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打工每天能掙130,還是股東到了年底能分紅,看他們乾的是啥


隨著疫情形勢一片大好,各地農民迅速投入到了春季的農業生產工作中,在山西永濟的一個公路邊的鎮子上,看見有幾個農民正在一堆樹苗中忙活著。這裡是當地有名的香椿生產基地,附近的香椿種植面積有15000多畝,年產值達到3000萬元以上,是該鎮主要的經濟支柱產業。

這裡是一個香棒種植專業合作社,正在忙活的幾個老人,既是幫忙幹活的工人,又是合作社的股東戶。正是大地香椿栽種的時候,他們把準備種植的香椿苗做一個簡單的處理,然後送到地裡栽種。具體的處理方法是把香椿苗不論高低,全部切成統一的大約30公分的高度,切苗時他們用上了多年不見的鍘刀。

鍘刀是以前用牲口耕地的時期,用來鍘切喂牲口的草料用的工具,現在農民基本上已經用機械代替了牲口,所以鍘刀的用處越來越少,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這把鍘刀是其中一位老伯家的,是鐵鐵製的,屬於比較新的一種,最早的鍘刀的刀臺是木製的。開始的時候是用電動工具來切苗,但用起來不很方便,老伯想起家裡的鍘刀應該可以,於是拿來一試,還真的很方便,速度也快了不少。


這幾個老伯都是當了一輩子農民,從小就幹農活,小時候都有用鍘刀鍘草的經驗,用起這多年不用的老物件,還是非常的得心應手。農民老拍說這些香椿苗都是從地裡自然生長出來的,有的高有的低,把幼苗切成高度一樣有個好處,就是將來從地裡長出的新苗就是一樣的高度,這也是他們從多年的種植中總結出來的經驗。

這個鵬展香椿種植合作社成立9年了,到現在吸收了180多戶種植戶,合作社為農戶統一提供種植的苗木,併為農戶提供技術支持,統一收購解決了農戶的銷售問題。據合作社的負責人講,在冬季主要以大棚香椿為主,到了大地香椿採收期,每天收購併且運送到外地的香椿能達到8000到10000斤,而種植戶的每畝每年收益能達到5000元左右。

幫忙切苗的李大爺說,他們幾個人不但自己種植香椿,還是合作社的股東,每年還有幾千元的分紅,除了這些,平時他們在合作社幫忙幹活還算工錢,像現在切苗,每個人每天的工錢是130元。加入合作社,讓他有了3份收入,自然都是十分高興。


這是合作社的負責人張大哥,他說以前自己是收購香椿,然後聯繫客商把香椿發往外地銷售,後來銷路比較好,收購的香椿有時候品質和數量都跟不上,所以他和幾個合夥人商議,成立一個合作社,統一提供苗木和種植技術,統一收購,這樣就能夠保證貨源以及品質,他們以公司化運作合作社,農戶既是客戶又是股東,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效果非常好。他們的合作社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實現了種植和銷售的雙贏。

今年受疫情影響,各行各業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失,張大哥說他們合作的客商很穩定,冬季他們還有幾十個大棚香椿供應,今年基本上沒受到大的損失,最近的訂單是供應電商的,他還組織了一部分人在專門包裝。馬上就要到了一年中最繁忙的季節了,今年又新加入了一些農戶,增加了不少的種植面積,對於疫情後的市場,張大哥充滿了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