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王冬龄的“乱书”是否是对中国书法传统的影响?

yuzuki


因为王冬龄的“乱书”在书坛的引发的争议可谓铺天盖地。客观地说,王冬龄先生的传统书法功力并不差,他是如何一步步将传统书风引入“乱书”的境地?“乱书”对传统书法到底有什么影响?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熟悉王冬龄的人都知道,他早年学习书法是从篆书入手,再由楷书到隶书,然后涉及到汉碑。在入浙江美院系统学习书法之前,王冬龄有一段时间陪伴在林散之先生身边,受林散之先生的艺术思想影响极大。林散之是草书大家,草书是最见性情、最见艺术性的字体,王冬龄后来的艺术思想变化在这时候就已经开始萌芽。

和一众丑书名家类似的是,王冬龄早年的传统书法作品也曾得到过诸多肯定。但是王冬龄从传统书法走向“乱书”的初衷却又与其他人不尽相同。在网友们评出的丑书代表书家中,曾翔、沃兴华等人都明显是受到了日本前卫书风(比如井上有一的作品)的影响。王冬龄却正好相反,他坚持“乱书”创作最主要的原因竟然是为了让书法艺术更好地走向世界。从王冬龄在世界各地“乱书”表演的反响来看,在美国、在大英博物馆、在比利时皇家美术馆……观众的表情都很陶醉,似乎真的是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也坚定了王冬龄先生坚持“乱书”创作的初衷,尽管面对着国内书坛潮水般的非议声,王冬龄依然我行我素,不为所动。

王冬龄有一句话很有意思:我在传统功夫上是一点没有苟且和偷懒。

怎样评价王冬龄“乱书”的艺术价值我们姑且不去探讨,但是王冬龄所说的“乱书”线条没有四五十年功力写不出来的论断却值得商榷。可以毫不客气地说,王冬龄的“乱书”除了保留了一些汉字符号,借鉴了一些书法当中的线条表现手法,已经脱离了书法几千年来沿袭的基本审美准则,所谓的笔法、墨法、字法、章法在这里形同虚设。严格地说,已经不能称之为“书法”!在前面的文章中,我曾说过曾翔的“吼书”更像是一种行为艺术,王冬龄的“乱书”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行为艺术正是外国人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至于是不是“书法”,已经跟他们没有太大关系。

不管怎么说,王冬龄坚持自己的艺术思想,致力于创新艺术形式和艺术表现力,这本来无可厚非,也应该给与更多的包容。但是王冬龄还有一个身份是艺术院校的书法导师,并且拥有自己的现代书法艺术研究室,诸多书法专业的学子耳濡目染,受其影响甚深。其他丑书名家也与王冬龄有着相似的身份,他们的艺术思维不断灌输给书法专业的学子们。这关系到未来书坛主流书风的走向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我个人认为,王冬龄先生坚持自己的艺术创新道路无可厚非,但是应该像大众正确传达何谓真正的书法艺术?何谓行为艺术?而不是把自己的审美取向强加给大众,甚至传授给学生。对于一个从事书法创作的艺术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是一种不容推卸的责任。

以上为惊龙轩一家之言,欢迎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谢谢!


惊龙轩


看王冬龄先生的乱书表演有一种感觉,那就是他的心中似乎极度苦闷,对现状极其不满。他在想办法改变,在左冲右突,求新求异,他就象樊笼中的困兽一样挣扎呐喊和苦苦寻觅。终于,在死寂领域里发现了一丝光亮,找到了一种全新的感觉,那就是乱书。于是,他毫不犹豫、无所顾忌地走上了一条崭新的,但又是大公难以认可的书法创新之路!



乱书不是我说的,也不是大家说的,而是王冬龄先生自封的,他很得意把自己的现在到处表演的这种书法叫乱书。我们都知道他原来的书法是从传统当中来的,中规中距,功力非常深厚,写的字非常漂亮大众也很喜欢,出名的很早。


为什么现在会喜欢这个样子的乱书?谁都清楚突破传统书法难度是非常大的。王先生近一、二十年在做书法探索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做抽象水墨。发明乱书也许是受此启发。他认为最近自己才发明的“乱书”,对他自已来说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并因此感到满足和欣慰。

我认为王先生本性上是个具有开创精神的人,之前是看传统的东西太多,看传统作品看腻了,所以才创立了乱书。当然,我并不认为这种乱书就好,但我认可王先生的创新精神,至于这种乱书会是昙花一现还是青史留名,那只有留待后人评说历史去定论了。



高培书画琴


一提到王东龄,初学者往往是骂声一片。尤其是田粉,更是义愤填膺。

一提到王冬龄,书法功底深厚的人往往会同病相怜,替他不平。夸他几句。


凡事都要一分为二。

窃以为:一方面,王冬龄的书法没有初学者眼中的那样不堪,论书法功底修养,王远远超过二田很多倍。另一方面,,王冬龄的书法也没有宣扬的那样登峰造极。王的单个字都非常好,的确功底惊世骇俗,但是堆放在一起,就怪异,让人看了压抑,不舒服。

说白了章法太过标新立异,字是传统的,章法是胡思乱想弄出来吸引眼球的怪胎。

谁在书协官大 谁就是书法大师的怪圈里,绝大多数真正有实力的大师都被埋没了,而“字差官大”的人都被媒体宣传成了名扬天下的大师。

所以,王冬龄的这种作法也许是一种无奈的创举,他终于冲破重重“围堵”终于出名了。


另外,作为一个有功底的艺术家,进行各种尝试,无可厚非。

最后,山人提醒一句,草书重气韵,其次才是笔法功底。气韵流畅,让人看了舒服 高古不俗,才是真正的好作品。

(………中国易经协会专家委员 吴海萍 文)


字画娱乐圈


王冬龄先生的“乱书”以及书坛上所谓的“丑书”,真的是那样一无是处?还是说我们观者在理解上有所偏差?

何谓“丑书”?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我们往往将那些有意漠视用笔、破坏结体、夸张变形,有意突出自我的书法作品视为“丑书”。或者当大家习惯于一种书法风格并被奉为美的标准时,凡是新生的、与之相反的风格也会被视为“丑书”。

王冬龄先生于古稀之年在创作上仍能充满活力与激情,还在坚持着这份自我挑战,能否成功是另外一说,单是这种创新精神就难能可贵。

于书法艺术创作,并非只是那种“抄经”式的虔诚和冷漠,或是“填空”书法的那种中规中矩才是好。创作有时是不需要理性的,也无需刻意去表达什么思想,而是如狂飙般地投入。提起毛笔画出的是线条,流露的却是书家的魂,这也是书法这门艺术创作内在流程所能达到的极致。

怀素“忽然绝叫三五声”的书写状态,徐渭狂草的笔墨恣肆、满纸狼藉,郑板桥创造的“六分半”书体,等等,这些在当时来说,也并非一片叫好,而这些于今人来说却是推崇有加,视为经典。

所以,我们今天在面对王冬龄“乱书”之类现象时,最好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或能解读出表面之下更深刻的意义。对于“丑书”的批评,也要更多专注于学术上的讨论,而非彼此间的人身攻击。

至于书写的是否有艺术价值,留与时间去检验。

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王冬龄并非乱书,他写的是草书。

王冬龄早年毕业于中国美院书法研究班,是中国最早的书法科班出身的书法家之一。

他还是著名书法家,被称为当代草圣的草书大家林散之的学生。

现在是中国美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他的传统功夫肯定是没得说的,学习书法几十年,临池不辍。

他的书法争议主要两点,一是他的草书,很多人看不懂,看懂的又觉得他缺少古意,以势取胜,却少古法。

第二,他的书写形式,很多人接受不了。他善于表演,把书法和舞台艺术相结合,善于写大字榜书。这和他早年长期在国外教书,受西方艺术思想影响有很大关系。

他的这种书写形式,算是一种以书法为基础的现代艺术创作,是一种新的创作形式。

书法之所以能够不断的向前发展,就是因为它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他也并没有影响传统,写传统的还在写传统。

传统在不断被改变,探索未必成功,精神值得肯定。

你觉得呢?


不二斋


不懂书法艺术的大有人在。现代书法艺术与古代书法艺术融合能做到这个水平的现在不多。现在最多的的就是不懂装懂,怨天尤人,无理谩骂的人。这些人有普通人,更有所谓的书法家。是谁我就不说了。



王先生书法现在的风格是由一个阶段向艺术化转变的结果。他本人的书法基本功是相当不错的。比如笔法和章法布局,是一般书法家做不到的。现在批判他的人很多。包括书法家。这类人属于传统的守旧派,不否认守旧派的书学精神,但是他们的故步自封导致导致书法艺术创新停滞不前。



如果就事论事说一说王冬龄书法对传统书法影响的话,那我只能说,他的书法成就和风格对传统书法有很大的冲击力度。尤其是在国际艺术地位上,如果传统书法还是像现在这样没有作为的话,会被现代书法艺术所取代,是迟早的事。要怪也不能怪王冬龄,只能怪传统书法学者不争气,不能让传统书法艺术发扬光大。现在的传统书法水准与古代书家不能相提并论了。相差甚远。



如果传统书法就此堕落,那么代替中国书法艺术发言的一定是王冬龄,王镛这些艺术工作者。况且他们的书法基本功都很扎实,无非是风格转变到了以碑入行,入草而已。这些风格是很多人不能接受的,可以理解。但愿传统书法尽快发展,拿出可以跟古人媲美的水准。这样传统书法艺术就可以得到国内甚至世界艺术思想的认可。也就没有今天这样的矛盾了。


书法影响力


我认为,王冬龄先生的书法行为,并不属于亵渎书法神灵,而是以书法为载体,渲泄內心世界那份不为人知的秘密,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如痴如醉,返朴归真……相当于一个人酒后吐真言道理是一样的,不必大惊小怪。

他“赤脚乱书,遍地挥霍”的状态,已经穿越书法时空,达到了怏然自足,畅叙幽情,放浪形骸之外的另一个境界。他在用自己的独特方式探寻着新的路数,演绎着书法艺术更深层的蕴含,可以说是别开生面。与其它丑书不属于同类。

欣赏王冬龄先生的书法,不能用看一般人写毛笔字的规范化程度那种眼光去品评,要看他书写过程中那种非常入戏的精神状态,此刻,“书道之妙,形质次之,神彩为上”……

以上是我个人观点。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互动交流。谢谢!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王冬龄先生的书法,行草书,狂放不羁,乱石铺街,渾然一体,只见线条(也可说神采),不见字形,形成了个人独特的风格,辨识度极高,一看就知道是他的作品。他的书法,也有历史渊源。论章法可从徐渭找到影子,论线条,可从林散之书法点画找到相似形质。他的书法是一种情感的喧泄,用块面的线条墨色变化,营造视觉冲击力。


砚边浮尘


请问哪一个精神病、疯子不是经常做一些正常人不能理解的行为、事情,自己高兴得哈哈大笑、自娱自乐?精神病的症状就是行为异常,所以确诊这些书写行为异常的人就是精神病疯子。推理完毕。


王清书画工作室


赖小编的提问,今日有缘得睹王冬龄“乱书”尊容。

细看王冬龄“乱书”,其书法功底还是有的。之所以世人称其为“乱书”,余以为:若王冬龄“乱书”每一行内,至少有三个字以上,皆一笔书就,将无人敢称其为“乱书”。所以,王冬龄“乱书”皆因实力不济导致!王冬龄必须有“一笔书”的书法功底,才能撑起他的“乱书”!

实力不济之王冬龄“乱书”,必遭他人乱喷!这怨不得别人。

从效率的角度说,此类作品的创作,字数太多,那儿写错了,自个都不知道,也就一笔煳涂帐。劳心费力,吃力不讨好,事倍功半!效率低下!智者不为。

王冬龄“乱书”,视觉上看,那是满纸污云,遍地污水,那有什么美感可言!

小编担心,王冬龄“乱书”会影响到天朝书法?实为杞人忧天,多虑了。当下天朝,书坛内高手如云,一篇“乱书”只能是乱了他自个,锻炼了别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