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新冠病毒是“中國病毒”?都2020了,憑什麼還用地方命名疾病

3月4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個別媒體稱新冠病毒是“中國病毒”極不負責任,我們對此堅決反對。目前病毒溯源工作仍在進行中,尚無定論。

稱新冠病毒是“中國病毒”?都2020了,憑什麼還用地方命名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多次表示,新冠病毒是全球現象,源頭尚不確定,此時應關注如何應對遏制病毒,應避免地域的汙名化語言。個別媒體在沒有任何事實依據的情況下,妄稱新冠病毒是“中國病毒”,企圖讓中國背上製造疫情災害的黑鍋,完全是別有用心。

新冠肺炎疫情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國際社會同心協力、攜手應對才是人間正道,共同抵制謠言偏見是應有之義,疫情面前,我們需要的是科學、理性、合作,用科學戰勝愚昧,用合作抵制偏見。

稱新冠病毒是“中國病毒”?都2020了,憑什麼還用地方命名疾病

其實,用地名命名疾病,一般發生在醫學矇昧的年代,當時很多微生物和致病機理都搞不懂,就用初次報道或者高發的地區來命名。這些疾病,很多都是地區性傳染病,或者因特殊自然環境因素致病,這些病名對公眾有一定警示作用,也代表了當時那個時代人類對疾病的恐懼和束手無策。

下面列舉幾個最為人熟悉的疾病:

地中海貧血

是一種遺傳性溶血性貧血病,因地中海沿岸國家比較常見而命名,其實在我國南方也不少見,尤其是兩廣、海南等地。

一般分為α、β兩型。大多數地貧患者都是輕型,跟正常人沒什麼區別,重型需要定期輸血治療,而且有特殊面容:頭顱變大、額部隆起、顴高、鼻樑塌陷、兩眼距增寬。目前在廣東等地產檢常規要進行此病篩查,地貧基因攜帶者避免聯姻。

德國麻疹

1814年由德國醫生最早發現,臨床早已改稱為“風疹”。它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上以低熱、皮疹和耳後、枕部淋巴結腫大為特徵。一般病情較輕,病程短,預後良好。

風疹以冬春季發病為多,流行多見於學齡前兒童。若孕婦妊娠早期感染風疹病毒,雖然症狀輕微,但病毒可通過胎血屏障感染胎兒,可導致先天性胎兒畸形、死胎、早產等。目前沒有特異性方法治療,但是可通過免疫接種預防疾病發生。

水俁病

實際是有機汞中毒,於1953年首先在日本熊本縣水俁市發生,當時病因不明而被稱為水俁病,症狀為手足協調障礙、弱智、聽力及言語障礙、肢端麻木、視野縮小等。

稱新冠病毒是“中國病毒”?都2020了,憑什麼還用地方命名疾病

克山病

亦稱地方性心肌病,於1935年首先在黑龍江省克山縣發現命名,患者主要表現為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臟擴大,心肌實質變性、壞死和纖維化,心律失常以及腦、肺和腎等臟器的栓塞,病因不明,主流說法與缺硒有關。據資料顯示,1980年急性克山病已基本消失。

香港腳

即足癬,是由致病性真菌引起的足部皮膚病,具有傳染性。足癬在全世界廣為流行,在我國,發病率也相當高。

人的足底和趾間沒有皮脂腺,從而缺乏抑制皮膚絲狀真菌的脂肪酸,生理防禦機能較差,而這些部位的皮膚汗腺卻很豐富,出汗比較多,加之穿鞋空氣流通性差,局部潮溼溫暖,有利於絲狀真菌的生長。

稱新冠病毒是“中國病毒”?都2020了,憑什麼還用地方命名疾病

為什麼叫香港腳呢?鴉片戰爭時,英軍士兵來到了溼熱的香港,很多人的腳都長了足癬,士兵們就稱它為香港腳。後來臺灣接受西方醫學,又一個不小心先翻譯了香港腳,才讓香港腳這個詞流傳開來。

萊姆病

萊姆病於1975年第一次於美國康涅狄格州的老萊姆鎮(Lyme)被發現而得名。萊姆病是一種以蜱為媒介的螺旋體感染性疾病,是由伯氏疏螺旋體所致的疾病,早期以皮膚慢性遊走性紅斑為特點,以後出現神經、心臟或關節病變,通常在夏季和早秋發病,發病以青壯年居多,野外工作者、林業工人感染率較高。

稱新冠病毒是“中國病毒”?都2020了,憑什麼還用地方命名疾病

加拿大歌手賈斯汀·比伯2個月前曾在社交媒體上透露自己身患萊姆病,影響了他的皮膚、思想和整個精神狀況。同是加拿大的歌手艾薇兒也曾在13年袒露自己患有此病。

斯德哥爾摩綜合徵

1973年,兩名犯人在斯德哥爾摩搶劫一家銀行,劫持了4名銀行職員。人質被劫持了6天之久,在驚嚇和心理紊亂的情況下,他們居然對劫匪產生了憐憫,甚至抗拒警方的營救。

心理學家稱,此症狀是一種在極端場景下自我防衛的心理反應,被害者對加害者產生同情,甚至反過來幫助加害者的一種病態行為,是一種“人質情結”。集中營的囚犯、戰俘、亂倫受害者中就有不少斯德哥爾摩綜合徵患者。

日本腦炎

又稱流行性腦炎或乙型腦炎,由乙腦病毒引起,1935年日本學者首先從因腦炎死亡病人的腦組織中分離到該病毒,故國際上稱日本腦炎病毒,所致疾病稱日本腦炎。但其實,這種病在亞洲和東南美洲都十分普遍,中國也並不少。庫蚊是傳播這種病毒的主要媒介。

在10歲以下,尤其是2-6歲的兒童中傳播最廣。主要的症狀是發燒、抽筋與深度昏迷。超過一半的存活兒童,在發病一年後仍有腦波之異常。四分之三的存活者,在發病五年後仍然有行為或精神狀態方面之異常。

目前尚未有很有效的治療方法,所以預防是重要的手段,比如種疫苗,和出外旅遊(尤其東南亞國家)時要穿長袖衣和噴驅蚊水。

廣州管圓線蟲病

最先於1935年在廣州家鼠及褐家鼠的肺被檢出,故以廣州命名,但人體首例廣州管圓線蟲病卻是於1994年在臺灣省發現的。

該病是因為進食了含有廣州管圓線蟲幼蟲的螺肉而感染。其幼蟲主要侵犯人體中樞神經系統,表現為腦膜和腦炎、脊髓膜炎和脊髓炎,可使人致死或致殘。

稱新冠病毒是“中國病毒”?都2020了,憑什麼還用地方命名疾病

梅毒

據傳,歐洲原本是沒有梅毒的,是由哥倫布從美洲帶回歐洲的。

傳播開來後,英國人、意大利人叫它“法國病”,法國人叫它“那不勒斯病”,俄羅斯人叫它“波蘭病”波蘭人叫它“日耳曼症”,塔希提人叫他“英國病”,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叫它“基督徒病”,中東人叫它“歐洲膿皰”,印度人叫他“葡萄牙病”,中國人叫他“廣東瘡”,日本人叫它“唐瘡”。可見各國都喜歡用它來互黑。

直到1530年,它才獲得了今天通用的拉丁語名字“Syphilis”,漢語則以病症特點稱為“梅毒”。

稱新冠病毒是“中國病毒”?都2020了,憑什麼還用地方命名疾病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這些以地方命名的疾病已經大幅減少或者被更正確的名字替代。可見,個別媒體稱新冠病毒是“中國病毒”,就是一種抹黑、不尊重,更是極不負責任的行為,我們必須對此堅決反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