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這三座高臺,當年蘊藏著雄風與霸氣


鄢陵這三座高臺,當年蘊藏著雄風與霸氣

鄢陵這三座高臺,當年蘊藏著雄風與霸氣 ‖老家許昌

文‖黃漢臣

鄢陵北有議事臺,中有觀兵臺,南端有望田臺,每座高臺遺址背後都蘊藏著曹魏政權的雄風與霸氣。

議事臺位於鄢陵縣城南八公里處議臺村西頭,現為該村小學所在地,它是許昌一帶保留下來的、為數不多的三國時期的高臺之一。

據當地村民講,根據民間傳說,當時議事臺周邊是一座城池,從現在“城牆角,城牆埂,城門洞,崗口村”等這些地名推算,城池規模方圓有三公里左右。

城中出土有大量灶坑遺址和幾十處漢磚飲水井遺址,當時居住人口應有數萬之眾,與議事臺的關係眾說不一。

議事臺是曹操與文武大臣商議軍國大事的地方,所以議事臺絕對不是一座孤臺,應有很多配套建築,規模非常宏大。

觀兵臺位於鄢陵縣城南二十公里處的觀臺村東南角,此臺已不存在,根據村民講述,這裡當時是打造刀槍、弓箭等各種兵器的兵工廠。觀兵臺為曹操大閱兵而建造,也是曹操向其他諸侯顯示自己軍事實力的演兵場。

鄢陵這三座高臺,當年蘊藏著雄風與霸氣

望田臺位於鄢陵縣城西南二十五公里的望田村,1800多年前曹操迎奉漢獻帝都於許昌。許昌一帶一馬平川,土地肥沃,適應種植各種農作物,為了給本部人馬補濟糧草,曹操在許昌一帶推行屯田制度。

鄢陵地域廣闊,土地非常適合屯田,當地百姓以農為生,繁衍生息,“割發代首”的故事就充分體現了曹操對老百姓農田的愛護。他發動手下百姓和士兵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在無戰事時實行屯田。每到農作物成熟季節,曹操親率文武眾臣登臺遠望無際糧田,享受豐收的喜悅等同我們現在的農業豐收節,非常隆重。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老先生把曹操描述得奸詐無比,民間也送其外號“曹操、老白”,其實這是對曹操的一種誤讀。

曹操在許昌鄢陵一帶所築的三座高臺,充分體現了曹操掌權時期的雄才大略,它為曹魏政權統一北方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和物質基礎,毛主席就稱讚曹操為治國安邦的政治家。

2019年10月25日

鄢陵這三座高臺,當年蘊藏著雄風與霸氣

【作者簡介】黃漢臣,鄢陵人,農民,文學愛好者。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圖無關。文中圖片來自IC photo,版權歸IC photo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