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记载传统“文房四宝”呢?

前言

说起“文房四宝

”,年纪稍大点的都知道,就是毛笔、墨、宣纸砚台,它们在中国数千年的书写史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是既是我国古代文化知识输出的工具,又是展现许多鸿篇巨作的载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房四宝”虽已经退出了现代书写工具的舞台,但是它们千百年所蕴含的文化魅力仍然长存于我国灿烂的五千年文化宝库之中。故写此文向各位简要的叙述一下古人们对它们的一些研究著作。

古人如何记载传统“文房四宝”呢?


“文房四宝”自古就有著书立说

①.宋代萌芽版“文房四宝”研究书籍的出现

在宋朝之前,人们对笔墨纸砚还是处于使用阶段,很少有学者对其功能展开专门研究与编写相关的书籍,北宋官员苏易简撰写的《文房四谱》一书对其进行了综合论述,全书有笔谱两卷,砚、纸各一卷。每个单谱以叙事、造、杂说、轶事、辞赋为序,旁引入古籍,详加叙述,其“搜采详博”的美誉成为后人推崇的蓝本。


②.明清两代对“文房四宝”研究的延续

  • 明代屠隆的《纸墨笔砚笺》

明万历年间的官员屠隆,由于在文学与戏剧上深有造旨,在“文房四宝”上面进行研究后撰写了《纸墨笔砚笺》一书。纸篇介绍南北朝至明朝名纸的产地和特点,以及适用于书画所用的五种造纸方法;墨篇对《墨经》与《墨书》大为推崇,并援引《杨升庵外传》介绍古制墨法和元代朱万初制墨法;笔篇综论制笔方法以及藏、涤等用笔、护笔的要求;砚篇叙述了砚台的质地与保养、洗涤、使用与收藏的方法。该书对文房四宝作了比较系统化的介绍,而且纸与笔的篇幅比墨玉砚的篇幅更详细,该书对研究文房四宝的发展、收藏、鉴赏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古人如何记载传统“文房四宝”呢?
  • 清代唐秉钧《文心肆考图说》
  • 他虽从医多年,但对旧物收藏兴趣盎然,故结合多年的收藏经验撰写了《文心肆考图说》,其主要内容分古今名砚图、古砚考、纸墨笔考、古窑器考、古铜器考、古玉器考、古今琴考、杂考等共八卷。其中古今名砚图的品种收录达五十种,古砚考搜集相关历代名砚的发展、产地、砚价与品质评论素材;纸墨笔考内还细分出纸说、笔说与墨说等,其中不乏收藏鉴赏内容。其丰富的内容、所收的品种与所述的范围远远超过书名的提示。


    古人如何记载传统“文房四宝”呢?

    唐秉钧《文心肆考图说》(来源于网络)

    为了使得各位对古代文房四宝的各种著作有个初步了解,我分别从纸、墨、笔、砚四个部分分别举例叙述。


    纸张篇

    • 宋代关于纸质改进的著作

    宋代书法家米芾善于鉴赏文房佳作,而且敢于议论,拥有不凡见解。他所作的《评纸帖》 一卷就是针对当时造纸徒求白而多用灰粉,致使纸质生涩与受墨不均的情况,特列十纸说,意在推行古造纸法。书中所列古纸有福州纸、金版纸、六和纸、河北桑皮纸、黄皮纸川纸等八种,并扼要介绍了它们特点和制作方法,该书对改进纸张生产与提高纸张质量有重要引导作用。


    • 元代著作

    元代史学家费著与书法家鲜于枢二人都著有《笺纸谱》,但两者内容截然不同,后来费的《笺纸谱》改为《蜀笺谱》,这是因为费著是四川人,而且自己家乡也是历史上出名的产纸地,这对其著作不无影响。该书大多是论蜀笺,有时也旁及苏州笺等,从纸名由来、尺寸、质地、用途、等级、色泽与售价等方面,对薛涛纸、谢公纸、百韵纸、澄心纸等作了详细介绍和评述,对研究与考证古代纸张颇有益处。

    古人如何记载传统“文房四宝”呢?

    墨篇

    中国用墨、藏墨的历史悠久,但因古墨难以收藏,又不像玉器与青铜器那样经得起长埋于地下。正是它本身材质的原因使得古代珍贵墨品很难流传后世。幸亏有各制墨家、收藏家所著的墨谱、墨说、墨表与墨考等,为后人保留了难得的古代制墨、藏墨玉赏墨的史料。那就分别从宋、元、明、清举例:


    • 宋代墨著

    宋代论墨的书有三部,其一为晃贯之《墨经》,其兄晃说之,深得文学家苏轼的器重。而晃贯之一生没有嗜好,却喜欢制墨,他的《墨经》一书分松、煤、胶、罗、和、捣、丸、药、印、样、萌、研、色、声、轻重、新故、养蓄、时、工

    等二十则内容,所述制墨的方法详细,并指出和胶的重要性。一些后续工具书把此书署名为晃说之撰,而该书旧题晃氏撰,未写明时代与名字,尔经过后人研究,实际作者是晃贯之。其二是何薳《春渚纪墨》,专门叙述唐宋年间的墨坛掌故,对古代制墨方法,如和胶与选烟等也有简单论述。其三为李孝美《墨谱法式》,该书上卷为八图八说,中卷为式,叙述了有名墨家十六人,各种墨附有图片说明,下卷为法,也是吸收过去旧闻参以所试的制造方法。该书无论是制作还是品藻,都以精详著称。从明代以后,由于原来制墨的松烟法被油烟法取代,所以该书所记载的制墨法式已经无太大的实用价值


    • 元代墨著

    元代墨说有两家,江苏吴县的

    陆友所著《墨史》影响较大,他本身博学多识、善书法与精鉴赏。该书集三国时代的魏国至当时的制墨家共一百五十多人,而且分别为他们列传,同时记录了他们制墨的缘由、制墨方法及所制之墨的优劣;另详细记载了高李墨、契丹墨、西域名墨,后附杂记二十五则,都带有与墨相关的典故,该书史料丰富,是了解我国古代制墨、用墨玉赏墨发展的珍贵材料。另外一本《畴斋墨谱》张寿所著,里面先列出五代时期后蜀官员李廷珪等墨三十品,后面记载试墨的序文,再简单描述了墨工蒲大懿的情况。


    古人如何记载传统“文房四宝”呢?
  • 明代墨著
  • 明代叙述墨的书籍很丰富,那就分别举例程君房的《程氏墨著》、方于鲁的《方氏墨谱》、沈继孙的《墨法集要》与方瑞生的《墨海》

    A.《程氏墨著》

    该书由明代有名的制墨家,“歙派”制墨代表人物程君房撰写,共分十三卷。他自幼好制墨,并自称“我墨百年,可化黄金”。他的墨曾进供明神宗朱翊钧,当时一些有名的书画家如董其昌等,对他的制品也给予很高赞赏。该著作收录了他自己制作的五百种墨品,分元工、舆地、人官、物华、儒箴等六类,每类分上下两卷,书中插图均出自当时名画家之手,雕镂题识也很精致。该书还出过不太多见的套色印本。

    B.《方氏墨谱》

    方于鲁是与程君房齐名的制墨家,原为程君房家的墨工,后因某些原因与程分开后自行设作坊制墨。他所造的“九玄三及墨”被誉为“前无古人”的好墨。他撰写的《方氏墨谱》共有六卷,又列各家墨工所赠作品共三百八十五种,分

    国宝、国画、博古、博物、法宝鸿宝等六类。上至符玺圭璧,下有杂佩,都是很精致的名手绘图。

    C.《墨法集要》

    沈继孙曾受教于三衢墨师,后墨决于僧人,并记录整理成书。该书叙述制造油烟墨的方法,并有附图说明。因元明两朝以来用松烟制墨的方法逐渐被废,所以后改换成油烟,该书被称为造油烟墨的祖本。另外该书既保存制墨的古法,又参以师授经验,所以除了使用功能外,还具备史料价值。

    D.《墨海》

    方瑞生早年一开始喜欢砚台,后来又喜欢上了墨,并专攻搜烟与和胶水之术。他的墨品格妙,造型精巧。既耽墨事,于墨有关者无不觅集,时间长了就成了《墨海》十卷。该书分内、外两辑。内为文集,共三卷:卷一“玄鲭录”和卷二“

    仙墨函”,内容有关墨的韵事佳话;卷三“说墨合”以鉴赏角度评述制墨方法及墨的品种,内容精到。外辑为图,共七卷,收录历代中外名墨共三百六十七种。每品均附正面与背面图。卷末有题赞。该书内容丰富,可谓是墨之集大成者。


    古人如何记载传统“文房四宝”呢?
  • 清代墨篇
  • 清代记载墨的书同样丰富,而且其中赏墨与品墨的内容逐渐增加,请看以下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及其他们的作品

    A.万寿祺

    又称“万道人”,撰有《论墨》《墨表》。他自述采选“自上古以来及与今”的“昔人之论述”而编成。该书评述了古今制墨原料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并例举了由此而导致墨质的优劣不等。书的末尾综合叙述了墨的功能与价值,说:

    墨上可“阐圣贤道法精微之旨,中以供诏法典制之用,下以给文武上下士民书启日用之繁。内以教诸中国,外以行诸四夷,久之传诸万世”。


    古人如何记载传统“文房四宝”呢?

    从他的观点可见,墨不仅仅是文房四宝,也可为世间宝物。


    B.张仁熙

    他在康熙十年撰写的《雪品墨品》,该书是以黄州通判宋荦所藏之墨的品评与结合苏轼“雪堂试墨”的典故为参考,宋所藏的墨多为明代中叶以后所制,其中不乏精品。该著作记录了墨的形制、规格、时代、题识,并品优劣,但不注明产地,但仍然不失为文人藏墨与赏墨的代表作。


    笔篇

    • 王羲之《笔经》

    前面已经说过,关于文房四宝的专著并不多,但笔确是在诸多有关文房四宝的著述中成为很早出现的专著,虽然晋代书法家

    王羲之《笔经》一卷是开文房四宝专论的先河之作,而且出自一位非常有名的书法家之手,它的地位和影响更不能低估。该书虽然仅三百多字,但史料的参考意义颇大。该文比较兔毛、鸡毛、石鼠毛鼠须等制笔材料的优劣,对各种毛笔进行品评的同时也介绍了各种毛管及毛笔制作方法,并为历代所沿袭借鉴,但是帮助了后朝学者对文房四宝深入化研究打好了扎实基础。

    • 梁同书《笔史》

    梁为清代有名的书法家,他所撰的这本书分笔之始、笔之料、笔之制笔之匠四部分。“笔之始”叙述了有关笔的传说故事或古书所记载的奇闻趣事;“笔之料”介绍了可以制笔的三十六种材料,注明摘引文字之处与材料产地;“笔之制”介绍各种笔的规格、特点和制作方法;“笔之匠”记载了擅长制笔的九十三人的个人信息。书中所引的资料涉及经史子集及前人的笔记杂谈,详实丰富,自成系统,对笔的收藏、鉴赏、研究都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古人如何记载传统“文房四宝”呢?


    砚篇

    中国从唐代就出现四大名砚,到了清代,论砚著作层出不穷,著书者都以藏砚家居多。根据日本小野氏《砚书文献考》统计:

    宋以来论砚之文及散见于文集笔记中的记砚、论砚之作约有七十多种,其中尤以宋、清两代居多,其内容既包括各种名砚发展历史及开采制作,也含有对佳砚的鉴赏品评,以及颂扬之诗铭和名家藏砚之拓片,真可谓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美不胜收。

    既然宋、清两朝与砚有关的著作很多,那就举例说明若干

    ①.宋代砚著

    • 《砚史》

    由北宋书画家米芾所著,只有一卷。书开头“用品”一条主张砚以“石理发墨为上,色次之,形制工拙又其次”。下有“姓品”一条,论砚石质地坚软。“样品”一条记录了晋、唐至宋各代砚的形质变化。书中还记述自玉砚至蔡州白砚等二十六种砚的颜色、光泽与质地,其中对端、翕两石的评论非常详细。因为他对这些所列所评的很多砚品都亲眼所见和亲笔所试,所以得出的结论很真实,也对现在鉴别古代砚台真伪具有帮助作用。《四库全书》对该书的评价很高。

    • 《砚笺》

    高似孙把该书分为四卷。卷一为端砚、卷二为歙砚,卷三诸品砚,卷四为前人赞赏砚所写的诗赋杂文。以诗文题端砚、歙砚及诸品砚的则分附前三卷。《四库全书》称此书为:

    “”取各家论砚之说,以群籍为佐证,叙述可观”。

    ②.清代砚著

    清代文人雅士好砚之风当时非常流行,藏家与鉴赏家也纷纷著书立说,而且书中很多精辟之论。

    • 《端溪砚史》

    该书对端砚的记述非常详细与系统化,由清代学者吴兰修所著,他博学,好藏书,其书房曾名“守经堂”。他曾去端州实地考察,对当地各洞岩的石质做了细致比较。同时综合采用历代谈砚的各种书籍的基础上附述自己的个人见解,编成书籍。该书分三卷:

    卷一记载端州产石各坑,并附图;卷二论述石头品种、颜色。兼及砚工、用砚与藏砚等方法;卷三记载了贡砚、开坑的事宜。整本书编排得体,尤其以议论详备而著称。

    • 《承晋斋积闻录》

    该书作者梁巘不但在书法上很有造旨,而且对砚台颇为研究。他在该书里特地详写了“砚论”一章。他在文中对当时的名砚做分析与比较后评价说:

    端石之弊过细而不发墨,歙石之弊发墨而嫌过粗,澄泥软而发墨很为适中,而其弊易至凹。

    当时由于环境与条件所限,他对各种砚台的研究在当时的众多著作中可谓是一家之言。


    古人如何记载传统“文房四宝”呢?

    结束语

    “文房四宝”伴随着中华文化走过了数千年的春秋,其中历代文人对此研究与使用所产生的各类著作成千上万,举不胜举,以上所述之作的只是浩如烟海的著作中的一滴水。同时也感叹先人们在对这些著作所写过程中的忠于事实的态度与锲而不舍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