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听的评书是哪部?

vickelly


可以听单田芳的,从隋唐演义一直说道薛刚反唐。顺序是《隋唐演义》《隋唐演义续集》《大唐惊雷》《薛家将》。

  白眉大侠我有音质很好的,我再百度hi里面给你地址。

  至于好听的评书,太多了,田连元的最幽默。

  第一推荐白眉大侠系列,顺序是《三侠五义》《七杰小五义》《白眉大侠》《龙虎风云会》太经典了

  还有,我推荐你听单田芳的《乱世枭雄》,这是他最成功的一部作品,是讲近代的事情。不过因为我不太喜欢近代史,所以除了近代史评书其余单老的我基本都听了。倒是《小五义》不必要听,和白差不多。

  《三侠剑》《童林传》这两部书都是单老的长篇武侠小说,虽然没有《白眉大侠》那么精彩,不过还是十分好听。《三侠剑》你大概听说过吧,人气相当不错,讲的是胜英等人的故事。

  《大明演义》相当经典的一部讲史小说,说的是朱元璋从和尚到皇帝,再到后来朱棣打天下的故事,很好听。

  《水浒传》和《水浒外传》都很好听。不多说了。

  除了上边几部比较经典的外,还有我觉得好的就是《铁伞怪侠》说岳飞后代的武侠小说,180回,精彩!《薛家将》《大唐惊雷》《曾国藩》《洪武剑侠图》《封神演义》《李自成》《清关册》(比较好听推荐) 这些书都是我听完单田芳作品外总结出比较好的评书。

  田连元的也很好,这个人语言很幽默。《隋唐演义》《水浒传》说的比单田芳更精彩《刘秀传》《杨家将》《大话成语》《书剑恩仇录》也相当精彩。有时候听他的评书能把你笑死。

  刘兰芳我不太爱听,不过他的《岳飞传》《杨家将》很好听。

  张少佐,缺乏经验,有几部不错的《东汉风云》《雍正剑侠图》《豪气惊天》《昆仑剑侠》《中国血案》这些我认为是他比较好的。

  连丽如,没研究,不讨论。

  袁阔成《三国演义》其余不怎么样我觉得


周至逛吃逛吃哥


本人八零后,听评书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记得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还在上小学,每天中午放学拼命往家跑,就为了听一段评书。

记忆中印象最深刻是单老的《白眉大侠》,一想到房书安没鼻子和徐良的醋味就好笑。每天课间休息,讨论谁是白眉里最厉害的人物是那个时期永不过时的话题,大家乐此不疲。

后来也尝试听过别人的评书,但是没有一部能坚持听完,唯有单老的评书,我一直在听,一直不厌。《隋唐演义》、《童林传》、《明英烈》、《乱世枭雄》,部部经典。我对文学的喜爱也是因为听单老的评书埋下的种子。

九十年代后期听了单老的《龙虎风云会》,对这部修正、改编的白眉故事更加喜欢,只可惜龙虎是一部残书,单老没讲完。如今老人家与我们天人永隔,再也没有机会听他老人家的下部书了。

为了缅怀单老,我原创了《龙虎风云》,接原评书创作,全书75万字,150回,已经完结,书友反响还不错,我很满意。评书音频由马长辉老师播讲,预计明年年底上线,喜欢龙虎的书迷值得期待一下。

最后缅怀单老!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我,看龙虎风云小说。





真叶舞清风


这不是最好听的评书是那部,而是你爱听不爱听,当然,故事情节和人们传说的历史故事也是对一部评书故事的喜好。一般对评书感兴趣的人,都在50岁左右稍大的人,为什么呢?因为印象深的,都是从刘兰芳的《岳飞传》开始,我记得那时的12点半,就等刘兰芳开讲,是不是人们说的万巷无人,我不知道,满脑子装着岳飞那邦人大战金兀珠。刘兰芳评书播讲成功后,单田芳的《隋唐演义》,袁阔成的《三国演义》等,我开始收听,养成了喜欢听的栏目。后来我渐渐迷上了单田芳的评书,因为单田芳老爷子的嗓音比袁阔成的声音更有磁性。

我深夜开着车,走在无人寂静的原野上,从车的收音机里传出童林指着雍正皇帝恕斥道,我童林不为绿林好汉报仇,我不是童林!雍正皇帝呵呵大笑道:童林,你死到临头,还嘴硬!要不是跟随我多年,我让你粉身碎骨,明天再接着听书接上回《童林传》,接下来就是广告了。


任建华56


袁阔成先生说评书,自然,流畅,娓娓道来,极富吸引力,他的评书通俗幽默,有深度,有广度,高雅而不粗俗,诙谐且耐人寻味而又有极强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举个例子:

1,气得吕布当啷啷把镜子扔了。干嘛当啷啷啊,那年头沒玻璃,镜子都铜的。

2,刘备在江东呆了一个多礼拜,那年头没礼拜,反正就是七八天吧。

3,感情一个钩的叫钩,两个钩叫铙,分那齿儿,八个齿儿呢,那是耙子。……不多说…。最好的一部评书,当数袁老三国演义


门前平坦小康之路


袁阔成先生的:《三国演义》、《封神演义》、《西楚霸王》、《水泊梁山》

单田芳先生的:《薛家将》、《三侠五义》、《七杰小五义》、《说岳后传》、《大明英烈》(电视版)、《童林传》(100回版)

刘兰芳老师的:《呼家将》、《杨家将全传》、《岳飞传》、《赵匡胤演义》

田连无先生的:《隋唐演义》、《刘秀传》、《水浒传》、《小八义》


跪射俑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对于艺术的欣赏也是各有各的看法,最好听的评书是哪部,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看法。





个人感觉最好听的评书要算是刘兰芳先生的《岳飞传》,这部书从岳飞出世讲到岳雷扫北,人物生动形象,特点各异,枪挑小梁王、擂鼓战金山、青龙山八百破十万、大战爱华山、牛头山救驾、枪挑铁滑车、藕塘关牛皋招亲、岳云锤震金蝉子、双枪陆文龙、八大锤大闹朱仙镇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精彩片段更是让人至今还记忆犹新。



那时候物质匮乏,能看到的书籍也不多,最好的精神文化享受就是听评书,记得当时都是评书时间是中午12点首播,每到这个时间几乎是万人空巷,人们都围着收音机听的是津津有味,高兴处手舞足蹈,伤心处流泪痛骂。茶余饭后,聚在一起品评讲述,更是一番滋味。



前几年有人推荐下载个听书软件,再听《岳飞传》,虽然声音还是那个声音,但内容已经改动了好多,跟以前的不一样了,于是听着听着就不再听了,真的听不出以前额味儿了。


偏爱蓝色


我认为最好听的应该是单田芳的《乱世枭雄》,本人听了不下五遍,每一遍都有新感受。这部评书讲述了“东北王”张作霖传奇充满戏剧色彩的一生,剧情丰富,内容环环相扣,非常精彩,可以说是单田芳的巅峰之作,在鞍山广播电台首播时几乎是万人空巷。

这部书一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讲述张作霖从小到大的一些经历,父亲因赌博被害,母亲改嫁,用单田芳书中的话说“生活在那个时代,不学坏也很难”。所以张作霖经常出入赌场,也接触了一些土匪,到后来成立“保险队”,混迹绿林的一些事情。

第二部分,讲述张作霖被“招安”后,一步步进入官场,带兵四处征战,剿匪,诱杀杜立三,边疆剿匪等精彩内容。

第三部分,讲述张作霖成为“东北王”,扩充实力,进而入住中原,两次直奉大战,郭松龄反奉,再度入主北京,直到皇姑屯被炸身亡。485回版本后面还加上了张学良的内容。

总之,本书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尤其是张世飞这个角色(应该是单老虚构的),有点像《白眉大侠》的房书安,但比房书安能惹事生非,是一个很有趣的人物,整部书的内容精彩,引人入胜,令人欲罢不能,是评书史上一部经典之作。


聚焦网文圈


70后,农村娃,没去书馆听过评书,在网上听老郭的《济公传》,《水浒传》等是当相声听的,阎鹤祥的没仔细听过。至于老梁,老郭特别推崇的金文声先生说的书,由于口音和录制的问题也没有完整听过,只说电台评书。

做个不是特别恰当的类比,如果把袁阔成、单田芳、刘兰芳、田连元四位先生看作是电台评书界的四大天王的话,袁阔成先生相当于张学友,那是神一级的存在,只要有作品就是精品;单田芳先生好比刘德华,横跨影视歌三界,作品很多,但是良莠不齐;刘兰芳先生相当于郭富城,很热闹;田连元先生相当于黎明,表演细腻。

如果他们每人只能推荐一部代表作的话,我认为是这样的:

袁阔成先生是《三国演义》;单田芳先生是《三侠五义》;刘兰芳先生是《杨家将》;田连元先生是《刘秀传》。

如果只能听一部书,我选袁阔成先生的《三国演义》。

老梁说过,评书有四大表演风格——帅、卖、怪、坏,袁阔成先生占了一个“帅”字。

就我们普通听众来说,也能感觉的到,袁先生不但人长得帅,台风也稳健,大气,声音不但有磁性,还带着亲和力,听他说书,就好像一个忠厚长者在你耳边娓娓道来。

三国这段故事波澜壮阔,英雄辈出,如果胸中没有那么大的气度,很难驾驭得了。而袁阔成先生如庖丁解牛一样,一层层的抽丝剥茧,把魏蜀吴三国形成鼎立局面的背景,原因和过程讲得非常透彻,有趣,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也呼之欲出。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夹杂了很多人情世故的东西。比如说,诸葛亮应鲁肃之约赴江东劝说孙权联合破曹这一段,鲁肃是个赤诚君子,想极力促成此事,并且十分注重保护诸葛亮的个人安危,而周瑜也想孙刘两家联合对付曹操,却因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想除之而后快。三人之间斗智斗勇,十分精彩。


套用《上海滩》中冯敬尧说过的一句话: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是人情世故。听书也一样,不是光听攻山灭寨,打打杀杀,也听的是人情世故。

袁阔成先生演播的这部《三国演义》就是这样的一部书。


田获三狐


好久没听过了。总感觉这是上个世纪的事情。

而现在,评书已经差不多成为历史了吧。

作为八零后,可以说是听着评书长大的,比如单田芳的《乱世枭雄》《三侠五义》,比如连丽茹的金庸系列,《碧血剑》、《鹿鼎记》等。田连元的《小八义》等。

相对来说,单田芳老师的小说比较豪迈,沧桑,听他的小说,有一种说不清的味道,标识性很台。

当然,后来听连丽茹的金庸小说,也挺不错的。

比如他讲的《鹿鼎记》,她的声音演绎韦小宝,很是经典。

当然,这也跟当时的环境有关,毕竟,等我听收音的机,差不多是初中时吧,而当时,只能收听到河南广播电台的评书节目。

每到中午,都是听着评书下饭。

最后奉上连丽茹老师的照片吧,感谢她的声音,让我第一次接受到金庸的武侠小说。


木子君的小屋


最好听的评书是哪部?我认为是单田芳先生的《乱世枭雄》

说《乱世枭雄》这部书是最好听的一部书,理由有这么几点。

语言特色鲜明,生活化、口语化的语言形式,更适合听觉艺术规律

听书不同于看书,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是两个不同形式的语言。而在口头语言的运用、驾驭和把握上,单田芳先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乱世枭雄》这部书中,单田芳先生一改传统评书的语言形式,运用生活化、口语化的语言形式,讲述了张作霖的生平。

听这部书,给人的感觉就是单田芳仿佛在和听众唠家常嗑,没有一点语言理解上的障碍。如“来了,坐坐坐”,“吱拉儿一盅酒,吧嗒一口菜”,类似这样生活常用语比比皆是,给听众留下的印象,事儿就发生在身边,象真事儿一样。

对一些考证不清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单田芳能够加以说,这更增强了这部书的可听性。例如曾经救过张作霖的老人是姓钟还是姓刘,因搞不清,单田芳在书中便这样说“姓张的这老头,也有说是姓钟,总之,你就记住这事就行了”。

另外,单田芳在这部书中,还大量地运用了俗语,听后让人产生亲切感。例如“水贼过河,甭使狗刨”、“瞪着眼睛说瞎话”、“唾沬星子淹死人”等等,大量俗语的运用,更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的真实感更强。

故事性强,人物形象丰满

《乱世枭雄》这部评书,故事性非常强,这该得益于张作霖这个历史人物富有传奇的人生色彩,张作霖苦难的童年、土匪经历、再到大军阀,这个经历的本身就充满悬念,让人产生了解、探寻的欲望。

张作霖是中国近代重要人物,他在东北地区的影响更大,与其有关联的重要人物的后代还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张作霖的许多轶事传闻通过口头传播,直到现在还在民间流传。单田芳的这部评书,基本上是以史实为根据,再加上以演义性质的细节描述,使张作霖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非常成功。

听评书,也是听一段真实的历史。是这部书极富魅力的重要原因。有许多听众都听了三五遍后,仍然还在听,总有一种听不够的感觉。

单田芳先生的《乱世枭雄》这部评书,是最好听的一部评书。但凡听过这部书的人,基本上都会有这个评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