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什么时候能够开发?

用户193485611686


广义上来说,秦始皇陵正在被开发,我们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已经对秦始皇陵有了很多深入的了解。但如果说想要直接发掘进入陵墓这个可能还需要很长时间。

秦始皇陵的开发现状

秦始皇陵墓开发被列入2002年的“863”计划中,这在国内文物考古领域尚属首次。一期的科考课题主要为工程方面的研究。



秦始皇陵开发的成果

1.验证了秦陵地宫的存在与位置

秦陵有地宫、并且地宫位于封土堆下的认识仅是依据文献资料、考古背景资料所作的一种看似合乎逻辑的推论。但这一推论无法回答人们依据《汉旧仪》“旁行三百丈”地宫不在封土堆下的疑问。通过现代科技的探测,目前我们已经确定秦始皇地宫位于其封土下方,从而否定了《汉旧仪》说描述的,从封土下地宫内向南挖洞至骊山构成墓室的说法。

2.验证了封土堆下台阶式墙状夯土台的存在

通过磁法探测发现封土堆中存在明显的呈矩形分布的磁异常现象。从而推测出地下宫殿中存在台阶式状夯土台,俗称宫墙。宫墙东西长170米,内墙长约145米;南北宽约145米,内墙宽125米。经过考古勘探,证实墓室周围确实存在一周夯层厚约6~8厘米细夯土台,台的顶面高出秦代地面,最高处达30米。细夯土台的顶面上距封土表面最低处仅1米左右。

封土堆下墓室周围建造一周体量巨大、且伸出地面如此之高的台阶式墙状夯土台,是前所未有的考古发现和崭新的墓葬形制,它出现的原因及意义对中国古代陵墓制度的研究所能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现在还无法预知。

3.验证了地宫中存在石质板材

物探发现地宫中有石质墓室或石质宫墙存在。过去在陵园建筑遗址上发现过石质建材、石质水管道,陵园西北的郑庄也发现了大面积的石料加工场遗址,含石铠甲的陪葬坑也发现为数甚多的石质文物,但陵园所见的石材和文献上记载的运石工程相比,总觉得二者相去较大,我们分析应当还会有大量的石材被应用到陵园的其他建筑上,地宫有可能是使用石材最多的项目;特别是地宫周边、顶部结构与材料的质地、施工技术之间的关系,尤为令人关注。

4.验证了地宫的深度

长期以来学者们对秦陵地宫深度的认识歧见较多。现在我们通过核磁共振法、自然电位法测出在海拔440~480米之间。由此证明的地宫的精确深度。

5.验证了墓室范围、大小

此前,我们误将陪葬坑的外墙,认作地宫的外墙,从而过大的估计了秦始皇陵地宫的面积。此次,我们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确定了地宫面积为2.2万平方米左右,远小于之前估计的18万平方米的面积。


6.再次验证了历史文献上关于地宫中存在水银的记载

虽然大家一直认为地宫中存在水银是个常识,但是一直存在证据都不是很充分,此次通过探测,证明在地宫深处存在大量外来的汞,由此推测地宫中可能存在《史记》中描述的以水银为江湖的壮丽景观。

7.验证了阻排水系统的阻水效果

我们通过自然电场法和核磁共振法测出在推断墓室和地宫范围内相当于地宫的深度为不含水区,而南侧阻排水渠之南在相同深度为含水区,间接证实墓室尚未进水,并推断当时的阻水系统的功能还能继续发挥功效。

8.验证了秦陵墓道

通过大定源瞬变电磁法测,我们在东西侧夯土台的中部均发现缺口,东侧夯土台的缺口宽57米,西侧的缺口宽52米,东侧缺口处对应着原来发现的东墓道,因而西侧对应的位置也应是墓道,至此,秦陵存在西墓道得到确认。有墓道的存在是不是让我们是不是联想到了《鬼吹灯》和《盗墓笔记》中的桥段呢?

除了验证了墓道的存在,我们还有两大重要发现:

(1)地宫墓室尚未坍塌

(2)陵南700米处的重力异常:

《汉旧仪》载:“丞相斯昧死言:臣所将徒隶七十二万人治骊山者已深已极,凿之不入,烧之不然,叩之空空,如下天状。制曰:”凿之不入,烧之不然,其旁行三百丈乃至。”

这段文献记载了丞相李斯上报给秦始皇的一份奏章,内容是由他负责的秦陵地宫开挖过程中因为受到无法逾越的障碍,请示如何办,秦始皇听取汇报后指示“旁行三百丈乃至”(700米)。对”旁行三百丈“历来众说纷纭,但其起始点的位置人们均是从现在陵墓的位置开始计算,有一种意见认为放置棺椁的地方在距现封土之南三百丈的山前地带。

对地宫探索的畅想

目前考古工作的基本原则是“非主动发掘”,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不排除会使用机器人进入地宫,进行探索,届时我们可能在不进行发掘的情况下,一览地宫全貌,揭开这个千年之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