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多大開口說話正常?跟智商高低有關係嗎?

田治彬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父母的心,當寶寶開始丫丫學語的時候,寶寶哪怕不經意間說出一個字,寶媽都會激動萬分。那麼寶寶什麼時候才會說話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的是,不同的孩子其說話的時間有比較大的差別,一般情況下寶寶到了8、9個月的時候就會喊出“爸爸”“媽媽”的發音,但這個時候寶寶還不知道“爸爸”“媽媽”的具體概念,也不會有所指向的去喊“爸爸”“媽媽”。我家寶寶在喊爸爸的時候會衝著玩具小狗喊,讓人哭笑不得。所以這個時期寶寶發音都是無意識的。到了一歲左右,寶寶才會明白自己發音的真正含義。

另外,有的家長會認為自己的孩子說話晚了,會不會智商太低了?其實大可不必太過擔心,除了生理上有缺陷外,寶寶發音晚只是大腦發育的時間快慢,與智商高低沒有關係。同時,寶寶發音快慢也與遺傳以及寶寶周圍的環境有很大關係。

最後,如果孩子說話比較晚,不要太過著急,我們平時應該多和孩子溝通說話,千萬不要認為孩子聽不懂,你說的每一句話他都會認真聽,久而久之就會在他大腦裡形成印象,慢慢寶寶就會嘗試開口說話了。


伊貝育兒園


以我大寶親身經歷,開口說話的早晚與智商無必然聯繫,因為孩子的發育有個體差異,每個孩子說話的時間都不一樣。但根據相關理論和實踐證明,如果孩子一歲半還不會講最基本的爸爸媽媽,2歲半還不會講短句,要去檢查一下是否有語言發展障礙。

01

我大寶的經歷

生大寶的時候,我月子坐得不好,有一段時間就一直看病。那時也不流行懷孕時間讀很多育兒書,所以很多東西我都不懂。

出生時醫院檢查說孩子各項發育正常,意識裡就覺得孩子慢慢長就可以,沒有問題,就是早晚而已。

但就語言發育,他7、8個月無意識發過爸爸媽媽的音,我們覺得器官發育沒問題,就不用擔心,但他和樓下只大10天的小男孩相比,感覺差了很多。

他到一歲半的時候,還不會有意識的叫我們爸爸媽媽,他需要我們會看向我們,也會撲向我懷抱尋求安全感,但不會有意識叫媽媽。

那個小男孩可以說很多單詞,我家的只會叫爸爸媽媽,哥哥,哥哥還不叫哥哥,叫得得。

和那個男孩子在一起,是個人都感覺出來,他差很多。

一歲半後,奶奶從老家過來帶他,奶奶寂寞,就每天和他講話,方言比較多,他說的話多了很多,但都聽不清楚,要我做翻譯。

2歲半送去小小班,老師還問我,是否從老家剛過來。

老師反映上課接受力很強,聽不懂他想表達什麼,可是能感覺出來,只要教一遍,他就很著急地想表達出來。

過了3歲後,他的語言進入飛速發展期,表達清晰,很有邏輯性。目前6年級,最喜歡錶演、演講和辯論,所有帶過的老師都說他非常地聰明,學東西一學就會,就是不夠踏實。

而那個小男孩,單論表達和學習,和他比要差一些了。

所以,開口說話早晚和孩子智商沒有必然聯繫。

02

開口說話的早晚和語言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如果語言器官,聽力器官、舌頭髮育都沒有問題,那麼說話早晚和語言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還以我大寶和那個同年齡的男孩對比。

那個男孩家是我們樓下賣包子的,因為做生意,他家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還有舅舅總共6口人。


因為賣東西,每天接觸很多人,他的周圍都有人一直在講話。

而我家就一家3口,我和老公的工作都是對著電腦備課和看材料,講話比較少。我和他都屬於那種不太愛講話的,尤其是對著很小的孩子,我也沒有意識要和他一直不停地講話,刺激他的語言發展。

一歲半奶奶來了後,他會的詞語多了很多,但發音不準,是因為奶奶講的都是方言。老人家年齡大了,有些話可以重複說很多遍,自己也不知道,所以無意間刺激了他的語言發展。

這就像我們學母語,為什麼每個孩子會說話後,口音都不一樣,因為他周圍的語言環境發音不一樣,刺激他的也不一樣。

學生都很怕學英語,我沒去過國外,但去過的人都知道,如果你想說英語,到了國外一堆都是說英語的環境裡,你很快會學會說英語。

二寶我們就有經驗了,二寶出生後,我們家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哥哥,而且爺爺每天都帶他到樓下去逛。所以二寶現在才週歲,但無意識會發很多音節。比如每天早晨和哥哥拜拜,他下意識會配合動作說出類似拜拜的音。

語言環境、語言刺激一定程度上都影響著孩子說話的早晚。

0

正常一歲半會發基本的音,3歲左右會說比較完整的句子

按照普遍標準,媽媽們可以觀察孩子,7、8個月是否有重複爸爸媽媽的音節。8個月到12個月之間,有需求是否會帶點有意識表達,大人教一項東西,他會很快領悟並作出反應。

好比我家二寶,他吃麵包,你先說一句,給媽媽吃,然後用手指指向自己嘴巴,他就會把麵包塞到你嘴巴里。

他想媽媽抱的時候,要是換爺爺奶奶,他會很清晰地大哭叫媽媽,哥哥說有點像有意識地叫。

哥哥有時喝飲料,他看到瓶子就會拿過來放到我手裡,意思是幫他打開。

我沒有列具體的月份一定要達到什麼,是因為每個孩子同一項發育可能會晚上一兩個月,所以媽媽們不用焦慮,去對照某一個具體月份的標準。

如果有的孩子發育晚,像我大寶那樣,正常一歲半孩子要會發基本的爸爸媽媽音,不是有意識,但一定發過。如果沒有,要注意觀察,2歲左右如果語言沒有明顯的改善,但其他行為是正常的可以耐心等待。2歲半以後,可以去醫院檢查一下,看舌頭、聽力、語言器官的發育,3歲如果有問題,就可以診斷得出來是否發育遲緩。

到了3歲,孩子可以清楚表達自己的需求,老師教的兒歌也可以很快學會。

04

如何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

剛才分析過孩子的語言發展有可能遇到的問題,所以父母在培養孩子說話時,可以試驗以下方法。

(1)儘量語速放慢,重複說話。我們大人說話習慣了,大家也都聽得懂,但孩子不一樣,他早期只能接受最簡單的音節。

和孩子說話時,一定要特別有耐心,語速放慢,反覆去和他重複,你希望他學會的音節。

(2)給孩子提供說話的環境。孩子說話慢,和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如果老人帶孩子,只喜歡看電視,給孩子一堆玩具,或者整個房間很安靜,那孩子沒有外界的刺激,語言肯定學得慢。

孩子學語言其實非常快的,你可以配合動作示範給孩子,有空就和孩子說話,刺激他的語言接收系統。

(3)帶他到人多的地方去。我一個朋友和我講,她小時候很愛帶孩子去菜市場,因為她家門口就是菜市場。

不管什麼樣身份的人都要買菜做飯,那裡可以見到各種各樣的人。見的多了,孩子膽子也大,想表達的願望也很強烈。她女兒從小就語言能力很強。大學獲得過很多獎項,作為交換生去荷蘭交流過,畢業去美國讀研究生,是一個顏值才華並存的優秀女孩子。

前面我介紹的那個賣包子的孩子,也是如此,語言發展比別人早,就是因為周圍說話的人很多。

05

寫在最後

孩子說話早晚和智商沒有必然的聯繫。按通用標準,7、8個月會發無意識爸爸媽媽音節,一歲半會基本的詞彙音節,3歲會說比較完整的句子,可以清晰表達自己的需求。在這些時間段內,同月份的孩子會有一些差別。我們可以用一些方法刺激孩子的語言發育,孩子2歲半以後,可以帶去醫院檢查語言、舌頭和聽力器官,3歲如果問題很嚴重,那就需要診斷是否真的發育遲緩。(圖片來源於網絡)


樂晨媽媽的育兒花園


我有親眼親歷所見,才敢說出

說話早晚與智力,智商私毫關係沒有!!!!!

有一小男孩從小聰明可愛,就是說話晚!兩歲以後才會說話!(後來分析與學說話時所處環境有關,奶奶爺爺說山東話,父母說普通話)

上學後,從小學到碩士都是全學校尖子生,經常得獎!不但學習名列前茅( 幾乎每次考試都拿第一 ),還任班幹部 (少先隊大隊長,斑長,學生會主席)

畢業分配當時好單位搶著招他(華為,中興,保潔等),

工作後,工作能力強,升職很快!現在已提拔到總裁!

口才,文筆都非常好!

所以好好培養孩子的品德才華才是最重要的!!


硬如石韌如梅雅緻生活


每個寶寶開口說話的年紀都不一樣,有的幾個月,有的一歲多。

這個跟很多情況有關,但是和智力沒有太大關係,只有極少數是因為智力原因開口說話晚,最重要的還是需要環境。

我寶寶八個月開始叫爸爸媽媽,會說“”好”字,她之所以會說好字,是因為我們家開了個小店,每次別人用手機付款了客人給我們看我們會回答說 “好”,還有打電話經常會回覆別人說好的,久而久之寶寶就學會了這個字,每次我們回答好她也跟著回答好。

所以語言環境很重要,在幾個月時要多和寶寶聊天,你聊的越多她會說話就越早。


90後莞漂


沒關係,切身體驗,我兒子一歲多才說話,現在讀初中一年級,全年級十個班4百多人排名前二十名,個性活潑好動,每年都參加編程比賽,都是全市第一名,講話完和智商沒關係。我小舅子兒子兩歲多才講話,現在讀小學一年級,學習還可以。


共和國的守望者


前幾天在朋友圈看到了這樣一個小視頻:一個寶媽讓自家寶寶叫爸爸媽媽。說實話看到這樣的情形也想到我家孩子小的時候牙牙學語的樣子。

確實在我家大寶生下來之後,各個方面的經驗也不足,所以孩子出現任何和同齡人之間的差距,就會感到十分的擔憂。

就像你上面所詢問的孩子多大開口說話正常,就是擔心孩子的語言問題。實際上在照顧大寶的時候也困擾了我很久。一些寶媽表示孩子說話晚是智商不高,也讓我十分的擔憂。

可是我家孩子最後也沒有像她們所說的這樣智商低,反倒學習成績還不好。所以我們就可以認為,開口說話早晚京晶只是一個發育的問題,和智商高低並沒有任何的關係。

畢竟智商是父母本身的遺傳,加之自己後天的教育。所以,我們迴歸到開口說話這個問題上。

孩子什麼時候開口說話正常?

我們並不知道對於你來說孩子開口說話正常,到底什麼情況下是比較正常的?但是我們可以瞭解一下孩子在語言成長過程之中不同年齡段的表現。經過一定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剛出生之後孩子僅能通過簡單的哭鬧或者獨自創立的嬰語來和父母交流。

慢慢到了6個多月左右,孩子就可能模仿其他人說話。而8個月到一歲左右有可能叫爸爸媽媽。

之後慢慢的孩子也會學習更多的東西,從而和媽媽進行一定的交流。所以如果是孩子正常的發出一個音節,那可能就是八九個月的時候。

如果自家孩子開口說話玩,大家也不必過分的擔心,可能彰顯出來孩子本身發育比較慢。在這個過程中,也可以考慮這些方式進行一定的緩解。

1、多和孩子簡單的交流

如果可以多和自家孩子說說話,那麼必然他們也會有想要說話的慾望,在模仿的過程之中就更加的努力。

2、讓孩子接觸不同的環境

對於孩子來說,在不同的環境之下,他們也會有表達欲。所以如果有條件的話,我們可以帶孩子多去外面轉一轉,讓他接觸不同的人群,並且瞭解到其他人如何進行交流,這也會激發他內心的慾望。


飯飯媽媽育兒


寶寶多大開口正常?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研究,寶寶開口說話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1-3個月

你會聽到寶寶發出唧唧咕咕的聲音。而且會重複一些元音,比如(啊、哦),開始能模仿一些聲音,甚至於會發出一些奇怪的聲音,比如(姆、巴)。

二、4-7個月

4個月,他就會開始牙牙學語,使用很多母語中的韻律和發音特點。而且聽到聲音還會發出聲音來回應。如果到7個月時,他仍然沒有開始牙牙學語或者模仿任何的聲音,可能意味著他的聽力或者是語言發育有問題了。

三、8個月-1歲

前幾個月的唧唧咕咕和尖叫聲已經被比較清晰的音節取代,比如(ba、da、ga、ma)所以有時候你會驚奇地發現,他已經會叫爸爸媽媽了,而且他說話還有音調的變化。

四、1歲之後

他可以說一些單個的字詞(15-18個月),會使用簡單的詞組(18個月到2歲之間),會用2-4個詞的句子,重複對話聽到的內容。大部分幼兒到快2歲的時候都可以掌握至少50個口語詞彙,而且可以將兩個字詞放在一起組句子,不過孩子之間差異很大,即使那些聽力和智力都正常的孩子,有一些也要等到2歲之後才會講這麼多的東西。男孩的語言發育往往比女孩的慢。不過至少也要會一些詞組,包括喜歡的東西、身體的部位,甚至於熟悉人的名字。

五、2歲之後

已經可以表達50個以上的詞彙,能用4-5個詞組成句子,能說出自己的名字、性別、年齡、可以使用代詞(他、她、他們),能理解2-3個要求的語言指令。

六、3歲之後

到三歲之時,孩子掌握的詞彙量應該達到300個以上,掌握一些基本的語法規則,能講出最長5-6個詞的句子,語言表達比較清楚,會講故事。

寶寶開口說話的時間與智商有問題嗎?

目前並沒有實際的研究資料證明寶寶開口早說話聰明,所以說寶寶說話的早晚和智商並沒有直接的關係,這個跟寶寶自身的發育情況以及跟家長的培養教育是有一定的關係的。有一些家庭裡是好幾個人一起帶寶寶,平時大家會經常跟寶寶們說話,寶寶也會潛意識裡模仿大人的說話,那麼寶寶就會開口說話比較早。而有一些家庭,是老人帶,或者是忙於工作的寶媽在帶孩子,沒有時間跟孩子說話,就只會忙家務或照顧他,沒有了說話的環境,從而減少了刺激寶寶語言發展的機會。

如何促進寶寶的語言發育?

1、家長多跟寶寶進行溝通交流

父母白天忙於工作,晚上回家就應該多與寶寶進行語言上的交流、溝通、引導。出行的時候,可以多跟寶寶去描述事物,拓展詞彙,儘可能地給寶寶多輸入一些詞語量。

2、積極地回應

在寶寶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可以及時地回應他,可以用寶寶發出的聲音回答他,也可以用驚喜的表情來回應,這樣跟寶寶對話,他們會覺得很開心,激發寶寶說話的興趣。

3、多創造不同環境去接觸

家長應該有意識地創造不同的交流環境,讓他接觸更多的人,參加一些不同的交流活動,讓孩子在正常的社會交往中,學習怎麼去運用語言。


育兒媽媽平臺


孩子說話早與晚的確有個體差異。滿週歲是寶寶語言發展的重要階段,寶寶在10-15個月間,平均每個月掌握1-3個新詞。到19個月,寶寶已經能夠掌握50個詞左右。從19個月開始,寶寶掌握新詞速度加快,平均每個月25個新詞,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詞語爆炸”現象。

約50%的孩子語言能力逐漸追趕上正常有一半的孩子在3、4歲左右時,會變得如同齡人一樣正常,但進入小學階段,部分兒童仍可出現學習上的一些問題。

50%的孩子會表現出更多問題另外一半的孩子在3、4歲左右時,會表現出更多的問題。相比小時候,看起來會說的詞彙可能更多一些,但是仍然沒有達到正常水平。這種情況下,孩子在進入集體環境後,原有的語言問題會進一步擴展到學習和行為上。

這幾件事嚴重影響語言發展

影響寶寶語言發展的原因,就是從這些你看似不以為然、不當回事的“小事”引起的:

1.餵養過度精細,影響口腔肌肉發育

很多媽媽擔心孩子吃輔食嚼不爛、不好消化,就一直做得很精細。殊不知,這樣卻影響孩子的口腔肌肉發育,口腔肌肉得不到鍛鍊,就會導致發音不標準、口吃。所以給孩子吃輔食,一定要循序漸進,什麼年齡段吃什麼!

2.他不說,你就懂!

家長所謂的“心有靈犀一點通”、超前滿足,其實是阻礙孩子開口、語言發育的最大障礙。一定要讓孩子學會去表達,讓他自己說清楚想要什麼、想做什麼

3.過多的網絡詞、疊詞

網絡詞、疊詞,都會影響孩子的語言發育和對事物的理解。和孩子說話時,要對事物的描述清晰、準確,甚至可以逐步地告訴孩子一些動詞、或名詞:踢足球、一隻籃球、打籃球、玩乒乓球。而不是用“球球”來代替

4.大人說話太快,孩子不能理解

很多家長說話語速很快,跟孩子說話也是如此。但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大人是有差距的,他還沒聽清,如何能理解,更別說給你一個回答。跟孩子說話時,一定要面對面的,有意識地放慢語速,耐心一些,讓孩子能理解。

5.用電子產品替代陪伴

手機、電視、iPad這些電子產品,一些電視節目,有很多不規範的語言,甚至是方言,跟孩子也沒有正常交流。不理解、不明白,孩子被動接受語言灌輸,更容易阻礙語言發展。多陪陪孩子,包治百病!

不要聽到“發育遲緩”就慌了,也不要慶幸孩子“只是慢一點”

家長不要聽到“語言發育遲緩”就慌了,從積極的方面看,這是一個非常及時的信號,提醒家長應該正確干預,而不是盲目等待,或慶幸“只是慢一點”,最終會趕上正常的。

歡迎關注@孕享時光,更多孕媽育兒經驗與你一起分享!

孕享時光


孩子說話的遲早並不能代表智商的高低,有些孩子不到一週歲就能開口說話,喊爸爸媽媽,有些孩子到了2週歲多,還不會說話。

作為父母,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總是希望孩子能早點會站立、早點會走路,早點會說話。在我們的概念中,似乎凡事都能比其他同齡孩子能早一點的孩子就聰明,反之,如果什麼都比較慢的孩子就會讓人擔心,甚至懷疑是不是智商低,有問題。

很多時候,我們大部分父母的擔心是多餘的,只是因為看到“別人家的孩子”能說很多話了,就開始著急自己家的孩子怎麼還不會簡單的詞語,還不開口說話。

其實,孩子開口說話晚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父母要認真區分的同時,也要採取一些適當的方法來幫助孩子學說話。

1、儘早開始親子閱讀,堅持每天給孩子講繪本故事,有利於孩子早點學說話。

親子閱讀這件事,沒有最早,只有更早,有些媽媽從孩子還沒出生的時候就開始胎教,給寶寶每天睡前朗讀一個故事。

有研究表明,在媽媽肚子裡就開始聽故事的嬰兒出生後,明顯表現出對在媽媽肚子裡時聽到的故事更加喜歡和熟悉。

這說明小嬰兒在還是胎兒的時候,也具備了初步的語音辨別和語言記憶能力。

這個研究結果就告訴我們父母,想讓孩子早點開口說話,不要忽略了孩子早期還不會說話的時期。

在孩子出生後,儘早開始繪本閱讀,每天睡前給孩子讀一讀適齡的繪本,讓孩子一邊看著繪本的圖畫,一邊聽爸爸媽媽講故事。

2、多和孩子聊聊天,增進親子之間的互動和交流。

媽媽和孩子聊天這件事,隨時隨地都可以發生,而且也是越早開始聊天越好。

親子交流,並不一定要求孩子也會說話的時候,比如小嬰兒的時候,媽媽給寶寶換尿不溼的時候,媽媽可以和寶寶聊天。

媽媽可以一邊換著新的尿不溼,一邊說話:“寶貝,媽媽給你換上新的尿不溼,這樣小屁屁就舒服了。”

有時候,小嬰兒餓了,就會哇哇大哭,媽媽可以一邊抱抱嬰兒,一邊溫柔地跟寶寶說:“寶貝,是不是餓了,別哭別哭,媽媽給你泡奶去,馬上就能喝奶了。”

如果天氣好,帶著小寶寶出去逛逛公園的時候,媽媽也可以和小寶寶聊天,看到什麼就跟寶寶說什麼,就好像他們什麼都能聽懂的樣子。

這個方法其實非常簡單好用,但是需要父母有愛心和耐心,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對著一個不會說話的小寶寶自言自語,自導自演的時候,寶寶還不會說話,或者有些話還真的聽不懂,他們會沒有什麼反應。

但事實上,我們講的每一句話,我們和寶寶的每一次語言交流,都是對孩子大腦的一種直接的語言刺激和說話的示範,孩子會在這樣一次一次的親子交流互動中開始學說話。

3、多給孩子創造說話的機會,在寶寶學說話的重要階段,鼓勵他們多用語言來表達。

在寶寶學說話的重要階段,我們要時時尋找合適的機會鼓勵孩子開口用語言來表達,而不是說在孩子還沒來得及表達的時候,媽媽就馬上第一時間滿足了孩子的需求。

比如孩子想喝水的時候,自己小手指著水杯,嘴巴里發出“啊,哦”的聲音的時候,媽媽千萬不要馬上給孩子遞上水杯,最好能引導孩子說“喝水”。

當孩子向媽媽打開雙臂,要抱抱的時候,媽媽即使明白孩子的肢體語言了,但是如果你想孩子開口學說話,媽媽就要再等等,等孩子嘗試著用語言來表達。

當然,這些機會都是需要媽媽平時去留意觀察,而且要先教孩子如何用語言表達了之後,再耐心地鼓勵並等待孩子,一次次地嘗試開口表達。一旦孩子願意開口表達,練習的次數多了,孩子自然就能開口說越來越多的話了。

所以說,當我們的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開口說話晚一點的時候,不要過於擔心和焦慮孩子的智商是不是有問題。我們更多地要去尋找合適的方法,給孩子創造更多的語言學習環境,來幫助孩子學說話。

感謝閱讀!如果我的回答讓您覺得還不錯,記得給我點贊、轉發+關注萌媽百寶箱,每天都有最新的育兒乾貨分享,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

萌媽百寶箱


現在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說話問題,特別重視,認為孩子說話晚,就代表不聰明,智商低的表現。這種想法有科學依據嘛?孩子的說話早晚,跟智商高低有關係嗎?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孩子多大開口說話正常?

孩子的語言發展的五大規律

1.孩子在3個月左右,會發出一些呢喃聲音。

2.在7.8月左右,孩子可以開口說些疊詞,如“爸爸”“媽媽”,開始模仿大人說話。

3.孩子在1歲至一歲半時,可以說一些單詞句。

4.孩子在1歲半至2歲時,可以說一些日常的簡單句,處在語言爆發期。

5.孩子一般到了3歲之後,可以完成日常的一些對話,還能掌握地方方言,語言表達成熟。

孩子說話早晚與智商沒有任何聯繫

一般來說,孩子的語言發展都是遵循以上五大規律來的,說話的早晚是根據孩子的生存環境還有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係,跟智商沒有任何聯繫,只能說說話早的,大腦發育較為健全,孩子的模仿能力增強,學習說話比較快,但這也是看家庭是否給到孩子一定的語言氛圍,刺激孩子的腦部發育,這樣孩子才有可能說話比同齡的孩子要早。

如何讓孩子早點開口說話?

1.鼓勵孩子多說話,耐心的去教孩子

2.給孩子多讀繪本,多聽兒歌,增加詞彙量

3.可以買個早教機,激發孩子學習語言的興趣

4.多帶孩子去人多的地方,認識新的人和事,刺激孩子的腦部發育,增加孩子的認知

5.可適當讓孩子看一些卡通動畫,模仿動畫人物的聲音,有利於孩子的語言發展



綜上所述,是關於孩子說話問題發表的一些想法和建議,歡迎大家在評論下方留言發表不同意見,我是蘇小燕,一名教育行業的從業者,大家可以關注我,幫您解決育兒方面的種種問題,關注孩子每個時刻的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