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雍亲王胤禛把金牌令箭,交给谋士邬思道,到底有多大的风险?

羽菱君


影视剧《康熙王朝》中,康熙皇帝驾崩,众皇子和王公大臣齐聚畅春园,在张廷玉的监督下,九门提都隆科多请来了圣旨,当众宣布四王爷胤禛继承皇位,年号雍正。虽然,老八他们几个不服,但是面对既成事实也是无可奈何。可是雍正皇帝仍然认为,老八集团势力不容低估,为了保险起见他第一时间取出了皇帝的金牌令箭交给了张五哥,让他迅速回到王府把令箭交给邬思道,让邬思道拿着金牌令箭放出老十三,然后控制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以及京城所有军队。

看过这部影视剧的都应该知道,这一段是全剧最精彩的内容之一,是九子夺嫡的最后时刻,也是最为惊心动魄,你死我活的时刻,稍微有任何一点闪失,就可能功亏一篑,前功尽弃,甚至可能引起天下大乱。

那么如题所说,雍正皇帝让张五哥把令箭交给邬思道这一行为真的冒了很大的风险吗?皇帝令箭是什么东西,他代表着什么?

首先,我们先了解皇帝令箭,它是皇帝身份和权力的象征,普天之下,见令箭如见皇帝,持令箭可以任意调动军队。令箭所到之处,如皇帝亲临,可见令箭的权力有多大!这么重要的东西,皇帝把他交给张五哥,再转交给邬思道,雍正皇帝就不怕这中间万一出现闪失?你死我活的九子夺嫡持续了数十年,人与人之间已经不敢有丝毫的信任

尤其在那个传位之夜,更是人心叵测,我们假设,万一张五哥或者邬思道其中有一人是老八的人,或者心怀鬼胎,中途生变,那么雍正皇帝还能如愿登上皇位吗?

当然,这仅仅是假设,再者说,当时除了这种方式,也没有别的办法可用,危急时刻就算是有风险也只能孤注一掷赌一把,幸运的是四王爷最终还是赌赢了!


文史墨客


在《雍正王朝》中最惊险的一幕,莫过于雍正帝即位当晚了。这一晚,之所以惊险,并不仅仅限于敌方的阴谋诡计,更在于雍正帝阵营内部的勾心斗角。

有一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那就是雍正帝刚刚听完康熙帝的传位口谕,就命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去找邬思道,并让传话给邬思道,让他“依计行事”。

在情况如此危急之下,可谓分秒必争,为什么雍正帝却命令张五哥先去找邬思道,再去宗人府救老十三胤祥,再去控制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为什么不绕过邬思道呢?

一、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老四胤禛夺嫡当晚,真正的主角并不是他,也不是康熙帝,而是邬思道!

康熙帝口述完传位口谕之后,闭上了眼睛,在场的众阿哥们争论不休。在等待隆科多拿传位诏书的空隙,老四胤禛躲到偏房,忍住激动地眼泪,马上派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去见邬思道,并告诉邬思道“依计行事”。

那么,这个“计”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这个“计”的整个过程是这样的:

邬思道拿到金牌令箭之后,再让张五哥带着金牌令箭去宗人府放出老十三胤祥,老十三胤祥再拿着金牌令箭赶往丰台大营。控制住丰台大营之后,再联合老十七胤礼控制的西山大营,进军畅春园,控制局面。

至此,夺嫡才算圆满落幕……

假如邬思道没有拿到金牌令箭,那么他在老四胤禛去畅春园之前,已经取得老四胤禛的领侍卫内大臣“关防大印”,必要时,他将使用这个“大印”去救出老十三胤祥,后续步骤同上。

所以,整个事件的最关键因素,就是放出老十三胤祥,也只有老十三胤祥带着金牌令箭到丰台大营,才能控制局面,扭转乾坤。

既然如此,那么老四胤禛为什么不让张五哥直接拿着金牌令箭去放出老十三胤祥,而要多此一举,先跑一趟雍亲王府,听候邬思道的安排呢?

这就是刚才杨角风提到的,老四胤禛夺嫡当晚,真正的主角不是别人,而是邬思道,是邬思道决定着整个事件成败关键。

换一种说法就是,邬思道才是夺嫡当晚的总策划、总调度、总指挥,他的一举一动决定着夺嫡的成功与否。

二、

我们不妨做一个假设,从后来邬思道的行为可以看出,他早就知道老四胤禛是一个心狠手辣之人。留在他身边,只会增加自己丧命的风险,反而是远离他,能保安全。

如果邬思道临阵倒戈,拿到金牌令箭之后,他没有去放老十三胤祥,甚至杀掉了他。控制住丰台大营和西山大营后,再宣布隆科多拿来的诏书是伪诏,顺利保老八胤禩或者老十四胤禵上位。

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一向谨小慎微的老四胤禛,为什么会放心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押到邬思道身上呢?

说白了,他并不放心,但是又不得不如此,从邬思道跟随他的那一刻起,他就没有停止过对邬思道的考验:

拜邬思道为师的当晚,邬思道就滔滔不绝地讲追缴户部欠款的好处,结果老四胤禛打了个哈哈没有表态走了,此举就告诉邬思道,什么叫“交浅言深”?

后来的是否追查刑部冤案,老四胤禛又用实际行动告诉邬思道,你出主意可以,但真正做主的还是我,四爷!

再到热河狩猎,老四胤禛一高兴给年秋月一家抬了旗,时刻警告邬思道,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不能有非分之想。

甚至监视年羹尧啊,处死坎儿啊,试探李卫啊,哪一件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背后都有敲打邬思道的影子。

就连夺嫡的关键时刻,老四胤禛也没忘最后对邬思道进行一次考验。那就是“死鹰事件”之后,康熙帝一口气罢免了众多大臣的职务,老四胤禛不解,跑去找邬思道,还带着一大堆金银财宝:

“先生有房杜之才,无奈胤禛无李世民之命,委屈你了,这点东西不成敬意,送给你安度后半生吧!”

三、

这句话之前也解释过很多次了,老四胤禛自比李世民,把邬思道比喻成房玄龄和杜如晦。

意思再明显不过了,自己想当李世民,希望邬思道能给自己出谋划策,武力夺得皇位,邬思道随后哈哈大笑,反而让老四胤禛不自在:

“先生是在笑话我?”

他以为邬思道是笑话他不自量力,竟然想到武力逼宫,其实不是,邬思道是笑话他,大家在一起共事这么久了,怎么还在考验自己呢?

是啊,一旦邬思道决定拿着金银财宝跑路,那么等待他的必然是死亡,毕竟他一走,就证明老四胤禛夺嫡无戏,康熙帝的其他皇子上位,那么大家都活不成。

邬思道却早早给老四胤禛准备好了武力逼宫这条路,他甚至在十年前,老十三胤祥还没被关起来时,就已经准备好了武力夺嫡的武将名单。

是啊,如果连策划武力夺嫡的本事都没有,养你何用?

所以从那时起,老四胤禛就把身家性命押到了邬思道身上,当然,并不是全部,毕竟还有一个老十七胤礼在控制西山大营。

而当晚的邬思道确实没让老四胤禛失望,“依计行事”,成功推老四胤禛上位。

既然大事已成,即位当晚的雍正帝,为什么又非要返回府邸呢?

他返回府邸,给出的理由是怕宫里不安全,并且是顺便见见邬思道。其实哪里是这个样子,他此行就是为了邬思道而来,如果真的怕宫里不安全,为什么当晚又回宫了呢?

四、

雍正帝回到府邸,所有人都出来迎接,但是邬思道并没有出来,这让他吃了一惊。但最终还是见到了邬思道,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当然一会儿他的心还会悬起来:

“你还是你,我还是我,……到了明天,就又是一种忙法了。”

雍正帝此行,除了夺回邬思道的统治权之外,还要做一件事,那就是思考邬思道该何去何从?

所以他说的这句话,意思就是讲今天,以及今天之前所做的一切,随着明天的到来,都要随风而去。我们之前的所有阴谋诡计,所有的计策,都要翻篇,明天开始,一切要行正道!

仔细观察这段剧情,雍正帝非常不自然,小动作不断,一会儿摸摸桌子,一会儿扯扯衣袖,一会儿又东张西望的。说到底,他是心虚,不敢面对邬思道如炬的目光,毕竟他不仅仅是来夺权,更是来夺命!

但一向谨慎的雍正帝还是发现了异常,不由得问邬思道,老十三胤祥怎么把顺天府和善扑营的人也调来了?

是啊,这么多人,怎么对邬思道下手呢?

邬思道何许人也,在雍正帝回来之前他就已经在思考对策了,自然明白今晚是凶多吉少,所以回答是,这五路兵马是他让十三爷派来的:

“五路兵马平素不相统属,十三爷居中指挥。”

这句话确实威胁到雍正帝了,他转过了身,不敢直视邬思道,是啊,五路人马,互不相统,谁敌谁友,每个队伍又是什么指令,任务是什么,一概不知。

五、

刚才也提到了,当天权力最大者并不是雍正帝,而是邬思道,他是决定谁即位的主宰者。

他在府邸到底做了哪些部署,雍正帝一概不知,此时最好的自保之道,就是不动声色:

“既然是邬先生安排的,自然万无一失啊,你的名分容朕慢慢安排。”

万无一失的不是雍正帝,而是邬思道啊,既然是邬思道安排的,自然会保自己的性命为重,保雍正帝的性命为次啊。

邬思道知道雍正帝误会自己了,而自己仅仅是想保住自己的性命,能做到全身而退最好。于是他提出了自己三不可用,自己是残疾,自己又策划过太多阴谋诡计,实在不适合当官。而隐退的话,又很难消除雍正帝的疑心,在这个基础上,他提出了“半隐”方针。

通过他一番巧舌如簧,终于打动了雍正帝,雍正帝也念及曾经的恩情,同意了他的建议。两个人双眼含泪的注视之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雍正帝转身的瞬间,一滴冷汗从他额头滑落。

说到底,他还是心有余悸的,也有点害怕身边的这个邬思道!

刚才也提到了雍正帝还有第二班人马呢,那就是十七阿哥的兵马,他此时来求见,绝不能简单的理解成邀功,实际上是来“清君侧”的。他见雍正帝迟迟不肯出来,知道遇阻,所以急于进来办事。

但是邬思道急忙拦住了他,用一句“天子无私事”打发走了,不是他故意越过雍正帝发号施令,而是不得已而为之,不然自己真有可能被“清君侧”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邬思道就迫不及待地跑路了,从此之后,再也没有见过雍正帝……

就这样,邬思道从决定帝国命运的大权在手,再到剥夺全部权力,只为保命,仅仅用了一天时间,惊险又刺激。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杨角风发作


康熙去世后,这把金牌令箭能够发挥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金牌令箭,是皇帝的象征,见金牌令箭如见皇帝,拿着金牌令箭便可以代表着皇帝下达指令,由此可见,金牌令箭是何等的重要。

特别是在“夺嫡之夜”里,康熙依然去世,所有的知情者,除了隆科多前去乾清宫去取康熙皇帝的传位诏书,所有的康熙皇子以及张廷玉等朝中重臣都被控制在了畅春园,也就是说,康熙去世的消息在这里被封锁了起来,并没有传播出去。

而雍正在被请到偏殿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让张五哥拿出了康熙的金牌令箭,因为此时的雍正非常清楚,这枚金牌令箭将就是康熙皇帝皇权的象征,是最为关键的存在,有了这枚金牌令箭不仅可以将十三爷赦免出来,同时也可以用它来夺取京畿附近的兵权,进而保证自己能够顺利登上皇位。

于是雍正让张五哥马上带着金牌令箭前往自己的府上,让邬思道根据之前的计划行事。


此时对于雍正来说,最大的风险不在于别处,而是十三爷是否能够凭借着金牌令箭夺取丰台大营的兵权。

邬思道让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前往宗人府,赦出了圈禁其中的十三爷,而十三爷进而拿着这枚金牌令箭来到了由八爷党人成文运掌管的丰台大营,准备夺下丰台大营的控制权,而十三爷能否控制丰台大营的兵权,直接关乎到雍正能否顺利继承皇位,可谓是关系重大,这其中也是危机重重,稍有不慎将会是满盘皆输。

首先,十三爷的突然出现给原本消息闭塞的丰台大营传递了丰台大营传递了非同寻常的信号。

成文运原本尽管已经做好的带兵进宫的准备,但是由于对于京城内部的情况不甚了解,所以一直处于等待和观望的状态,一旦接到城内的呼应,那么成文运必将带兵前往。

而十三爷原本是关在宗人府,此时突然被放出,并且要抢夺兵权,这已经是非常明显的释放了一个京城中局势发生变动的信号,那么一旦十三爷无法顺利夺取丰台大营的兵权,成文运并将直接带兵杀回北京,雍正也将就此功亏一篑。

其次,十三爷尽管手中有金牌令箭,仍是形单影只,没有绝对的胜算。

丰台大营已经为八爷党经营多年,可以说从成文运开始,高级官员都是八爷党的人,其他人都只能做低级的军官。十三爷此行前往丰台大营,可以说是只身前往,尽管有着康熙的金牌令箭,但是如果真的成文运准备好了玉石俱焚,与十三爷拼个鱼死网破,那么十三爷很有可能无法夺取兵权,进而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再次,就是十三爷夺取丰台大营以及带兵勤王的时间了。

将八阿哥等人控制在畅春园并不能够太过于持久,一旦八爷党的几位阿哥在此之前将消息放了出来,或者亲自赶往丰台调兵,再或者十三爷没有在事态严重爆发之前带兵感到畅春园,支持雍正登基,那么都会让雍正吞下失败的苦果。

最终,十三爷不负众望,成功杀掉了成文运,利用自己的威信夺取了丰台大营的兵权,进而带兵进京,勤王护驾,拥立雍正成功登基。


对于此时的邬思道,雍正还是给予了足够的信任。

如果要问雍正将金牌令箭交给邬思道有没有风险呢,我认为这个时候并没有风险。

一方面,邬思道辅佐雍正十多年,一直在出谋划策,为的就是雍正能够顺利夺取皇位,而在这最紧要的关头如果邬思道进行掣肘,不是简简单单的坑了雍正,也是让自己这十多年的努力和付出付之东流,对于邬思道来说,这并不是他的本意。

另一方面,邬思道此时仅仅是雍正府上的一个教书先生,此时身边还有雍正府上的人加以看管,也必然是没有任何其他的想法和打算,有的只是全力帮助雍正,打赢这最后一仗,进而成功夺取皇位。

而此时的雍正对于邬思道也是非常的信任,在前往长畅春园面见康熙之前,雍正已经将自己的钦差关防大印交给了邬思道,可以说雍正是将自己全部的身家性命和政治前途全部交给了邬思道。

所以在雍正看来,此时的邬思道并不是他的风险,选择信任了邬思道,而也在等到顺利继位之后,才回到府中与邬思道进行彻谈,讨论邬思道的前途与未来。


雍亲王府



老实说,风险是有的,但并不是很大!

首先我们来看看,老四将金牌令箭交于张五哥送给邬先生的!张五哥可是老十三的大舅子,等于是老四这边的铁杆支持者,邬先生要有利用金牌令箭进行图谋不轨的行为,那么张五哥一刀就可以将他给结果了!

而且除了张五哥和金牌令箭以外,邬先生可以利用的无非就是四爷府的力量,可是这些人忠于老四,根本不可能做出不利于老四的行为,更何况老四的福晋还在一旁看着呢,这位福晋可不是简单之人,也参与了老四的夺嫡,可以说是一个有政治手腕的人,邬先生根本没有捣鬼的空间!

而且话又说回来了,邬先生有什么动机要背叛老四呢?

他一个刑余之人背叛老四,那不是找死吗。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像隆科多那样出自大族,而且还是九门提督,所以敢投机,甚至后来敢背叛老四,邬先生的立场根本没有背叛老四的动机和实力的!

所以说老四将金牌令箭交给邬先生,肯定有着一定风险,但不至于有着身家性命的危险!

至于这一定风险,是因为夺嫡当晚老四在畅春园出不来,所以邬先生实际上就是老四这方的夺嫡总指挥,可以说邬先生这个总指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胜败的走向,因为他的决策一旦失误,那么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失误,所以老四肯定要冒风险,不过还好神机妙算的邬先生并没有出现失误!

现在大家看明白了吧?


宋安之


题主提出这个问题涉及到了三个人新登基的雍正皇帝,张五哥还有邬思道。康熙驾崩那一夜,所有的阿哥都围坐在康熙的身边,隆科多在宣读完诏书以后,张廷玉让张五哥扶着雍正皇帝去休息,老谋深算的张廷玉知道雍正在登记以后一定会另有安排。所以他让雍正皇帝和所有的阿哥分开,并且稳住了众位阿哥,不让他们轻举妄动。雍正让张五哥找到了金牌令箭,将金牌令箭带给邬思道让他依计行事。



能够如此发问,一定是对邬思道,张五哥的忠心程度产生了怀疑。毕竟金牌令箭的作用相当于皇帝亲临,不管是军队还是被关押的十三阿哥,所有人的动向几乎都系在金牌令箭上面。在皇权高度集中的清王朝,封建顶峰的康雍乾时代,皇帝亲临的作用几乎可以成为逆转一切事情的,最有力的号召和权力。所以你说风险有多大,任何一个细节,只要稍稍做不好,金牌令箭一旦落入了别人的手中,皇帝位置是很有可能直接易主的。所以任意一步都马虎不得,心肌深重的雍正却将每一步都安排的十分得当,并且再加上康熙的帮助,让一切都水到渠成。



康熙对雍正最大的帮助就是培养了张五哥这么一个忠心的侍卫,张五哥在刑部换死囚案中,康熙亲临法场救下。在此之前,康熙已经从十三口中知道张五哥是一个古道热肠,武功高强的侠士,曾经在江夏镇的见义勇为。康熙皇帝自然知道张五哥是一个好苗子,而且和十三阿哥和四阿哥关系密切,为了保住张五哥的这一份赤子之心,康熙把他留在了身边,张五哥得以没有卷入九子夺嫡的居心剖测,一直保留着对十三阿哥和四阿哥的尊敬和感恩。张五哥的妹妹阿兰却没有他那么幸运,被八阿哥胤禩利用。



死鹰事件后,康熙皇帝的不声不响,让四阿哥胤禛很着急,一度认为自己登基没有希望,甚至觉得十四阿哥已经成为新的继承人。在他如此沮丧的时候,他拿出万两白银送邬思道,让邬思道走,所谓买卖不成仁义在,就像胤禛说的

“先生有房杜之才,我却没有李世民的命”。

这时候邬思道指点江山一番对话开导了胤禛,说眼下“稳”的局面是对胤禛最好的时候,并且表明了自己愿意竭尽能力辅佐胤禛登基。其实这个时候胤禛也在一定程度上试探邬思道,康熙皇帝快要不行了,王掞的多此一举让胤禛很无奈,自己准备了这么多,岂能说放弃就放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胤禛将要发起自己最后的反扑,成败在此一举,所以他要保证周围的人都是信任的人,忠心的人。高福的事情估计一直是雍正心里过不去的一道坎,自己从11岁开始培养养起来的人才,因为争风吃醋买醉,见色忘义,醉酒误事,出卖了自己。雍正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再有,如果邬思道拿了白银就走,估计命不久矣。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传位诏书已经有了,离登基就只差一步,那就是稳住当前的局面。金牌令箭就是这一张东风,吹得好一切顺利,吹不好满盘皆输。张五哥和邬思道的忠心,就是打破风险的最佳保险。



红雨说历史




首先,我们需要讲一个道理,那就是枪杆子里出政权。如果没有军队的支持,雍正皇帝的皇位根本不可能稳固。清朝京城周围的防务工作分成了三个部分:皇宫里的侍卫、九门提督下辖的部队、郊区驻扎的丰台大营。其中,雍亲王胤禛自己兼任了领侍卫内大臣,能够调动皇宫的侍卫部队。但侍卫部队只有1000多人,如果发生重大问题,根本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九门提督隆科多管辖八旗步军营和巡捕五营,总计3万余人马。起初,老四胤禛和老八胤祀都在拉拢隆科多。隆科多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加入胤禛集团。



但隆科多没有什么忠诚度可言,一旦形势危急,隆科多随时可能反水。 因此,关键就是郊区的丰台大营。丰台大营驻扎了2万多清朝野战主力,属于机动王牌部队,各个兵种非常齐全,战斗力也是很强的。丰台大营在老八胤祀的暗中控制之下,在康熙皇帝去世的那天晚上,老八胤祀之所以有底气与胤禛叫板,就是因为身后有丰台大营做后盾。在康熙皇帝去世之后,皇子们开始了争斗。老八集团表示:皇阿玛没有说清楚传位给谁,只有一个四字。在皇子们争论不休的时候,隆科多前往乾清宫取回皇帝的遗诏。而雍亲王胤禛则通过张五哥,获得了康熙皇室的金牌令箭。



按照清朝的规矩,金牌令箭拥有很高的权力,几乎达到了如朕亲临的效果,调动部队自然没有问题。随后,张五哥带着金牌令箭前往四王府,把金牌令箭交给了雍亲王的首席谋士邬思道。按照雍亲王与邬思道商议的计划,邬思道需要用金牌令箭救出老十三胤祥,然后让老十三胤祥利用金牌令箭,再加上自己在军队中的威信,控制城外的丰台大营。这个计划看上去没有问题,实际上存在一个漏洞,那就是邬思道的忠诚问题。如果邬思道没有用金牌令箭救出老十三胤祥,那就等于满盘皆输。因为城外的丰台大营在老八的手里,2万多虎狼之师在手,老八胤祀底气十足。



隆科多取回了康熙皇帝的遗诏,即使遗诏上写着雍亲王胤禛的名字,也没有太大的作用。老八集团可以说这是伪诏,然后命令丰台大营的驻军出动,按照隆科多的性格,很有可能临阵倒戈。依靠皇宫的侍卫部队,根本就顶不住。雍亲王胤禛很有可能背上一个试图篡位的帽子,然后老八出来主持大局。所以说,雍亲王胤禛把金牌令箭交给邬思道是一步险棋。不过,邬思道没有临时反水,而是成功的救出了老十三胤祥。老十三胤祥出现之后,迅速稳定住了丰台大营,从而直接保障了雍亲王胤禛顺利登基。



雍亲王成为雍正皇帝之后,按照道理来说,邬思道应该享受荣华富贵才对。但邬思道没有继续留在京城,而是选择离开。因为邬思道明白,那些知道雍正皇帝秘密的人,对雍正皇帝始终都是隐患。雍正皇帝早晚会除之而后快,在雍正皇帝下手之前,邬思道选择了迅速离开。但不能离开雍正皇帝的监视,否则还是性命难保。邬思道选择投靠了李卫,李卫是雍正皇帝的心腹之一,投靠了李卫等于还在雍正皇帝的手里。在离开京城之前,邬思道劝谏老十三胤祥明哲保身,因为自己的四哥已经变了。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日尧居


高风险才能有高收益,在康熙驾崩的夜晚,四爷胤禛把自己最后的王牌——金牌令箭,交给了一个和自己没多少交集的张五哥。

这一险招到底有多大的风险存在?严谨的四爷真的会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压在张五哥和邬思道身上吗?

四爷为了保证“依计行事”,至少安排了两张王牌

四爷胤禛接受了康熙遗命之后,被张廷玉安排到了偏房“平静一下心情”,这时的四爷连坐都没坐稳,救急令侍卫张五哥带着金牌令箭,让他去雍亲王府交给邬思道,并“依计行事”。

可是在这晦暗不明的局势里,老八的军队在外面蠢蠢欲动、隆科多拿着遗诏一直在观望、各兄弟正在正室里唇枪舌剑,甚至还有动手的。这时候,四爷可以说是手里无兵、身边无人,唯一能证明大位的遗诏又迟迟不来。像如此危机四伏的时刻,一向谨慎小心的四爷,怎么会豪赌这一把?把金牌令箭和身家性命全部交给张五哥和邬思道呢?

虽然张五哥是忠心皇帝的,邬思道是忠心自己的,这两点不需怀疑,可身处内室的四爷能保证外面就不会出现差错吗?所以四爷除了张五哥、邬思道之外,他还有王牌,而且是绝对可信的王牌。

四爷坐镇内部,十三爷控制外部,最终成事

上图就是张五哥接受了四爷的命令之后,马不停蹄地赶到雍王府,会见邬思道的一幕。在图片中我们可以发现,因为要迎接天使(见金牌令箭如见皇帝),整个雍亲王府的人都出来了(连最小的弘昼和不管外事的福晋都必须出来接驾)。可我们仔细一看就会发现,在这些人之中,偏偏就少了两个。

不错,少的人就是四爷的两个亲生儿子——三阿哥弘时和四阿哥弘历。按理说这两个人也要出现在接驾的队伍中,而且在父亲入宫,生死不明的情况下,这两兄弟是不可能晃晃悠悠到处逛的。所以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两兄弟就是确保四爷能“依计行事”的王牌。他们不是病了,也不是去闲逛,而是一个在宗人府,一个在暗中观察各方面的动作。

要知道张五哥和四爷平时并没有什么交集,而且四爷也不可能提前知道皇帝叫自己去干嘛。所以早在四爷和邬思道商量“计划”之后,四爷就安排了两个儿子:弘时和弘历。

两兄弟,一个守在宗人府,以防事情有变之时,邬思道能去释放出十三爷(当晚计划开始时,邬思道凭什么认为一颗钦差关防大印,就能释放出被皇帝明令圈禁的十三爷呢?而且凭他的身份也不可能随便出入宗人府,但如果加上一个贝勒的话就不同了)。

而另一个则暗中观察着邬思道和父亲派来的人,确保他们真的会“依计行事”。毕竟雍亲王府里的护卫不少,可在张五哥来的时候居然一个都看不见,就更加证明这些护卫全部已经提前被调走了,由王爷的儿子率领着,随时准备出动。

在继位当晚,四爷一场看似毫无缘由的豪赌,实际上却已经是做好了准备,一环扣一环,把风险降到了最低。


一贰一橙


金牌令箭,是皇帝的象征,见金牌令箭如见皇帝,拿着金牌令箭便可以代表着皇帝下达指令,由此可见,金牌令箭是何等的重要。

特别是在“夺嫡之夜”里,康熙依然去世,所有的知情者,除了隆科多前去乾清宫去取康熙皇帝的传位诏书,所有的康熙皇子以及张廷玉等朝中重臣都被控制在了畅春园,也就是说,康熙去世的消息在这里被封锁了起来,并没有传播出去。

张五哥带着金牌令箭前往四王府,把金牌令箭交给了雍亲王的首席谋士邬思道。按照雍亲王与邬思道商议的计划,邬思道需要用金牌令箭救出老十三胤祥,然后让老十三胤祥利用金牌令箭,再加上自己在军队中的威信,控制城外的丰台大营。这个计划看上去没有问题,实际上存在一个漏洞,那就是邬思道的忠诚问题。如果邬思道没有用金牌令箭救出老十三胤祥,那就等于满盘皆输。

而此前虽然邬思道对胤禛一直都是推心置腹的状态,但胤禛则是到了夺嫡前夜,自己被罢官的时候还在试探邬思道,拿了一堆银子,说了一堆话,说”先生有房杜之才,但是自己没有李世民的命。”这段表面看起来是邬思道开解失意的胤禛,但实际上是胤禛在最后一次试探并清理“夺嫡团队”。

性命攸关的时刻,要么全家一起死,要么就赌一把,你说胤禛该怎么做?

他必须选择信任邬思道,即便邬思道有可能反水,也有可能是老八的卧底;即便邬思道绝对忠于胤禛,那张五哥呢?张五哥万一不知道皇上的金牌令箭在哪儿怎么办?张五哥会不会临时倒向老八?张五哥在路上会不会被老八的人劫杀?

别看一个简单的“依计行事”,这个世界就没有100%的计划,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风险随时存在。

——本回答为西安鼎昂数字货币智能量化全自动炒币机器人(历时收益,数据核对,实况直播)公司整理。


鼎昂全自动炒币机器人


自古以来,新皇登基都是要冒着巨大政治风险的,尤其是在康熙在选择继承人方面的态度不明,自己的皇子个个野心勃勃,而且都很优秀,其中更以八爷党实力最强,信誓旦旦,势在必得,这也加剧了兵变的风险,也使得实力最为弱小的胤禛如履薄冰,不到最后一刻根本不敢大意。


在康熙去世当晚,胤禛才得知自己就是康熙指定的皇位继承人,可是当前的形势对于胤禛来说并不轻松。内有八爷党成员横生枝节,外有丰台大营3万精锐虎视眈眈,处置不慎,十几年来的努力就会付之东流。所以,当前最重要的事情除了稳住八爷党,封锁康熙去世的消息,再就是放出被圈禁十年的十三阿哥胤祥,让他去接管城外的丰台大营。


丰台大营是守卫京城的重要军事力量,此时丰台大营的主官成文运是老八胤禩的心腹。老八早就和成文运商量好,只待信号一到,就是自己领兵杀进皇宫的时刻。


所以胤禛必须争分夺秒,把犹如康熙皇帝亲临的金牌令箭交给张五哥,吩咐张五哥去自己府上再交给邬思道,并跟他说“依计行事”,完成自己的大业。



其实这就可以看出,在胤禛被传唤进宫前,就已经和邬思道把所有细节商量好,就连康熙没有把皇位传给胤禛,后续怎么解决都想好了。


胤禛把金牌令箭都交给邬思道,也就相当于把全家老小都交到了邬思道手上,这本身是有很大风险的。万一邬思道再像高福一样,投靠老八等人,那胤禛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胤禛在死鹰事件后,还在试探邬思道的忠心,当邬思道做出令胤禛满意的回答后,胤禛这才稍许放心。但此时的胤禛即便还心存疑虑,也已经没有选择,只能咬牙交给邬思道去操作。


而拿到金牌令箭的邬思道,似乎占到了权力的最高点,他的一举一动可以决定谁是康熙的继承人,谁是阶下囚。当然,邬思道也不辱使命,坚定的站在胤禛这一边,让张五哥去宗人府放了十三皇子胤祥,再让胤祥去城外的丰台大营。


而此时能够控制丰台大营的人也仅有胤祥一人,胤祥凭借多年积攒的人脉和金牌令箭,最终不辱使命,稳住了丰台大营,也让老八胤禩彻底失去了夺嫡的资格。


对此,你觉得胤禛把金牌令箭交给邬思道,是不是很冒险?欢迎留言评论。


历史局中人


在《雍正王朝》中,康熙驾崩当夜,在情况紧急之时,胤禛跑到偏房,让张五哥拿了金牌令箭,去自己府上,把令箭交给邬思道,跟他说“按计划行事”。


因为此前,当胤禛被康熙传唤进宫之前,胤禛已经和邬思道商议好,关键时刻去放出胤祥,让他去接管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邬思道还特意要下了胤禛的“领侍卫内大臣的关防”,以防万一。

以前看到胤禛不是让张五哥直接拿着金牌令箭去宗人府放人,而是让张五哥把金牌令箭交给邬思道,再由邬思道安排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去宗人府放出十三爷胤祥。


当时事态紧急,按道理张五哥中途再去一趟雍王府等安排,很显然浪费了时间。夺嫡当间,分秒必争。

但这个安排显示出了邬思道实际上就是“夺嫡”当夜的场外总策划、总导演。也就是说连场内的胤禛的一举一动也要接受总策划、总导演的安排。事无巨细,所有细节邬思道必须全权掌握。


这也就意味着从胤禛进宫的那一刻,实际上就已经把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身家性命都交给了邬思道。

而此前虽然邬思道对胤禛一直都是推心置腹的状态,但胤禛则是到了夺嫡前夜,自己被罢官的时候还在试探邬思道,拿了一堆银子,说了一堆话,说”先生有房杜之才,但是自己没有李世民的命。”这段表面看起来是邬思道开解失意的胤禛,但实际上是胤禛在最后一次试探并清理“夺嫡团队”。


如果邬思道没有洞悉康熙和胤禛的心思,接受了银子准备远走他乡。那么胤禛的”夺嫡”计划将照常行事,但是唯一的缺憾就是缺乏一个像邬思道这样的合适的场外总策划、总导演。而邬思道若走,邬思道自己的命运也可想而知。一旦他去了胤禩或者胤禵那里,后果不堪设想。

当邬思道拿到金牌令箭的那一刻,实际上他就已经掌握了大清继君人选的决定权了。至于宫内的诸位皇子如何争吵都无济于事。


经过那次最后的深入交谈,实际上邬思道已经成功应聘上了胤禛的“夺嫡”场外总策划、总导演。从那一刻,胤禛就把宝押在了邬思道的身上了,这是需要莫大勇气和无比坚信的信念的。因为信任则意味着代价和风险。

用《康熙王朝》里的一个桥段,你就知道信任的代价究竟有多高?索额图有一个管家叫蔡代,在府里20余年,才被索额图发现他是一个卧底。一直到索额图被彻底扳倒之后,他才知道原来这个卧底还不是明珠的人,究竟是谁的人自己还不敢想。


试想一下,当胤禛选择彻底相信邬思道的时候,让张五哥把金牌令箭送给邬思道,而邬思道并没有让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去宗人府放出十三爷胤祥,而是去赐死胤祥,并接管京外两营,直接逼宫,宣布事胤禩或者胤禵。


所幸的是,在剧中邬思道虽然是阴谋为体的人,但是他的目标是无限光明正确的,他就是为拥立改革之君胤禛而存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