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不是病毒,你怕什麼

#我,無條件寫作#

我又不是病毒,你怕什麼


最近有不少朋友關心我,因為我在湖北。我先是感動與溫暖,過後想了想好像有點不對勁。聊了很長時間的天就差有一句話沒有說出來:你感染了嗎。對方的潛臺詞是你回來後會不會影響我。我還能說什麼,我只能客氣地說一句我很好。好生惡死人之本能無可非議。但若是如此潛伏的關心我實在消受不起。我還不是一個腌臢齷齪人,莫說我現在還好好的,即便染上病菌亦不會毫無公德心去玷汙別人。捫心自問,幹不出來。

關於疫情的消息滿天飛,有一種消息我特別敏感:武漢人流落在外賓館一概不予接受;小區若發現湖北人身影及時舉報,獎勵500元;看到鄂開頭的車牌趕緊勸返……。這到底怎麼了。沒錯,疫情的確起自武漢,但普通人是無辜的,誰也不願意染病。不在武漢不在湖北的人不會體會疫情給當地人十倍於外地人的恐慌無助。你們不會去慌亂搶購生活日用品,你們不會有親人輾轉醫院無法收治的苦楚,你們不會有鐵哥們疑似感染的擔心,你們不會有跑來跑去買不到合適口罩的焦慮。寫到這裡我看到長江日報1月25日發的一則消息:武漢四十多歲的周先生每天反覆量體溫,大年三十晚上泡腳後測出體溫有點高,在家嚎啕大哭。七旬老父親抱著他說,“不擔心你得肺炎,就怕你是精神出了問題!”老人及時撥打了心理熱線求助。

不少人是把它當成《笑林廣記》一般看待,我覺得這恰恰反映的是艱難。我們可不可以分一點悲憫心給他人呢。一切的一切也許只有運氣與自救。他們何罪之有非要承受這黑黑的汙名。

某些說法徑自在前面冠以“武漢肺炎”,這種搞法混淆視聽,將一起突發公共事件屬地化在地化,這種傳播造成的漣漪效應就是談武漢人色變談湖北人色變。雖沒到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地步,但避之猶恐不及則已有之。若想他年某地發現某種疫情,人家也這樣汙名化你,試想你又情何以堪。

對於出門在外的湖北人進行更為嚴格的醫學篩查,我舉雙手雙腳贊成,這是防止疫情擴散的理性之舉。你擔心自己與家人的安全,這是再合理不過的事情,不扯什麼國民性道德感這些大帽子,就請不要潑髒水,若是毫不辨析一棍子全部打死在地的作法實在深惡而痛絕之。若果5000萬湖北人個個沾染病毒,你若如此看待還有道理可言,但如今的疫情還不至於嚴重若此吧。

封城之後,夜幕下的武漢很清冷,其實也很漂亮。我在這裡讀書三年從來沒有見過武漢如此幽靜。我只希望天氣快點暖和起來,武漢——美麗依舊。

【作者為大學教師,南京大學文學博士,學者。研究方向:中國現代文學、民國學人。在《光明日報》《讀書》《隨筆》《當代作家評論》《新文學史料》《南方週末》《傳記文學》(中國臺灣)等海內外報刊發表論文、學術隨筆、散文70餘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