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时期有什么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分享?

潘道慎


关于晋朝的历史记载很好记录,因为晋朝纯在的时间就比较短,加上政治方面的影响,所以关于晋朝的一些历史、传说、以及民间故事也就很少的记录下来,但不是没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传说就是两晋时期的作品。

民间故事我到时知道一个,也是前些天从网上看到的:周处处三害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东晋时期的,讲述的是在一个村庄里,当地的人们把周处、老虎和蛟龙成为三害,事情曲折就传到了周处那里,他听后自己也反思了好久,觉得羞愧难当,对不起老百姓,后来杀了老虎宰了蛟龙,自己也从军。后来战死杀场的故事。





24k优优


你好,我是隔壁狐狸小姨,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晋朝时期有什么神话故事或者明天故事?这边给你推荐一个故事,叫《烂柯人》

晋代有个王质的樵夫砍柴的时候到了山中,看到有几位童子有的在下棋,王质就到近前去听。童子把一个形状像枣核一样的东西给王质 ,他吞下了那东西以后,竟然不觉得饥饿了。过了一会儿,童子对他说:"你为什么还不走呢?"王质这才起身,他看自己的斧子时,那木头的已经完全腐烂了。等他回到人间,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已经去世了,才知道他在山中一时,人间已经过了百年。

后来人家用这个故事来表达世事无常,变化极快。后刘禹锡有诗云:“怀旧空吟闻笛赋,稻香翻似烂柯人。”


隔壁狐狸小姨


晋朝时期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在干宝的《搜神记》中记载很多。

兹录《晋书》和《世说新语》中的有关郭璞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郭璞,字景纯。精通天文历法、风水卜筮,以游仙诗流行于世,著《葬经》,注《尔雅》、《山海经》等。

西晋末年,郭璞占了一卦,知道中原将陷于异族统治之下,于是联络了亲戚朋友数十家,迁居避难东南。果然,很快中原就沦陷了,开始了五胡乱华的历史。

南下途中,经过安徽庐江,太守胡孟康请他卜卦,郭璞认为呆在此地不安全,劝他南下。但当时江淮一带安宁无战事,胡孟康不太相信,更不想离开。郭璞就自己整理行装准备继续南下,当时郭璞暂住在一户人家,喜欢上了他家的一个婢女,却开不了口。就拿了三斗小豆,环绕房屋洒了一圈。第二天早上,这家主人起来,隐隐约约就看见数千穿红衣服的人包围了他的家,走近细看,却什么也没有。主人心里就有点害怕,请郭璞为他卜卦。郭璞说:“这个女婢不适合呆在您家,你可把她带到东南方二十里处卖了她,不必考虑价格的高低,赶紧卖了。这怪异的现象自然即可消除。”屋主听从他的话,而郭璞暗中让人帮他把这个婢女买回去。郭璞替屋主画了一道符纸,投入井中,只见这些红衣怪都被反绑着,一个个跳进井中,从此再没有出现过,屋主大喜。郭璞带着婢女离开后不久,庐江就陷入战火。

东晋丞相王导曾让郭璞为他占一卦,卦成,郭璞说:“您有遭雷劈的凶灾。”王导问:“有没有办法解救?”郭璞说:“您坐车往西走几里地,找一棵柏树,锯下一段和您身高一样长的树干,放在床上睡觉的位置。”王导照做了,果然没过几天,一个雷雨天,一阵电闪雷鸣,把床上的木头劈得粉碎。

郭璞南下江东后,住在暨阳县,后来他把自己的母亲葬在江边,距离大江不超过百丈。当时就有人认为离江太近了。郭璞说:“现在看是太近了,但不久那里就会变成陆地。”果然没过几年,郭母的坟墓前方几十里远的地方都变成农田了。

晋明帝也喜欢风水卜宅,他听说郭璞替别人找了一块风水宝地,就微服私行,到实地去观察。他问墓主:“为什么要葬在龙角上?这种葬法将会灭族的。”墓主说:“郭璞说了,这不是龙角,是龙耳。不出三年,就会引来天子。”晋明帝大惊,“会出天子?”“不是的,是能引来天子来问啊。”

后郭璞任王敦的记室参军,王敦想谋反,让郭璞占卦,郭璞明确告诉他不会成功。王敦又对他说:“我昨天晚上做梦,梦见自己在石头城(南京,东晋的都城)外的江上扶犂耕作。”郭璞说:“江上耕作,这更预示着不能成事。”王敦本来就怀疑郭璞暗中勾结温峤、庾亮等人,听他说不成功后,又继续问郭璞:“你再算算,我能活多久?”郭璞说:“不用再另卜卦,就刚才的卦象,如果您要起兵,就活不了多久;如果您继续呆在原地按兵不动,会活得很长久。”王敦听出这是劝他不要起兵的意思,很生气:“那你也给自己算算,你能活多久?”郭璞说:“我只能活到今天中午。”王敦就把他推出去,斩了。

临刑时,郭璞问行刑者,要到那去,行刑者回答:“南冈头。”郭璞说:“一定是在两棵大柏树下,树枝上还有一个大鹊巢。”到了那里,果然有两棵大柏树,而且他家人早已备好棺材等候在那了。郭璞葬后三天,街上就有很多人看见他,还和人交谈。王敦听说后不相信,找开棺材一看,里面根本就没有尸体。有人说,这是尸解,成仙了。

两百多年后,隋军伐陈,军队行进到长江边,望着滚滚长江,隋军的主帅和参谋之间还有这么一番对话。“这次大军南下,我们一定可以攻克江东吗?”“一定会的。听说晋代的郭璞曾说过,江东分治三百年后,一定会与中原统一。按他说的这个数,三百年快到了。” 果然,隋军顺利渡江,俘虏了陈后主,统一了中国。


历史的犄角旮旯


晋朝有商人名曰牛栋,其珠宝生意遍布全国,身家更是富可敌国。因乐善好施、衿贫恤独,其声望更是盖过王孙贵胄,可谓:平台戚里带崇墉,炊金馔玉待鸣钟。

富商牛栋不仅财力雄厚更是一表人材,故爱慕求亲者无数,但他事事要求尽善尽美,尤其是娶亲大事上更是宁缺毋滥,娶妻不仅要娶贤、娶才,更要娶美。

但世事哪能尽如人愿,纵然将天下美女识了个遍也没一位入他眼,故年过三十仍孑然一身。

许是德行感动了上天,故三十又二时偶遇临县商贾之女慕云柔嘉。

柔嘉二八年华容姿端丽、才冠群儒、学富五车,德行礼仪更是名门闺秀之典范。故牛栋初见佳人便一见倾心,即见君子美人亦芳心暗许。是年冬牛栋便罗天下之奇珍异宝为聘娶柔嘉过门。

至此牛栋事业腾达又有如花美眷,一时间羡煞多少凡夫俗子。

时日渐久,俩人虽琴瑟和谐但日日看一女子牛栋渐渐觉得疲了,思及夫人日后色衰之貌便觉心有不甘,于是再有人奉承尊夫人貌美牛栋便直言:不知妻美……

牛栋亦常对夫人说:“娘子美则美矣,但日日独睹一处风采不免疲乏,娘子虽日日珠翠华衣不重样,但面容依旧,便也不觉得甚美。”

柔嘉心略有凉意:“我嫁相公方五年而已相公便觉得乏了,再几年春秋一过怕是色衰而爱驰……”

牛栋宽慰道:“娘子多虑,娘子好比那珠宝中的玛瑙,我爱玛瑙亦爱翡翠,即便我网罗了天下所有珠宝,玛瑙亦是我心头之好。”

善妒便是无德,于是柔嘉开始替丈夫物色更美的皮相为妾,但每每费尽心力寻来的女子都被牛栋一句“不及夫人万一”打发了。

其实牛栋明白柔嘉本就绝色,能及者寥寥,再想觅得良人简直痴望,偏偏心有不甘,发誓定要寻到妄念里的绝色美人。

执念起苦水生,时间久了就成了心病。

牛栋甚至悬赏张榜:寻天下才貌兼备之女子充室,如得我心,举荐者有重赏。一时间城内貌美者被他物色个遍仍一无所获。

一日一江湖游人上府拜访,说有美人举荐,牛栋盛情接待却不见美人何处。

游士笑道:“我的美人儿在画上,虽无实物但艳冠天下。”

牛栋觉得被戏耍,待游士展开画轴时方觉有艳阳融冰化气、升上云霄之感,实在美的不可方物!

那画上女子云鬓巧髻,螓首蛾眉,靡颜腻理,身量纤纤,夷素得当,真是多一分嫌过少一分患寡。尤其那美目仿佛能沁出秋波,勾人心魂,明明一副笔墨丹青竟生了精气般让人欲罢不能,牛栋大喜,高价购下美人图。

此后牛栋不再寻美人了,日日得空便展画自赏,故晴时微雨、花前月下,下人常见老爷一手持画一手持酒闲庭信步,即便撞柱亦不自知。就连去外地经商访客也必带上画卷慰藉相思,渐渐便冷落了夫人。

下人龃龉:“姥爷竟为一副画里的假人淡漠夫人,真不知着了什么魔……”

转眼到了七月十五,是夜牛栋昏睡起身,便去花园纳凉。刚至凉亭忽见园内石几旁盈坐一女子,女子云鬓巧髻,螓首蛾眉,靡颜腻理,身量纤纤,竟是画上那女子!

女子见了牛栋,缓缓起身,盈盈一拜道:“奴给老爷请安。”静女其姝,美目流盼,香腮粉面,霞姿月韵,恍若洛神临世,当真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牛栋痴道:“姑娘是?”

女子顾盼生情,一笑倾城:“老爷日日把玩怎须臾就忘,我就是那画上人呀,老爷日日凝视供奉,我便有了魂识。”

房牛栋大惊大喜,定是痴心感动天地才让这尤物成了精。

格格难得的是这精怪不但容貌惑心

才气更是逼人,吟诗作对音律舞蹈样样精通。

于是牛栋对她宠爱有加,更是为她建府修宅,并赐名“画婉”,人称二夫人。

牛栋日日沉迷画婉处,府内上下里外的担子竟渐渐压在了柔嘉肩上,日益劳心竟有了衰色,偶尔还犯糊涂,灵气大不如前,牛栋虽心疼不已也只是言语宽慰。

柔嘉劝诫相公,美人虽好但也不能忘了祖业。牛栋当是夫人吃醋未放心上。

画婉倒是懂事知礼,从未暨越,而且时日一久愈发貌美逼人。倒是柔嘉愈发憨痴,甚至搞砸了几笔大生意,府内上下渐渐偏向二夫人。

眼看夫人每况愈下,牛栋遍请名医不得治。生意困顿夫人重病,正当牛栋急如困兽时,一游方道士上门求见。

道士抚须眯眼:“老爷家有妖出没。”

牛栋:“我知道,我那二夫人便是画精。”

道士:“正是这妖让大夫人精气尽失。”

牛栋疑道:“二夫人常与我一处,怎我却神形俱佳偏偏大夫人有恙?”

道士:“非也,那画是有巫人施了法,让画中美人有了神识,其心智都被幕后那作画人操控,但画毕竟是死物,必须吸活人精气才能养颜益智。你所看到的妖精气色及才智,都取之于大夫人罢了。那日夫人城外搭棚赠粥我恰好路过,看夫人面相有妖噬之痕。我本不插手俗世,但老爷夫人是德望之人,特前来告知……”

牛栋大骇,谢过了道士忙回府问个究竟,不待他开口画婉倒自己招了。

画婉仰首挺身毫无惧色:“老爷既然知道了我也无需狡辩,大夫人本就艳绝天下老爷偏偏不知足才让人钻了空子,自食恶果罢了。”

牛栋气道:“你到底何方妖怪!我从未负人为何要害我!”

画婉突然变了声音,正是当初那个卖画游士的声音:“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你的生意对头那么多总会有人要害你,你未负他人却负了你夫人,谁让你‘不知妻美’。多说无益,若想让我收手,须将你产业的半壁江山赠予我……”

牛栋哪受过这样胁迫,定不能让歹人得了好处,于是冲动之下扯掉墙上的美人图一把火烧了,画婉滚地痛苦尖叫不已,其声凄厉诡异:“牛栋!你会后悔的!”

待那画烧尽,画婉化成一股青烟消散不见。

牛栋心下大快,忙跑到夫人房间报喜,却见那塌上夫人,已是满头银发,皮肤松弛,身形佝偻,目光呆滞与八十岁老妪无异……

原来那妖精吸干了柔嘉的精气,烧了她便是玉石俱焚。

牛栋痛心悔恨不已,终是明白,皮相万千,痴心只能赋与一个,迷于皮相便失了真情。

至此牛栋开始寻那奇丹异药为夫人续气养颜。

他不知道夫人何时才能神识清明。

但他知道此后身边只会有她一人……


陆麒麒


中国最有名的民间故事,四大民间故事之一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发生晋朝的。

晋代会稽郡上虞县祝家有一女名叫祝英台,女扮男装到会稽城(绍兴)游学,途中遇到一同前来的同学梁山伯,两人便相偕同行。同窗三年,感情深厚,但梁山伯始终不知祝英台是女儿身。后来祝英台中断学业返回家乡。梁山伯到上虞拜访祝英台时,才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儿身,欲向祝家提亲,此时祝英台已许配给马文才。之后梁山伯在鄞当县令时,因过度郁闷而过世。祝英台出嫁时,经过梁山伯的坟墓,突然狂风大起,阻碍迎亲队伍的前进,祝英台下花轿到梁山伯的墓前祭拜,梁山伯的坟墓塌陷裂开,祝英台投入坟中,其后坟中冒出一对彩蝶,双双飞去离开了尘世。

自东晋始,在民间流传已有1700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所感染,只是人们不知道这个故事是发生在晋朝罢了。



米格


晋朝的历史故事-周处除“三害”

 在穷奢极侈的西晋时期,流传着年少时纵情肆欲,为祸乡里被归为“三害”之一周处的故事,但是后来周处却开始勤读苦学,最终成为晋朝大臣。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故事,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睹为快!

周处除“三害”

  西晋时期,除了像王恺、石崇一类穷奢极侈的豪门官员外,还有一批士族官员,吃饱了饭不干正经事,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胡乱吹牛,尽说些脱离实际的荒诞无稽的怪话。这种谈话叫作“清谈”。这种人,往往名气很大,地位很高。这也可见当时风气的腐败了。

  但是在官员中,也有比较正直肯干实事的人。像西晋初年的周处就是这样的人。他担任广汉(今四川广汉北)太守的时候,当地原来的官吏腐败,积下来的案件,有三十年没有处理的。周处一到任,就把积案都认真处理完了。后来调到京城做御史中丞,不管皇亲国戚,凡是违法的,他都能大胆揭发。

  周处原是东吴义兴(今江苏宜兴县)人。年青的时候,长得个子高,力气比一般小伙子大。他的父亲很早就死了,他自小没人管束,成天在外面游荡,不肯读书;而且脾气强悍,动不动就拔拳打人,甚至动刀使枪义兴地方的百姓都害怕他。

  义兴邻近的南山有一只白额猛虎,经常出来伤害百姓和家畜,当地的猎户也制服不了它。

  当地的长桥下,有一条大蛟(一种鳄鱼),出没无常。义兴人把周处和南山白额虎、长桥大蛟联系起来,称为义兴“三害”。这“三害”之中,最使百姓感到头痛的还是周处。

  有一次,周处在外面走,看见人们都闷闷不乐。他找了一个老年人问:“今年年成挺不错,为什么大伙那样愁眉苦脸呢?”

  老人没好气地回答:“三害还没有除掉,怎样高兴得起来!”

  周处第一次听到“三害”这个名称,就问:“你指的是什么三害。”

  老人说:“南山的白额虎,长桥的蛟,加上你,不就是三害吗?”

  周处吃了一惊。他想,原来乡间百姓都把他当作虎、蛟一般的大害了。他沉吟了一会,说:“这样吧,既然大家都为‘三害’苦恼,我把它们除掉。”

  过了一天,周处果然带着弓箭,背着利剑,进山找虎去了。到了密林深处,只听见一阵虎啸,从远处窜出了一只白额猛虎。周处闪在一边,躲在大树背面,拈弓搭箭,“嗖”的一下,射中猛虎前额,结果了它的性命。

  周处下山告诉村里的人,有几个猎户上山把死虎扛下山来。大家都挺高兴地向周处祝贺,周处说:“别忙,还有长桥的蛟呢。”

  又过了一天,周处换了紧身衣,带了弓箭刀剑跳进水里去找蛟去了。那条蛟隐藏在水深处,发现有人下水,想跳上来咬。周处早就准备好了,在蛟身上猛刺一刀。那蛟受了重伤,就往江的下游逃窜。

  周处一见蛟没有死,紧紧在后面钉住,蛟往上浮,他就往水面游;蛟往下沉,他就往水底钻。这样一会儿沉,一会儿浮,一直追踪到几十里以外。

  三天三夜过去了,周处还没有回来。大家议论纷纷,认为这下子周处和蛟一定两败俱伤,都死在河底里了。本来,大家以为周处能杀死猛虎、大蛟,已经不错了;这回“三害”都死,大家喜出望外。街头巷尾,一提起这件事,都是喜气洋洋,互相庆贺。

  没想到到了第四天,周处竟安然无恙地回家来了。人们大为惊奇。原来大蛟受伤以后,被周处一路追击,最后流血过多,动弹不得,终于被周处杀死。

  周处回到家里,知道他离家三天后,人们以为他死去,都挺高兴。这件事使他认识到,自己平时的行为被人们痛恨到什么程度了。

  他痛下决心,离开家乡到吴郡找老师学习。那时候吴郡有两个很有名望的人,一个叫陆机,一个叫陆云。周处去找他们,陆机出门去了,只有陆云在家。

  周处见到陆云,把自己决心改过的想法诚恳地向陆云谈了。他说:“我后悔自己觉悟得太晚,把宝贵的时间白白浪费掉。现在想干一番事业,只怕太晚了。”

  陆云勉励他说:“别灰心,您有这样决心,前途还大有希望呢。一个人只怕没有坚定的志气,不怕没有出息。”

  打那以后,周处一面跟陆机、陆云学习,刻苦读书;一面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他的勤奋好学的精神受到大家的称赞。过了一年,州郡的官府都征召他出来做官。到了东吴被晋朝灭掉以后,他就成为晋朝的大臣。

  周处的儿子是谁

  《世说新语》中有一个周处,被后人广泛引喻为幡然醒悟的浪子回头的道德典范。所谓“知耻者近乎勇”,“为乡里所害”的三大害人虫之一的周处一瞬间良心发现,浪子回头,改过自新,遂拜访名师,读书自省,并投身军旅,从而建功立业。他出仕为官,因勤政清廉,刚正不阿,官声极佳。

  在他的家庭中,一共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周玘、周靖、周札。

  周玘,年轻时刚强坚毅,深沉果断,有其父周处之风,虽在文学方面有所不及,但生性端谨,从不滥交朋友,深受士林敬惮,因而名重一方。他起初不应州郡征辟,但因受刺史礼遇,方才应命,出任别驾从事,后又被举为秀才,授为议郎。

  第二个儿子由于早逝,因此并没有过多的关于他的历史资料。

  第三个儿子周札,周札年少时即以江南豪族子弟自居,州郡的辟命都不应。关于他的性格特征,历史上记载说他的性格矜险好利,外方内荏。但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贪财好色的人,只专心经营自己的资产。当王敦诛杀周氏,准备派兵进攻会稽时,周札就知道时已经兵临城下。于是赶紧仓皇应战时,因当时武库之中有精杖,有人建议周札分配给士兵们,但周札在这样危机的时刻仍然不舍得,不愿意将藏品分给将士,只给兵士一些较差的棍杖,因此才导致士兵不肯为他拼命,最终周札战死。

  蛟龙是什么动物

  蛟龙是拥有龙族血脉的水兽(包括鱼蛇等水族)在朝龙进化时的其中一个物种,只要再渡过难劫就可以化为真龙,虽然都有强大的力量。龙在汉族传说中是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龙代表着神圣皇权,统治四海之力;而多数蛟却代表着兴风作浪,泽野千里,因此又被称为恶蛟。

  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多它]龙,小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在神话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龙王),在民间是祥瑞象征,在古时则是帝王统治的化身。

  蛟,一般泛指能发洪水的有鳞的龙。相传蛟龙得水即能兴云作雾,腾踔太空。在古文中常用来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关于蛟的来历和形状,古典文献中说法不一,有的说“龙无角曰蛟”,有的说“有鳞曰蛟龙”。而《墨客挥犀》卷三则说得更为具体:蛟之状如蛇,其首如虎,长者至数丈,多居于溪潭石穴下,声如牛鸣。倘蛟看见岸边或溪谷之行人,即以口中之腥涎绕之,使人坠水,即于腋下吮其血,直至血尽方止。岸人和舟人常遭其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中有周处入水三天三夜斩蛟而回的故事。

  蛟龙若遇雷电暴雨,必将扶摇直上腾跃九霄,渡劫后方可化龙。

  古籍记载

  蛟,龙之属也。池鱼,满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能率鱼飞置笱水中,即蛟去。——《说文》

  其中有虎蛟。注:“蛟似蛇四足,龙属。”

  母龙曰蛟。――《抱朴子》

  义兴水中有蛟。(蛟,这里指鼍,鳄一类的动物。)――《世说新语·自新》又如:蛟虬(蛟与虬。虬:古代传说中一种有角的小龙。亦泛指水族);蛟螭(蛟龙。螭:传说为蛟龙之属的一种动物);蛟兕(蛟龙与兕牛)

  又有古书说是无角龙

  蛟,龙属。无角曰蛟。――《韵会》

  乘六蛟兮蜿蝉。―-《九思·守志》

  【结束语】神话故事中有说到,龙好淫,蛟龙就是龙与蛇交配出的后代,蛟龙是一种进化中的龙,要渡过雷劫,方可成为真正的龙


战斗大黄蜂


晋朝(266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为中国历史上十个大一统王朝之一,其中东晋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北方陷于混乱,史称五胡乱华。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少数民族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晋朝虽为汉末以来中国文化中衰时期,但在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发展。两晋的文化走向多元发展,是一个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由于儒教独尊的地位被打破,哲学、文学、艺术、史学及科技纷纷出现革新,有些成为独立的学问,晋朝的有趣故事也很多:

1、奉旨放粮

传说,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做右军将军时,琅琊郡一带连年大旱,颗粒无收,穷人把草根树皮都吃光了,贪官豪绅们却见死不救。王羲之于是写了道奏章,骑上快马,不分昼夜地直奔京城。

皇帝接过奏章,不管上面什么内容,却全神贯注地欣赏起王羲之的书法来。特别是奏章的“放粮”二字,飘如浮云,矫若游龙。皇帝边看边称赞:“放粮——好,好,好!”话音刚落,只听王羲之在下面高声应道:“谢主龙恩!臣今日就去琅琊放粮。”

等皇上明白过来,已是泼水难收了。只好将错就错,封王羲之为放粮的钦差。王羲之当天就打着“奉旨放粮”的大旗,急急赶回琅琊郡。

2、王马共天下

刘聪攻下长安后,南方还在晋朝官员手里。晋愍帝在被俘前留下诏书,要镇守在建康(的琅琊王司马睿继承皇位。在建康江边看热闹的人本来很多。大家看到这种从来没见到过的大排场,都轰动了。江南有名的士族地主顾荣等听到这个消息,从门缝里偷偷张望。

他们一看王导、王敦这些有声望的人对司马睿这样尊敬,大吃一惊,怕自己怠慢了司马睿,一个接一个地出来排在路旁,拜见司马睿。

晋元帝登基的那天,王导和文武官员都进宫来朝见。晋元帝见到王导,从御座站了起来,把王导拉住,要他一起坐在御座上接受百官朝拜。这个意外的举动,使王导大为吃惊。他说:“这怎么行。如果太阳跟普通的生物在一起,生物还怎么能得到阳光的照耀呢?”

王导这一番吹捧,使晋元帝十分高兴。他封王导担任尚书。王家的子弟中,很多人都封了重要官职。当时,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叫做“王与马,共天下”。意思就是王氏同皇族司马氏共同掌握了东晋的大权。

王敦掌握军权,自以为了不起,把晋元帝不放在眼里。晋元帝也看出了王敦的骄横,另外重用了大巨刘隗和刁协,对王氏兄弟渐渐疏远起来。这样,刚刚建立的东晋王朝内部就出现了裂痕。

3、八王之乱

我国历史上空前的大内讧,并引发了亡国和近300年的动乱。其最终结局是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对统治造成了严重破坏,被认为是导致西晋灭亡的原因之一。这场动乱从宫廷内权力斗争开始,而后引发战争,祸及社会,造成了较大的破坏。

加剧了西晋的统治危机,成为西晋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只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八王之乱”。

4、司马炎篡魏

自司马炎的祖父司马懿始,司马氏掌握魏的大权,至司马炎手篡魏的机会成熟,司马炎篡魏,吞并吴、蜀而有天下,国号晋,是为晋武帝,传至愍帝,为前赵所灭,史称西晋。司马炎于公元265年,登上帝位,改国号为晋,史称为西晋,晋王司马炎成了晋武帝。

5、太康之治太康盛世是指晋武帝统一全国,经济繁荣,在西晋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呈现政治繁荣的局面。西晋政府重视生产,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民和俗静,家给人足,牛马遍野,余粮委田,出现了四海平一、天下康宁的升平景象。史称“太康盛世”。

和大家讲述一个发生在古代的神奇故事。话说在西晋晋武帝司马炎在位的时候,在嵩山北部有一个巨大的洞穴,这个洞穴深不见底,没有人知道它究竟有多深。当地的老百姓经常在节日的时候,和亲朋好友一起到洞穴附近去游玩,权当是洞穴探险了。

有一次一个男子和几个朋友来到洞穴附近赏风景,结果不小心给掉到洞穴里面了。男子的朋友们从上面往下看,根本看不到男子是生是死,但是他们还是把随身携带的干粮扔进了洞里,希望朋友在洞底能捡到粮食,多活一段时间。

你还别说,男子虽然掉入洞底却并没有摔死,而且也没有受伤,也许是洞底有松软的泥土吧。男子掉下后自知没法爬出洞口,心里很是绝望,后来他得到了朋友们扔下来的干粮,就把干粮带在了身上,摸着洞穴的石壁往前走。

走累了男子就吃点干粮,喝点洞穴石壁上的露水,然后继续赶路,这样一直走了十多天,终于从昏暗的洞穴里面走到了光明的地方。洞穴外面很平坦,有一间草屋,草屋里面有两个人,正在坐着下棋,棋盘下面放着一杯水。男子正口渴,就乞求两人说:“你们可以给我喝一杯水吗?我渴得不行了。”

下棋的人指着那杯水对男子说:“你把它喝了吧。”男子很高兴,举起杯子一饮而尽,喝完之后,顿觉浑身清凉舒坦,力气似乎增加了十倍。下棋的人笑着问男子:“你愿意在我们这里停留生活吗?”男子家中上有老,下有小,自然不愿意困在这陌生的地方,于是说:“我不愿意。”

下棋的人说:“你既然不愿意停留在此,那么我教给你出去的办法。你从这里往西走数十步,会发现一口井。井里面有很多怪异的东西,你千万不可畏惧,只需要跳入井里面,你就会回到你想回去的地方。如果你在井里面饿了,就从井里面找食物吃。”

男子听了点头离开,走了不久果然发现一口井,男子果断地跳了下去,发现井底有很多蛟龙,这些蛟龙狰狞可恶,不过蛟龙见了男子都纷纷避开,给男子留出了一条通路。男子在井底摸索着前进,饿了就吃井底的青色的泥土一样的东西,吃了这种青泥,肚子就不再饥饿了。

男子听了点头离开,走了不久果然发现一口井,男子果断地跳了下去,发现井底有很多蛟龙,这些蛟龙狰狞可恶,不过蛟龙见了男子都纷纷避开,给男子留出了一条通路。男子在井底摸索着前进,饿了就吃井底的青色的泥土一样的东西,吃了这种青泥,肚子就不再饥饿了。就这样,男子在井底走了大约半年的时间,终于走到了外面,他一打听自己居然来到了蜀中,也就是现在的四川省。嵩山在河南登封市,他从嵩山洞穴掉下去,居然从四川走了出来,真是够离奇的。男子后来又回到了洛阳,他回到洛阳之后,找到了洛阳最有学问的人,时任司空一职的大才子张华。

男子对张华讲述了自己的离奇经历,张华听后告诉男子:“你见到的那一间草屋,其实是仙人居住的地方;你所喝的水,是琼浆玉液;你跳下去的那口井,是龙的巢穴,你在井底所吃的青泥,是‘龙穴石髓’,你能平安回来,真是个奇迹。”


太祖赵匡胤


晋代的神话故事和传奇很多,这里我只说—位女名医鲍姑,她的父亲做过广东南海太守,是道教徒,且“禀性清慧,学通经史,通天文河图洛书”。她的丈夫葛洪是晋代著名的炼丹家,曾著有《肘后备急方》等医学名著。(屠呦呦发明青蒿素就是受到过《肘后备急方》的启发)葛洪还是她父亲的徒弟。

由于长期的耳濡目染和家庭影响,给她行医治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她经常跟随丈夫在广东罗浮山炼丹行医,为民治病,施惠于民,故岭南—带民众对她非常爱戴。她不辞辛苦,经常出没在崇山峻岭,溪涧河畔。《西华仙箓》一书说:萍花溪 “常有老姥采萍其间,莫测她所自来,问之,答曰:我叫鲍姑。”

鲍姑行医采药,足迹遍及广州、南海、惠阳、博罗等地。她医术精良,一丝不苟,擅长针灸,以专治瘤与疣而闻名。她采用越秀山脚下满山遍野生长的红脚艾作艾绒进行灸疗治疾,因此,后人称此艾为‘鲍姑艾’。曾有诗赞颂:“越井岗头云作岭,枣花帘子隔嶙峋。我来乞取三年艾,一灼应回万古春。”

相传,有一次,鲍姑外出采药,正当她走在回家的路上的时候,她看到了一位年轻的姑娘,独自一人蹲在河边,掩面哭泣。鲍姑心中诧异,走上前去询问缘由。那姑娘把双手拿开,鲍姑看到一张长满了黑褐色的赘瘤的脸,非常丑陋。姑娘原来是因为长了这些赘瘤,被乡亲们嘲笑,到了年纪却依然嫁不出去而哭泣。

鲍姑淡定地对姑娘说,她有办法医治脸上的赘瘤。姑娘听了激动万分,鲍姑就从背上取下背篓,从中找出了红脚艾,搓成艾绒,用火点燃,让姑娘靠近一点,用这些艾绒燃烧冒出的烟去熏。没过多久,姑娘脸上黑色的东西脱落蜕皮,可以全部搓下来,皮肤白晰细腻,竟一丝疤痕也看不到。

鲍姑将这位丑女变成了美少女,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都称赞鲍姑有一手好医术。

在《太平广记》这本书中,还记载了鲍姑的另外一件事。当时人们都说,像鲍姑这样的得道高人,死后是要变成神仙的。据说在唐贞元中节的时候,鲍姑化身为一个乞丐老妇人,还打破了佛祖庙中贵重的酒瓮。庙中的人见鲍姑衣衫褴褛,对她拳脚相加,幸好一个叫崔炜的人路过,用自己的衣服抵偿了鲍姑打碎的酒瓮,才救下了鲍姑。

后来,崔炜又遇到了鲍姑,鲍姑对他说:“谢谢你那日帮助了我,不然我就会被他们殴打,我无以为报,我这里只剩一点越岗山艾,就送给你吧!以后如果生了赘疣,就可以用这个来医治好。”

刚好,崔炜遇到一个老和尚得了赘疣,崔炜按照鲍姑所说来医治,果然治好了老和尚的病。老和尚介绍给崔炜一个富贵的病人,崔炜治好他的病后,得到富翁十万的报酬。

遗憾的是,鲍姑没有留下什么著作,后人认为,她的灸法经验可能渗入到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这本书有针灸医方109条,其中灸方竟占90余条,并对灸法的作用、效果、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都有较全面的论述。

据分析,葛洪不擅长灸法,他的精力主要集中于炼丹和养生上。《肘后备急方》中收入如此丰富的灸方,可能就是擅长灸法的鲍姑的经验和方法。

葛洪在罗浮山逝世后,鲍姑和弟子黄初平到广州越岗院,一面修道,一面为百姓治病。她继承了丈夫和父亲的医术,加上自己的钻研,医术更加精湛。往往药到病除,人们称她为鲍仙姑。

鲍姑死后,岭南人民为纪念她对医学事业的贡献,在广州越秀山下三元宫内修建了鲍姑祠,以志纪念。

愿我们的国家能有更多的鲍姑悬壶济世为民服务,减轻人民的疾苦,使人民能看的起病看的好病。



杏林蒲公英


一、千古江山

公元280年,晋朝名将王浚的水军攻近建业城,东吴主孙皓在进行一番几乎是徒劳的抵抗后出城投降,这标志着辉煌的三国时代终于告一段落,大晋一统天下,后人称之为“三国归晋”。

完成一统天下这一伟业的是司马炎,司马懿之孙,司马昭长子,司马一家三代,都是精明强干之辈,祖父司马懿,与诸葛亮周旋多年,终于拖死这一千古名相,并夺取魏国大权,而他父亲司马昭,不单掌控魏国大权,还南征灭了蜀汉,刘姓江山传了这么多年,终于彻底断了。到了司马炎这代,他终于取魏而代之,并一统天下。

中国几千年历史,分而合之,合而分之,但是这一统天下的君主实在没几个,而司马炎和其他几位相比,唯一值得一说的也就是他的“仁”了,司马炎取曹魏代之,但是却没有杀魏帝曹奂,而是封其为陈留王,而且准许他用皇帝仪仗,上书时不必称臣,这种事也就晋朝出现,而原来蜀汉后主刘禅投降被封为安乐公,现在东吴主孙皓投降被封为归命侯,都得善终。或许是因为司马家出身士族的关系,司马炎和身边大臣关系不错,大臣说话也是很随便,即便说他坏话也是一笑了之,仔细看。晋朝一代都是如此,君弱臣强。大臣比皇帝横多了。

司马炎不能称之为明君,全因他只打下了江山,却没有为这个江山打好基础,正所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而他选的白痴皇帝和藩王领兵在外的制度为西晋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假如他的皇帝儿子不是白痴一般,而藩王即便想作乱也没机会,假如没有藩王领兵这样的制度,那朝政再乱也不会象八王之乱这样。

八王之乱象一个搅肉机,中原的力量全部耗尽于此,中原形成了真空,原本臣服于中原的游牧民族便以各种借口进入中原,这便是后世常称的五胡乱华。

中原乱成一片,先是匈奴,后是羯,鲜卑,一窝蜂的进来,先是对晋朝,后来是自己内部也打,乱糟糟一片,司马睿,这个和司马炎已经算是很远很远的远亲慌慌张张跑到当年被司马炎打下的东吴都城建康,在王导的鼎力支持下,过起了小朝廷的日子。

或许是一下子成了皇帝,要享享清福,或许是江南的风光太好,舍不得离去,司马睿不想回到那个兵荒马乱的北方去了。

南方还算稳定,但是北方就苦了,能走的都走的,留下来的老百姓只能受胡族的欺压,即便不欺压,这兵荒马乱的,日子也不好过。人每到痛苦的时刻,最大的希望便是从天边降下一个神灵,至少是英雄来拯救自己。

祖逖尝试过,他以中流击楫的英雄气概北伐,在无比艰难的情况下与后赵作战,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领土,而且毫无私心,实在是一位大英雄,但是他没有完成北伐的使命便去了。

于是人们把希望寄托在号称项羽转世的冉闵身上,但是这希望被慕容恪的连环马扼杀了。

然后大家又把希望转到南方,一个叫桓温的将军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可是当这个将军来到长安城下,大家才发觉这位将军更重视的是南方的权力,所以他转了一圈便回去了。

曾经一度,那个仁和的苻坚和摸虱子的王猛给大家带来了希望,不过王猛早早便逝去了,而那个仁和的苻坚一下子好象失去了主心骨,一意孤行发动了南征。可惜,人心还是向着东晋,运气还是在南方这边,淝水一战,东晋大胜,虽然没有收复全部失地,但是前秦却土崩瓦解了。

或许慕容家族才是希望所在?这个一家都英俊非凡的家族有慕容恪、慕容垂这样不世出的名将,一统天下或许不是什么难事吧。可惜世事难料,参合陂一战,慕容家族从此衰落。

大家并不知道,这样的痛苦还要过上几百年,直到一个叫隋的朝代建立才会暂时结束,在这段时期里,所有的人只是匆匆过客,在历史书上留下几笔便走了,只是有些人留的多些,有些人留的少些。

我们总是崇拜那些留的多的人,即便那是虚名,但是至少能留给后人无尽的话题。而其中的一些人,我们称之为英雄,像祖逖。而在英雄之中,有些人创造了一个时代,他们制造了历史。

请先记住这位创造了一个时代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刘裕。

二、英雄出身自寒门

公元363年,东晋哀帝兴宁元年,刘裕出身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他的祖籍是彭城(今江苏徐州),即那位西楚霸王项羽的都城,当年传说上天会让西楚霸王项羽转世,大家认为是冉闵,但是要说刘裕也未尝不可。当然,刘裕和项羽的关系还不如和项羽的死对头刘邦那样密切。

或许是两汉过于辉煌的关系,那时反正是姓刘的总能和刘邦这位老祖宗扯上关系,于是真正光复汉室的刘秀说自己是汉室宗亲,三分天下的刘备也说自己是汉室宗亲,这位日后成为一朝之主的刘裕也说自己是汉室宗亲。

不过,他的汉室宗亲可就比较远了,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怎么也能算是刘邦直系子孙,而刘裕的祖先是楚元王刘交,乃刘邦之弟,虽然也是汉室宗亲,但是却是旁系的旁系。而且此时已经不是汉朝末年了,而是东晋了,他这个汉室宗亲的身份,却不能为他得来半点好处,他的汉室宗亲的身份,只能作为谈资罢了。其实硬要说的话,那位匈奴人刘渊也称自己是汉室宗亲,还建立了汉国呢。或许也是因为这样,刘裕没有以重建汉室,而是取了一个暧昧的“宋”作为自己的朝代称号吧。

那是后话了,公元363年,我们这位日后的帝王还刚出生,面临随时会夭折的危险。

大凡帝王出生,大家都会给什么吉兆,比较梦见吞红日啊,龙凤下凡啦,总之是很特别的事,那刘裕出生有什么吉兆呢?可惜,假如真有这个吉兆,我们也无从得知了,因为刘裕的娘亲赵氏已经在刘裕出生后便已经死去了。

刘裕的家境并不是很好,生父刘翘只是做一个无油水的小吏,安葬妻子便要花去一大批钱,而抚养婴儿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古代人还没有象现代这样用奶粉喂养的习惯和条件,只能用母乳喂养,而这样就要请奶水足的女子做奶妈,可是这样是要花钱的,古代小说里说到书生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要抱着孩子四处求人,吃百家奶,而且大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的。刘翘估计也没这样的时间和脸皮,何况想到这孩子克死了妻子就气不打一处来,就准备抛弃刘裕。

要是按照古代演义的说法,这刘裕被抛弃后一定是被哪位达官贵人的下人拣到,带回去,然后这达官贵人家里又无小孩,便当做亲生孩子养,长大之后继承家业,日后与亲生父亲相认,那是喜剧,与亲生父亲反目成仇,那是悲剧,与亲生妹妹相爱,那是雷雨了。要是按照西方历史的写法,刘裕会被狼收养,最后成为一个英雄,建立起一个叫罗马的国度。要是按照武侠小说的写法,那刘裕会被哪个和尚道士收养,或者是深山中的高人,长大学成一身武艺,日后发觉自己的身世扑朔迷离,原来自己是某个……

打住打住,刘裕的身世还没这么戏剧性,在千钧一发之际,他被自己的族中叔叔刘万和叔母杜氏所救,杜氏做他的奶妈,并且寄住在他家中。作为一个叔母和奶妈,杜氏对他极好,甚至为了他,连自己的次子刘怀敬的奶也顾不得喂,据说之后刘怀敬智力有点问题,便是因为断奶太早的关系,刘裕日后对刘怀敬一家也甚是照顾,恩宠有加,也是为了报这一恩情吧。不过假如要说是杜氏看出刘裕日后的成就,那也夸张了些,当年刘备被刘元起看重,那是因为刘备已经成年,显出一定潜质。要说杜氏能看出婴儿的刘裕有帝王之相,也不可思议了些。杜氏这样做,完全是一种同情吧。

刘裕在叔母家两年,才回到家,然后用一句比较通俗的话说,茁壮的成长着。成为一个“雄杰有大度,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伟,不事廉隅小节”的奇男子了。

不过这位奇男子可没什么好风评,此时刘裕的生父刘翘已经病逝,他续娶的妻子,也便是刘裕的后母萧氏独自抚养刘裕和他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刘裕对待继母很是孝敬,只是他的职业不是很好,以卖履为生,这和他的前辈,刘备到是很象。说起来也奇怪,当时刘家并不是没有人才,刘备那时刘表刘璋的个人条件都比刘备要好得多,而刘裕时期也有刘牢之这位北府名将。但是却总是刘备刘裕这样出身贫寒成就一番伟业。

不过说起来,刘家最出名的四位君主,刘邦刘秀刘备刘裕,年轻时都没什么好习惯,刘邦被自己的父亲看不起,认为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刘秀年轻时喜欢包庇收留不法分子,显然就是地方一霸,刘备虽然还求求学,也喜欢拉帮结伙,做个小混混,看他打督邮的那脾气,火气还挺旺,到了刘裕这代,也没什么改进,也是不爱读书,游手好闲的紧,而且更进一步,还有爱赌博的超级坏习惯。甚至因为欠钱,还被人绑起来打,要不是好友王谧帮他还债,我们在史书上也只能见到一位姓刘名裕的赌徒因为欠钱不还而被活活打死,以此告诫世人的例子了。当然,这个例子只会出现在一些笔记中,不会出现在帝王本纪里了。

刘裕日后有没有改掉这坏习惯,不得而知,不过看他日后作战用兵,甚是行险大胆,而且每每成功,不知是不是赌博练出来的,不过他的将才可比他的赌才厉害的多了。

其实刘裕不但爱赌博,还喜欢吹牛,一次在竹林寺,众僧说他有龙光在身,还有射箭伤蛇,传为王者的传说,这和他前辈刘邦那个斩白蛇的故事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估计是刘裕书读的少,编故事也不圆,不过刘裕成事后,这些故事便堂而皇之的进入正史了。

我们还是把眼光再放到整个天下吧,此时的西方,罗马帝国的首都已经迁移到君士坦丁堡,罗马帝国很快就要分裂成东西两边,罗马城不久将被蛮族攻克,东方的中国,北方前秦帝国就象那个传说中的大秦帝国一样蒸蒸日上,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才王猛辅佐在仁和的蛮族君王苻坚身边,一统北方后逝去,而此时的苻坚正在事业高峰期,中原、塞北、西域、辽东、巴蜀,汉晋原有的疆域已经大部在其手,只有南边的东晋,还是守着汉人正统的名号,实在是他的眼中钉。

然而这个眼中钉又实在太难啃,东晋政权虽然偏安,但是还算得人心,而且也出了几个将才,当时的汉人也极为善战,苻坚按压不住一统天下的野心,终于不顾劝阻,率领百万大军南下,然而,淝水一战,东晋士族中那位白面书生一般的名将谢玄,大败苻坚,前秦帝国内部的矛盾集体大爆发,转眼间,那个一统北方的大帝国便土崩瓦解了。而东晋也无力北进,天才名将谢玄不久便染病逝去。

再回到刘裕那,淝水之战时刘裕才21岁,历史上没有记载他参与了这次百年罕见的大战役。事实上,此时的他还没有参军,或许是淝水之战北府军的骁勇引发了他的豪心吧,或许是想出头,他准备参军。

东晋时期还没有科举制度,当官主要途径是推荐,而且实权大官职大都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象刘裕这样没有背景,家世背景贫寒的平民充其量象他父亲那样做个小吏,或许命运好还可以做一任地方官,但是要做大官是不可能的。

不过两晋承袭汉制,军功受封赏极多,一般平民要成就事业,最好的办法也只有参军一途。当时并没有后世那样“好男不当兵”的习惯,虽然一般平民大都以务农为生,但是对参军也没有什么歧视,朝廷也不会在小兵脸上刻字,尤其晋朝兵制此时已经由府兵制度向募兵制度发展,赫赫有名的北府军,也是以招募北方流民组成的。

但是,参军易,要成就伟业难,晋朝士族势力强大,掌握实权的大都是世家大族,象桓温,谢玄,都是出自名门望族,才能掌握实权,象刘裕这样的寒人,要成就伟业,掌握大权,并不容易。

不过,这也是唯一的路了,刘裕参军,或许是自身条件不错,他就任冠军将军孙无终司马,开始了他的辉煌的军旅生涯。


清景书画院


晋朝周处,梁祝故事都发生在宜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