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第二阶段的倭寇爆发,与明王朝市舶司的“罪与罚”

1523年,从日本出发的两支商船队,先后到达当时中国在东方最大的贸易港口宁波,明王朝在这里设置了直接管辖中日海上贸易的衙门“市舶司”。这两支商船队将在这里勘验货品和报税,看起来一切应该像以往一样顺利。

但不同以往的是,由于这次与市舶司的报关核税,却间接导致和引发了大明王朝海上倭寇的再次大规模侵犯。


大明王朝第二阶段的倭寇爆发,与明王朝市舶司的“罪与罚”


导语:

中国古代的海上贸易,事实上远比想象来得久远和昌盛。各朝各代为管理海上国际贸易,均设置相关的衙门,便如同现在的“海关”,当时称之为“市舶司”。市舶司产生于唐,发展在宋、元、及明初。

但纵观整个明朝时期,东南沿海便多次受到倭寇的侵犯。市舶司也随着海禁的执行和开放起起伏伏。

令人不可理喻的是,倭寇曾经平息过一段时期,然后却再次泛滥,这其中有着相当大的原因是因为明王朝的腐败。基层官吏结合绅商对与中国海上贸易的商船队强行收受贿赂,随意改变规则。而市舶司作为专管部门,难辞其咎。


大明王朝第二阶段的倭寇爆发,与明王朝市舶司的“罪与罚”

中国海上贸易发展和市舶司的产生

中国海上贸易可追溯到公元2世纪的166年,当时罗马帝国的一位使臣,去到日南(越南东河),声称受罗马皇帝安东尼的差遣,向中国皇帝致敬,并送象牙、犀牛角等礼物。

公元3世纪的226年,罗马帝国的商人乘船到交趾郡(越南河内),后来到东吴建康觐见孙权。

这两次由西方国家来到中国的使者或者商人,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和中国进行海上贸易。

但直到中国唐朝的8世纪,国际间的定向航道才开始确定,中国门户大开。这个时期,中国逐步出现当时全世界最大的港口城市,如交州(越南河内)、广州、泉州、明州(浙江宁波)等。

这些港口城市的兴起,完全是因为与西洋、东洋海上贸易的发展。比如广州港内就停满了阿拉伯船舶,还有大量南海商船(马来亚半岛)、波斯商船(属于阿拉伯帝国属地)、昆仑商船(非洲东海岸)、狮子国商船(锡兰岛)、婆罗门商船(印度)。


大明王朝第二阶段的倭寇爆发,与明王朝市舶司的“罪与罚”

为了办理这些商船的供应,以及这些商船人员、货物的进出交易管理,唐朝在广州设立了一个专门机构,名“市舶司”,领导市舶司工作的官员称“市舶司使”。随后由广州逐步发展出了其他贸易港口的市舶司专管衙门。

所以市舶司自打出现,其目的就是中国设立在各海港对外贸易的官府,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古代的海关。

到了宋朝,海上贸易显得更为重要。特别是南宋时期,国家税收将近三分之一是由海上贸易所得,市舶司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可见是有多么重要。

元朝时期,同样重视海上贸易,仅在东征日本时关闭对日贸易,但很快恢复。至元十四年,元朝在上海、杭州、庆元(宁波)和泉州建立市舶提举司,其中北方的三个市舶司主要用来管理与日本的贸易。


大明王朝第二阶段的倭寇爆发,与明王朝市舶司的“罪与罚”


明朝海盗的产生发展

到了明朝,起初市舶司依然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海上倭寇的泛滥,迫使明朝做出一系列禁海动作。市舶司也随着海禁的政策起伏关闭。

倭寇对明朝的伤害,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十四世纪末到十五世纪三十年代,日本海盗结合明王朝的一些流民对中国沿海侵犯。

第二个阶段,是十六世纪二十年代到六十年代,这个阶段的倭寇兴起,则是中国明王朝政府官员贪污和市舶司腐败所直接造成的后果。

十四世纪末页,浙江反抗蒙古人的领袖方国珍,无力抵抗朱元璋的势力,终于被吞并。但他的一些下属却勾结日本海上流浪武士,在沿海一带劫掠。

朱元璋下令禁海,禁止渔民出海捕鱼,并全部被编入军籍。这种“坚壁清野”的方式却严重伤害了民生,反而迫使一些渔民加入倭寇的行列。另外,日本南北朝混战结束后,一些不愿意服从北朝的臣僚,也加入海盗行列,此时的倭寇声势浩大。

朱棣执政后,改变闭关政策,他一方面准许日本和中国进行正式贸易,一方面加封日本大将军足利义满为日本国王,请他加强对日本海盗的打击。足利义满当然不会接受日本国王的称号,但因为朱棣的善意,所以对中国称之为倭寇的日本海盗,严厉剿捕。此时中国沿海秩序渐渐恢复正常。


大明王朝第二阶段的倭寇爆发,与明王朝市舶司的“罪与罚”


日本商船的委屈

中国沿海地区保持了八十年的正常秩序后,进入了倭寇侵犯的第二个阶段。而这个引发第二次倭寇的始作俑者,便是中国海关市舶司。

市舶司在唐朝初设时,长官是由地区节度使兼任。但随着市舶司在运行当中,为国家获得的税收大幅增加,逐步开始由朝廷派出的宦官来担任长官。这样看起来便于由国家直接掌控这个部门。

到了明朝,国内主要经济体实质上的长官全部都是宦官担任。市舶司是个绝对富庶的衙门,更是滋生主管宦官贪腐的“宝地”。

1523年,从日本出发两个商船队,目的地是中国东方最大的港口宁波。这里的市舶司也是主要负责日本贸易的主管部门。

日本船队其中一支是由宗设率领,另一只船队是由瑞佐率领。宗设的这支商船队比瑞佐率领的这支商船队要早一些到达港口,这意味着按照惯例,宗设要先于瑞佐进行货物勘验和报税。时间对于海上贸易的商船队来说至关重要,特别是这种大型海上商船队,时间的延长就是贸易成本的增加。

但正如同我们前文所述,当时的明王朝已经是个贪污泛滥的国家,在市舶司这种衙门里,贪污行为更是无微不至。以往日本商船到达港口,无不对主管衙门市舶司的各层官员关怀备至,以用来方便行事。习惯成自然,大家对此并无抱怨。


大明王朝第二阶段的倭寇爆发,与明王朝市舶司的“罪与罚”

这一次,宗设依照惯例前来参加市舶司的招待宴会,却发生了一件事情,让这位背景不简单的日本商人大发雷霆。

依照中国明王朝的规定,先到港的商船先检查,并且在市舶司宴会上坐上座,后到的后检查,排后座,以此类推。

瑞佐后到,当然应该排在宗设的后面和坐在宗设下边。但瑞佐的一个中方翻译人员宋素卿,暗自送重贿给到市舶司的主管官员太监赖恩。以前各商队也都会送上贿赂,基本上会按照法定的秩序办理事项。

可能瑞佐的贿赂金额实在很大,市舶司的掌管太监赖恩这次就先安排检查瑞佐的商船,并且把瑞佐在宴会上的座位安排在宗设前面。

日本人和中国人一样要面子,私底下的安排不被旁人所知,宗设还能强忍。但市舶司安排的招待宴会是官面上的事情,这让宗设下不来台,于是宗设大怒要打瑞佐。

市舶司因为接受瑞佐的贿赂较高,所以袒护瑞佐,并暗中帮助他准备武器。宗设的委屈本就来自市舶司,这时更无处申诉,因为他在中国的主管就只有市舶司,其它衙门没有任何责任对他负责。

气急败坏下的宗设,召集手下船员攻击瑞佐下榻的旅社,瑞佐的武力不如宗设,便向宁波城外逃去。宗设追击,事情开始变化。宗设的船员中原本就有一些流浪武士,性情残忍,这时便沿途烧杀,一直杀到港口,登上船只回国。


大明王朝第二阶段的倭寇爆发,与明王朝市舶司的“罪与罚”


市舶司的委屈

市舶司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程度,主管太监赖恩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脱罪。而用倭寇来做他的挡箭牌最合适不过。于是这一起日本商船之间的贸易纠纷,被定性为日本倭寇的侵犯。

明王朝对这件事情的处理结果,不是检讨市舶司的主管官员,而是认为这些罪过都是由于贸易,于是国家所有市舶司都被关闭撤销。庞大的中国海关系统再一次遭受打击。

这件事情看似偶然发生,其实是必然结果。因为市舶司在明王朝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贪污系统,甚至已经远远超出盐矿和织造。所不同的是市舶司牵扯到明王朝最为敏感的神经-倭寇,所以才会首当其冲的被撤销。


大明王朝第二阶段的倭寇爆发,与明王朝市舶司的“罪与罚”


消失的商船|官商勾结下产生的倭寇

市舶司衙门被撤销,但市舶司的“阴魂”却没有散去。官方主持的贸易被迫停止,但民间对贸易的需求却无法停止。这贸易便由官方转到了民间。

日本商船到达港口后,改由当地的贸易商行出面招待,并代行贸易之事。最初双方合作愉快,久而久之,中国贸易商行欠日本商船的货款增加。日本人不断催讨,那些贸易商行的富商老板一拖再拖,催的急了,便展开消失大法,人影无踪。

这些贸易商行的富商,大都是明王朝的士绅阶层。士绅阶层的构成又大多是官员家属、亲戚,以及退休官员本身。所以日本人是哑巴吃黄连,欠款基本上得不到解决。

日本人得不到货款,回不了国,于是开始聚集在沿海岛屿等待。

此时欠款的士绅们为抵赖货款,向官府报告说沿海出现倭寇。官府当然明白事情的由来,但却和这帮士绅富商勾结,出动军队准备围剿。

士绅富商们此时却又来做好人,他们暗自通报日本人,说官府要来围剿海盗,要命的赶紧走。

日本商船于是感激他们的消息通报,欠款也不急着要了,赶紧回国。这样一来二去,日本商船依然还保持着与中国贸易商行的生意,但欠款却越来越高。

1546年,日本商船的忍耐达到了巅峰,他们既无法获得贸易欠款,又无法再次面对国内追讨。他们占据了中国沿海一些岛屿,准备要不到欠款就绝对不回国,明朝要是用围剿的方式对待他们,他们就用武力对抗。


大明王朝第二阶段的倭寇爆发,与明王朝市舶司的“罪与罚”

中国富商士绅们再一次祭出倭寇的法宝,向明王朝申请围剿。明王朝于是真的向日本商船队攻击,日本人正式开始对抗。留在岛屿上的力量显然不够,于是派人回国寻找支援。当日本国内武装部队和日本商船汇合后,即开始登陆作战。

明王朝沿海军队不堪一击,追债的日本人跟在明朝溃军之后,攻城掠地。战争波及到浙江、福建、江苏三省。日本原本正当的跨国贸易商人,此时性质已经完全转变,他们很容易就尝到了由抢掠所带来的丰厚财富滋味,于是成为了真正的倭寇。同时他们对明王朝的官府衙门,以及富商士绅恨之入骨,就将愤怒转加到所有无辜的中国人身上。


大明王朝第二阶段的倭寇爆发,与明王朝市舶司的“罪与罚”


结语

日本倭寇第二次大规模的侵犯明王朝,当然有其他们自身贪婪残暴的性格使然,但原本这份残暴曾经被封印在明王朝合理的对外政策中,却又因为明王朝那些腐败衙门和贪官奸商被释放。

这一次的倭寇灾难,历时十九年,一直到1564年,抗倭名将戚继光把最后一支倭寇,消灭在福建仙游。但中国沿海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富庶地区,已经全部残破不堪。

寻踪溯源,明王朝大规模发生的倭寇事件,有其外因。但主要的内因却是明王朝各个角落的腐败,大明王朝的海关衙门市舶司在这场浩劫中,扮演着那么可悲的角色,不得不让人扼腕叹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