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日本將被世界上最深海溝吞沒,科學家卻表示,這事並不可怕

作為全世界最出名的島國,日本列島卻傳出了被大海吞沒的可怕說法!

傳聞日本將被世界上最深海溝吞沒,科學家卻表示,這事並不可怕

在日本東面,有一條著名的海溝,它就是馬裡亞納海溝。馬裡亞納海溝又名瑪利亞娜海溝,它形成於大約6000萬年前,是世界上已知海洋最深的地方。這裡最大深度接近1萬2千米,有著極其恐怖的水壓,完全黑暗的環境,溫度極低,氧氣稀薄,資源匱乏,是世界上環境最惡劣的地方之一。

要知道,就算把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瑪峰放進這個海溝,我們都看不到它的峰頂。儘管如此,因為這裡馬裡亞納海溝處於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的俯衝地帶,地質活動非常活躍,海洋生物種類與眾不同,讓許多科學家都對這裡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神秘的海溝

傳聞日本將被世界上最深海溝吞沒,科學家卻表示,這事並不可怕

2012年的時候,中國蛟龍號橫空出世,潛入7062.68米深的海底,刷新了我國人造機械載人潛水最深記錄,實驗的地點就在馬裡亞納海溝。

隨著科技的發展,深海潛水器技術有了更大的進步。科學家在馬裡亞納海溝深處發現了越來越多的未知生物,這些生物與我們常見的海洋生物有很大的不同,有的甚至可以用“怪誕”來形容。

在許多人的想象中,馬裡亞納海溝的最深處應該不會有任何生物。因為那裡不但環境惡劣,恐怖的水壓讓鋼鐵鑄成的坦克都會變成鐵餅,根本不適合任何生物生存。

但是越來越多的科學探測卻打破了人們的觀念,小飛象章魚、深水海兔、獅子魚等稀有生物陸續出現在人們眼前。深水海兔就是2019年5月,中國“科學”號科考船在馬裡亞納海溝探測時發現的。

傳聞日本將被世界上最深海溝吞沒,科學家卻表示,這事並不可怕

此外,日本的科學家還在馬裡亞納海溝的深處聽到了一種奇怪的聲音。這種奇怪的聲音有點像嬰兒的哭聲,中間沒有任何停頓,持續了大概20多天。

起初科學家以為這是某種海洋漩渦發出的聲音。但是科學家在勘探了周圍環境後發現,這裡沒有溝壑和坑洞,很難形成海洋漩渦。所以也有科學家認為這是地球板塊摩擦發出的聲音,但真相究竟是什麼,到現在都是猜測,沒有最科學的解釋。

這個最新的發現曾一度引起日本民眾的緊張。因為這個猜測一旦被證實,就意味著因為大陸板塊的移動,日本會在未來的某一天,最終被馬裡亞納海溝完全吞沒。

移動的大陸

傳聞日本將被世界上最深海溝吞沒,科學家卻表示,這事並不可怕

自1912年德國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正式提出了大陸漂移假說以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我們腳下的大地真的是在不斷運動著的。

地球上的高山和深溝,都是在各種板塊不斷移動擠壓中形成的。而日本之所以火山、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不斷,就是因為身處板塊交界地帶,地下板塊不斷劇烈運動導致的。

事實上,根據日本國家地理信息局發佈的消息,在過去的1年內,日本本島就已經向馬裡亞納海溝靠近了大約10釐米的距離。就在去年,位於日本北海道北部猿拂村附近的鼻北小島就消失在了大海中,這也是日本民眾擔心日本未來將會被吞沒的原因之一。

按照馬裡亞納海溝的寬度和深度,吞沒日本完全不成問題。所以有人說,日本躺在了一個巨大的漏斗旁邊,這一點也不誇張。

科學解釋

傳聞日本將被世界上最深海溝吞沒,科學家卻表示,這事並不可怕

當然,對於日本終將被馬裡亞納海溝吞沒的說法,也有科學家提出了比較樂觀的看法。

從日本列島的地理位置來看,它位於太平洋板塊和亞歐大陸板塊交界地帶,是一座因為板塊交錯擠壓形成的抬升式島嶼。由於海洋板塊的岩石密度大於陸地板塊,在雙方板塊互相碰撞作用的時候,太平洋板塊俯衝插入亞歐大陸板塊之下,將亞歐大陸板塊抬升升高,隆起的部分就是日本列島。

所以,日本雖然正向馬裡亞納海溝靠近,但這並不意味著它一定會被海溝吞沒,另一種可能是日本列島的位置越來越高,面積越來越大。只有在大陸板塊作用消失,雙方板塊出現撤離的情況下,歐亞大陸板塊缺少抬升物體出現自然下沉,日本列島才會沉入海底。而根據近幾年對日本東移數據的觀測表明,日本列島距離馬裡亞納海溝越來越近,這種板塊撤離的現象並沒有發生,反而持續向中擠壓,造島運動正在不斷進行之中。

傳聞日本將被世界上最深海溝吞沒,科學家卻表示,這事並不可怕

另外,日本距離馬裡亞納海溝大約200公里的距離,如果日本列島以每年10釐米速度向馬裡亞納海溝靠近,直到日本被海溝吞沒,可能需要200萬年的時間。哪怕從日本列島已知最早發現人類化石的3萬年前算起,也只移動了3000多米而已。200萬年的時間足以追溯到人類起源,不知道又經歷了多少個滄海桑田了。

大自然的力量我們無法阻擋,但是人類絕不會坐以待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完全可以做到在災難到來前提前做好準備。所以,無論未來日本會不會被馬裡亞納海溝吞沒,都不是什麼可怕的事情。

今日話題:您覺得日本會被馬裡亞納海溝吞沒嗎?

如果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歡迎在下方的評論區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