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七次请辞北大校长职务,五任总统无一批准,终成“北大之父”


北京大学,中国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无数莘莘学子向往的地方。北大校长更是万众瞩目,世人景仰,非常人所能胜任。然而,有这样一位牛人,他担任北大校长十年,七次请辞,五任民国总统均未批准。他,就是我国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民主进步人士、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的蔡元培先生。

​他七次请辞北大校长职务,五任总统无一批准,终成“北大之父”


从1917年1月至1927年7月,蔡元培执掌北大十年半的时间。他既非北大的创校校长,也不是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却被北大称为“永远的校长”,被社会公认为“北大之父”,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开创了一种“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风气并延续至今。就是这样一位为北大乃至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却七次请辞北大校长职务。下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他七次请辞的传奇经历。

1917年1月,应民国政府邀请,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7月3日,因抗议张勋复辟,极具民主进步思想的蔡先生向时任总统黎元洪提出辞职。因复辟闹剧很快结束和北大教职员工极力挽留,不久复职。

​他七次请辞北大校长职务,五任总统无一批准,终成“北大之父”


1918年5月21日,因学生反对《中日防敌军事协定》,要到北洋政府请愿,蔡元培劝阻无效,向总统发送辞呈。23日,因总统挽留及北大学生认错,蔡元培复职。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北大有20名学生被捕。为营救被捕学生,蔡元培终日奔波,学生终于全部获释。5月8日,蔡元培亲自向总统徐世昌递交辞呈,并发表《不愿再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宣言》。因为政府一再挽留,他辞职不成。

1919年12月31日,北京市部分学校教职工要求政府以现金发薪而罢课,教育部未能妥善处理,蔡元培与北京其他各大专院校校长联名辞职。1920年1月12日,政府答应所有要求,蔡先生复职。

​他七次请辞北大校长职务,五任总统无一批准,终成“北大之父”


1922年10月19日,北大少数学生反对征收讲义费,并肆意喧闹,甚至围攻蔡元培,蔡先生愤而辞职。后因学生认错和胡适等多次调停挽留,蔡元培念及闹事学生只是个别,继而复职。

1923年1月17日,为抗议教育总长彭允彝干涉司法独立,再次向总统府提出辞职,并发表《关于不合作宣言》,离京赴欧洲考察。此一去就是三年有余,民国政府不得不任命蒋梦麟为代理校长。

1926年6月28日,也就是三年半以后,蔡元培从欧洲回国,但他没有再回到北大,而是第七次提出辞职,仍未获批准。一直到了1927年7月,张作霖取消北大改为京师大学校,蔡元培的校长名义才被取消。

​他七次请辞北大校长职务,五任总统无一批准,终成“北大之父”


对于蔡元培先生数次请辞的深层动机,各界人士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消极自弃、逃避矛盾;有人说他是以退为进,为自己积累资本,以图加官进爵。我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是完全错误的。蔡先生是个文人,醉心于研究学问,对做官不感兴趣,这才是他不断请辞的根本原因。他曾做过民国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没几个月就挂冠而去。他曾说自己“性近于学术而不宜于政治”,甚至“畏涉政事”。他在《关于不合作宣言》写到:“我是一个比较的还可以研究学问的人,我的兴趣也完全在这一方面。自从任了半官式的国立大学校长以后,不知道一天要见多少不愿意见的人,说多少不愿意说的话,看多少不愿意看的信。想每天腾出一两点钟读读书,竟做不到,实在苦痛极了”。蔡先生的心迹,由此可见一斑。

​他七次请辞北大校长职务,五任总统无一批准,终成“北大之父”


一个不愿做校长的学者,做成了中国最优秀的大学校长;一个无心功名利禄的文人,留下了万人敬仰的传世美名。蔡元培先生的经历告诉我们,功名利禄从来都不是刻意追求可以得来的,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和修养。当你变得足够的出类拔萃,一切幸福都会不请自来,推都推不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