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秋雨推薦50首必讀唐詩,快快收藏學習


餘秋雨推薦50首必讀唐詩,快快收藏學習


我在講授唐代散文的時候,做了一個精簡化的實驗,那就是,只講兩個人,韓愈和柳宗元。對他們兩人,又只各選一篇,重點講解。


我拿唐代散文來做精簡化實驗,也是討了一個方便,因為那裡的果實本來就比較寥落。為什麼寥落?因為邊上的鄰居取得了大豐收,地氣、人氣都向那裡聚集了。哪個鄰居?唐詩。


唐詩的豐收確實驚人。可謂英才密佈,佳作噴湧,整個民族的文化激情都在那裡獲得熔鑄和淬鍊。結果,對唐詩的知曉程度,也就成了一箇中國人精神品級的試金石。


但是,唐詩再好,如果塞滿了一個年輕人的頭腦,成為沉重的記憶負擔,那麼,他還能領會詩歌本來應該具備的輕靈、瀟灑風韻嗎?他自己心底埋藏的天賦詩情,還能穿過那麼多顫巍巍的古董倉儲釋放出來嗎?


因此,唐詩也應該被精選。精選時應該把握什麼尺度,已經成為一門獨立的學問。


餘秋雨推薦50首必讀唐詩,快快收藏學習


唐詩總數有多少,誰也無法統計了。只知道,在遠離唐代七百多年之後,清代初期的季振宜把他能看到的遺產編成了《唐詩》七百十七卷,共四萬兩千九百多首,作者一千八百九十多人。後來,彭定求等十人以此為底本,參照明代胡震亨的《唐音統籤》,得四萬九千四百多首,作者兩千八百多人,編成了由康熙皇帝作序的《欽定全唐詩》。加上《續全唐詩》,總共已有五萬一千多首。


其實在《全唐詩》之前,已經有不少著名文人在編選本,例如王安石編《唐百家詩選》、元好問編《唐詩鼓吹》、鍾惺等編《唐詩歸》、黃德水等編《唐詩紀》、王士禛等編《唐賢三昧集》、李攀龍編《唐詩選》等等。有了《全唐詩》,選編起來就比較方便了。其中最著名的選本,出自一個不著名的文人之手,那就是乾隆年間的孫洙(蘅塘退士)編的《唐詩三百首》。


這個選本之所以廣受歡迎,除了選得不錯外,更與三百首的數量有關。太多了,怕讀不下來;太少了,怕有重大遺漏。結果,三百首成了清代乾隆年間比較合適的體量,後來又“合適”了不少年月。


但是,隨著現代社會的開始,教育結構的改變,要讓大量在各個國際化專業裡忙不堪言的人群再去熟讀唐詩三百首,顯然是超量了。二十世紀後期編過幾種《唐詩一百首》,發行量倒也不小,但熟讀的程度很難樂觀。


這件事突然變得重大,是在海內外興起“文化熱”之後。世界上各種文化都開始重新尋找自己的“文化圖騰”、“文化符號”、“文化密碼”、“文化元件”、“文化要素”、“文化口令”。歷時悠久的中華文化,也開始從這方面忙碌起來。


是龍鳳?是長城?是敦煌?是甲骨文和饕餮紋?是京劇?是書法?是編鐘?是《高山流水》?是《二泉映月》?


都是,似乎又都不太是。


這些文化符號都很重要,但又都缺少對華夏之美的廣泛容納性,多方覆蓋性。


唐詩,只有唐詩,代表著中國古典世界最有生命力的時代,凝聚著完整的華夏之美,卻又可以輕鬆地含咀於每個中國人的心口之間。把唐詩作為中華文明的“文化符號”、“文化元件”,正合適不過。


餘秋雨推薦50首必讀唐詩,快快收藏學習


餘秋雨推薦50首必讀唐詩,快快收藏學習


簡單說來,看一箇中國人身上負載著多少自己的文化,背誦唐詩是最好的測驗。兩個華人在海外偶遇卻互相不知文化底裡,談論唐詩是最好的試探。


唐詩在這種情況下的意義,已經遠遠超過《唐詩三百首》時代。但是,要讓大量不以古典文學為專業的普通民眾也能隨口吐出,篇目一定不應太多。不能讓“文化元件”,變成一大堆“零件”。


說了那麼多,我終於可以公佈這五十首唐詩的篇目和次序了。


李白:《早發白帝城》、《靜夜思》、《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將進酒》、《蜀道難》、《月下獨酌》、《行路難》、《子夜吳歌》、《送友人》、《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杜甫:《登高》、《蜀相》、《春望》、《春夜喜雨》、《登岳陽樓》、《月夜》、《贈衛八處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詠懷古蹟》、《旅夜書懷》;


王維:《山居秋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送元二使安西》、《使至塞上》、《相思》;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問劉十九》、《琵琶行》;


崔顥:《黃鶴樓》;


王之渙:《出塞》、《登鸛雀樓》;


王昌齡:《出塞》;


柳宗元:《江雪》;


孟浩然:《春曉》;


杜牧:《山行》、《赤壁》;


劉禹錫:《西塞山懷古》、《烏衣巷》、《石頭城》;


李商隱:《夜雨寄北》、《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登樂遊原》;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張繼:《楓橋夜泊》;


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王翰:《涼州詞》;


孟郊:《遊子吟》;


賀知章:《回鄉偶書》;


盧綸:《塞下曲·其三》;


高適:《別董大》。


餘秋雨推薦50首必讀唐詩,快快收藏學習


數一數,正好五十首,都應該隨口背誦。其中白居易的《琵琶行》較長,可以選一些段落背誦。


這裡所排列的,都只是詩題。如果把詩作本身也一一呈現,那這篇文章就太長了。因此,在本書的最後,會把這五十首必誦唐詩作為附錄。估計大多數讀者早已熟悉其中的不少詩句,那就請大家當作一次自我測試吧,順便把不熟悉的幾首勾出來,有空的時候補背一下。這既省力,又有效。


我希望博士研究生擴大對唐詩的記憶範圍,於是再增加四十首,至少應該熟讀。這擴大的四十首篇目如下——


餘秋雨推薦50首必讀唐詩,快快收藏學習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夢遊天姥吟留別》、《獨坐敬亭山》、《關山月》、《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杜甫:《登樓》、《兵車行》、《石壕吏》、《夢李白》、《客至》、《哀江頭》、《哀王孫》;


王維:《雜詩(君自故鄉來)》、《終南別業》、《鹿柴》、《竹裡館》、《鳥鳴澗》;


白居易:《長恨歌》;


杜牧:《泊秦淮》、《寄揚州韓綽判官》、《秋夕》;


元稹:《行宮》;


孟浩然:《過故人莊》、《留別王維》、《秋登蘭山寄張五》;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閨怨》、《塞下曲》;


李商隱:《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嫦娥》、《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張九齡:《望月懷遠》;


韋應物:《滁州西澗》;


常建:《破山寺後禪院》;


賈島:《尋隱者不遇》;


金昌緒:《春怨》;


王灣:《次北固山下》;


許渾:《咸陽城東樓》;


高適:《燕歌行》。


餘秋雨推薦50首必讀唐詩,快快收藏學習


不管是前面的五十首,還是後面的四十首,都只是參考目錄。當代人讀唐詩,“必須性”大大減弱,而“隨興性”則大大加強。每個學員面對詩句時的獨特感受,都應該引起重視。這很可能是兩種相似心理結構的穿越式碰撞。正是在這種碰撞中,唐詩找到了千年後的知音,而你則找到了唐代的自己。這是超越目錄之外的驚喜,同時,也找到了每個人改變目錄、自訂目錄的理由。


其實順著唐詩,我也已經為宋詞和宋詩排列出了必須背誦的篇目和擴大記憶的範圍。這篇文章已經擁擠了太多的唐詩的篇目,就不讓宋代詩詞跟在後面委屈了。


(文章選自餘秋雨新書《雨夜短文》,天地出版社,2019年4月出版,讀史系授權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