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福建的發展怎麼樣?

隱形風暴1


我覺得未來福建的未來一路開掛,一騎絕塵,一定會讓全國人民矚目。

為何這麼說?正所謂不說無理由的話,那叫王婆賣瓜自賣自誇。

福建人民從來不說大話。先看兩個數據,一是福建的底牌:福建的底牌多差就不說了,地不大就12萬平方公里,人不多就3000多萬。沒有平地,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

二是福建目前取得的成績:福建人在沒人沒礦產沒資源沒國企的情況下,硬是用這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靠愛拼才會贏的精氣神,從GDP1978年的全國倒數地位,上升到2019年的全國第八位,GDP達42000多億,僅次面積18萬平方公里人口5900多萬的湖北。2019年,福建的福州GDP9200多億,泉州9600多億,2020年將於兩個城市步入萬元城市。福建每個地級市的人均GDP目前都已經超過全國平均水平,這在全中國除了直轄市以外的省份裡僅次一例。

究竟福建未來好在哪裡?請聽我細細道來。

未來即是潛力,福建潛力何在?福建自然資源匱乏,也沒有人口及礦產優勢,但是劣勢也是優勢,這反倒激發了福建人民敢拼會贏的精氣神,我單單說下面三點,就可以讓福建傲視群雄:1、僑胞資源。單憑這點,哪怕國內經濟不發展,福建人民的生活也好過全國平均水平,如果這些僑胞資源用起來,可以看看改革開放後的福州,短短40年,旁邊還有廈門泉州環繞,用700多萬的人口,創造的經濟奇蹟。2、政治資源或者說是政策資源,看看在中央從政的福建人或者有在福建主政經歷的官員數量,以及國家這幾年給福建的政策。3、對臺資源,福建是國家對臺的橋頭堡,福州和廈門未來成為國家中心城市是早晚的事。








福州鮮知道


福建,簡稱閩,下轄福州、廈門、泉州、漳州、莆田、龍巖、三明、南平、寧德等9個地級市,雖然地處東南沿海,但福建目前卻是東南沿海五省(廣東、福建、浙江、江蘇以及山東)裡GDP最少的一個省份,其餘四省GDP霸佔全國前四,唯有福建一省屈居第十,是福建不努力嗎?不是的,福建GDP沒起來有幾個不可忽略的原因。

福建沒有崛起的歷史及客觀因素

1、臺灣

應該說這個是最大的一個因素,也是因為這個因素,導致國家早期一直都沒在福建進行大額的投資(包括基建、教育、經濟等等),東南沿海五省,福建是獲得政策投資最少的一個省份,2018年的百強名單除了第6個國家電網,其餘的均為福建本土自己發展起來的國企或者民營企業。

2、地形

八山一水一分田,這說的是福建的地貌,東南沿海五省,福建的地質條件最為複雜,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動車未通車之前,最早進福建的鐵路為鷹廈線,當時從北京到江西鷹潭需要12個小時(約1500公里),從江西鷹潭到福建廈門也需要12個小時左右(約580公里),要致富先修路,複雜的地質條件也導致了福建通高速、通動車、通高鐵的時間遠遠落後於其他東南沿海四省。從下圖可以看到,福建基本都是山丘,平原僅有沿海一小部分,這也使得福建獲得全國森林覆蓋率最高的省份。

3、人口

人多力量大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人口的紅利在經濟快速發展階段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福建由於地形的原因,人口數量一直在五省裡墊底,截止2019年,東南沿海五省,廣東及山東的人口破億,江蘇的人口超8000萬,浙江也有5700多萬,而福建人口尚不足4000萬人,要知道福建的面積可是比江蘇及浙江的面積大。福建的地質地貌使得糧食產出有限,養不起太多的人,所以早期福建出海出國的最多的,也就導致了目前福建的海外華僑最多(福建的很多學校都是華僑捐建的,比如廈門大學,集美大學,集美學村、光前學村等等)。

未來福建的發展怎麼樣?

未來的福建的發展前景是極其光明的,如上圖的GDP情況圖,我們可以看到2018年福建的GDP無論是名義增速還是實際增速均在前十里位列第一。

2018年省委召開推進加快推進兩個經濟協作區發展聯席會議,以解決福建沒有大的城市帶動的協同效應。福建兩區的兩區指的是以福州為核心的閩東北經濟協作區(包括福州、莆田、寧德、南平、平潭)和以廈門為核心的閩西南經濟協作區(包括廈門、漳州、泉州、三明、龍巖)。

福建的閩南金三角是中國沿海經濟開放區之一,而隨著國家經濟的強大,最近幾年開始逐步加大對於福建的投資的(比如鐵路里程及高速公路快速增加,比如福州、廈門兩市分別於2016年及2017年通上地鐵),此外自貿區以及一帶一路的政策都給福建的經濟帶來了巨大推動力。在2015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佈《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中,明確提出支持福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

總結

未來福建應該以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發展好海峽西岸城市群,以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福建自由貿易區、福州新區、平潭綜合實驗區為依託,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建設新經濟發展的引領區。如果未來兩岸合一的話,相信福建經濟發展會更是一層樓!


鯉行者


我是福建人。說一下我的看法。福建目前經濟兩極分化,廈漳泉福州莆田經濟發展穩中有進,寧德三明龍巖南平,發展相對滯後,經濟量體小。所有沿海省份福建經濟總量靠後,但是人均前列,總的來說還是不錯的。

但是存在問題也很多,福建大型的企業偏少,比較出名的是泉州晉江一批製造業公司,安踏特步等,但是缺少像阿里巴巴,京東,大疆這樣的科技公司,也缺少像招商,平安這樣的大集團。世界五百強在福建紮根的好像不是特別多,吸引投資的能力在所有沿海省份算是比較差的。再一個福建的房價,廈門房價全國第四,說實話我想不出是什麼原因把廈門房價推到這麼高,除了環境好,身處沿海之外。廈門工資不算高,科技類金融類大型企業也不多,不知道依靠什麼維持長期的高房價。福州目前福建省第二大經濟城市,房價均價也兩萬多快三萬了,想想都可怕。但是泉州不錯,製造業發達,房價平穩,自身有良好的港口碼頭優勢,又是歷史名城,還是挺看好泉州的。

福建未來的發展其實很大一部分是看臺海關係的發展,從人緣地緣上看,福建都是臺灣同胞最好的投資地。希望寶島臺灣早日迴歸,臺海一家親。福建發展也蒸蒸日上。


小小交易員


福建18年上半年度經濟增速東部省份第一,全國第七。

第一,福建主要是一個沿海省份,有山有海,地理位置優越,礦產豐富,資源潛力好。

第二,福建省氣候宜人,福州,泉州,漳州三大平原,人口密集,消費潛力不錯。

第三,福州作為省會,主要走地產,商貿,行政中心路線,發展潛力巨大,未來應該會是福建第一個一線城市。

泉州作為福建最大的工業城市,貢獻GDp等於廈門+漳州+龍巖三地的產值,全國排名靠前,現在產業轉型成功,食品,服裝,運動,光電,電子,鋼鐵,藤鐵,陶瓷,石化等行業在全國舉足輕重。18年增速位列全省第一,未來潛力巨大,經濟火車頭作用。

莆田,紅木傢俱,醫院,寺廟經營,黃金珠寶都在全國舉足輕重,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漳州作為福建最大的農業強市,現代農業發達,生態環境優美,加上工業發展也不錯,也是福建舉足輕重得發展力量。

廈門,繼續用美貌吸引全國遊客,發展旅遊產業,也能為福建名氣帶來很大提升。

龍巖,福建互聯網的聖地,今日頭條,美團等一大幫龍巖子弟,相信龍巖會飛得更高。




食品與市場


要了解福建省的未來,就要了解過去,從1978年十二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開放,福建省GDP從大陸31個省市中的倒數第九增長到2016年的第10,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在這30多年裡,福建省GDP快速增長是在90年代之後,70.80年代臺海問題還比較嚴重,這也一定程度上證明了臺海問題對於福建的影響。

展望福建的未來,在很長一段時間,由於福建山地丘陵多,交通不便,鷹廈線是唯一的出省通道。但交通劣勢已經慢慢被打破,福建是縣縣通高速,是全國高速公路密度第二的省份,第一是平原江蘇,福建也是全國唯一所有地級市通高鐵動車的省份,廈門機場是中國第四大口岸機場,交通已經成為福建的優勢。

未來發展方向——海洋經濟

福建是沿海省份,海洋經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沿海每個市到具備建良港的條件。在古代,福建在中國航海史上佔用重要的地位,宋元時期的刺桐港和漳州月港,明清時期的福州港和廈門港都是沿海對外交流的重要港口。其次是海洋資源,福建陸地海岸線長達3752千米,居全國第二 魚類資源豐富。

未來發展方向——電子經濟

福州廈門一帶沿海地區被列入首批九個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之一,擁有冠捷、捷聯電子、戴爾、華映光電、廈華、夏新等一大批國內知名企業,福州的顯示器,廈門的電腦和手機在全國甚至全球都佔有重要地位。


未來發展方向——汽車產業

福建汽車產業主要本科福建東南汽車和廈門金龍汽車以及龍工機械等。福州青口投資區以東南汽車為主體,廈門則全力建設“廈門汽車工業城”,以“金龍客車”為主體,形成廈門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龍工是中國四大汽車組裝基地,專用車之城。

未來發展方向——互聯網經濟

互聯網經濟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經濟,福建在互聯網經濟上有一定優勢,今日頭條創始人,美團創始人,十點讀書創始人都是福建人,福建也成長了一批像美圖秀秀一樣的互聯網企業,福建互聯網經濟也會是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


對於福州

福州城市面積和人口太少,不象大城市,福州港也應該從河港應該轉移到海港。福州的造船業曾經全國第一,現在可以發展大型民用造船業。

對於廈門

廈門的城市名片很好,但經濟實力也不強。最好的辦法是建成物流樞紐,成為江西湖南的進出口貿易出海口、南方的旅遊度假中心。可以吸引他們在廈門設立分校,發展高校經濟和科教產業。

對於泉州

可以定位為全省第三位的城市,成為類似於東莞之於中國的福建省製造業中心,大力發展海洋發展軟性產業,像泉港也是東方的大港,以及民營經濟。

最後,提供一個好像是2012年的國家對福建省各城市的定位

福州——福建省省會,福建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兩岸經貿文化合作交流的重要基地;現代服務業、科技創新中心、物流中心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文化旅遊強市,我國沿海主要港口城市和濱海休閒度假基地。


廈門——中國經濟特區,海西重要的中心城市;現代服務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閩臺經貿文化等方面交流合作和高新技術產業合作基地;現代化國際港口風景旅遊城市

泉州——重要的國際消費品製造城市,全國重要的臨港重化和先進製造業基地、海峽西岸產業創新基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文化旅遊強市,現代化港口工貿城市

漳州—— 海峽西岸重要的現代化臨港產業和閩臺經貿、文化交流合作基地,閩粵交界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福建省重要港口和生態工貿城市,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濱海旅遊休閒基地

莆田——海峽西岸重要的港口城市,大陸重要的閩臺文化交流中心;海峽西岸工藝品和木材進出口加工基地,重要的能源、臨港產業和濱海旅遊基地

寧德——海峽西岸重要的能源、臨港產業發展基地,閩浙產業合作基地;閩浙交界地區重要交通樞紐,福建省重要港口和綠色宜居海灣新城

龍巖—— 閩西先進製造業基地;閩粵贛交界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海峽西岸建材工業、冶金原材料基地,全國重要的客家文化城,紅色文化傳統教育基地

三明—— 福建省重要工業城市,閩贛交界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海峽西岸機械和冶金工業基地,生物技術產業基地,生態旅遊勝地

南平——定位為閩北先進製造業基地;閩浙贛交界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海峽西岸重要的綠色農林業生產加工服務基地,國際性旅遊觀光休閒基地。

歡迎大家討論並發表自己的看法。


晴朗QLANG


福建省是改革開放40年來,經濟發展最快,進步最明顯的省份。改革開放之前由於地處對臺一線,國家給福建的投資並不多。到1978年福建省的GDP僅為66億元,排在全國第23位。

到1999年,福建省的經濟總量進入全國前十。當年,福建省GDP3414億元,比1978年增長了50倍。





2017年,福建省經濟總量32298億元,排名全國第10位。可以說,從1978年的第23,發展到今天的第10,是全國進步最快的省份。

應該說在國家經濟政策、地理位置方面存在一定優勢。但和廣東、江蘇、浙江等沿海省份相比,福建經濟發展的亮點並不算太突出。在經濟總量和這些省份有不小的差距。廣東是福建的2.8倍,浙江是福建的1.6倍。在沿海省份中,福建是少數幾個還沒有出現萬億城市的省份之一。

未來的福建,應該重點打造福建自貿區和廈漳泉城市群,做大做強頭部經濟。


財經知識局


福建未來會有怎麼樣的發展,那麼首先就要了解一下福建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福建,簡稱“閩”,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面、西北與江西省接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東面隔臺灣海峽與臺灣省相望。南北最長為530千米,東西最寬為480千米。福建省現轄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三明、南平、寧德9個設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平潭縣)。

福建的地理特點是“依山傍海”,九成陸地面積為山地丘陵地帶,被稱為“八山一水一分田”。福建的森林覆蓋率達65.95%,居全國第一。福建的海岸線長度居全國第二位,海岸曲折,陸地海岸線長達3751.5千米。

福建人口在3839萬,排在全國15位。

省份 人口數量(2016年)

廣東 10849.00

山東 9847.16

河南 9480.00

四川 8204.00

江蘇 7976.30

河北 7424.92

湖南 6783.00

安徽 6143.60

湖北 5851.50

浙江 5539.00

廣西 4796.00

雲南 4741.80

江西 4565.63

遼寧 4382.40

福建 3839.00

黑龍江 3833.00

陝西 3792.87

山西 3664.00

貴州 3529.50

重慶 3016.55

吉林 2753.30

甘肅 2599.55

內蒙古 2511.04

上海 2415.27

新疆 2360.00

北京 2170.50

天津 1546.95

海南 910.82

寧夏 677.88

青海 588.43

西藏 323.97

福建2016年GDP28519.15億,排第十位。



2008年4月,建設部(現已更名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正式批覆《海峽西岸城市群協調發展規劃》。這是繼京津冀城市群之後,國家批覆的又一區域城市群協調發展規劃。規劃確定了海西發展總目標——將海西建設成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前沿平臺,推動國際合作的重要窗口,銜接長三角、珠三角,輻射中西部的沿海增長極,兩岸文化交融、社會和諧的示範區,踐行科學發展觀的先行區。

構想中的“海峽城市群”核心圈由臺北、高雄、臺中3大都市圈區與福建福州、寧德、莆田、泉州、廈門、漳州6個都市區構成。之外,還涵括潮汕都市區、溫州都市區和梅州、龍巖、三明等城市,並在此基礎上,對接長珠三角洲,輻射長株潭、環鄱陽湖、武漢、合肥等都市圈,形成兩岸城鎮密集區。



規劃提出了海西城市群空間藍圖——形成“一帶(沿海城鎮密集帶)、四軸(西部山區發展軸、北部福武發展軸、中部核心發展軸和南部廈龍發展軸)、雙極(依託一北一南兩大中心職能地區形成的福州大都市區和廈泉漳大都市區)、多核(多個區域次中心)”的海西城市群空間結構。

規劃提出了海西城市群的產業藍圖——形成“一帶(沿海產業集聚帶)、雙區(北部以福州中心城區、長樂空港和江陰港區組合形成的北部現代服務業增長核心區,南部依託‘濱海環灣走廊’,由廈門中心城區、機場新城、泉州中心城區和漳州中心城區組合形成的南部現代服務業增長核心區)、四基地(四大工業基地,由北至南依次為福州現代製造業基地、莆田臨港重化工業基地、泉州現代製造業基地和廈門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的戰略引導型產業空間佈局結構;形成三都澳、東山灣兩大戰略儲備地區和閩浙、閩贛浙、閩贛粵、閩粵四大跨省產業發展協調區。 以福州、泉州、廈門 、溫州、汕頭為五大中心城市,帶動由21個城市組成的海西城市群。

2015年3月,經國務院授權,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以下簡稱《願景與行動》),明確提出支持福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為貫徹落實國家“一帶一路”重大倡議,加快福建省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特制定併發布《福建省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方案》。

福建在海西城市群的規劃和建設,並融入一帶一路的發展,將推動福建在今後一段時間保持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高速度增長。福建未來前景將十分廣闊。如果未來臺灣問題能測底解決,那麼福建將掀起一場經濟狂潮!


泉城網事


  福建地處中國東南沿海,與廣東、江西和浙江接壤,與臺灣隔海相望,陸地面積約12.4萬平方公里,下轄有9個地級市,總人口接近4000萬。可能大家會覺得同樣作為沿海省份的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等省份都發展成為經濟大省,為何福建的經濟實力與它們差距那麼遠?

  

  其實在建國以後至改革開放之前,福建作為海防“前線”,國家並沒有大的投資,因此福建經濟比較落後。而改革開放以來,福建實現了從海防前線向開放前沿的轉變。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福建是我國經濟發展最快的省份之一。1978年福建的GDP只有66.37億元,位居全國第23,到了2017年,福建的GDP就達到了32298.28億元,位居全國第10,四十年間增長了486.6倍,增長倍數位居全國第一。2018年福建GDP為35804億元,穩居全國第10。福建經濟總量比不上沿海省份的廣東、江蘇、浙江、山東等省份,因為福建地理特點“依山傍海”,九成陸地為山地丘陵地帶,被稱為“八山一水一分田”,而且福建的人口也遠不如其它沿海省份。

  

  未來福建經濟會發展成什麼樣?近年來福建經濟增速雖然有所回落,但依然保持在8%之上,領跑沿海其它省份。未來福建應該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發展好海峽西岸城市群,以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福建自由貿易區、福州新區、平潭綜合實驗區為依託,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建設新經濟發展的引領區。如果未來實現和平統一的話,相信福建經濟發展會更是一層樓!

【以上建議僅供參考風險請自擔,文章發佈或有滯後策略不具備及時性】

筆者代玖陽系中國貴金屬協會高級分析師,證書編號MFP0010878,黃金原油外匯投資理財顧問,文章無所謂雞湯和一切陳詞濫調以及虛名,用簡明圖表,加邏輯分析,以達行之有效的資產累計方式。


指微金融


未來福建的發展,我覺得,肯定欣欣向榮。前提條件是,在閩人民一條心,全心全意謀發展。

聽有人說 近期辦理居住證,流程是街道社區開證明,然後警務室開證明,然後三四天後取條子證件,然後半年後派出所辦理居住證。社區開證明,要求要訂一份報紙,不然不給簽字蓋章確認。雖然福建人民很富裕,但是從說者的角度看,他確實不希望這樣的搭售。行政服務的,可以最好行政服務就O。

大發展,需要大智慧,需要改革,需要全體人民共同奮發圖強。比如一些窗口,老讓人跑了這趟跑那趟,就不合適了。可以更好的服務社會,為什麼不真心實意的服務社會,讓本辦事群體有更多時間去創造物質和精神財富。

一個地方的發展,都是向好的方向。福建是沿海省份,鄰近臺灣,從前些年的過程看,福建這些年的發展都是挺好的。個人也看好福建的發展,很多方面還有很多的進步空間,每個領域都能有大進步,就有很大的發展了。

發展好了,醫療服務,教育服務才能跟上。福建沿海農村的經濟挺好😊,看去滿眼的高樓別墅。羨慕呢,居住環境如此好。

隨著社會的前進和發展,人,更關注生活質量了。區域發展的如何是好如何又是不好 ,只要生活質量,生活品質,大眾群體都在前進,都在動,都在勞作,則發展會很好。社會氛圍和風氣,重要。


家的名義


福建地處中國東南沿海,與廣東、江西和浙江接壤,與臺灣隔海相望,陸地面積約12.4萬平方公里,下轄有9個地級市,總人口接近4000萬。可能大家會覺得同樣作為沿海省份的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等省份都發展成為經濟大省,為何福建的經濟實力與它們差距那麼遠?

其實在建國以後至改革開放之前,福建作為海防“前線”,國家並沒有大的投資,因此福建經濟比較落後。而改革開放以來,福建實現了從海防前線向開放前沿的轉變。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福建是我國經濟發展最快的省份之一。1978年福建的GDP只有66.37億元,位居全國第23,到了2017年,福建的GDP就達到了32298.28億元,位居全國第10,四十年間增長了486.6倍,增長倍數位居全國第一。2018年福建GDP為35804億元,穩居全國第10。福建經濟總量比不上沿海省份的廣東、江蘇、浙江、山東等省份,因為福建地理特點“依山傍海”,九成陸地為山地丘陵地帶,被稱為“八山一水一分田”,而且福建的人口也遠不如其它沿海省份。

未來福建經濟會發展成什麼樣?近年來福建經濟增速雖然有所回落,但依然保持在8%之上,領跑沿海其它省份。未來福建應該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發展好海峽西岸城市群,以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福建自由貿易區、福州新區、平潭綜合實驗區為依託,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建設新經濟發展的引領區。如果未來實現和平統一的話,相信福建經濟發展會更是一層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