寫。記述詳略得體。沿革千年之久史實。繼後有先賢。

王保良,字長庚(1930一2006),男,漢族;安寧市鳴矣河鄉大石莊村人。

王保良初中畢業後,1955年秋進入小學教育戰線,立志於教育事業。兢兢業業教育好工農子女。剛工作第一年,被評為昆明市教育戰線先進個人。1958年,曾經受到了"左”的路線的影響,錯劃為右派回籍務農。在家裡種田20年。與妻子鄧玉仙生育子女王洪周、王洪亮、王洪波、王麗萍。1978年,落實政策之後恢復了工作,仍然教學激情不減當年,與其他老師一起,共同為芊芊學子上好每一天的課程。受到了大家的愛戴。在任鳴矣河鄉教育工會主席期間,為教學服務盡職盡責,被評為縣裡工會積極分子。在職期間,主編《鳴矣河區教育志》《鳴矣河區衛生志》巜鳴矣河鄉志》,分概述、大事記。第一章,地理。笫一節,人文地理。第二節,自然地理。第二章,農業。第一節,土地制度。第二節,土地經營形式。第三節,人口、土地、生產工具。第四節,農作物。第五節,病蟲、草害及防治。第六節,墾殖。第七節,農業科技。第三章,林業。第一節,資源。第二節,山林權屬。第三節,毀林。第四節,植樹造林。第五節,護林。第六節,造林科技。第四章,畜牧業。第一節,飼料。第二節,畜禽。第三節,畜牧獸醫。第五章,副業、漁業。第一節,副業。第二節,漁業。第六章,水利。第一節,水資源。第二節,蓄水。第三節,引水。第四節,提水。第五節,水利建設投資。第六節,電網建設及其它。第七章,交通運輸。第一節,道路。第二節,運輸。第三節,郵路。第八章,商業。第一節,集市。第二節,供銷合作商業。第三節,糧食管理。第四節,食品站。第九章,鄉鎮企業。第一節,個體手工業。第三節,鄉鎮企業。第十章,工商行政管理。第一節,攤點安排。第二節,物資管理。第三節,個體工商業管理。第四節,經濟合同的簽證與調解。第十一章,財政經融。第一節,財政。第二節,稅務。第三節,信用合作社。第四節,農業銀行鳴矣河營業所。第十二章,黨政群團。第一節,黨政機構。第二節,群眾團體。第十三章,軍事。第一節,兵役。第二節,地方武裝。第三節,匪患。第十四章,教育。第一節,普通教育。第二節,職業及業餘教育。第三節,教育管理。第五章,文化藝術。笫一節,文化機構。第二節,文學藝術。第三節,電影。第四節,廣播電視。第五節,文物。第十六章,衛生。第一節,醫療。第二節,藥政。第三節,防疫。第四節,衛生監督。第五節,愛國衛生運動。第六節,婦幼保健。第七節,計劃生育。第八節,人才培養。第十七章,社會。第一節,民族。第二節,宗教。第三節,節日。第四節,習俗。第五節,農民生活。第六節,鄉規民約。第七節,方言土語及其它。第八節,歌謠。第九節,匾聯詩文選。第十節,珍泉八景。第十八章,人物。附錄。後記。約三十二萬字。脫稿付梓之後。又被安寧縣連然鎮聘請參加編纂巜連然鎮志》,並由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為安寧市的地方誌的編纂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在人生的旅途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王保良注重學習,是當地有名望的文化人。在一九六九年破"四舊”時,收到了隱居於鳴矣河村清代進士、翰林院編修陳榮昌墨寶、文房四寶。為傳承當地文化,增強地方文化底蘊的積澱作出了貢獻,部分收藏品曾經載入史冊。積極撰稿安寧文史和文學創作,時有作品發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