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说:“我所有的成就都与他密切相关”,这个他真的太伟大了


钟南山说:“我所有的成就都与他密切相关”,这个他真的太伟大了


2020年,一个名字响彻中国,

一个名字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那就是,钟南山

他的逆行曾改写了非典的结局,

武汉之战,

他仍然是一个不会怂的逆行者。


钟南山说:“我所有的成就都与他密切相关”,这个他真的太伟大了

面对武汉疫情,84岁的他,

频繁出现在大众面前,

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该怎么办?

因为他说的每句话,人们都信,

在老百姓眼里,他就是,

正直、诚信,科学、权威的代表,

我们老百姓就是信他!


钟南山值得信任,

而他说:我所取得的成就,

都与他密切相关。

是他教会了我做事得两个准则!


钟南山说:“我所有的成就都与他密切相关”,这个他真的太伟大了


这个他就是钟南山的父亲,钟世藩,

而钟老先生的一生,真的是太伟大!


生于1901年清末的钟世藩,

从小就失去了父母,被人收养,

9岁时来到上海,

一边给人家做工,一边刻苦学习,

最后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北京协和医学院。


钟南山说:“我所有的成就都与他密切相关”,这个他真的太伟大了


1930年,从协和毕业后的他,

又去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

并在那里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

1946年,

成了广州中央医院。也就是今天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前身,

他被国民党政府,


钟南山说:“我所有的成就都与他密切相关”,这个他真的太伟大了


历史巨变,时代变迁,

1949年10月,叶剑英元帅率部队南下,

10月14日,部队解放了广州。

新中国成立前夕,

当时的国民党中央卫生部长抵穗,

携带医院的巨额资金,连夜全家撤往台湾。

可他却毅然拒绝了卫生部的潜逃命令,

决定全家留在广州。


对此钟南山记忆深刻,曾回忆说:

“父亲当年拒绝去台湾确有此事。

1948年,国民党中央卫生署高官,

某个晚上曾3次登门,

一直劝说父亲一件什么事,

可父亲一直没有说话。”

当时的钟南山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直至大约20年后,一次偶然机会,

听母亲说起,才知道当时那人3次登门,

是动员他们全家去台湾。

但父亲坚决不同意,

钟南山说那是因为:

“父亲于1946年从美国毅然回国,

就是想干一番事业的。”


悉数移交给当时的军管会,

时至今日,

仍然保存着一份已发黄的档案:

《1950年中央医院财产移交清册》,

这是1950年7月15日,

向军管会移交财产的清册,

这本长达410页的移交清册里,

记载了他移交的全部内容,

有文书、信件、图书,药品、医疗器材等

这本发黄的清册,

明证了他的正直与拳拳的爱国情怀。


他善于学习,精于医术、

是我国著名的儿科专家,

上世纪60年代的广州中央医学院,

拥有当时,

中国医学界赫赫有名的“八大金刚”,

而他就是这八位国家级教授中的一员。

他也是我国著名的病毒学专家,

上世纪50年代,

创办了中山医学院儿科病毒实验室,

是我国最早的临床病毒实验室之一。


而他作为父亲更善于,

以身示范,言传身教,

那时他下班后,

仍有许多大人抱着小孩来家里看病,

他都耐心接待,治病救人,

特别是他喜欢用便宜的药,而且少用药,

这点儿子钟南山记忆很深刻。


钟南山说:“我所有的成就都与他密切相关”,这个他真的太伟大了

  

成长于如此的医学世家,

当医生既能救死扶伤,

又受人尊重的朴素认知,

从小就根植在钟南山的心里。


然而像钟老先生这样的人杰,

也没能躲过那场突如其来的革命,

文化大革命期间,

因为留学背景他成了“走资派”,

“反动学术权威”,一顶顶大帽子扣上来,

医学专家的他被派去儿科洗奶瓶......

而他的全家也都受到迫害。

钟南山说:“我所有的成就都与他密切相关”,这个他真的太伟大了

钟南山一家


那时钟南山也没逃过政审,

从北京医学院毕业后,

留校北医大,从事放射医学教学。

本是风华正茂之时,

却因家庭背景被迫去当了锅炉工。

那时钟南山每天的工作,

就是用斗大的铁锹一铲一铲地,

挖起几十斤的煤炭,

担起来再走上十几米甩进炉膛,

每天要铲起几千斤煤,

在炉膛旁来回担煤几百趟。

但他就像父亲一般倔强,不屈服,

不允许自己喊一声苦。

而就是在这样艰苦特殊的环境里,

也激发了他的决心与斗志。

对钟南山而言,他医学生涯的真正开端,

就是从那一年,他35岁开始的。


钟南山说:“我所有的成就都与他密切相关”,这个他真的太伟大了

年轻的钟南山


那一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1971年的9月,

“里通外国的资本主义分子”钟世藩,

已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

被中山医科大学革委会勒令退休了。

那天钟世藩起了个大早,

因为钟南山从北京被调回广州了,

之后在家他们父子相处的那段时间里,

他的眼中总是充满了难解的忧虑,

"父亲在担心什么呢?"钟南山不敢多问。

直到有一天,父亲突然向他问了一句:

“南山,你多大了?”

回答:“35了。”

父亲淡淡地说:“35岁了,真可怕。”

说罢,便不作声了。

这举重若轻的几个字,

在钟南山的心头,狠狠叩击了一下,

那一夜,他仔细品味着父亲尚未说完的话,

想了很多很多:

“父亲是1932年从协和毕业的,

毕业的时候,已经是一个,

比较优秀的年轻大夫了,

父亲应该是认为和一个好的医生来比,

我差得太远了。”

钟南山曾在日记里写道:

父亲对我的批评,

是“爱之切”,故“苛之深”。


钟南山说:“我所有的成就都与他密切相关”,这个他真的太伟大了


这对钟南山当然是一种刺激,

这个刺激,整个地重新唤起了,

他对工作更强烈的追求,

一定要把失去的时间赶回来。”

从那之后,钟南山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废寝忘食,刻苦钻研,

留心学习别的医生如何询问病情、

留意每一位走进急诊室的,

每天工作到深夜,

还见缝插针的研读医学专业术语和专业英语。

在8个月时间内,

他写下了四大本医疗工作笔记,

体重也掉了整整12公斤,

但他很快就胜任了临床工作。

那时同事们都说:

“原先粗壮黑实的运动员体格,

减了不止一个码;

原先圆头满腮,双目炯炯发光,

笑口常开的一个大小伙子,

变得高颧深目,走路时也在思考问题。”


钟南山说:“我所有的成就都与他密切相关”,这个他真的太伟大了

1959年的钟南山在第一届全运会上,以54秒6的成绩,打破了全国400米跨栏的记录


正是从那一年起,

钟南山的事业迈入了突飞猛进的时期。

从1979年起,他先后担任,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所长。

这是国内成立最早的呼吸疾病研究所,

后来更是成为,

抗击SARS战场的“中流砥柱”。


钟南山说:“我所有的成就都与他密切相关”,这个他真的太伟大了

也正是在这一年,43岁的钟南山,

抓住了改革开放后,

首批出国留学的机会,

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

及伦敦大学呼吸系进修。

刚去英国,他口语很差,

为了练好英语,

他选择用英文写信给父亲的方法,

每一次,父亲寄回的信都很厚,

除了他写的信以外,还把钟南山的信,

全部用红笔修改了一遍再一起退回来,

哪个地方错了,哪个地方表述不清,

都圈圈点点详细标注清楚,

坚持了一年之后,

钟南山的英文关总算过了。


钟南山说:“我所有的成就都与他密切相关”,这个他真的太伟大了


在钟南山的眼里:

“父亲比较严肃,话也不多,

但是说起来很有分量”,

寡言少语的父亲,

总是身体力行感染着他、激励着他。

钟南山说:“我所有的成就都与他密切相关”,这个他真的太伟大了


钟南山至今还记得,他回到广州时,

父亲已70多岁高龄,

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迫害打压,

身体很是虚弱,眼睛已经很不好了,

整个身子几乎都是贴在桌面上,

去写东西,很是吃力。

设施环境,设备仪器都很落后,

还靠着原始简单的症状和体征,

去对儿科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为了改善这样的医疗现状

也为了把自己几十年来宝贵的临床经验,

总结出来留给后人,

钟老先生每天去图书馆,

都是用放大镜去查阅文献,

由于眼球辐辏功能严重失调,

视力显著减退,

实在无法看清英文字母时,

他就请馆内的工作人员帮助辨认。

图书馆里的人都认识他了,

每天都特意给他留上位置,等着他来。


钟南山说:“我所有的成就都与他密切相关”,这个他真的太伟大了

钟南山很心疼父亲,对他说:

“您年纪这么大了,写得这么辛苦,

就不要写了吧!”

父亲却说:“不要写让我干什么?

让我等死吗?”

钟南山说:“我所有的成就都与他密切相关”,这个他真的太伟大了

就这样,历经4年,

钟老先生在75岁高龄时,

眼疾非常严重的情况下,写下了,

40万字的著作《儿科疾病鉴别诊断》。


这本书在中国先后出版了6次,

每次再版都很快销售一空,

因为它太适用于当时中国的情况了,

可以说都是实话和真经。

书出版了以后,

当时给了钟老先生1500元稿费,

其中700元他给了帮他抄书的温医生,

自己又出钱买了40多本,送给亲戚朋友。

钟南山说:父亲就是这样,

他对事业有着执著的追求,

总是希望别人过得更好。


钟南山还曾感叹的说:

“父亲有一个笔记本,上面记满了英文,

有些是当时世界医学研究前沿,

有些是他学英文的记录。

爸爸当时已患严重眼疾,

看东西很辛苦,他是捂住一只眼睛,

一点一点艰难地写上去的。”

这种学习精神给他触动很大,

甚至自叹不如。


钟南山说:“我所有的成就都与他密切相关”,这个他真的太伟大了

钟老先生手写的英文病历。省医的李培雄、陈之白两位老主任曾回忆说:当时医院的病历几乎都是采用英语书写,在查房的时候,专家们都用英语问问题,而年轻的住院医师们,能用英语回答的一定要用英语回答。


而钟南山喜欢做科研,也与父亲有关,

钟世藩自费买了小白鼠,

在家里做脑炎病毒实验。

钟南山后来工作的,

广州呼研所29楼的办公室,

隔壁就是一间间的实验室。


钟南山说:“我所有的成就都与他密切相关”,这个他真的太伟大了


1987年6月22日,86岁的钟世藩,

这位一生正直,深明大义的知识分子,

这位终生爱国却屡遭磨难的医界大家,

这位温暖,善良又严肃的父亲,离世!


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

老先生还在和儿子钟南山病床前,

讨论磁场是否对病毒毒性有作用,

还特别嘱咐儿子,如果我离开了,

千万不要开追悼会,

不要去浪费别人的时间。


而钟南山一直记着,

就是父亲的那一句话:

只要能为人类创造点东西,

那就没有白活。”

也正是父亲对他说的这句话,

让他从未停下攀升的步伐。

2003年,

面对那场突如其来的非典,

他的一句:

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的豪言,

让所有中国人都记住了,

“钟南山”这个名字。

“抗非英雄”是他在国人心中,

最为崇高的形象,

能将生死置之度外,

他心中有着超越生死的信仰!


钟南山说:“我所有的成就都与他密切相关”,这个他真的太伟大了


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不惧死亡、

毅然挑起千钧之重?

是什么动力让他孜孜不倦,

成为一代医学人的骄傲?

无私无畏、坚不可摧、

不懈追求的信念背后,

就是父亲教会了他做事那两条准则:

一要永远有执着的追求,

二要办事严谨,要实在,

这就是钟家家风的传承!

医者仁心,感恩感动,

钟南山伟大,

因为他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父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