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射雕英雄传》中,金庸为何选择《水浒传》的郭盛作为郭靖的祖先?

围观经济学


我觉得,金庸先生做这样的设定很妙。



1、

众所周知,《水浒传》讲的是梁山一百单八将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故事,他们不但个个本领高强,而且仁义忠勇,有的版本也叫《忠义水浒传》,就强调的是这些好汉个人操守的方面。

而《射雕英雄传》中讲的也是南宋民间义士郭靖,洪七公等一帮英雄豪杰为了大宋的社稷,武林的安危,和大金国,杨康、欧阳锋等斗智斗勇的故事,宣扬的也是充满正能量的民族大义。在精神上,可以视作其和《水浒传》是有着某种传承关系的。

这样的话,把主角郭靖的祖先设定为梁山泊好汉郭盛,就属于一脉相承,很合拍。

2、


“赛仁贵”郭盛在一百单八将中不算是特别出彩的人物,他武功平平,事迹不很突出,排位也不靠前,不显山,不露水,属于如果不经常提就会忘的那类人。但是,他形象好,气质佳,没有任何道德瑕疵,这样的属性也成全了他最适合做郭靖的祖先。

试想一下,如果金庸先生拿《水浒传》中的一些大神级人物,比如林冲、武松、鲁智深甚至宋江作为射雕中主角的祖先的话,一个可能会引起争议,因为这些大神的关注度高,受众度广,可以说,一千个人心目中就有一千个他们的形象。如果不符合一部分或者大部分人的意愿,难免会引起争议,这样很麻烦。另一个,这几位在道德情操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被人诟病的地方,也会不可避免的陷入口水战。而选择郭盛这样一个不被特别重视的人物作为郭靖的祖先,就可以完全避免这些不必要的麻烦。

当然,如果拿真实的历史人物做设定就更不合适了,一个次要角色尹志平还引来了其后人那么大的抗议呢!

3、

虽然现在对金庸先生武侠小说在文学上的地位还没最终确定,但与当初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他已经成了华人世界的一个文化符号,他武侠作品中的一些段落也被选进了教材。

就像一些金庸先生的研究者说的,现在读金庸,完全可以不用拿《水浒传》和大仲马来壮胆了。

但是,以前的情形不一样,武侠小说的地位属于末端,也就比那些咿咿呀呀的言情小说高一些,也高不到哪儿去。

在一些人眼里,这都是怪力乱神,是上不了大雅之堂的,七七八八……

我想,在这种情形下,金庸先生拿水浒传中的人物作为自己小说中人物的祖先,除了壮胆,还有别一层的深意吧!

最后,也许是形成思维定势了吧!现在,叫起“郭靖,杨康”的名字朗朗上口,好像真的就有这些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存在过一样,如果换做其他的姓氏,比如钱靖,李康,叫起来就很别扭。不过,李达康还行……


田获三狐


思索再三,小童以为金庸选择《水浒传》的郭盛作为郭靖的祖先,并不是为了突出其先人的尊贵,恰恰是为了强调郭啸天和郭靖父子的平民出身、草根身份。

熟悉《射雕》的读者和电视观众们都知道,在全书的开篇就介绍了郭啸天的祖上是梁山好汉赛仁贵郭盛,杨铁心的祖上是岳飞手下大将杨再兴。

听过评书《岳飞传》的听众朋友一定记得,杨再兴是岳飞账下除高宠以外的第一猛将。而高宠命运悲催,挑铁滑车一战成名,也同时命丧黄泉。除此之外,由于出场时间太短,没有其他更多辉煌战绩。而杨再兴则不然,他跟谁岳飞多年,立下战功无数。曾经让金兵金将闻风丧胆,都害怕听到杨再兴的名字。而在小商河一战,也是金兵专门针对杨再兴而设下诱敌深入的奸计。就是为了除掉杨再兴,为打败岳家军扫除障碍。最终杨再兴单枪匹马追击金将,马陷小商河,被乱箭射死。毫无疑问,杨铁心的祖上杨再兴是了不起的一代名将。而且,射雕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杨家枪法精妙绝伦,能横扫千军。在岳飞传中,杨家枪法也与岳家枪法齐名。这些都能突出杨铁心和杨康是名门之后,出身不凡。

而回头再看郭啸天的祖上郭盛,其梁山排名55位,单看排名中游,似乎实力不弱。但是看过书中关于郭盛的事迹描写,再比较其排位就显得差强人意,甚至名不副实。虽然他的名头足够响亮,叫赛仁贵!大家都知道,薛仁贵可是了不起的大人物。掌中方天画戟,有万人不挡之勇。另一个梁山好汉小温侯吕方也使得方天画戟,所以吕方和郭盛二人同时拿着方天画戟出场了。这两个人的打斗也谈不上惊天地泣鬼神,最后因为戟上的穗子缠到一起就分不开了,似乎有点无厘头。亏得花荣一箭射断了穗子,才避免了二人的尴尬继续。可见,郭盛和吕方除了名头响亮以外,武功兵刃方面也是平淡无奇。按说能使方天画戟的武将肯定都有一把子力气,不过两个穗子缠到一块,难得不是一用力就扯断了吗?既然拉拉扯扯都不断,可见膀子也没有千斤之力。所以,我猜金庸正是为了突出郭靖的平民出身,屌丝逆袭,这也是武侠小说塑造主人公常用的套路。

退一步说,大宋朝会不会没有姓郭的名将呢?也有可能。不够,郭靖只不过是金庸给他起的名字,不一定非得姓郭呀。可以是卢俊义的后人,关二爷的后人,有何不可?可见,平民才是郭靖祖上的人设。


社会主义小书童


郭靖作为金庸先生小说中最著名的男主之一,选择郭盛其实到挺适合的 。

对于郭家先祖,其实对应的郭姓,自宋之前出名其实也有很多。

三国时,有曹操第一谋士郭嘉郭奉孝。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重要人物名将郭子仪,也有著名的后周开国皇帝郭威,论名声功绩其实哪个都是胜过曾落草为寇的郭盛的。

但作者偏偏选郭盛,最根本的,还是因为只有郭盛才是最贴合书中人物命运的一个人选。

对于郭盛为郭靖之祖的叙述在金庸的版本书籍中,但新版点明了说先祖先为盗,后归宋成就忠义。


在旧版中,此段郭杨二人的祖先是直接在文中平铺直叙的。

那郭啸天是水泊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地祐星赛仁贵郭盛的后代,他郭家世传使戟,传到郭啸天父亲手里,变长为短,化单成双,所以郭啸天的双戟是家传绝技。杨铁心却是名将杨再兴之后,当年杨再兴在岳飞少保麾下,朱仙镇一战,把金兵杀得心丧胆落,后来误走小商河,马陷泥中,才被金兵乱箭射死。杨铁心学的也是家传的杨家枪枪法。

而新版修订版中是借曲灵风之口,说出各自来历。其实作出了这样的改动,比原书平铺而叙相比,更加显得人物丰满,自有其妙。

金庸之所以把郭盛作为郭靖祖先,在新版里曲三(曲灵风)的口中也说出了一部分原因。也就是说,选择郭盛为郭家之祖就是为了强调,二人的共同共通就是先祖都为绿林好汉,又归顺朝廷,为大宋出力这一共同特点,所以二人才能走到一起,成为异姓兄弟。之后才能引出,郭靖杨康这样的异姓兄弟虽然同属忠烈一门,却走向不同道路的人物命运故事,更凸显出,国仇家恨的背景下,何为侠之大者。

曲三道:“你二位的祖宗郭盛和杨再兴,本来都是绿林好汉,后来才归顺朝廷,为大宋出力。劫盗不义之财,你们的祖宗都干过了的。

显然,身份背景上,郭嘉以智见长,郭子仪为帅才,而郭威则又曾是开国之祖,以现在郭啸天的身份命运显然也是还差些火候,反而以郭盛为背景这样绿林草莽英雄更配的上郭啸天、郭靖的人物性格和命运,同时也是符合以杨再兴忠义的背景的。

而其后郭啸天、郭靖以国之大义为重也就算是乃祖之风了。

郭盛的籍贯是四川,但战死在浙江,郭家后人出现在浙江很自然。


其一,作为郭家之祖的郭盛,在《水浒传》中是死于征方腊途中,乌龙岭上被一落石砸中而亡,而历史上的方腊起义是在1120年被剿灭。方腊起义的主要活动地就是在浙江,所以基本可以确定《水浒传》乌龙岭所在的位置在睦州(今浙江建德市梅城镇东北方)是古时候严州通往杭州乃至以北地区的重要官道位置。而从地图上看,郭盛身亡的地点,距离临安不过百十里。

次日,宋江调兵,水陆并进,直到乌龙岭下,过岭便是睦州 《水浒传》-经典译林版 第九十六回

《水浒传》里,郭盛自称其祖籍为西川嘉陵人氏(四川)。作为猜测,郭盛身亡后,最可能的也是就近安埋的。那么做为郭盛家属,随地迁居守墓这就很符合逻辑了。即便宋金交战,出现在临安附近就很自然了。

另外,以时间而论。按照书中所叙,杨铁心为名将杨再兴之后。

大家知道,杨再兴为岳飞大将,也为历史人物。虽出生不详,但绍兴十年(1140年),杨再兴与金人在小商桥相遇身亡却是有记载的。作者为郭杨二人选定的祖先也是差不多同时代的人物。这样的安排也比较符合郭啸天、杨铁心的人物背景一致关系。

结语

正是基于这两个重要的逻辑关系,金庸先生选择郭盛为郭靖一脉之祖是恰当的,也没什么毛病。当然,郭盛本身也是一个虚拟人物,如此对应仅为说明郭盛在金庸小说里逻辑合理性。


流光手记



老版的《射雕英雄传》里有介绍过郭靖的先人是郭盛。郭靖的父亲郭啸天,他在江湖上结识了杨铁心,一起搬到了杭州城郊外的牛家村。郭啸天使双戟,是从郭盛方天画戟化简为二,方便携带,成为家传绝技。而新版的射雕,提及过郭靖的先人郭盛,描述更为简练,介绍时一笔带过。

郭靖的先人,只是金庸手下虚拟的人物。选郭盛只因从演义小说里演化而来,是梁山好汉,堪配郭啸天。



01

郭盛出场是一位少年英雄,与另一位少年英雄吕方为争山头比武厮杀。竟然打了十几日,不分胜负。

两位毕竟是少年,年少气盛,类似帮派争抢地盘,大打出手。这也符合少年血性,为出头而拼命。

郭盛和吕方,不打不相识,最后成为难兄难弟。这相当于郭啸天和杨铁心。

我们看看郭盛和吕方是怎么落草为寇的。郭盛是四川嘉陵人氏,贩卖水银生意翻了船,回不了乡,留在山东。吕方是到山东做贩药生意折了钱,索性留在山东,在对影山落草为寇。

在新版的射雕介绍,郭啸天和杨铁心是山东人氏,这也对应符合了他们的身份。

郭靖能成为侠之大者,这为郭家争了面子。郭靖作为射雕主角,襄阳城破,最后战死沙场,为国捐躯,甚为英烈。

郭盛号称赛人贵,方天画戟使得出神入化,武功不俗。但在水浒里出场的机会也不多,这也跟郭啸天的出场时间一样,不是主角。后来在征方腊之战,尚未展现在战场上厮杀,就中了埋伏,被落下的巨石砸死。死得算是冤枉。

郭啸天是被缚了手脚,尚能展现双戟的功夫,被武官段天德砍死。

两人的出场遭遇颇为相同,这也是金庸为写神雕介绍郭啸天的先人,用了梁山好汉郭盛的原因之一。



02

金庸写人物,不管起名,武功招式,以及历史人物的运用,都颇具匠心。

郭啸天生活在牛家村,本身并无背景,社会资源薄弱。所生的郭靖,因家遭变故,被迫流落到蒙古生活。

在那资源缺乏的地方,郭靖如果要出人头地,的确很难。

这就需要金庸巧运匠心,如何把一个普通人变成一个英雄。

但如果没有资源,一切都是免谈。那金庸写郭靖写不到几集,也会跟郭啸天一样,被官府追杀,落个悲催下场。

所以没有背景,资源就是至关重要。但资源的倾斜,需要有个理由。郭靖一穷二白,何来资源?

唯一能让资源相助的,就是将门之后。郭靖如果是梁山好汉郭盛之后,那境况完全不同。

丘处机为何让江南七怪相助郭靖,就是要保留将门之后最后的骨血。

江南七怪千里迢迢从山水如画的江浙,跑到千里之外的蒙古,牺牲了这么多年,长期在人烟罕迹的大漠草原上生活,就是为了教郭靖。

虽说为了丘处机的赌约,但如果郭靖不是名门之后,是高俅的儿子高衙内,你说丘处机会让江南七怪去教么?杨康如果不是杨家子弟,丘处机会费这个心思?

只怕各路大侠手起刀落,早就为民除害了。




03

所以金庸让一个人当主角,必须要把他的故事叙述完整。首先塑造他是个苦孩子,无依无靠。在没有资源的前提下,各路大侠若要义务无偿地去帮他,那他必须有个名门之后的头衔。

在那个年代,推崇替天行道,为国为民,具有侠义精神的人物,要不是水浒好汉,要不是民族英雄。

既然取名郭靖,那水浒传里郭姓的,也就是郭盛比较符合,既是梁山好汉,也是少年英雄。符合侠义精神。而抗金英雄杨再兴,也就成了杨康的先人。

所以,金庸写射雕,把主角之位让给郭靖,那郭盛自然成为郭靖先人,合情合理。一是金庸对梁山好汉的推崇;二是郭盛是少年英雄,郭靖从小也是被名师重点培养,长大成为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不愧对祖上郭盛好汉的名头。三是有了名门之后的头衔,相当有了资源,为郭靖成为武林领袖,一代大侠铺平道路。


这就是金庸选择让郭盛作为郭靖先人的主要原因。





湾火


据《射雕英雄传》,郭靖是郭盛的后人:

郭兄,你是梁山泊好汉地佑星赛仁贵郭盛的后代,使的是家传戟法,只不过变长为短,化单为双。——射雕英雄传,1回



据《水浒传》,郭盛祖籍西川嘉陵:

宋江又问这穿白的壮士高姓,那人答道:“小人姓郭,名盛,祖贯西川嘉陵人氏,因贩水银货卖,黄河里遭风翻了船,回乡不得。原在嘉陵学得本处兵马张提辖的方天戟,向后使得精熟,人都称小人做赛仁贵郭盛。——水浒传,35回



据《宋史》,南宋时确实有个义士名叫郭靖:

有郭靖者,高桥土豪巡检也。吴曦叛,四州之民不愿臣金,弃田宅,推老稚,顺嘉陵而下。过大安军,杨震仲计口给粟,境内无馁死者。曦尽驱惊移之民使还,皆不肯行。靖时亦在遣中,至白崖关,告其弟端曰:“吾家世为王民,自金人犯边,吾兄弟不能以死报国,避难入关,今为曦所逐,吾不忍弃汉衣冠,愿死于此,为赵氏鬼。”遂赴江而死。——宋史·列传二百八·忠义传四


我毕竟不是作者,不能确定小说郭靖和历史郭靖有多大联系,但这两个郭靖,祖籍基本一致,性格也颇有相似之处。金老爷子博览群书,要说《水浒传》和《宋史》中的记忆点在他写小说时忽然闪现,而小说郭靖就是据此塑造出来的,也不是没有可能。


咖喱猪排饭


《射雕英雄传》的起始结构其实是类似于《绝代双骄》这样的“双子星”设定。

这种设定比较讨巧,文情互相反衬,情节也好展开:一正一奇,相互提携引领。

但是要做到相衬又不相犯,也是要花心思的:

读者爱看忠臣之后,于是就拉出杨家将做杨康的先祖,然而这个先祖的Flag过大了,杨康再用力也难以超越、很难出彩,于是反其道而用之,把他搞成一个“不忠不孝”的不肖子孙。

忠臣之后有了,总不能再来一个忠臣之后吧?那样就相犯了,行文大忌。于是相应的:草莽英雄。

用梁山好汉做郭靖先祖是最合适的,和杨家将一样是大Ip,拥粉无数而且时代也相称。

但是总不能选林冲、武松之流,先祖威名赫赫,郭靖不管武功还是人品上有了成就,都会被拿来和先祖做比较,不如的话会被说“不肖”,超过的话肯定被质疑真实,实在事倍功半,不讨好。

所以,要选一个看起来英雄气概了得但实际上本领低微,事迹上不曾被着墨过多还得有一定存在感的人,还真是比较…难。

恰好,对影山的哥俩儿就符合。

这是清风寨清风山“众虎同心归水泊”途中,花荣帮宋江捡到的一对“宝”,一对重度Cosplay癌患者。

出场就打得恁么好看的,《水浒传》里可不多,花团锦簇、骈四骊六,施耐庵过年写春联时攒的花哨形容词都用在这哥俩身上了,呵呵。宋江也喜欢得不得了,得势之后直接就安排他二人一左一右守护中军,没办法,穿戴长相就像仪仗队。

而且屡屡有战功,很多次捡漏,堪称福将,属于宋江嫡系里拿得出手的马军统领。

但是本事低也是不消说的,不然也不会哥俩大战50回合不分胜负,花荣一箭就直接拜服了。

关键是俩人的设定比较合适,“对影山”双杰,听名号出身就像照镜子一样,很符合《射雕》里郭靖杨康互为镜像的设定因袭。

为什么不选解珍解宝、孔明孔亮?大概因为这两组是相似而不是相对,而且是亲兄弟不是义兄弟吧。

但为什么不选吕方呢?

又回到了那个老问题,郭盛他“赛仁贵”啊,薛仁贵大大的忠臣孝子啊。

而吕布,实在谈不上忠孝,所以,吕方落选。

完。


so口rock口评书联播


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水浒传》和《射雕英雄传》都是通俗小说。这样的联系,会让读者更快的进入剧情。

《射雕英雄传》成书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那时人们的娱乐生活不像我们现在这样丰富。尤其在通俗文学领域,不像现在的网络小说各类型层出不穷。在普通老百姓眼里,《水浒传》的流传程度比现在要广。(现在孩子们知道水浒的多,看过的少)

由于水浒的影响力巨大,把郭盛作为郭靖的祖先,可以让人们一下就了解到了郭家的背景,达到代入场景的目的。

郭盛和杨再兴都是反贼被招安,后死于国事。预示着郭杨两家不可逃脱的命运。

郭盛是梁山反贼,杨再兴也是反贼,他们被朝廷招安后战死沙场,留下忠义之名。这表示郭啸天和杨铁心本是桀骜人物,符合他们看不惯金朝来到牛家村的背景。也预示着郭靖和杨康有两种选择,一是背叛国家,二是归于忠义,成就美名。事实上,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是如此。

说明不管什么身份地位,忠奸只是一念之间的事情。

中国人对血统观念的看重。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虎父无犬子,儿子英雄爹好汉的思维方式根深蒂固。郭盛生活在北宋末年,距离郭靖的出生年代不过几十年,南宋人民对于金朝的欺压反抗思想很激烈。郭盛作为反抗精神的代表,应该在南宋民间有一定的影响。金庸先生在武侠著作中,一向注重血统观念。射雕的故事又掺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中,这样虚虚实实,容易满足读者的好奇心理和传统观念。


请关注风舞鹰翎。欢迎批评指正。


风舞鹰翎


金庸先生这样写主要想是衬托郭靖虽然憨厚老实 ,但是也名人之后 ,使别人不能轻视郭靖 。

而郭靖也没有令人失望 通过自己的善良和努力 成为一代大侠 又娶了美丽机智多谋的黄蓉为妻,此时的郭靖就是一个大赢家 ,娇妻声誉全都有了 ,如果生活下去 ,一定非常完美。

但郭靖跟他的先辈郭盛一样 有一颗侠义之心。心里只想着国家和老百姓的安危,从没有考虑过自己。面对强敌,毅然坚守襄阳。不让蒙古铁骑踏入半步。正因为郭靖的奋力抵抗,才换来了后方几十年的太平。






375829282


杨过的先人杨再兴可比郭靖的先人郭胜牛逼多了,也不知道咋走到一块的


两条眉毛55963476


这是因为金老是以郭侃为原形,创作的郭靖。只是写去写来,情节发展,郭靖越来越不像郭侃。

为了让他姓郭,金老找来找去,只找到了一个不入流的郭盛,当郭靖的祖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