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航空母艦(二)

蘇聯“莫斯科”級直升機母艦

“莫斯科”級直升機母艦,蘇聯海軍稱其為反潛巡洋艦,首艦“莫斯科”號於1963年動工,1965年下水,1967年建成服役。主要技術性能為:標準排水量14900噸,滿載排水量17500噸。長191米、寬34米、吃水8.7米。動力裝置由2臺蒸汽輪機和4座鍋爐組成,雙軸,航速31節,續航力為9000海里/18節。編制840人,外加部分艦空人員。“莫斯科”級艦裝有:2座雙聯裝SA-N-3“酒杯”航空導彈發射裝置;一座雙聯裝SUW-N-1型反潛導彈發射裝置,配裝18枚“弗拉斯”1A或1B反潛導彈;兩座12管RBU-6000型可迴轉深彈發射裝置;兩座雙管57毫米炮。飛行甲板長為86米、寬為34米、艦的後半部為直升機飛行甲板,甲板下為機庫。可以載艦14架卡-25A“激素”反潛直升機。

各國航空母艦(二)


蘇聯“基輔”級航空母艦

“基輔”級是蘇聯海軍建造的常規動力多用途航空母艦,在1975~1987年間,共建造了4艘。首艦“基輔”號於1970年動工,1975年建成服役。其主要技術性能為:標準排水量33000噸,滿載排水量44500噸。長273米、寬49.2米、吃水9.5米。動力裝置為4臺蒸汽機輪,總功率4X33097千瓦,4軸雙舵,最大航速29節,續航力為7000海里/18節。編制1610人。

艦上裝12單元SS-N-12“沙箱”反艦導彈發射裝置1座(備彈12枚)、6單元SA-N-9“克里諾斯”航空導彈發射裝置4座(備彈192枚)、100毫米艦炮兩座(備彈1200發)、六聯裝30毫米速射炮8座(備彈4800發)、RBU-12000火箭式深水炸彈發射炮兩門(備彈60枚)等。主要電子設備有:目標探測雷達、飛行管制雷達、敵我識別雷達、火控雷達、導航雷達,以及主動搜索聲吶系統、無線電通信系統、衛星通信系統、電子對抗系統、作戰控制情報系統等。後經改進,“戈爾什科夫”號航空母艦增裝“望天”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加強武器配備,提高了抗飽和攻擊能力,綜藝作戰效能有較大提高。

飛行甲板長189米、寬20.7米。可攜載雅克-141攻擊機14架。雅克-38攻擊機8架、卡-27反潛直升機16架。

各國航空母艦(二)


蘇聯“戈爾什科夫”號航空母艦

“巴庫”號航空母艦是“基輔”級航空母艦的改進型。“巴庫”號於1990年10月4日改名為“戈爾什科夫”號,下水後一直沒有充分投入使用,1995年以後從未出海航行。

1978年12月開工,1982年4月下水,1987年12月開始服役。其主要技術性能為:標準排水量38000噸,滿載排水量45000噸。艦長274米,寬32.6米。飛行甲板長195米。動力裝置由8座鍋爐和4臺蒸汽輪機組成,最大航速31節,續航力13000海里/18節。

艦上裝有兩門100毫米火炮,12座SA-N-12“黃鼠”艦對空導彈發射裝置,6座雙聯裝SS-N-12“沙箱”艦對艦導彈發射裝置,兩座RBU-12000反潛火箭發射裝置,8座30毫米AK-630近戰火力系統,1臺拖曳式魚雷誘餌,三維對空搜索雷達,導航雷達,艦殼聲吶,變深拖曳聲吶,“陷阱門”火力控制系統,兩座“鳶鳴”火力控制系統,艦載機33架12架雅克-38“鍛工”式垂直起降戰鬥機,18架卡-27直升機,3架卡-25反潛直升機。

各國航空母艦(二)


俄羅斯“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

“庫茲涅佐夫”級是蘇聯海軍建造的第三代航空母艦,也是俄羅斯目前唯一在役的一艘航空母艦。改艦於1983年動工,1991年服役,其主要技術性能為:標準排水量43000噸,滿載排水量55000噸。長304.5米、寬72米、吃水10.5米。動力裝置為4臺蒸汽機輪,8座鍋爐,功率4X36776千瓦,4軸,最大航速29節,續航力為8500海里/18節。編制1960人。

該級艦裝有:12單元SS-N-19“毀滅”遠程艦艦導彈垂直髮射裝置1座;6單元SA-N-9“長手套”艦空導彈垂直髮射裝置4座,共裝彈192枚;8座CADS-N-1“嘎什坦”導彈/火炮合一發射裝置,每座裝8枚SA-N-11艦空導彈和雙管30毫米"格林"炮;兩座RBU-12000反潛火箭發射裝置。

各國航空母艦(二)


飛行甲板長304.5米,寬72米。有標準長度的斜角飛行甲板、飛機攔阻裝置和3臺升降機,艦上沒有彈射器,但艦首部飛行甲板上翹12°,可供艦載機滑躍起飛。機庫面積約5500平方米,估計可容納40餘架艦載機。可載12架蘇-27戰鬥機,雅克-141攻擊機16架,23架卡-27反潛直升機


各國航空母艦(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