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邪西毒,東西方文明衝突是從孃胎裡帶出來的

小炒注: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屹立於世界之巔2000年,創造了一個文明奇蹟。西方文明是近代以來最先進的文明體系,席捲全球,一個國家的現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西化過程。

但是進入20世紀以來,西化也帶來了更大的問題,兩次世界大戰、文明衝突不斷、環境變化等等,上世紀60年代興起的後現代主義,就是西方人對自身文明的反思和批判,於是大家又想到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被譽為“近世以來最偉大的歷史學家”,就有一個著名觀點:西方無法引領人類,世界的未來在東方。而中國自身的西化也是一言難盡。

即使到了現在,全球保守主義抬頭,東西方的文化差異和文明衝突不僅沒縮小,反而愈演愈烈,今年的港港問題就是直觀反映。

東西方文化為何兼容性極差?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得從源頭說起。只有那些最底層的東西,才是決定性的,就好像一片大海,海面的浪花是浮於表面的東西,海底一萬米才是大海的真面目。


一、出於生存本能的文明演化

我首先聲明:人類不是什麼特別的高級動物,所謂人類文明,只是生存方式的變化,並不是將人變得善或者高級。文明,只與生存有關,與道德無關


1、同根同源的地球人

人類的誕生與東非大裂谷有關。1000萬年前地殼運動所形成的東非大裂谷,將非洲阻隔成東西兩部分,裂谷之西依然是茂密溼潤的樹林,猿類不需要做出改變。東面則降雨量減少,林地消失出現了草原,大部分猿類因此而滅絕,只有少部分開始到地面練習雙足行走,這就是南方古猿,時間大約是500萬年前。

東邪西毒,東西方文明衝突是從孃胎裡帶出來的

300萬年前,第四紀冰川開始,氣候變冷,越來越乾旱,大部分南方古猿死亡,少部分因學習使用石塊等工具而存活下來,這就是能人,時間大約是250萬年前。

經過數十萬年演化,能人出現分化,一部分進化較快,取代原來的能人,這就是直立人。這個時候由於冰期的影響,東非開始草原化,直立人不得不開始遷徙,足跡遍佈北非、亞歐大陸,這是人類第一次大遷徙,時間大約是170萬年前。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人類發展出幾個不同的物種:歐洲的海德堡人、中國的北京人、元謀人、藍田人,還有東南亞的瓜哇猿人。

人類這次遷徙沒有到美洲,是因為第四紀冰川的影響,西伯利亞和加拿大大都被冰雪覆蓋,直立人無法翻越。

東邪西毒,東西方文明衝突是從孃胎裡帶出來的

到了大約20萬年前,非洲直立人率先進化成智人,其特點是腦容量大。隨著氣候逐步變暖,智人繁衍較快,從7萬年前開始,他們走出非洲,奔向全世界。他們走到哪,哪裡的直立人或智人就被淘汰滅絕,包括歐洲的尼安德特人。猛獁、劍齒虎這樣的大型動物也消失在這個階段。

很多人也許會想,早期人類是怎麼遷徙到美洲和大洋洲的?其實,在那個時候,冰期未完全結束,海平面比現在低很多,白令海峽和東南亞是一片陸地。

東邪西毒,東西方文明衝突是從孃胎裡帶出來的

囉嗦這麼多,是想告訴大家:

1、人類不是什麼特別的動物,是自然環境和生存鬥爭驅使下的自然選擇產物,人類在生存過程中,表現得十分血腥,包括對待自己的近親同胞,基本上走到哪殺到哪,動物性十足。

2、今天全世界的人類,直接起源於東非智人,在基因和智力上沒有任何區別,試圖用人種學說去解讀歷史,是毫無根據的。

那麼,黃種人、黑種人、白種人是怎麼產生的呢?拿白種人來說,智人來到歐洲,由於光照不足,空氣溼寒,導致佝僂病和肺源性心臟病頻發,只有皮膚白化和高鼻樑的人才能生存:白皮膚可以吸收紫外線,鼻子變高卻可以加溼加熱空氣。黃種人、黑種人、白種人不過是生存環境不同導致的人類外在差別,而內在的臟器與大腦沒有任何變化。所以,膚色差異完全不構成人種上的區別,它與方臉圓臉這種臉型差異是一個層次的意思。

2、為什麼會有農業文明?

在早期人類生存中,人類過的是狩獵採集生活,以部落和族群的形式生活在一起,食物是有什麼就吃什麼,白蟻、野果、樹根、長毛象等等。因此,他們需要不斷遷徙,隨著季節變化和食物的生長週期,不斷去追逐食物。

一般來講,他們是在一個固定區域裡來來回回,但是一旦遇到自然災害、人口壓力、暴力衝突,部落就可能走出原有領域。這種流浪就是人類遷徙到全球的動力。

早期人類必須以團體的形式生活在一起,主要是因為個人生存無法保障生命安全,也無法獨自捕捉動物,甭說虎豹等食肉性動物了,就是兔子這種小型食草動物也難以一個人搞定。

東邪西毒,東西方文明衝突是從孃胎裡帶出來的

因此早期的人類社會,完全是一個動物社會,人與虎豹這種動物沒有區別,這就是舊石器時代,稱之為原始社會。人類後來為什麼要放棄這種採集生活?這就與人類生理結構有關。

人類的大腦皮層細胞有兩個特點:無法再生、只吸收碳水化合物。猿類都喜歡吃水果,原因就是因為水果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但水果有個致命問題:無法存儲,會快速腐爛。人類的大腦皮層比一般猿類更加發達,這就逼迫著人類去尋找更好的碳水化合物,這就是草籽,如小麥、豌豆。我們現在稱呼這種草籽類植物叫禾本科植物

獲取草籽,便成為關乎生死存亡的第一要務。但是,草籽非常細小,自然界沒有任何大型動物能夠從草籽中獲取能量,這就逼迫著人類不斷去提高採集能力和協作能力。

東邪西毒,東西方文明衝突是從孃胎裡帶出來的

人類後來無意中發現,採集回來的草籽,有些散落掉到地上,居然可以生長。這就促發了人類的人工種植,也叫馴化植物,這是因為:種植可以產生10倍的收益,也就是種1粒草籽,可以收穫10粒。這就大大提高了碳水化合物的獲取效率。

禾本科植物除去草籽的剩餘部分,有些動物喜愛吃,又促使人類開始馴化動物,這是因為:種草,給動物吃草,相比狩獵,獲取的能量增加了200多倍。這就是遊牧民族的人口遠低於農耕民族的底層原因。

在動物之中,食肉動物比食草動物的營養價值更高,人類也嘗試過馴化食肉動物,但因為太過兇猛,難以馴化,只得放棄。

於是,從1萬年前開始,馴化動植物,逐漸取代野外採集,成為人類優先選擇的生活方式,這僅僅是由於馴化提高了食物的採集效率,改善了生存壓力。定居的農業生產就這樣逐漸發展起來,學者稱之為新石器時代、農業革命。中國的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就發生在這個時候。

東邪西毒,東西方文明衝突是從孃胎裡帶出來的

由於大部分的動植物無法馴化,人類嘗試了很多種,最後成功的就這麼幾個。這些馴化成功的物種所在地,就成為農業文明的起源地。

但要注意,馴化的成敗,與人本身無關,是自然決定的:這幾種物種只生在特定的地方。遠古時代的禾本科植物分佈極其不均勻:在學者已知的56種大禾本科植物中,兩河流域就佔據33種。所以兩河文明成為人類最早的文明。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還沒有發現自主馴化的作物,也就說印度文明很可能不是土生土長的,而是從外地流轉過來的。

馴化動物的條件更加苛刻:雜食、溫順、生長繁殖快、不易恐慌等等,最後挑選下來,適合馴化的就那麼幾種,他們生長的地方,自然就容易發生農業革命。

東邪西毒,東西方文明衝突是從孃胎裡帶出來的

但是,發生農業革命的地方,並不必然產生農業文明,這裡面還涉及到

生產力的問題。原始人類還不知道怎麼去開墾土地,他們只是在就近的河流小溪進行種植,而大江大河帶來的天量細土和腐殖質,提供了天然的植物養料,這就使得這些地區的農業生產力大大超過其他地方。

直接結果就是人口的迅猛增加,這就意味著人們之間的交流和衝突呈現出遠超人口增速的幾何級增長,衝突管理機制和社會結構應運而生,農業文明隨之而來。農業文明同樣不是人們提前規劃好的,也是一個自然而然的自發過程。

所以,四大文明古國,全部位於大江大河沿岸,這不是巧合。而東南亞、非洲和美洲的農業文明較晚發生,這跟洋務運動、彼得大帝改革沒能使中俄成為工業國家是一個道理。

東邪西毒,東西方文明衝突是從孃胎裡帶出來的

所以,農業文明發源地,並不是這個地區的人多麼聰明、勤勞,僅僅是一種自然選擇,純粹是老天爺賞飯吃,是一種偶然之中的必然。

3、跨區域作業的商業文明

商業文明是怎麼產生的呢?當農業生產無法滿足生存需求時,就需要向外地交換糧食,否則就只能餓死,這跟現代工業社會必須進口石油是一個道理。商人的跨區域謀生,是為了從四面八方換來生活物質,讓自己和家人實現更好的定居生活。這種跨區域,是一種手段,並不是目的,定居才是目的

但是要注意一點,產生商業文明的地方,並不是沒有農業,而是農業基礎不夠,沒有農業的地方連人都沒有,更不會有族群和文明。而且,它必然產生於農業發達的區域附近,否則根本就沒有可以交換的糧食。所以,如果說農業文明是人類的原生文明,那麼商業文明就是農業基礎之上的次生文明,也就是說,它是農業文明的延伸和補充。因此,它的產生,必然晚於農業文明。

商業文明發生在哪兒呢?水運便利的地方。在古代,靠陸地運輸是不可能孕育出商業文明的:成本太高、速度太慢,水運作為商業運輸的必備條件,從古至今都是如此。水運分為河運和海運兩種,但是河運有更多的不確定性,因為河流所處的陸地是人類生息繁衍的家園,沿途的任何一個部落都有可能終止古人的行程。

相比之下,海運就順暢得多了,沒有人為的阻礙。對於遠古人類而言,沒有什麼航海技術,抵禦不了風浪,只有平靜的水面才會成為運輸通道,這就是地中海文明發生的自然因素。

靠近農業重地+本土農業薄弱+便利的海運,成為孕育早期商業文明的必備條件。

東邪西毒,東西方文明衝突是從孃胎裡帶出來的

我們可以看到,遠古時代的農業文明和商業文明,條件十分苛刻。因為那時的人類還不具備改造自然的能力,是完全的靠天吃飯。

所以,無論是採集社會,還是農業社會、商業社會,都不是少數人設計出來的,也不是人類有前瞻性地規劃出來的,它完全是生存環境本身的自然締造,是人類出於本能而無意識形成的一種生存方式。

二、東西方文化獨一無二的自然條件


1、得天獨厚的農業條件

中國文明的起源,要感謝黃河和黃土高原。因此,中國文明也叫兩黃文明。

黃土高原是地球獨一無二的地方,陸地的平均土壤厚度只有0.5米,而黃土高原的土壤有上千米厚,即使經過上萬年的水土流失,現在依然有百米厚度。黃土高原的形成,有上天的兩個眷顧:

1、首先要感謝青藏高原。三千萬年前,南亞次大陸撞擊歐亞大陸,形成的青藏高原阻斷了印度洋的暖溼氣流北上,西伯利亞大風攜帶的土沙也越不過青藏高原,於是累積成豐厚的細土層。說到底,要感謝中國的死對頭俄羅斯和印度。

2、地球上的信風會裹挾大量塵埃,而地球信風最中心的靜止氣旋剛好就在黃土高原上空。

所以說黃土高原是全世界的唯一

黃河形成的第一功臣也是青藏高原,160萬年前青藏高原的一次猛烈抬升,使得黃河得以誕生。

一到下雨天氣,雨水裹挾著黃土彙集到黃河,黃河流到河南之後,由於地勢落差陡然變小,河流速度變慢,泥沙逐漸淤積,形成了肥沃的純天然土壤。經過上十萬年的演化,華北平原逐漸形成,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山東省還是一片汪洋大海,就是靠著黃河的沖積,活生生製造出山東省這樣一塊大陸。

東邪西毒,東西方文明衝突是從孃胎裡帶出來的

再說說氣候。華北平原靠近太平洋,太平洋的季風從東往西,但是一頭撞上bug級的青藏高原,如此就造就了世界上最強的季風,給中國帶來了豐沛的雨水,使得雨熱同期,極有利於古代農業的開展。新疆便成為犧牲品,成為乾燥之地。

說到這,如果追根溯源,中國文明的背後大佬,應該是青藏高原才對。河南則當仁不讓成為中華文明發祥地。

東邪西毒,東西方文明衝突是從孃胎裡帶出來的

有人就會問,長江流域也發生過新石器時代的農業革命,長江的農業條件更好,為什麼中國的母親河會是黃河呢?這裡就要提到歷史學家湯因比的一個觀點:太好和太差的自然條件都不能成為文明發祥地。長江流域的自然條件太好,一方面人口與資源的矛盾較小,沒有提升生產力的動力;另一方面雜草和樹木叢生,古人根本無法開墾,即使開墾出空地,也很容易長草,沒有提升生產力的條件。只有農業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長江流域才得到較好的開發。

在這種萬里挑一的自然條件孕育下,河南地區成為全球僅有的幾塊天然的原始農耕地之一,古人便在這裡精耕細作、生息繁衍,不斷去磨練和提高生產技術。

隨著獲取食物能量的效率大大提高,人口得以快速增長,與此同時黃河沖積平原也在逐步擴大,中國古人沿著黃河向東西兩面拓展生存空間,陝西關中平原和河北山東地區也慢慢得到開發,從而在5000年前形成炎帝、黃帝、蚩尤三個農耕部落。

東邪西毒,東西方文明衝突是從孃胎裡帶出來的


2、與生俱來的商業條件

西方文明公認的源頭是古希臘文明,古希臘的源頭是克里特-邁錫尼文明,這些文明都有一個共同點:圍繞地中海。因此,西方文明也叫地中海文明。

地中海,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它與大西洋只有一個14千米的海峽相連,近似於內湖,這使得它

風平浪靜,在遠古時代乘一葉扁舟就能順利橫跨地中海。四大原始農耕文明,就有埃及和兩河緊靠地中海,中東(特別是埃及)其實是地中海文明最初的“奶孃”,所以這就是黑海和裡海也風平浪靜、但不能成為商業文明發祥地的原因。

東邪西毒,東西方文明衝突是從孃胎裡帶出來的

東邪西毒,東西方文明衝突是從孃胎裡帶出來的

希臘文明所處的愛琴海,有一個核心特點:遍佈著2500多個島嶼,這保證了航海者的視線總能看到前方的陸地。不要小看了這點優勢,它極大減少了航海者對大海的心理恐懼,沒有它,希臘文明不會發生得這麼早。

在整個希臘,佈滿山地、平原匱乏,耕地支離破碎,極大限制了自身的農業生產力,一旦人口增長到一定程度,就產生了商業的先天需求。希臘還有一個被忽視的特點:耕地大多位於沿海,同樣不要小看了這個特徵,它使得希臘的商業運輸不需要走陸路了,海運就可以直接到達需求地。如果把希臘的山地和平原對調位置,希臘的商業文明同樣不會發生這麼早。

東邪西毒,東西方文明衝突是從孃胎裡帶出來的

地中海、愛琴海、希臘,三方面的地理條件,缺一不可,使得便利的海運直接對接供需兩地,從而孕育出獨有的商業文明。

但是,希臘最早的商業文明,並不是希臘主體的半島,而是5000年前的克里特島,這同樣也是客觀的自然原因導致的:

1、克里特島離埃及和中東最近,考古學表明:克里特人是從埃及和巴勒斯坦地區遷徙過去的。因此,克里特島與中東進行海上貿易,更容易發生。

2、希臘半島的生存壓力還沒有積累到一定程度,克里特島運輸過來的糧食能夠應付日常需求。

克里特島作為一個貿易中轉站,商業文明逐漸發展而成熟起來,這就是米諾斯文明。隨著希臘半島的人口增長,半島開始主動進行海洋貿易,畢竟“沒有中間商賺差價,賣家多賣錢,買家少花錢”嘛,這就是邁錫尼人。隨著邁錫尼活動範圍的逐步擴大,克里特島走向衰落,公元前1600年,邁錫尼征服克里特島,希臘進入邁錫尼文明階段。這個時候的中國,商朝剛剛建立。

東邪西毒,東西方文明衝突是從孃胎裡帶出來的

有人說火山爆發毀滅了克里特文明,但小編認為,沒有火山,克里特也避免不了衰敗的命運,這是經濟體量所決定的。一旦希臘半島開始主動進行商業開發,克里特島作為希臘貿易窗口的地位的衰退,是必然的,這跟現代香港的興衰是一個道理。

小結

東西方文明,從出生開始,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存方式:一個是原生的農業文明,一個是次生的商業文明。這種不同選擇並不是有意為之,而是生存環境不同自然而然發生的,是一種無意識行為,通俗來講,實乃天意。

這種生存手段的區別,經過時間的積累,使得兩個地方的人群在世界認知和思維方式上出現顯著的分化,甚至是對立的。這就是下篇的問題。

END


金融男,以經濟和人性來分析歷史,力求深度和理性。小炒出品,必屬精品!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拿破崙小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