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煥新,天貓小黑盒玩轉剁手大賞

寫這篇稿子的時候,是2月24日,轉換成農曆的話是二月二,俗稱“龍抬頭”,寓意祈福納祥,驅邪攘災。如果不是疫情阻擋了我們出門的腳步,往年這一天該是託尼老師們的好日子,因為這一天按老規矩是要去理髮的,這叫“從頭開始”。所以這一天,又叫剃頭日。


這一天,又是春耕節。從這一天開始,長江以南將要進入雨季,春雷始鳴,萬物復甦,新的一年就要開始忙碌了。


用今天的話說,叫復工。


從二月中旬開始,西藏和青海相繼白了回去,很多地方連續一週沒有出現過新增,復工潮於是緩緩而來。沉悶了整整一個月的華夏大地開始蠢蠢欲動起來。這意味著,“補償性消費”要開始了。因為疫情還沒有完全過去,線下暫時熱鬧不起來,線上自然就成為了歡聚的主場。


為了讓這歡聚可以更熱鬧一些,很多品牌紛紛推出新品。過去2周,有超過240萬件新品在天貓首發。在經歷了整整一個月“有錢無處花”的無奈後,新品更能催生好心情。


復工煥新,天貓小黑盒玩轉剁手大賞


通過與天貓小黑盒展開合作,這歡聚又被進一步升級,上新被演繹成一場“剁手大賞”。邊買邊玩,補償給自己一份復工好心情。


1

解讀心聲

過去我們常說,生活需要儀式感。在復工潮中,這種儀式感變得格外重要。煎熬了一個月後,我們太需要一些有好玩有趣的事情,來轉移我們的注意,更換一下心情。借用雅詩蘭黛二月新品的文案來說,要“透亮”。不光肌膚要“透亮”,心情也要透亮,生活更要“透亮”。


這個二月,天貓小黑盒與雅詩蘭黛深度聯手,不僅帶來了強科技感和成分背書的全新美白單品“肌光精華”,讓肌膚“乾淨透亮”,還開啟了全新的售後體驗:開箱AR掃一掃。通過掃一掃,可以掃出明星的追光小秘籍,還可以分享自己的28天追光日記並領取回購福利。


復工煥新,天貓小黑盒玩轉剁手大賞


用營銷術語來說,這叫社交,叫UGC,但過於功利。穿過營銷方法論,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人對世界的好奇,對其他人生活的好奇,對自己某種可能性的好奇。營銷中的一切其實都跟好奇有關,跟心情有關。


對於這一代消費者來說尤其是這樣。


過去我們常說剁手一時爽,現在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專注於將這種剁手的爽延續下去。過去,剁手的樂趣主要在清空購物車和開箱;現在,開箱僅僅是剁手樂趣的開始。品牌與用戶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過去那種列出產品亮點“1、2、3”的上新手法正在快速被淘汰。品牌需要不斷創新玩法,讓品牌的價值觀與用戶的價值觀產生共振。


消費的本質,其實是價值觀的表達。這一代消費者,他們消費,有時候跟消費本身並沒關心,甚至跟產品本身也沒有關係。舉個例子,對於這一代消費者來說,三隻松鼠的堅果跟百草味的堅果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同,真正不同的是品牌本身,是品牌背後所堅守的價值觀。


我們常說洞察需求,但我們更要解讀心聲。


2

剁手大賞

這一代消費者,把消費當成了一場大賞。

表現在消費層面,就是“搶新”。


為了讓“搶新”更有意思,植村秀找來品牌大使王一博,聯手天貓小黑盒挑戰#持妝不變色#,邀請用戶和王一博一起,

挑戰“誰的妝容更持久不變色”。結合店鋪直播的“不脫妝直播賽”,將“搶新”變成了場大趴,平臺、品牌、明星和用戶一起,盡掃沉悶,狂歡。


這個二月,蘭蔻、Innisfree、雅詩蘭黛、植村秀等品牌結合各自品牌的特點不斷創新,將“搶新”變成了一場好玩有趣的大賞。


除了展開#持妝不變色#的挑戰賽,植村秀還帶來了線上AR試色系統,滿足自娛自樂的趣味。對於女生來說,試色和試衣服一樣,都可以帶來好心情。滿足一個人的自娛自樂,某種程度上是個剛需。但是,我們太過想要讓用戶之間去互動,卻很少會去思考“一個人的需求”。


這個二月,通過與小黑盒展開合作,植村秀、蘭蔻、Innisfree、雅詩蘭黛等品牌分別帶來了各種好玩有趣的營銷創新,滿足用戶產品需求的同時,將產品融入進用戶的生活中,給用戶帶去產品需求之外的生活滿足感。這或許,就是小黑盒逐漸成為全球新品首發陣地的原因。


回到運營層面來說,這種關注用戶生活上的滿足感,是一定可以給平臺或品牌帶來長尾價值的。高奢美妝品牌蘭蔻、TomFord、YSL和Armani相繼“落戶”天貓小黑盒,蘭蔻2020年戰略新品極光水在天貓小黑盒獨家首發,看中的想必也正是這種長尾價值。


復工煥新,天貓小黑盒玩轉剁手大賞


畢竟:相比靠透支用戶去裂變帶來的增長,能夠與用戶一起產生價值層面的互動與交流、能夠真正進入用戶生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3

發新策略

圍繞天貓小黑盒二月上新,我們可以看到,產品、價格、痛點這些技術層面的東西不再是決定新品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這個標準正在變得越來越多元而細分,這意味著營銷越來越考驗平臺的綜合實力。


其實以上我們所講的所有玩法,都不新鮮,可以說基本沒有跳出這兩年營銷圈總結的那些方法論。但是能夠做到“上新即爆款”,爆款還有長尾增長的,卻不多。天貓小黑盒能夠成為全球新品首發陣地,天貓去年能夠發佈1億款新品,這背後離不開整個貓淘生態的賦能。


聚焦到天貓小黑盒本身,有兩點值得我們注意:


第一點:跳出“物”本身,鑽進用戶的心裡。我們今天這一整篇文章其實都在說這個。我們常說洞察用戶,這其實還是需求層面的洞察,往前進一層,我們應該去洞察用戶的生活。再具體點,洞察用戶當前的生活場景。脫離生活場景的洞察是沒有辦法產生情緒共振的。


回到這次的復工潮,如果平臺或品牌,脫離了疫情這個大環境,去聚焦用戶的產品需求——你不能說不對,但片面——也許能夠有個不錯的銷量,但很難觸及用戶內心最真實的渴求,那就是……去“浪”。


復工煥新,天貓小黑盒玩轉剁手大賞


悶了一個月了,請讓“我”盡情釋放一次。這個時候品牌如果只是去列產品的亮點“1、2、3”,哪怕再怎麼觸及剛需,都像是一個直男。


第二點:多元營銷,發揮生態價值。拿植村秀、蘭蔻、Innisfree、雅詩蘭黛的營銷來說,如果直播、淘寶二樓、AR、話題營銷等工具或技術無法與貓淘有機銜接,那就很難發揮出協同價值。多元營銷的利弊其實是非常明顯的,如果不能有機協同,就會形成巨大的營銷漏斗。


第二點是立足於第一點之上有。品牌與用戶之間既要強互動,還要有深洞察。否則那就是一場沒有感情的營銷,短時間或許可以快速製造爆款拉昇銷量,但很難持續增長。爆款出來很難帶動品牌的整體增長。


其實“補償性消費”這五個字已經把一切都說了。復工潮拉開的“補償性消費”重點要關注的,其實是心情,是那被壓抑了近一個月的社交慾望,以及剛剛“失去”的一個月。當前,消費者需要一場Party。這一切,就讓滿足消費者“追新嚐鮮”需求的天貓小黑盒來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