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治愈小分队”为病区患者治愈“心病”

南大二附院心身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郭明是我省第六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观察、倾听是他的“武器”。他知道,重症病房里的那些新冠肺炎患者,面对疾病往往容易失眠、焦躁、恐慌,内心相对来说更为脆弱,他要做的,便是帮助他们走出沉闷的心海。

来到战“疫”一线之后,郭明发现在严苛复杂的环境下无法正常开展以往的音乐治疗、集体心理干预等治疗活动,为此,他和其他医护人员通力合作,互相配合,让只有1名心理医生的医疗队变成了59名医护人员共同参与的“心灵治愈小分队”。

在郭明的战“疫”笔记中,我们了解到,除了医治患者“心病”,他还花了不少心思缓解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

“心灵治愈小分队”为病区患者治愈“心病”

▲郭明(右)在病房内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南大二附院供图

以下来自郭明3月7日的笔记

2月13日到达武汉后,我首先和在武汉的南昌同仁取得联系,加入了武汉当地早已成立的“心理医生交流群”。在群里和大家充分沟通后,我学到了不少好的经验,获得了相应的心理救援资源。

我第一次进入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肿瘤中心15楼的重症病房,便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存在紧张烦躁、焦虑不安、睡眠不好的情况。这些患者急需心理干预,但他们并不是普通的心理科患者,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的影响而出现情绪、睡眠方面的改变。而且,因为条件的限制,他们无法随意走动,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太多的耐心去进行放松训练等专业的心理治疗。

我迅速制定了新的干预方案,果断采用心理急救的策略来帮助这些遭遇重大突发事件的隔离患者,使用的方法多为看似最为普通的安慰、支持、鼓励和解释。

医疗队根据患者的需求,成立了以我和张超主任领衔、59名医护人员共同参与的“心灵治愈小分队”。我指导队员们在平时工作不忙的时候去主动关心患者,和他们聊聊天,拉拉家常,说说出院之后的打算、计划,逐步激发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共同战胜病魔。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现在,整个病房的患者精神状态稳定,心理急救的工作可以说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在心理干预的过程中,有一件事情让我感动不已。有一回查房,我遇到一名60多岁的女性患者,她和我说话的时候有些躲躲闪闪的,我“前进”,她就“后退”。我礼貌地请她坐下好好谈谈,她却对我说:“同志您好,您非常关心我们,我们也非常感谢,但是像您这样长时间和我们说话,我害怕会把我的疾病传染给您。”一番话说得情真意切,瞬间让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

刚到武汉的时候,由于工作生活环境比较陌生,加上面对的是一种没有见过的、比较陌生的病毒,许多医护人员心中都会有一定的压力,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个别队员出现睡眠不好甚至失眠的情况,从而影响第二天的工作效率。为了了解大家的心理状况,我尝试在微信群里发布心理调查量表,并发布了一些具有暗示、放松、催眠作用的音频文件。此外,我还建议大家短期、偶尔使用助眠药。大家私下向我反馈,效果不错。

另外,我对一些主动和我联系的队员进行了一对一的心理辅导,现在我们队员的睡眠好了,精神状况也好了。虽然他们戴着口罩,看不到他们脸上灿烂自信的笑容,但我看着他们明亮清澈的眼睛,听着他们爽朗的笑声,心中不由自主地产生自豪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