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佔據河套地區,為何西夏長達189年,而大夏僅存24年

在中國歷史上,曾今有兩個政權都選擇了“夏”作為國號崛起於河套地區,但一個長達189年一個卻僅存在24年,有關於此的原因一直眾說紛紜。本文嘗試著提供一種新的思路,通過換一種角度重新梳理歷史來探究其背後的發展規律和內在原因,以供參考。

一、大夏:匈奴重現河套地

公元391年,北魏發兵進攻襲擾其的南匈奴鐵弗部,鐵弗部首領劉衛辰在混戰中被殺,其子赫連勃勃逃往後秦。

公元407年赫連勃勃襲殺岳父後秦高平公沒奕幹,自稱天王、大單于,建元龍升。建國號夏,史稱大夏。建國後不斷侵擾後秦,先後擊敗後秦將領張佛生、齊難、王奚、楊佛嵩、黨智隆、姚逵、姚諶等。

同樣佔據河套地區,為何西夏長達189年,而大夏僅存24年

.

同樣佔據河套地區,為何西夏長達189年,而大夏僅存24年

上圖_ 統萬城,大夏國都城遺址,因系赫連勃勃所建,故又稱為赫連城


公元417年後秦王姚泓投降東晉太尉劉裕後不久,赫連勃勃便趁東晉留守長安文武諸臣爆發內亂一舉拿下長安。

公元418年遷都花費五年時間修建的統萬城。

公元425年赫連勃勃去世,第三子赫連昌繼位。

公元426年長安被北魏奪取,公元427年北魏乘勢拿下統萬城。

公元428年赫連昌在安定城被北魏俘虜,赫連昌弟赫連定(赫連勃勃第五子)在平涼繼位。

公元431年赫連定消滅西秦,隨後準備渡過黃河攻打北涼時被吐谷渾出兵截擊擒獲,大夏亡,享國24年。

同樣佔據河套地區,為何西夏長達189年,而大夏僅存24年

上圖_ 西夏地圖


同樣佔據河套地區,為何西夏長達189年,而大夏僅存24年

上圖_ 遼 北宋 西夏形勢圖


二、西夏:党項再起呂梁西

公元883年黃巢起義被鎮壓後,唐僖宗封党項族平夏部首領李思恭為夏州節度使(也稱定難軍節度使)。五代時雖稱臣於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等中原王朝,但後唐時定難軍節度使李彝超曾三番五次擊敗後唐軍,實現事實上的割據。

北宋建立後,公元982年,夏州節度使李繼捧歸順北宋,但族弟李繼遷逃離叛宋。

公元1038年,李繼遷孫李元昊稱帝,改元天授禮法延祚。建國號大夏,史稱西夏。西夏在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擊敗宋軍,迫使宋仁宗簽訂“慶曆和議”。

隨後又兩次擊退遼朝入侵,鞏固了宋、夏、遼三足鼎立的局面。北宋末年宋軍曾攻克橫山迫使西夏上表臣服,隨著“靖康之變”後北宋滅亡,西夏實現擴張,領土達到巔峰,但夏仁宗執政末年西夏走向衰落。

夏仁宗逝世後蒙古崛起,西夏向金朝求援遭拒還遭到金朝進攻,多年的金夏戰爭進一步消耗了西夏國力。

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發兵進攻西夏,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後夏末帝李睍投降蒙古,西夏亡,享國189年。

同樣佔據河套地區,為何西夏長達189年,而大夏僅存24年

上圖_ 秦末漢初河套地區


三、兩者不同

既然大夏與西夏都是遊牧民族建立的國家,兩者建國後也都南征北戰大力開拓,為何大夏的國祚會與西夏相差如此之大?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幾個原因:

  • 1、政治原因

政治上,大夏和西夏同樣佔據河套地區,兩者國祚卻大相徑庭,既有兩者自身政治制度的差異,也有外部環境的不同。

從兩者內部來說,大夏所處的五胡十六國時期“三省六部制”的萌芽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才剛出現,大夏甚至還沿用了三公九卿制。西夏則學習宋朝,設立了中書司、樞密司與三司,政治體制的成熟程度比剛採用“三省六部制”萌芽的大夏要成熟不少。

從外部環境來看,大夏所處的“五胡十六國”時期戰爭連綿不絕,後秦、西秦、東晉、北魏、吐谷渾等周圍政權與大夏的互相攻伐使得外部環境相當不穩定。

而到了西夏時,宋遼兩國已於西夏建國前33年通過“澶淵之盟”穩定了南北局勢。再加上宋朝通過“收精兵”、“削實權”、“制錢谷”造成的“守內虛外”局面,使得西夏更不會像大夏那樣因周圍強權林立軍事壓力過大而面臨不穩定態勢。

同樣佔據河套地區,為何西夏長達189年,而大夏僅存24年

上圖_ 澶淵之盟


同樣佔據河套地區,為何西夏長達189年,而大夏僅存24年

上圖_ 大夏世系圖


  • 2、經濟原因

經濟上,大夏和西夏的國祚差距同樣有內外兩方面原因。

從兩者內部來說,大夏時,社會生產力水平還較為低下,連提升鍊鋼技術的灌鋼法和提升農業精耕細作水平的《齊民要術》都是在其後的北齊時才出現。

而到了西夏所處的兩宋時期,火藥在軍事上的廣泛運用和城市由裡坊制向街巷制轉變、草市夜市的出現和商品經濟的繁榮都增強了西夏的綜合國力。

從外部環境來看,從唐朝後期因“安史之亂”導致的第二次經濟重心南移使南方人口開始超過北方,到北宋的“蘇湖熟,天下足”,再到南宋時通過第三次經濟重心南移完成了經濟重心的南移,宋代相比於五胡十六國時因為經濟的緣故對南方的關注度也不斷加大。

因而相對於大夏時期因為靠近經濟重心而引起廣泛爭奪,西夏因此受到的壓力相比而言要輕,也就更容易延長國祚。

同樣佔據河套地區,為何西夏長達189年,而大夏僅存24年

上圖_ 安史之亂


同樣佔據河套地區,為何西夏長達189年,而大夏僅存24年

上圖_ 西夏文佛經


  • 3、文化原因

文化上,造成大夏和西夏國祚差距如此之大同樣有來自內外兩方面的原因。

就內部而言,大夏所處的魏晉時期儒家遭受嚴重挫折,很多文人選擇消極避世。玄學興起,人們為了尋求精神寄託轉而求佛問道。而到了西夏時期,科舉制的出現擴大了封建社會的統治基礎,衝破了世家大族壟斷仕途的局面。

同時科舉制作為選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平競爭性,在西夏所處的兩宋時代還能為封建政權輸送許多實用型人才,有利於形成高素質文官隊伍,從而加強和鞏固了中央集權。

從外部情況來看,五胡十六國時期北方正處在此起彼伏的群雄逐鹿時期,尚武氣氛濃厚。而到了宋代由於奉行“重文輕武”國策而出現“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局面,從而給西夏造成的壓力也就少了許多,客觀上為西夏國祚的延長提供了可能性。

同樣佔據河套地區,為何西夏長達189年,而大夏僅存24年

上圖_ 西夏鐵鷂子重騎兵形象


  • 四、總結

綜上所述,由於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而造成了大夏和西夏的國祚相差如此之大。但這也從側面說明了中國古代社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前進,同一地區出現的割據政權相隔六個世紀便在政治、經濟、文化的不斷髮展下將國祚延長七倍,從而為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晉書》《魏書》《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