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女孩的志願服務:收拾起親人離世的悲傷,晝夜奔波在配送救災物資的路上

核心提示:“90後”女孩田友君,在這次疫情防控戰中,自願成為一名救災物資配送員,與其他男性志願者一起幹著苦力活、體力活。面對可能感染的風險,她說:“其實最開始也沒想那麼多,只想著儘快把物資運到醫院,能幫一點是一點。”

“90後”女孩的志願服務:收拾起親人離世的悲傷,晝夜奔波在配送救災物資的路上

田友君(右三)等志願者轉運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捐贈的蔬菜,併發放給武漢市江夏區大橋社區衛生院。受

《民主與法制時報》記者 陳和秋 報道

2月28日早上6點,家住武漢江夏區的田友君準時醒來。簡單洗漱整理後,她戴上口罩和手套,便匆匆出了門,臨行前不忘往包裡塞一些零食。事先聯繫好的貨車司機,已經在約定地點等著她,他們即將動身前往臨近的孝感市。

這是田友君成為“壹基金”湖北救災物資配送員的第28天。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武漢城內,一邊是醫療物資緊缺,一邊是“封城”後交通的停滯,只有私家車才能在手續齊全的情況下得以出入,物資運輸成了大難題。

於是,一些當地志願者自發組織起來,幫忙運送分配外界的捐贈物資。以“壹基金”為例,其所募集的全國救災物資首先彙集到該基金會位於湖北的樞紐機構孝感市義工聯合會,再由湖北省各地“壹基金”救災網絡夥伴轉運到各地醫院、社區等一線抗疫單位。

田友君就是這些志願者中的一員。


物資配送比想象中更難


過去的一個月,田友君每天都要早起,因為物資運輸來回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武漢“封城”後,出入的各個路段都設有關卡,每一處都要停下做檢查,量體溫、登記、消毒,走走停停,常常中午才能趕到孝感。

如果正趕上飯點,孝感義工聯合會會提供方便麵,後來才有盒飯、炒菜。但更多時候,午飯時間還在路上,田友君就只能靠自己準備的八寶粥、麵包、餅乾等零食果腹。如果一切順利,下午三四點,他們就可以滿載物資而歸,分配好受捐單位後,再將物資運送往不同的目的地。

不過,回到武漢江夏分裝物資時,田友君和同行的志願者王燕及司機常常需要自己動手搬運物資。有些物資特別重,比如四五十斤一桶的消毒液、酒精,田友君只能用盡全力抓起一桶,一點一點挪動著搬運。實在力不能及時,只好叫來其他男性志願者幫忙搬運。

每次運送完畢回到家,常常是晚上八九點。一頓簡單的晚餐後,田友君緊接著開始夜裡的工作。這並不比白天的工作簡單,她要將物資分配後的回收單、照片等資料進行彙總整理,反饋給孝感義工聯合會,並和其他志願者溝通第二天的運送事宜,確定新的物資分配計劃、運送時間等。這些事務瑣碎而繁雜,有時忙到凌晨一二點,上下眼皮已經開始打架。結束最後的工作,她幾乎一閤眼就能睡著。


摸索前行的志願行動


這樣忙碌而緊湊的一天是物資配送志願者的常態,但他們並非開始就能有條不紊地展開全部工作,而是在摸索中不斷積累經驗。

回憶起行動的第一天,田友君說,由於很多高速完全封死,即使有通行證也無法通過,志願者需要自己尋找可以順利通過的路,路況無法提前得知,只能每條路都試試。1月30日,一大早出發的田友君一行人一路摸索,不斷掉頭轉換路線,直到下午兩點,才在其他志願者的幫助下找到出路。

但這時,她突然接到相關聯繫人電話,被告知由於志願者物資統計出錯,再加上一部分應到醫療物資未到,已到的醫療物資已經被先來的其他志願者領取完了。田友君只好接受安排,就近到黃陂,拖了麵包等生活物資回江夏。

儘管當時失落又生氣,但事後,她仍表示理解。因為志願者太忙了,物資對接、分配、回執統計,每一項工作都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起初並沒有一個專門負責總體物資統計的分工。田友君建議統籌物資的志願者在物資到達孝感倉庫後先進行清點,再發布領取消息。之後,這樣的錯誤再也沒有發生。

後來,另一位志願者找到她,希望她們兩人獨立開展物資配送工作。此後,兩個女孩,再加上第三名志願者,組成了一個小團隊,自己掏錢聯繫貨車,獨立展開行動。

期間,他們碰到好心的貨車司機楊順,他得知拉送的是捐贈物資,不僅放低運送價格,且一有時間,就趕來幫忙,甚至為了運送捐贈物資,幾次推掉其他拖貨訂單。後來,他也成了田友君志願者團隊的固定成員。


防護要自己解決,

“能幫一點是一點”


此後,他們每天都要經手大量物資,但是很長一段時間裡,志願者的防護設備卻需要自己解決。最初,田友君在一家藥店裡找到了僅剩的一盒一次性無紡布口罩。

為了節約,每個口罩田友君都會重複戴2-3遍。談及所面臨的風險,她說:“其實最開始也沒想那麼多,只想著儘快把物資運到醫院,能幫一點是一點。”

有些醫務人員看不下去了,就分給她一些不符合醫療標準的捐贈物資。儘管如此,田友君的防護裝備仍很緊缺。

有的志願者和醫院、社區關係較熟悉,會請求分一點物資用作他們的防護。但田友君不好意思這樣做,她不想悄悄向受捐單位索要,而是希望能光明正大地以志願者身份獲得捐贈人的物資。

為此,她曾向孝感市義工聯合會反映過,但當時大家的工作重心仍在支援醫院的物資上,直到總來幫忙的非固定志願者被確診感染,義工聯合會才重視起來。在與捐贈者溝通後,志願者也可以作為捐贈對象接受部分防護物資。


希望悲劇不再發生


儘管物資配送期間遇到了諸多難題,但田友君從未想過退縮,哪怕後來遭受更大的打擊。

農曆正月十四晚,她配送完最後一批消毒液,正在回去的路上,接到了表姐打來的電話。電話那頭沒有說話,只有哭聲……在表姐的哽咽中,她得知,舅舅去世了。

“他有肺氣腫。”田友君啜泣著說,以往幾乎每年冬天都要進一次ICU,才能脫離危險。而今年,醫院為防止交叉感染,不再接收普通病患,再加上各個醫院床位很快被新冠肺炎患者佔滿,儘管身體不適,舅舅也只能硬撐著。“舅媽身體也不好,每週都要做兩次透析。”田友君說,自己忙著運送物資,表姐又遠嫁在外,這些天都是弟弟幫忙照顧。

當晚,一番周折後,她終於趕到舅舅家,卻被告知,疫情期間無論是何死因,都要立即送往火葬場火化,且不允許家人送行,以防在火葬場感染病毒。於是,她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舅舅被裝入裹屍袋送走。那晚,是她第一次親身經歷親人的離世,眼淚不停地流……

舅舅去世的第二天,沒有休息的田友君收拾起悲傷,又奔忙在運送物資的路上。“我能做的只有這些。”她努力平息情緒說,疫情一天不結束,就會有更多其他病患得不到救治,尤其是老人,而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儘快控制住疫情。

這件事,也讓她堅定了早已萌生的針對社區老人和孩子提供防疫服務的念頭。3月起,除了繼續物資配送工作外,她還和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合作,發起了社區應急防治知識服務。每個社區安排一批志願者和工作人員,每人負責5位老人或5個孩子,定期進行聯絡,宣傳防疫知識的同時,也進行生活上的關懷。

“希望舅舅這樣的悲劇不再發生。”田友君說。原標題《義工田友君:奔波在物資配送路上的“90後”女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