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金所李仁杰:金融科技初心是普惠金融 行業管理應建立准入機制

7月8日,第五屆金融科技外灘峰會在上海召開,陸金所控股董事長李仁杰在發表主題演講中表示,金融科技是用技術改進金融體系效率的經濟行業,承擔實現金融普惠的社會責任。同時他認為,數字財富管理是金融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及應用,其本質仍是金融,有其風險外溢的特徵,需要建立准入機制、明確監管主體、出臺監管細則、實現“扶優限劣”。

陸金所李仁杰:金融科技初心是普惠金融 行業管理應建立准入機制

中國數字財富管理到了爆炸式發展的前夜

“我們的願景是財富管理能更普惠,更專業,更開放。”從客戶來說,數字財富管理能夠降低客戶服務費用,全面提升客戶體驗,有更多機構可以選擇;從機構視角來看,藉助AI等技術,不僅突破了人才供應的限制,也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了“千人千面”的服務。

“數字財富管理的發展方向,一是更加智能,不論是資金端還是客戶端。從平臺端來說,怎麼做到投資的適當性管理。從資產端來說,今後資產管理也會更多的用人工智能的投研。”

李仁杰認為,中國數字財富管理已經到了爆炸式發展的前夜,市場已經給行業發展提供了條件和機會:一是中國中產階級數量和家庭財富累積在不斷增長;二是科技和技術的進步;三是客戶不斷成熟;四是市場規範度更高。

科技賦能財富管理大有可為

比客戶更懂客戶,真正站在客戶角度思考問題,更有能力為客戶服務,這三大方面科技賦能將會大有作為。

李仁杰舉例說,“在KYC(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方面,通過機器學習,預判客戶行為,過去KYC主要靠問卷調查,現在有這麼多大數據可以分析客戶的客觀、主觀,各種數據條件,可以洞察客戶需求,牢牢地把握實際和潛在需求,精準地做到客戶畫像,匹配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

李仁杰認為,價值定位、開放平臺模式、客戶價值管理體系、投研投顧能力、技術應用能力和敏捷組織六大核心能力打造將未來數字財富行業格局。

數字財富管理行業需要准入門檻

隨著FinTech的發展、客戶金融需求的普遍性爆發,中國互聯網金融在過去五年裡蓬勃發展。迅猛發展下,爆出的問題和隱憂,使互聯網金融近兩年在國內似乎已成為金融風險的同義詞。

李仁杰表示,互聯網金融“一放則亂,一管則衰”,一是市場標準缺位;二是類電商邏輯經營,過分強調流量、活躍客戶數、市場佔有率等,獲客成本高企,背離普惠本質;三是資本市場推波助瀾。

“數字財富仍然是金融範疇,做金融還是要有市場準入。要建立起准入機制,同時,要明確監管主體。”李仁杰指出,金融科技是“用技術改進金融體系效率的經濟行業”,初心應該是實現金融普惠這一社會責任,因此金融科技的發展應遵循金融的本質與邏輯。

李仁杰建議,金融科技防範風險與創新需要做到很好的平衡,可以參考國際已有好的實踐經驗。例如,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已就監管沙盒進行了實踐,在有限的範圍內允許創新,提高創新容忍度,同時可以防範它可能造成的風險。

“扶優限劣、良幣驅逐劣幣,應該是治理整頓的出發點和要實現的目標。”在談到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時,李仁杰表示,過去幾年社會憑著熱情一哄而起,多少存在著魚目混珠、泥沙俱下的狀態。現在進行治理整頓,只要監管部門把指引明晰地提出來,讓行業對照,市場主體會根據標準、要求調整自己的經營行為。“夠條件的,繼續經營下去,不夠條件的,退出。如果違法亂紀,就移送司法。治理整頓的目的,就是要扶優限劣,讓優秀的企業代表中國金融科技在世界為中國爭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