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院士再次强调家庭用餐应使用公筷


疫情暴发以来,戴口罩、勤洗手、少外出成为了全国人民的共识。然而,居家用餐不用公筷的就餐方式也在危及人们的健康,给病毒传播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公开报道资料显示,早在十多年前钟南山院士就呼吁过,在家庭中也要使用公筷。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钟南山院士再次强调家庭用餐应使用公筷。


我们为什么提倡分餐,用公筷?因为一盘菜无数双筷子夹来夹去,在推杯换盏间便给了各种细菌大量传播的机会。



就餐使用公筷公勺,文明又卫生

既保护自己,也保护家人


钟南山院士再次强调家庭用餐应使用公筷


我们居家就餐,“碗筷不分人、就餐不用公筷”的问题最突出。建议在家庭中我们也要使用公筷,或每人有专用碗筷,混用碗筷很有可能会引发一些通过消化道传染的疾病。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众多胃病的罪魁祸首,它主要通过口口和粪口传播,家人如果有一人感染,其他人感染的几率也提高,因为感染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会有幽门螺杆菌,不分餐的话筷子就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媒介。


甲肝、戊肝。甲肝和戊肝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播,其病毒易在空气中传播,如果长期和家人共用杯子、碗筷,病毒有可能通过唾液等传染到健康人身上。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多为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或粪便。6岁以下孩子免疫功能低下,更易因共用碗筷导致病毒交叉感染,所以孩子进餐应尽量专碗专用。


谨防病从口入,我们不妨先改变一下生活习惯,一个安全的就餐方式,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少好处。


一、倡导“公筷公勺”行动

倡导每个家庭成员用公筷夹菜、公勺舀汤。

二、倡导实行分餐制

家庭用餐实行“分餐制”,食物事先在每个就餐者的餐具上分好盛好。杜绝唾液、飞沫“口口相传”,从源头上阻断病毒细菌在餐桌上的传播。

三、倡导不用自己的筷子相互夹菜

每个家庭成员餐前先洗手,不用自己的筷子相互夹菜;患食源性疾病者须使用专用碗筷。

四、倡导不咀嚼食物喂食婴幼儿

对不能独立进食的婴幼儿,不要尝试用嘴帮助孩子咀嚼食物、口对口喂食、与孩子共用餐具,警惕温情背后隐藏着的极大风险。

五、倡导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

一次性餐具,是当前生活垃圾最大的增量来源之一。减少塑料垃圾、白色污染,做好垃圾分类,保护我们的环境,珍爱我们的地球。

六、坚决抵制“野味”诱惑

野生动物的交易和滥食,为病毒实现跨物种传播提供了可能,不仅成为了培育可能感染人类病毒的“温床”,更危害了生态平衡和公共卫生。要在全社会形成对野生动物不能吃、不敢吃、不想吃的社会风尚。要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自觉自律养成更加良好的文明习惯,形成敬畏自然、保护生态的观念。


钟南山院士再次强调家庭用餐应使用公筷


从现在开始,从你我开始

希望“公筷意识”能深入人心

让“分餐进食”成为文明餐桌的标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