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都督鄂州人劉藝舟的梨園情

傳奇都督劉藝舟的梨園情


傳奇都督鄂州人劉藝舟的梨園情

從藝人到都督,再從都督迴歸梨園,民國時期劉藝舟留下了“不當都督當藝人”的佳話。


劉藝舟(1875-1937)湖北武昌(今鄂州)人。原名劉必成,又名劉木鐸。自幼隨父居武昌就讀,戊戌變法時,曾上書張之洞,以圖革新政治,被張之洞傳見。清末留學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期間因結識黃興、宋教仁等加入中國同盟會。此時,留日學生在東京成立中國第一個話劇團體“春柳社”,課餘劉藝舟常觀看新劇演出,並與春柳社主要成員王熙普(王鐘聲)相友善。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回國後,先在北京京師學堂(一說天津法政學校)當教員,暗中從事反清活動。不久事敗,為清政府拘禁。次年春,出獄到大連,一面組織勵群新劇社,與春柳社成員王熙普等人成立戲班子,上演新戲,取藝名劉木鐸。一面參加張榕、徐鏡心等人在奉天組建“同盟急進會”,任急進會的宣傳幹事,藉以推動東北的革命運動。


1911年辛亥武昌起義後,各省紛紛易幟。同盟急進會成員徐鏡心受到鼓舞,決定趁登州城(今山東蓬萊)清軍防務空虛,攻打登州。次年1月14日,與正率團在大連演出的劉藝舟等人租乘一艘日本輪船,與“僱傭”渤海顏興旺200名海盜一同向煙臺駛進,行至登州(今山東蓬萊)時,劉藝舟用日語勒令船員拋錨,可船主不允。劉藝舟命令帶槍的成員強使日輪靠岸,與城內同志裡應外合,蜂湧入城。一時,槍聲大作,守城清軍慌亂中潰不成軍,棄城而逃。15日登州首先宣佈獨立。據當地海關稅務司報告,劉藝舟此前還在煙臺演了戲,大受歡迎,在戲場,逼當地的地方官交了政權,但是失敗了。另一份報告說,登陸佔領登州的,領頭的是一個日本人(應該是目擊者把西裝革履的劉藝舟當成了日本人)。不管怎麼說,反正登州革命黨拿下了。接著策劃攻打黃縣,17日黃縣亦宣告獨立。隨後,被推舉為登黃臨時大都督(地方最高軍政長官)。孫中山就任南京臨時政府臨時大總統後,任命胡瑛為山東都督,改任劉藝舟為煙濟登黃都督,不久,又調任登黃司令,真正是軍政一體。

傳奇都督鄂州人劉藝舟的梨園情


及至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時,劉藝舟把登黃司令一職讓給了帶兵前來的藍天蔚,赴上海,與夏月珊、潘月樵等合作,在新舞臺演戲。孫中山曾贈以“光復登黃偉人”金絲絨戲幕,自此“都督演戲”傳為美談。


劉藝舟是一位雙棲演員,既能唱戲,又能編劇。1913年,劉在漢口漢大舞臺演出《吳祿貞被刺》,借吳祿貞之口,揭露袁世凱的陰謀。同年,參與反袁鬥爭失敗,逃亡日本。劉流亡日本期間與“松竹株式會社”訂立合同,出面邀請蘇少卿帶上海開明社的演員到日本合作演出,排演了托爾斯泰的《復活》。1915年回國,因作為,反對“二十一條”參加留日學生代表請願活動,被袁世凱逮捕入獄,直到袁世凱死後才獲釋。出獄後即編演了京劇《皇帝夢》(又名《新華宮》),自飾袁世凱,轟動一時。1917年,劉藝舟、任天知曾在漢口滿春戲院演出《猛回頭》、《石達開》、《皇帝夢》、《黑人籲天錄》等劇,湖北督軍王佔元下令以“亂黨”的罪名抓他,劉被迫流亡。嗣後,劉藝舟輾轉於湖北、江西、河南等地,繼續演新劇。1927年,李之龍在漢口主持血花世界,邀劉合作,任漢口市戲劇編審委員會委員,發起組織火焰劇社,七一五事變後,劇社亦散。1931年,與金素秋在漢口共舞臺合演《明末遺恨》、《黑奴籲天錄》等劇。1934年,劉從四川返漢,編寫時事新劇《百靈廟大捷》,在漢口長樂戲院演出。劉藝舟一生著劇本數十卷,多是針砭時弊之作。演劇不採取一般腳本,見景生情,自編自唱。1937年,因貧病交迫,死在漢口的一家小旅店內。


知識鏈接


武漢的戲園

傳奇都督鄂州人劉藝舟的梨園情

話劇早期稱文明戲,亦稱新劇(1928年,由洪深提議才將新劇定名為話劇)。清宣統三年(1911年)傳入武漢。1912年,社會教育團、新民新劇社等先後在武漢演出,新劇從此生根。先後有顧無為、朱雙雲的導社及王無怨、劉藝舟的醒民新劇社以及上海優美女子新劇社、扶風新劇社、強民劇社、老圃新劇團等劇團來漢演出。1925年北洋軍閥下令禁演新劇。次年,北伐軍攻克武漢,隨軍新劇團在漢組成血花劇社。大革命失敗後,新劇又趨衰落。抗戰初期,武漢成為全國救亡宣傳活動中心,大批戲劇界人士匯聚武漢,話劇演出團體達30餘個。武漢淪陷後,話劇活動由盛轉衰。至於武漢劇園則有:


寧波同鄉會 


位於漢口水塔後。該會館系寧波商人於乾隆、嘉慶年間在漢口建立,初名“浙寧會館”。清嘉慶二年(1797年),寧波在滬商人錢隨、費元圭等發起募捐,籌建以行幫為基礎的“四明公所”。1912年,前清秀才唐愛陸在漢口籌辦寧波同鄉會旅漢公學。


滿春茶樓


興建於1902年,位置在滿春路三元殿後(今滿春街集貿市場內),滿春取自宋葉紹翁“春色滿園關不住”詩句,京、漢、楚等各劇種演出尤盛。20世紀20年代前,已成為新劇演出的主要場所。營業直至1930年以後,是漢口最晚歇業的茶園。


怡園茶園


初名群仙茶園,位於後城馬路(今中山大道)歆生路口(今江漢路),於1903年由華俄道勝銀行買辦江壽春集資建造。後易手江錫麟經營,更名“怡園”。以演出髦兒戲(女子京劇)為主,後改演漢劇。1917年後,由顧無為經營,開演男子新劇。1921年前後停辦。


榮華茶園


位於棉花街(今長堤街)上首,建於1906年。今已不復存在。


平漢大禮堂 


位於福熙將軍街(今蔡鍔路)江邊,即百代大戲院,創辦於1912年,曾名維多利電影院、星光花園,設有花園及露天放映場,後為漢口鐵路工人的俱樂部。平漢即指北平至漢口鐵路段。該禮堂今不復存在,原址上建成了五星級“豪生大酒店”。


老圃遊藝場


位於今江漢路老圃正街與橫街一帶,初名“愛國花園”。1916年園內始造“新泰舞臺”演京劇,京滬兩地名角在此同登一臺;又造“漢新舞臺”演新劇,1917年修可容2000人觀賞的“西舞臺”,改名老圃遊藝場。該遊藝場在當時曾印發報刊式戲單,名曰《老圃日刊》。1931年漢口大水後,遊樂場荒廢停用。


漢大舞臺


“漢大”即漢口大舞臺的簡稱。創辦於1908年,位於原英租界北京路口。其名不斷更改,前後有合記茶園、迎仙舞臺、雙紅舞臺、春記舞臺等名。大舞臺乃市民之說法,亦有人將前後名混叫,稱為和(合)記舞臺,後改建為鹽業銀行,即今之中國工商銀行武漢市江岸區支行原址。


美成戲院 


建於1913年,位於漢口今清芬三路52號,原名丹桂舞臺。1926年由張鑑堂集資重建,改名美成戲院。1951年改名新生劇場,1952年改名武漢漢劇院,1961年定名清芬劇場。


新記大舞臺


毗鄰大智門火車站,由韓惠安於1914年籌資興建。初名大舞臺,亦稱法租界大舞臺。1930年後更名新記大舞臺,1931年改稱共舞臺,即共和昇平樓,是漢口第一家正規上演楚劇的劇場。1919年由漢劇藝人傅心一經營,在漢首次實施門票制。


長樂大戲院


位於濟生四路(今前進四路),1916年由黃陂人李俊階出資修建。武漢淪陷後改名“東和”,成為日軍影院。1945年更名“民樂”。1949年後曾先後名曰“大眾楚劇院”、“武漢楚劇院”、“長征劇場”,今名“楚風劇院”。


立大舞臺 


位於原漢口法租界華景街安慶裡口(今二曜路副食品商店舊址),1917年開辦。後拆改為店鋪。


維多利影戲院

傳奇都督鄂州人劉藝舟的梨園情


1917年由俄商在漢口威爾遜街(今一元路)開設。今不復存在。


維多利大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