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雲十六州”的亂世角逐,得“幽州”者方有資格問鼎天下

奪回“幽雲十六州”是大宋王朝奮鬥

的終極目標,它對於中原王朝而言也是一段充滿血淚的傷心往事,關於“幽雲十六州”的過往至今仍然是話題中的話題,所以“幽雲十六州”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不言而喻。

“幽雲十六州”的亂世角逐,得“幽州”者方有資格問鼎天下

今天津薊縣盤山,屬於幽州


古代中國時而一統,時而群雄割據,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各路勢力角逐的地帶有著不同的變化,比如秦漢時期角逐的地帶位於關中地區,三國時期角逐的地帶位於荊州一帶,到了唐朝末年,軍閥割據勢力愈發強大,角逐的關鍵地帶就變成了“幽雲十六州”。這也是跟當時的歷史環境以及各種政治、軍事、經濟因素有很大的關係。

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之後,我國封建時代的歷史時期存在過幾大亂世時期,自遠及近為三國時期、東晉十六國時期、南北朝對峙時期、五代十國時期、宋遼金時期,分裂和統一一直都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而我們今日所要說的就是有關“幽雲十六州”對於天下群雄角逐的意義和重要性。

一、“幽雲十六州”到底指的是哪裡?

“幽雲十六州”的大體範圍包括今北京、天津全境以及河北省北部大部地區和山西省北部地區,這片區域自古以來都是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之間的交融地帶,同時這裡還是中原王朝阻擋北方遊牧民族南下的重要屏障,歷來都是各大勢力角逐的必爭之地

“幽雲十六州”也叫做“燕雲十六州”,《尚書·舜典》裡記述“燕曰幽州”。而幽州即為“燕雲十六州”的核心,所以才有另一種叫法。自春秋戰國時期的燕國起,幽州地區便是北方政權統治的核心地帶,幽州北面便是遼闊的內蒙古大草原,而且幽州地區依仗燕山天險,關隘眾多,是一個易守難攻的戰略要地,所以在那時無論國都是位於長安或者他地,統治者都會安排重兵把守幽州。

“幽雲十六州”的亂世角逐,得“幽州”者方有資格問鼎天下

幽州長城


而對於遊牧民族而言,內蒙古大草原在最開始也並非是成吉思汗的天下,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有過很多的民族先後稱霸,比如突厥、鮮卑、匈奴等等,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也在逐漸褪下野蠻的外衣,他們有了自己的政權和文明,當草原不再滿足他們無限慾望的時候,目光便放到了富庶的中原,因為農耕文明對於遊牧文明而言是很穩定的,而他們進入中原的那道屏障便是幽州一帶。

二、盛極必衰,“安史之亂”後幽州進入混亂時期

“開元盛世”在我國封建歷史上可以稱的上是最鼎盛的時期,可以說是任何朝代、任何盛世所不能比擬的,因為“開元盛世”時期的大唐在軍事、政治、經濟、民生、科學、藝術等方面均達到了世界頂峰,那時候萬邦來朝,是全盛時期。

“幽雲十六州”的亂世角逐,得“幽州”者方有資格問鼎天下

開元盛世,令人神往


《周易》有言:“日中則昃,月滿則虧”,大唐王朝也逃不脫“盛極必衰”的歷史規律,唐玄宗後期疏於國政,勤於享樂,任用奸臣,終於導致了“安史之亂”,這場動亂過後的大唐王朝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儘管擊潰了叛軍,

但是卻已經動搖了大唐王朝的統治地位叛軍的殘部流竄到幽州一帶,形成了特殊的割據勢力,而唐王朝已經大傷元氣,僅僅在名義上管理這裡,而這些割據勢力也沒有足夠實力推翻大唐王朝,由此便進入了相持階段,這便是唐末藩鎮割據的緣由。

幽州地區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戰亂原因,自唐玄宗時期起有大量的少數民族安置在這裡,在與傳統的農耕文明接觸後,原住民和外來人口經過多代的相互交融,這片區域逐漸形成了特殊的農牧並存的文明,而幽州地區的尚武之風也愈加濃厚,自“安史之亂”起至五代時期,幽州數十次易主,非常地混亂。

三、契丹的進入和“幽雲十六州”拱手相讓

唐末爆發了

“黃巢起義”,給本已經腐爛到根的大唐王朝一記重錘,唐亡後隨即進入了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而各路軍閥混戰爭奪富庶的中原地區,而導致幽州防線空虛,北方重鎮幽州更加混亂,這就給北方新崛起的少數民族契丹政權帶來了可乘之機。

“幽雲十六州”的亂世角逐,得“幽州”者方有資格問鼎天下

遊牧民族騎兵


契丹屢屢南下侵擾,掠奪資源,而以利益為先的幽州軍閥不但沒有進行很好的防禦阻擊反而欲藉助契丹的力量壯大自己,而契丹人在和幽州軍閥相互勾結後,學會了中原文明先進的軍事戰術和軍事科技能力,自此便更覬覦中原之地,而問鼎天下的首要便是幽州。

五代時期混亂的政局使得人人有異心,沙陀人石敬瑭在契丹的幫助下滅亡了自己的後唐主子,他建立了後晉,他向契丹自稱“兒皇帝”,為了表示對契丹的忠心和謝意,就是經他的手“幽雲十六州”被拱手相讓,直到南宋滅亡,元朝建立,幽州地區才得以統一。

“幽雲十六州”的亂世角逐,得“幽州”者方有資格問鼎天下

幽州地理位置特殊,既有天險可守,又有牛羊可牧


契丹得到了幽州之後,這一大片區域便成了日後的遼國乃至金國甚至蒙古的最重要的軍事基地,不僅很好地防止了中原王朝的北進,而且作為自己的大本營,成為了北方政權南下的補給站,幽州地區農牧兼備的經濟特點和強悍尚武的民風,在很大程度上支撐著北方政權的一系列軍事行動以及戰略計劃

四、“幽雲十六州”是大宋心中的痛

大宋王朝結束了五代十國割據局面,出於戰略考慮和氣節問題,北宋各朝皇帝和英明之士都沒有忘記“幽雲十六州”,而自遼開始,北宋就幽州問題展開了各種手段的角逐,當“澶淵之盟”之後,遼宋經歷了很長時間的平靜,筆者認為這是表面狀況,實則是北宋在為進行二次戰爭而做的充分準備

只可惜“天不遂人願”,遼還未穩便被金取而代之,而北宋急切收復“幽雲十六州”的心情卻成了斷送自己的催命符,宋徽宗為了收復“幽雲十六州”而採取和金合作滅遼,但是北宋並沒有得到什麼好處,反而因此滅國,“靖康之難”慘劇發生的根源實則與“幽雲十六州”也脫不了乾洗。

五、金戰略上的失策,導致滅亡

金取代遼之後,一時間成為西夏、南宋這三國並立時期,軍事力量最為強大的國家,金國經略草原、西攻南進北掠的戰略思路,使得金國在蒙古興起後而形成的三面受敵

金佔據幽州之地,具有極大的戰略優勢,本應安撫南宋,聯合西夏北抗蒙古,這樣就可以避免自己腹背受敵,而且可以通過西夏進攻蒙古的側翼,安撫南宋可以免收後顧之憂,可是金國的統治階級卻並不這麼做,他們選擇了向西絕夏、向南攻宋,面北抗蒙的錯誤戰略戰術,而此時的西夏卻選擇了向蒙古靠攏聯合攻金的戰略。

“幽雲十六州”的亂世角逐,得“幽州”者方有資格問鼎天下


金在北方和西方連續失利,又攻宋受挫的情況下,國力日漸衰退,終於滅亡了。而此時幽州地區落入了蒙古集團的手中。

六、滅金成功,蒙古佔據幽州一線,最終完成統一大業

滅金之後,蒙古佔據了金的全部地盤,其中最為關鍵的便是幽州地帶,而此時的南宋根本無力北進,而蒙古的實力卻蒸蒸日上。

“幽雲十六州”的亂世角逐,得“幽州”者方有資格問鼎天下

蒙古騎兵


最終在蒙古騎兵的鐵蹄下,南宋滅亡,元朝結束了幾百年的割據和分裂,建立了大一統的封建王朝。

總結:

幽州之地不但有著險要的地理位置,是冷兵器時期重要的戰略要地,更因其自然條件的複雜性,在天險兩側還有著肥沃的土地和富庶的自然資源。

宋無論在任何時期都沒有放棄“幽雲十六州”,目的就是要建立屏障,讓幽州成為大宋王朝的天然養馬場以及重要的軍事戰略要地,可是終兩宋都沒有實現這一目標,相反因此而制定了很多錯誤的戰略。而遼金兩國都並沒有深遠的戰略目標,幽州之地在他們手中並沒有發揮極致,僅僅成為了捏取財富和資源的一塊“取寶地”罷了。

“幽雲十六州”的亂世角逐,得“幽州”者方有資格問鼎天下

朱棣定都北京


元滅之後,大明王朝的永樂大帝朱棣定都北京,將政治中心北移的目的不正是看重了“幽雲十六州”的戰略意義嗎?而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不也是自幽州東北而來嗎?倘若沒有吳三桂引兵而下,也許皇太極還要繼續奮鬥幾十年吧。

所以幽州之重方可明鑑,繼而才有得“幽州”者方可問鼎天下,“幽州”是進行一統天下的“入場券”,沒有得到“幽州”是沒有參與資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