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恩不念快活林之恩,只给武松一只熟鹅就罢了,为何还要大哭而去?

富春一凡


施恩大哭而去,另有隐情。

施恩去送武松时,脸上、身上都带着伤,因为他刚被蒋门神胖揍一顿,"快活林"又被抢走了。他也是无家可归,身无分文,而且之前也失去了牢里的职位,他的处境也很艰难,他给武松带去了两只烧鹅,还有一些碎银子,绑在武松腰间。

注意,两只烧鹅,碎银子。如果施恩境况好,会给武松散碎银子吗?

他的哭,是无能为力,自身难保,兄弟自己保重罢了!


在树



先请看原文:

施恩讨两碗酒,叫武松吃了,把一个包裹拴在武松腰里,把这两只熟鹅挂在武松行枷上。施恩附耳低言道:“包裹里有两件绵衣,一帕子散碎银子,路上好做盘缠;也有两只八搭麻鞋在里面。只是要路上仔细提防,这两个贼男女,不怀好意。”武松点头道:“不须分付,我已省得了。再着两个来,也不惧他。你自回去将息。且请放心,我自有措置。”施恩拜辞了武松,哭着去了,不在话下。

我们从上面这段话可以看出:

1、施恩给了武松两只熟鹅,不是一只。

2、施恩也看出了押送武松的这两个公差不怀好意,并对武松做了提醒。

3、施恩最后“哭着去了。”

那么,施恩为什么在已经看出这里面的猫腻的情况下,还对实际上已经处于危险境地的武松不管不顾呢!我认为有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此时的施恩还没有和官府公开作对的魄力,也没有任何准备。

我们从头捋一下,施恩为什么要请武松打蒋门神?

是因为蒋门神霸占了快活林。

那么,这快活林是施恩自己的吗?

也不是,他和蒋门神之间的冲突就属于黑吃黑,上不了台面。

失去快活林,施恩的生活质量会受影响吗?

会,但影响不大,只是少了一部分收入,他还是那个在牢城营威风八面的小管营,而且他也可能在其他地方也有一些灰色收入。他养好病后,照样可以吃喝玩乐。只不过就是在孟州黑道上的地位要比蒋门神低一些罢了。

可是,如果他要帮助武松公开杀了这两名公差的话,那就等于公然和官府作对了,只能落草为寇。听起来做强盗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生活挺逍遥的,这只是对那些食不果腹的家伙比如李逵而言有吸引力。和小管营施恩现在的生活状态不可同日而语。他现在肯定还不想去,他也没有做这方面的任何准备。

二、实力不济。


武松被张都监陷害入狱后,蒋门神又把施恩暴打了一顿,把快活林抢了过去。此时的施恩正处于伤病状态,他即使有心帮武松,也没有这个能力。他不是还在牢城营养着七,八十名亡命之徒吗?让他们去帮武松不行吗,即使不都去,少派几个人不行吗?

不行,你别看施恩在孟州,在快活林可以任意驱使这些亡命徒给他卖命,可是真派出去让他们单独执行任务是不行的。

因为在孟州,这些人属于在可控状态,施恩不用担心他们不听招呼或者逃跑,毕竟这些人不是都具备武松这种天神般的能力的,牢城营和孟州城的官兵也不都是吃素的。

可是,一把他们放出去的话,施恩就失去了把控能力。他们还会像在孟州时那么听话吗?具体到这一次,如果施恩派几个人,让他们去解救武松,他们能够乖乖地照办吗?按照正常的逻辑,应该不会,大概一出孟州城他们就会跑的无影无踪了。谁还想老在监狱里待着啊!这些人又都是亡命之徒,想来不是死刑犯就是判了无期徒刑的家伙,别指望他们还和你在这个时候讲义气。再者,施恩父子是牢城营的负责人不假,但牢城营不是他们家的。里面有人死走逃亡他们也是要负责的,上面一旦查下来,他们也是要有个说法的。所以,他也不敢随随便便就把这些人放出去。

三、施恩此时已经感到武松凶多吉少,所以哭着去了。

施恩在孟州黑白两道混迹多年,肯定知道这里面的一些猫腻。当他看到这两名防送公差的言行举止后,立刻就知道他们在路上会对武松不利。具体不利到什么程度呢?肯定不会是折磨刁难武松一下,就是要结果武松的性命。因为武松得罪的人是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他们就是要置武松于死地而后快。

施恩通过常规经验来判断:一个戴着枷锁,赤手空拳的犯人,面对着常年干这种勾当,已经驾轻就熟的公差,几乎就是九死一生。自己眼睁睁的看着却无能为力,所以只有哭一下了。

武松心思缜密,对施恩的心思和目前的处境也心知肚明,并没有过多的苛责施恩。这条路是自己走的,不用怨天尤人,还是靠自己吧!
也亏得武松神勇,不但在飞云浦上展开绝地反击,反杀了两名公差和蒋门神派来的两名杀手,还立刻杀了一个回马枪,返回孟州城,血溅鸳鸯楼,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田获三狐


更正一下,施恩送的是两只熟鹅,而真正救了武松的,除了武松自己本身高超的武艺,就是这两只熟鹅!施恩大哭而去,也正是他重情重义的体现!



人与人交往,都是循序渐进由浅到深的过程,施恩和武松也是如此。

孟州大牢里来了一个武艺高强能徒手打死猛虎的彪形大汉,这点施恩肯定是早就心里有数的。联想到夺去自己产业的蒋门神,再看看神威凛凛万丈豪气的武松,施恩看到了能翻盘的希望,顺理成章的就把宝押在了武松的身上。

对于蒋门神,施恩是心有余悸的,没有七八成把握,他是不敢再招惹“泰安州争跤三年无对”的蒋门神的,三年没对手的蒋门神手下打败过多少英雄好汉,能数得过来吗?看到武松,施恩的欣喜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自己利用好了武松,不但能夺回失去的快活林,而且能出了被打的这口恶气。有了武松,别说蒋门神,江湖上黑白两道谁不敢给他施恩几分薄面?对于武松,施恩几乎有二十成的把握相信他能把蒋门神打得满地找牙。这个时候,施恩对武松肯定是先利用为主的。

但施恩能在江湖上混,绝对是个明白人,察言观色的本领是有的,他知道对武松这类顶天立地的英雄只是简单的利用,单是许以小恩小惠金银财宝包括场面上的寒暄客套是行不通的,要想别人对你好,首先得对人好;要想别人对你讲义气,那你首先也得付出点真情义。所以施恩内心除了利用武松,也是准备交定了他这个朋友!


武松帮施恩打了蒋门神夺回快活林,侵犯了张都监张团练等人的利益,被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三人设计陷害,重新踏上了充军发配的征程。施恩又被蒋门神打一顿,失去了快活林。因为蒋门神吃了武松的亏,这股火自然也就撒在了始作俑者施恩身上,这顿暴打肯定比第一次厉害几倍不止!自己的东西又被人夺去,还被打得遍体鳞伤;关键是这回连扳回来的希望也彻底也没有了,大靠山武松也倒了。这回施恩真是打碎牙齿和血吞了。



此时的施恩已经落魄的无以复加了,自己倒霉不说,连累武松重又入狱。官场上的黑幕他再清楚不过,自己毕竟是体制内的人,关键是对张都监等人没什么威胁,蒋门神打自己一顿就算了。对于武松,他们是决不会轻易放过的!发配路上虽不敢公然虐待武松,但不给饭吃毒辣算计肯定不可少。

施恩送武松两只熟鹅,两只熟鹅有多大的份量你懂得,这远比送银子有用!有了这两只熟鹅充饥,武松才能绝地反击,才有了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的一系列快意恩仇!



施恩一送武松两只熟鹅,以当时发配路上饥寒交迫的武松来说,这两只熟鹅可谓价值千金,因为它是能让武松增加体力增加翻盘机会的重要法码;二叮嘱武松当心差人谋害,情真意切。以当时伤痕累累一无所有的施恩所作所为来说,看似不起眼,实际上施恩对武松不但是仁至义尽,也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已经是做了他所有能为武松做的,不但全面细致,而且对武松至关重要!

施恩最后大哭而去,一是怜自己处境艰难,二是对身陷囹圄危机重重的恩人武松愧疚又爱莫能助!近乎绝望的施恩除了大哭一场,又能如何?一部水浒传,能做到武松和施恩这般情义者,又有几人?


百胜刀王胡逸之


不是一只,是两只熟鹅。而且千万别小看这两只熟鹅,说它们救了武松的命,也不是全无道理——稍后武松能独力打死四名行凶的差人,很大程度上就是利益于武松边走边吃,保持了体力,而解差一路没吃东西,体力早已匮乏。

还回到题目上来,不说熟鹅对武松的作用,只说施恩为何大哭而去。

施恩是一个官二代,但父亲不是大官,只是小吏。准确地说,他是个“吏二代”。仗着父亲的权势,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他游走于合法与非法之间,占了快活岭,收税抽头,很是发财。结果来了个蒋门神,比他更有武力,也更有后台,夺了他的快活岭。

武松被发配至此,施恩本带着伤,他对武松好,本来就是想着笼络武松,替自己夺回快活岭。后来的发展也恰如他的预期,武松帮他夺回了快活岭。

如果到此为止,他们仅仅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谈不上真感情。但是,仗义多出屠狗辈,江湖上的小混混往往很讲义气。在武松受到张都监的赏识的时候,施恩没有阻拦。要知道,如果把武松养在家里给自己当打手,也花费不了多少钱。肯放武松去跟随张都监,就是真心替武松考虑,希望他有更大的发展了。

被张都监陷害之后,武松又沦为死囚。这时的武松,对施恩已经没什么用了。但是施恩花钱替他上下打点,减轻罪名,又到监狱里探望武松,这真的是以朋友相待了。

到刺配上路之时,施恩前来送行。这里他又“包着头,络着手臂”,被蒋门神打了。快活岭三次易手、再也没有能替施恩替回,这且不说。关键是施恩已经看出:“只是要路上仔细提防,这两个贼男女,不怀好意。”

施恩已经看出两个解差要对自己的朋友下手。但是他除了提醒武松以外,毫无办法。以他屡次被蒋门神打的经历来看,他的武力是很普通的。就算他跟着武松一路走,也保护不了武松。而以他父亲小吏的身份,也不便公然护送囚犯。

施恩虽然知道武松很厉害、很勇敢、很凶狠,但是以他的经验来看,刺配、戴枷,又在监狱里关了两个月,临行还挨了一顿打,武松是无论如何对付不了这两个解差的。

“施恩拜辞了武松”,这一别,在施恩看来,就是生离死别了。眼看着自己的朋友将踏上死路,自己却无能为力。他除了哭,还能怎么样?


栖鸿看红楼


讨论这个要回到当时场景,原文是这么写的:

施恩讨两碗酒,叫武松吃了,把一个包裹拴在武松腰里,把这两只熟鹅挂在武松行枷上。施恩附耳低言道:“包裹里有两件绵衣,一帕子散碎银子,路上好做盘缠;也有两只八搭麻鞋在里面。只是要路上仔细提防,这两个贼男女,不怀好意。”武松点头道:“不须分付,我已省得了。再着两个来,也不惧他。你自回去将息。且请放心,我自有措置。”施恩拜辞了武松,哭着去了,不在话下。

当时什么情况呢?

首先,武松被陷害,打入囚牢,施恩用尽心机,也没能把他救出来。其次,武松入狱后,蒋门神又把快活林夺了回去,还把施恩打了一顿。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施恩能做的也就是来看看武松,送两只鹅,敬两碗酒,给点银子,嘱咐几句,全了兄弟情义;慢说他没有劫狱的想法,即便是有,他也没那个能力,否则就不至于连一个蒋门神都对付不了。

所以,施恩所为,是一个人正常情况下,所能做的唯一选择。至于大哭而去,个人以为,一是哭武松境遇,武松堂堂打虎英雄,两次发配;二是哭自己无能,武松能为自己出头,打蒋门神,夺快活林,自己却只能看着武松被诬陷发配。


燕然居胥


如果读过《水浒传》就会发现,施恩与武松完全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基本灭有什么兄弟之情。

施恩也不是什么好鸟!

他爹乃是孟州牢城管营,他们父子俩仗着手中的权力,为非作歹,称霸一方。他自己开了快活林酒店。又从牢营找了八九十个囚徒,把他们安插在别家开的客店酒店、赌坊兑坊里,各家都要听他的、向他进贡,就是过路妓女,也要先来参拜他施恩,才能营业开张。这要是放到现在,有组织有计划、有经济来源、有打手,施恩就是典型的黑恶势力。蒋门神殴打施恩,夺走快活林,就是黑吃黑,属于狗咬狗一嘴毛。

施恩用好酒好菜笼络武松,无非是看中武松的武艺,想收买武松做他手下的打手替他报仇罢了。

武松打败了蒋门神,替施恩夺回了快活林,施恩当然高兴了。为了避免蒋门神的报复,也要好酒好菜伺候着武松。

武松被构陷下狱以后,施恩上上下下打点,想要把武松弄出去,花了不少银子。他的目的无非是要榨取武松的剩余价值,好武松再替他出头。结果钱花了不少,都打了水漂,武松还是没有被捞出来。施恩明白武松再也不能为他所用。就再也不舍得多花一点银子。

武松被发配之时,施恩前来相送。送上烧鹅,大哭而去。

最后大哭而去,他不是哭武松,而是哭他自己。他替自己难过,作为黑恶势力,原本横行霸道、风流快活,没想到碰到了更黑更恶的势力,被打得七荤八素,钱财产业也损失无数,既丢面子又损钱,能不哭吗。换做是我,也要大哭一场。岂止要大哭一场,简直要大哭一场!

武松的遭遇也告诉我们,世道险恶,不要因为别人给的一点点好处,就对人掏心掏肺。有时候我们只不过是被利用而已。


上将嗳福斯


这问题确实值得推敲,也有很多读者会因此误解,施恩薄情寡义,不够兄弟。

其实,不然。

这个回目叫“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

那么施恩怎么个三入死囚牢呢?

却说施恩,已有人报知此事,慌忙入城来和父亲商议。老管营道:“眼见

得是张团练替蒋门神报仇,买嘱张都监,却设出这条计策陷害武松。必然是他着人

去上下都使了钱,受了人情贿赂,众人以此不由他分说,必然要害他性命。我如今

寻思起来,他须不该死罪。只是买求两院押牢节级,便好可以存他性命。在外却又

别作商议。”施恩道:“现今当牢节级姓康的,和孩儿最过得好。只得去求浼他如

何?”老管营道:“他是为你吃官司,你不去救他,更待何时?”

  施恩将了一二百两银子,径投康节级,却在牢未回。施恩教他家着人去牢里说

知。不多时,康节级归来与施恩相见。施恩把上件事一一告诉了一遍。康节级答道:

“不瞒兄长说:此一件事,皆是张都监和张团练两个,同姓结义做兄弟。现今蒋门

神躲在张团练家里,却央张团练买嘱这张都监,商量设出这条计来,一应上下之人,

都是蒋门神用贿赂,我们都接了他钱。厅上知府,一力与他作主,定要结果武松性

命,只有当案一个叶孔目不肯,因此不敢害他。这人忠直仗义,不肯要害平人,以

此武松还不吃亏。今听施兄所说了,牢中之事,尽是我自维持,如今便去宽他,今

后不教他吃半点儿苦。你却快央人去,只嘱叶孔目,要求他早断出去,便可救得他

性命。”施恩取一百两银子与康节级。康节级那里肯受,再三推辞,方才收了。

  施恩相别出门来,径回营里,又寻一个和叶孔目知契的人,送一百两银子与他,

只求早早紧急决断。那叶孔目已知武松是个好汉,亦自有心周全他,已把那文案做

得活着,只被这知府受了张都监贿赂嘱托,不肯从轻。勘来武松窃取人财,又不得

死罪,因此互相延挨,只要牢里谋他性命。今来又得了这一百两银子,亦知是屈陷

武松,却把这文案都改得轻了,尽出豁了武松,只待限满决断。有诗为证:

赃吏纷纷据要津,公然白日受黄金。

西厅孔目心如水,不把真心作贼心。

  且说施恩于次日安排了许多酒馔,甚是齐备,来央康节级引领,直进大牢里看

视武松,见面送饭。此时武松已自得康节级看觑,将这刑禁都放宽了。施恩又取三

二十两银子,分与众小牢子。取酒食叫武松吃了,施恩附耳低言道:“这场官司,

明明是都监替蒋门神报仇,陷害哥哥。你且宽心,不要忧念。我已央人和叶孔目说

通了,甚有周全你的好意。且待限满断决你出去,却再理会。”此时武松得松宽了,

已有越狱之心;听得施恩说罢,却放了那片心。施恩在牢里安慰了武松,归到营中。

  过了两日,施恩再备些酒食钱财,又央康节级引领入牢里,与武松说话。相见

了,将酒食管待,又分了些零碎银子与众人做酒钱。回归家来,又央浼人上下去

使用,催趱打点文书。过得数日,施恩再备了酒肉,做了几件衣裳,再央康节级维

持,相引将来牢里,请众人吃酒,买求看觑武松,叫他更换了些衣服,吃了酒食。

出入情熟,一连数日,施恩来了大牢里三次。却不提防被张团练家心腹人见了,回

去报知。那张团练便去对张都监说了其事。张都监却再使人送金帛来与知府,就说

与此事。那知府是个赃官,接受了贿赂,便差人常常下牢里来闸看,但见闲人,便

要拿问。施恩得知了,那里敢再去看觑?武松却自得康节级和众牢子自照管他。施

恩自此早晚只去得康节级家里讨信,得知长短,都不在话下。

通读这段文字,

注意两个细节:

1康节级对施恩说:“要求他早断出去,便可救得他

性命。”

2施恩对武松说的是:“且待限满断决你出去,却再理会。”

所以说,施恩的努力方向是什么?

是保证武松能够安全走出这大牢。

实现了吗?

很完美的完成了任务。

这任务简单吗?

相当困难。

要知道,张都监加上张团练的势力相比老管营势力,只高不低。从康节级的话里,就能知道,张团练等人早已上下运作,要在牢里致武松于死地。本来,这也是必死之局。

但是,施恩这边有三大补丁:

1老管营是监狱系统的直属官员,在这一系统内的人脉,老管营相比张都监张团练,占有职业上的便利和优势。

2当牢节级(在押监狱的负责人)康某与施恩有旧,不仅出力,还给出关键信息和要点——叶孔目。

2叶孔目本人的忠直仗义,在官吏系统内,居然还有这样的一股清流,对武松来说,简直是天使眷顾。大有可能是张团练等人以为买通了知府就万事大吉,低看了叶孔目,给的钱少了,不够尊重他,这才让叶孔目犯起了一根筋,而这种小吏又最是知晓上司的心性命脉。

3叶孔目抓住了权力斗争的死穴:早晚游说,让知府感觉到了自己被张都监当枪使,他们赚银子,知府大人您却干脏活,背骂名?何必呢?人啊,不怕干坏事,就怕干坏事还想做好人……

特别是最后这条对张团练张都监来说,是非常致命的。因为,知府不管,所以武松并没有在牢里受到虐待,甚至于最后判武松打的那二十脊杖,也只是走个过场,武松毫发无损。

但是,张团练等人未必知道,知府心里别有计较,未必知道武松会在被打二十脊杖后,依然生龙活虎,可以戴枷在飞云浦单排四人,甚至于返杀鸳鸯楼。

所以说没有施恩,武松未必能活着走出大牢,更不可能挨了二十杖后,还能毫发无损,给张都监张团练等人造成了重大误判,酿成了大事故。

那么,施恩在送武松时,为什么要准备两只烧鹅呢?甚至于最后都没有一路暗中跟着或带上几个小弟接应?

首先,施恩不是鲁智深,而且他已经蒋门神被打残了,他的小弟想必也早已被蒋门神势力给干趴了,所以,他跟不跟着已经无济于事。更何况,他本来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帮武松安全出得这大牢。

其次,施恩知道武松的能力和底细,一般人绝奈何不了他,要知道,武松本来是打算越狱的,施恩说,老大,先想办法出去,出去了再做打算,至于怎么打算:谁想干倒你,你就干翻谁,没有技术含量可言。

再次,两只烧鹅。

施恩这人,是个精细人。你看他一听武松出事,就先找老管营商量,明明自己认识康节级,也得由父亲发话,上下一心,精密盘算与计划,乃至于在这场权势与幕后的角力上,步步为营,占尽优势。就这点来说,施恩比蒋门神要高出许多,张团练等人恰恰缺乏施恩的执行力与判断力。

两只烧鹅就是证明之一。

施恩一开始尽量拉拢贿赂两个公差,但是公差不为所动。施恩显然早已料到会是这个情形,所以,两只烧鹅是提前准备好的。就怕公差不给武松吃的,人是铁,饭是钢,公差不用做别的,把你武松饿上一天,结局会是怎样?

然后施恩是哭着离开的,施恩为什么会哭?我感觉这是在示弱,演戏给公差看。兄弟就要死了,我却什么都做不了。监狱里一直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即死刑犯在临刑前,要饱餐一顿,不然饿死鬼会缠上你。公差也就由着施恩把两只烧鹅挂在武松枷上,甚至于还没把武松的左手给钉上,就由着他自己在路上扯着烧鹅吃。

所以说,这两只烧鹅对此时的武松来说,比什么都来得重要。既补充了体力,又让公差放松了警惕,松开了武松的左手。施恩那时的装扮也是费了一翻心思,头上缠的,脚上绑的,就像黑猫警长里的一只耳,你再看武松,枷上挂着两只烧鹅,腰上缠着包袱,邋里邋遢,这两人那副惨样就甭提了。

所以说,施恩应该是知道武松会在路上动手的,只是他也没想到武松会搞得这么大,一个人,一把刀,一个气,一个念头,居然会杀奔孟州城而来。


蔡员外1979


首先要说明,施恩给武松的绝对不仅仅只是一只熟鹅,而是两只熟鹅,一包银子,两件棉衣和一双鞋!

其次施恩并不是不念武松助他夺回快活林之恩,而且没有办法了!

书了说的很清楚,施恩父子在得知武松被害之后,上下使了不少银子!只不过这次武松得罪的是张都监和张团建,这都是施恩父子的顶头上司,所谓有道是县官不如现管!而且二张和蒋门神是一心要置武松于死地,施恩根本就救不了他!从施恩能在武松被发配时还能多次和武松见面,并做了最后的送别就不难看出,施恩还是顾及武松之情的!

施恩之所以在明知武松有生命危险而无动于衷的原因就,这件事事发突然,施恩根本来不及采取措施!

首先武松一开始判的是发配,不是死罪。所以施恩一开始是没有准备劫法场的,因为《水浒》里发配这个事,只有银子到位,发配就是旅游。但是你要半道劫囚徒,那罪可就大了!但是施恩和武松一见面,特别是见到压送武松的两个差人之后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此时一来施恩根本没有实力和张都监等人作对,二来是武松马上就要上路了,此时根本来不及召集人马去救武松。他只有提醒武松,小心这两个差人!最后看到武松远去的背影,想到武松此如凶多吉少,自己却无可奈何,只有含泪而去!

很多人说施恩不如鲁智深,鲁智深不怕危险的救林冲,而施恩畏首畏尾的不敢救武松!其实这个理论严重不对!鲁智深何等功夫?用他自己的话说,三五百土匪,一两千官军都拿不下他!而施恩呢?一个蒋门神就能打的他在床上躺几个月,如果以鲁智深的标准来要求施恩,多少有点过份!


武当山冲虚道长


本人绝不认为施恩是个不讲恩情的人,为什么呢?

这一段故事的情节看官都很熟悉,以下我就直奔重点一一

蒋门神的最大靠山,就是孟州的兵马都监张蒙方。夺回快活林之后,也正是张都监一步步设计䧟害了武松。

那么,都监是个啥岗位呢?宋制,都监分为二种,一为路都监,掌管本路禁军的屯戍、训练和边防事务;二为州府都监,掌管本城厢军的屯驻、训练、军器和差役等事务。

书中已讲明,张都监属于后者。另外宋军主力叫禁军,驻防地州的厢军是二线部队。以今天的话说,张都监大约是孟州地区军分区或武警孟州市支队的司令员吧。

宋代压制武官和军职,也喜欢以文人监兵事,都监虽掌一州军事,张却是个文人,且都监的品级也只是八品。

再说施恩,他爹是孟州牢的管营,也就是监狱长,施恩被大家尊称为小管营,其实是给他爹面子,他本人就是平头白丁。而管营是不入品的小吏,并不是官身。这和八品的都监,那还差着远呢!!

另外,宋朝有配隶制度,即发配充军,武松就是被充军到孟州牢城营的,简单说,他是一个被充入军队的罪犯,他所在的牢城营既是监牢也是军营,当然这不同于普通的军营,宋朝在一些有驻军的州府上,都会设立牢城营去关押充军犯,平时苦役,战时征敌。所以,孟州牢城营也在张都监的管辖之内。

评论区有人说,施恩是小管营,又养着七八十个囚徒闲汉,好像很牛逼,现在明白了吧?!他和张都监比起来,压根就是个屁!

施恩的人设原本就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仗着一点势力,耍点江湖套路小聪明,在牢里出点酒肉好处,收罗一帮囚徒闲汉,坦率讲武松不也是其中之一吗?

现在大家都看清了,他们惹了一个惹不起的人呀!!

我为什么说,他不是忘恩的人呢?

再失了快活林,又被蒋打伤,武松也被下牢了,回家忍一忍养一养就算了?!你说张都监会不会就此罢手呢?

施恩能乍么办?肯定是不顾脸面的托关系送礼品擦屁股呀!好歹要买张大人一句开恩呀!就算施恩笨死了,他爹做为一个老管营,这还想不通?这还不会办吗?

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施恩必然帮武松使了力,否则武松绝不能平安的再次充军。

张都监摆明有杀心的,但为啥在牢里没动了武松呢?就算顾忌武松的名气,不方便整死他,那下暗招整残呢?牢里这种手段还少吗?挑筯,打折关节骨头,下慢毒药,暗伤内脏等等,表面上啥也看不出,这样来两下,你以为武松还能大胜飞云浦?!

唯一的解释就是施恩帮了武松,既求了张都监开恩,也在暗中照应到位。而张都监则既当婊子又立牌坊,要斩草除根,却暂未得手,才安排了后招。

最后,施恩探知了张的毒计,他独自给武松送行,也暗中提醒武松要小心恶人,衣物银两不提,为啥还要送二只熟鹅呢?我认为,武松饭量大,二只肥鹅份量足,而且鹅能够挂在枷上,方便武松一路用手撕扯就食,不出五里就吃完了。而且我也觉得鹅同音恶,暗示武松要提醒恶人。

老实讲,做到这份上,我是觉得可以了!扪心自问吧,此种情况下,有几个人能做得比施恩还好呢??

名著就是名著呀!!!写本文时,再揣摩原文的意思,真的感到情节圆满,意味丰富,水浒传不愧是人类文学的传世瑰宝呀!!!


林林老板


这个问题我持有不同看法,武松和施恩交情始于利益,但是却没有因为利益而终止,这从后期施恩死后,武松痛哭也能看出来,所以不存在施恩不念快活林之恩的事情。

那么为什么施恩在武松发配的时候只送了烧鹅并且大哭而去呢?主要有两点原因,认同的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留言评论,感谢!

01.悲伤友人

两人初次相遇是在孟州牢城营,施恩周全了武松免下了杀威棒,并且好生安排食宿,每天是好酒好菜好招待;

有恩必报的武松,出面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了快活林。至此、施恩是满心欢喜和感激,依旧是好酒好菜的招待武松,让武二郎可以逍遥度日。

可是也是因为快活林时间,连累了武松被陷害,施恩决定搭救武松。后来施恩三下死囚牢,一边安抚武松,一边买通官员想要救武松出狱,这时候的两个人可以算是患难之交。

可是即便这样努力,还是没有改变武松的状况,最后武松被脊杖二十,刺配恩州牢城。

所以施恩的哭是因为兄弟的境遇。

02.悲伤自己

施恩送别武松的时候,包着头,络着手臂,完全是一幅重伤的模样。武松当即问询施恩为何这般模样,施恩的回答是被蒋门神痛打一顿,快活林也被夺走了。

说道这里后,施恩邀请两个差人进入酒肆,结果遭到拒绝。无奈之下,施恩只能和武松吃了两碗酒,送上行李、衣物,最后是两只烧鹅,并且暗暗嘱咐武松小心着两个公差。


这时候的施恩是很悲伤的,既悲伤自己的遭遇,也悲哀自己的无能。

一是没能救出自己的好兄弟,并且武松走后,自己只能忍气吞声接受蒋门神的欺负;

二是眼看武松就要陷入险地,可是自己没有心腹手下,而且还身受重伤,却无能为力;

因为这两点原因,施恩在拜别武松的时候,是哭着去的,想必这时候的施恩心情是十分复杂的。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平心而论,处在施恩的位置,我不一定比施恩做的好,所以并不存在施恩不念旧情的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